天皇唯一要鞠躬的地方

Posted 首相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皇唯一要鞠躬的地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天皇唯一要鞠躬的地方

2、清朝外交大臣李鸿章在见外宾时出过哪些笑话

天皇唯一要鞠躬的地方

 靖国神社:天皇唯一要鞠躬的地方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明治政府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中战死的官兵“招魂”的场所。靖国神社每年4月21日至23日和10月17日至20日,会举行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正是在1978年“秋祭”时,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被秘密安放于此。从此,靖国神社就彻头彻尾地成为了一个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绝不只是一座普通的“庙”

  拍摄《靖国神社》电影的中国导演李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形容:“靖国神社既是日本天皇的战争祭坛,又是日本一个表情最为复杂的舞台。它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垒,战争与和平,生与死,殖民主义与爱国主义,名誉与羞耻,宗教与政治,右翼与左翼,不断在这个舞台上交锋呐喊。”

  记者日前采访了几名去过靖国神社的中国留日学生以及在华日本留学生,记录他们参观靖国神社的真实感受。

  “我去过靖国神社,2009年,刚来日本的时候就去了。”日本一桥大学中国留学生王昊告诉记者,“我当时就是想去看看靖国神社到底什么样。”“结果呢?你参观下来以后觉得和之前想的或者你听过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吗?”记者问,王昊想了一会儿才说,“印象好坏都谈不上,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刚来日本的缘故吧,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还不深,语言也马马虎虎。但是它的整体的氛围,我是比较惊讶的,那种……肃穆感,仪式感都很强,不像在国内一般逛庙。”“仪式感指什么?”记者问。“仪式感就是……在我印象当中,比如你要申请,签名,等候,还要用水净手,净口,低头,拍手等等这些秩序”,“我们去的时候当然都是图个热闹罢了,但是感觉同行的日本同学是在很虔诚地做这些”。

  在华日本留学生端木说,他在中国读的是对外汉语教育硕士,2011年邀请过几个中国朋友去东京玩了几天,也带他们去了靖国神社,“他们主动要求去的”。在游学馆里,端木没进去,因为他“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不好意思进去”,“后来他们几个出来,我也没敢问怎么样,他们知道我很友好,也没说什么过激的话,但我能看出来他们表情很……凝重,”“对,就是这个词”,端木补充道。

  从入口沿正道行进,可到达净盆处,进去以后要在净盆处拿起一个长柄的木瓢,舀满一瓢水,先是右手持柄洗左手,再用左手持柄洗右手,然后用右手持柄舀水放在左手,再用左手将水送入口中漱口,再洗下左手,最后一次将水沿手柄流下冲洗瓢柄,然后将木瓢按照原样放回原处。在神殿前,参拜者先投入硬币作为香钱,然后二拜二拍手进行参拜。神殿外,同样有结愿树,上面挂满了参拜者求的神签。

  靖国神社的游学馆在介绍侵华历史时歪曲历史,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称“支那事变”),称事变原因为“中国方面拒绝日中和平的意志,中国正规军向日本军队非法射击,日本军队反击,使整个北支那变成战场”。关于南京大屠杀,游就馆称“昭和12年12月,包围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向属下部队发布草图,用红笔标明外国权益和难民区,要求严正军规,杜绝不法行为。中国军队败退到下关,遭歼灭。在南京市内,对那些换上百姓服装的战败士兵进行了严厉揭发”。

  靖国神社,从空中俯看,其轮廓像一把头朝西,柄朝东,刃指北的菜刀。表面上是肃穆与古朴的,但其中供奉的战犯的排位,却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他们的罪大恶极。充满安静与暴力的靖国神社,映射着“菊与刀”相融的日本人的性格。(文中受访对象皆为化名)

  究竟供奉了哪些人

  靖国神社已有144年的历史,它是日本天皇唯一需要鞠躬的地方。从倒幕运动到甲午战争,再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那里共供奉了2466532名战死者,包括两位日本亲王,其中一位死于中国华北,一位死于中国台湾。被祭祀在靖国神社的不只有日本人,还有28000中国台湾人,二战中,他们或被迫、或自愿加入日军并战死,至今仍未魂归台湾。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后,中国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当局对台湾民众进行了赤裸的殖民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产生了“台籍日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政府于1937年9月开始雇台湾人充当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士兵。1942年1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兵员出现匮乏,当时的“台湾总督府”开始接受台湾人志愿从军的申请。据日本厚生省统计资料显示,自1937年到1945年为止,“台湾总督府”总共招募了军属12万名,从1942到1945年则征募了军人超过8万人;这20多万人中有3万人在战场上阵亡,比例高达15%。

  被征召的台籍日本兵主要从事后勤工作,但也有人上阵杀人。战后,26名台籍日军被盟军法庭以日本人身份判决死刑。事实上,日本政府对这些台籍日军并不信任,他们和真正的日本士兵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待遇。所以,他们在为日本“效忠”的过程中又承受着在殖民者面前的劣等感。

  1945年战争结束,当广大“台籍日军”随着台湾光复成为中国国民时,他们在战争中死去的2.8万名战友,却被送进靖国神社,被当作日本的神供奉起来,魂魄难归故土。

  早在1979年,部分阵亡“台籍日军”的遗族就派出代表,抗议靖国神社,要求将先人灵位撤出。

  多年来,台湾女“立委”高金素梅,作为被日本强征到南洋作战的“高砂义勇队”死亡家属代表,曾五次奔走日本,不断到靖国神社进行抗议提出要求书,要求靖国神社提出台湾出身的死亡者名单,并将台湾原住民灵位撤出靖国神社,但每次都无功而返。靖国神社里,那些身为中国人,却以日军身份战死的亡魂,何时能归回故土以得安息?

  哪些日本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

  从1951年吉田茂开始,日本各届首相几乎都曾到过靖国神社参拜,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他们都极力避开8月15日这一“战败日”敏感时间,并以私人身份前往。1975年,三木武夫首次在8月15日以私人身份参拜。此后首相及阁僚参拜情况逐渐增多,但在以“公职身份”还是“私人身份”问题上仍含糊其辞。

  197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在东京参拜靖国神社,开启了日本首相在“终战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之先例。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的强烈愤怒,认为中曾根率日本阁僚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1982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开始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前往靖国神社祭祀和参拜。同年,日本政府把每年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日8月15日定为“追悼战亡者、祈祷和平之日”,不仅导致中国和朝鲜等国的严厉指责,也引起日本在野党、群众团体及舆论界的不满和反对。

  1996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于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

清朝外交大臣李鸿章在见外宾时出过哪些笑话

按日本惯例,凡外国朝贺,天皇都要面朝南立于桌内,使臣则在离桌子一丈来远的地方向北三鞠躬,再趋步走到桌前与天皇握手,然后立于桌侧,说明随行各官同贺之意,并依次唱名,向天皇介绍参赞以下各官,各官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即上前朝贺,礼节和大使一样。

日本握手都是握右手,握左手则有亵渎之意,有个参赞叫汪度的,与天皇握手时却误举左手,天皇便把手缩了回去,不和他握,汪度不明所以,杨枢在一旁则大惊失色,悄悄拽了下汪度的右臂,暗示他出右手,没想到大殿地面甚是平滑,杨枢着急用力过猛,汪度也没想到杨枢会拽他,一惊之下,被宽大的衣衫绊倒在地,一时羞得无地自容。

日本每年有两个重要节日,春天的樱花节和秋天的菊花节,每逢这两个节日,日本天皇都要召集百官,设宴赏玩,各国大使以下各官也应邀参加,不过宴会采用的是西方礼仪,饭菜并不端上桌,而是放在大盆里由个人盛取,类似现在的自助餐,于是便出现了下面的状况:占了座位的,没有饭吃;去取餐时,座位又被别人占了,清朝使臣的衣服都很宽大,袖子也很长,不利于操刀拿勺,每每行动迟缓,而宴会的时间又很短,使臣们往往刚盛好食物,才吃一口,还没来得及下咽,宴会便结束了,所以多数人根本吃不饱。

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家非李鸿章莫属,他多次以大清国总理的身份出访欧美、日本,期间也曾闹过不少笑话。

1896年3月,李鸿章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庆典,俄皇后向李鸿章伸出手来,李鸿章不懂吻手礼,以为皇后向他索要礼品,急忙将慈禧太后送他的一枚钻戒放在皇后手上,皇后诧异地将戒指戴上,说了声“谢谢”,再次伸出手来,李鸿章觉得皇后很贪心,一时又无物可送,只好愣愣地站着,情形十分尴尬。

在英国赴女王御宴时,因为杯中咖啡太烫,李鸿章便将其倒入小碟,一口一口从容呷之,座中宾客无不窃笑,女王怕李鸿章难堪,便也将咖啡倒在小碟内,陪李鸿章一块喝。

又一次,宴席中有一道烤鸡的菜,按照英国餐桌上的礼仪,要先用叉子按住,再用刀切割,之后再用刀子摁住,用叉子戳来吃,李鸿章不懂这个,依旧按照老家传统,一把将烤鸡抓起,准备先掰个鸡腿吃,宾客愕然,但出于对李鸿章的尊重,也只好照样子用手抓吃。

李鸿章率性而为,此后英国人吃鸡也不拘泥于刀叉了,从这方面讲,也算外交上的一种胜利吧,而对日本的外交胜利,则是建立在鲜血之上了。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谈判异常艰难,李鸿章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咄咄逼人的高压下焦头烂额、疲于应对,机会来自3月24日的下午四时,在马关举行完第三轮谈判后,李鸿章坐轿子返回驿馆,途中突遭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的袭击,左颊中弹,倒在血泊里,迷迷糊糊中,李鸿章不忘叮嘱随从人员,让他们不要洗掉黄马褂上的血渍,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藉着挨了一枪的主动,李鸿章终于换来了日本的休战协定,《马关条约》的签订,也让这个经历了傲慢与偏见、喧哗与骚动、侮辱与损害的大清帝国,开始承受从外交到内政上的罪与罚。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他是日本史上唯一造反称天皇的人,死后成为古日本四大怨灵之一

日本的皇室被称为万世一系,而从日本有信史记载以来,日本也的确没有所谓的改朝换代之说。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是岛国,不容易遭受外敌的入侵;而在地形上,又是南北狭长,多山地寡平原,这就使得日本非常容易形成地方割

清朝外交大臣李鸿章在见外宾时出过哪些笑话

按日本惯例,凡外国朝贺,天皇都要面朝南立于桌内,使臣则在离桌子一丈来远的地方向北三鞠躬,再趋步走到桌前与天皇握手,然后立于桌侧,说明随行各官同贺之意,并依次唱名,向天皇介绍参赞以下各官,各官听到自己的

军神蒋百里:唯一获得日本天皇赐刀的中国军人

蒋百里担任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在就职训话中发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当时,他身着黄呢军服,外罩红缎里子披风,腰挂长柄指挥刀,足登锃亮的长筒马靴,骑一匹高头大马到校。半年后,蒋百里

军神蒋百里:唯一获得日本天皇赐刀的中国军人

蒋百里担任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在就职训话中发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当时,他身着黄呢军服,外罩红缎里子披风,腰挂长柄指挥刀,足登锃亮的长筒马靴,骑一匹高头大马到校。半年后,蒋百里

唯一一个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家,处死18万日军,还要审判日本天皇

若说二战中哪个国家最令人咬牙切齿,当之无愧的就要数日本了。二战中的日本已经不能用人类来衡量了,他们残忍无比,对待战俘以及没有反抗之力的百姓进行大肆侮辱杀害。「”371部队人体实验”、「”慰安妇”「”南

历史人物 卫青一生征战沙场战鞠躬尽瘁,为什么他死后汉武帝要屠尽卫家人

卫青一生征战沙场战鞠躬尽瘁,为什么他死后汉武帝要屠尽卫家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在卫青死后杀尽卫家人主要还是因为汉武帝害怕外戚干政。他到了晚年非常敏感多疑,卫家又太过于强大,所

为国鞠躬尽瘁 东晋名将陶侃:为官清廉一生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

为国鞠躬尽瘁 东晋名将陶侃:为官清廉一生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

日本 日本为什么要设天皇?

日本为什么要设天皇?同古代的许多国家一样,日本也有自己的国王,“天皇”就是日本皇帝的称号。在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中,“天照大神”(太阳女神)是日本皇室的祖先,她派孙子“天孙”降临日本,“天孙”的曾孙就是

历史秘闻 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提起日本近近畿地方,很容易讓人想到京都的繁華與大阪的櫻花。?在日本歷史上,近畿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範圍包括:山城國,大和國,河內國,和泉國與攝津國。同時也是日本天皇與朝廷的核心統治區域與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