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一场杀夫大阴谋? 揭秘唐宪宗之死

Posted 唐宪宗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竟是一场杀夫大阴谋? 揭秘唐宪宗之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竟是一场杀夫大阴谋? 揭秘唐宪宗之死

2、竟是一场杀夫大阴谋? 揭秘唐宪宗李纯之死

竟是一场杀夫大阴谋? 揭秘唐宪宗之死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后世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被唐穆宗害死的,裴廷裕的《东观奏记》有详细记载。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用白话文说,就是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唐宪宗突然在大明宫中死去。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致于详情不得而知。

这段记录很是蹊跷。

首先,太监(内官)是“刑余之人”,这种人在正常人眼中,一向是卑贱耻辱的对象,他做下了谋杀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史官要“讳而不书”呢?

旧唐书中,并没有对此事有更多叙述,只是在《文宗本纪》中载:“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似乎认定陈弘志是元凶。

可是,在旧唐书中,还是有地方透露了不同的信息。

《皇甫镈传》载:“宪宗服柳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此处又象是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想象来得丰富。

《后妃传》载:“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尚父子仪之孙,赠左仆射驸马都尉暧之女。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元和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上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且止。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

从这这段文字可见,唐宪宗拖延不册立郭氏为皇后,他怕郭家势大,干涉自己对其他小老婆的宠爱,却造成了郭氏的怨气——皇帝的女人总是想方设法要做皇后的,以郭家的功勋富贵,却做不了皇后,能不怨恨?而迟迟成不了皇后,即意味着自己迟迟成不了正室,始终是没有地位的“妾”,而不是作为六宫之主的“妻”,她的儿子也就成不了太子、储君和将来的皇帝。

政治斗争,在后宫中一点都不逊色于朝堂上。而宪宗死后,即位的穆宗,正是郭后的儿子,“母以子贵”,郭氏正是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而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坐上了正后宫掌权者的位子。

这里暗示我们,郭氏极有可能谋害了宪宗,然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匡复唐室的功臣郭子仪,是她的爷爷,宪宗皇帝的祖父德宗皇帝的大妹妹升平公主,又是她母亲,她实际上是宪宗皇帝的表姑,本身就是大唐的皇室贵戚。

郭皇后的出身,使她有雄厚的靠山左右皇权。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皇帝(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穆宗的儿子,即郭太后的孙子)都由她控制着。

以上不仅是推理,郭氏谋害宪宗,其实有当时人的证词。

《东观奏记》的作者,是唐宣宗时人,他在该书中写道:“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宣宗)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注:唐宣宗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即位,郭后若不是做贼心虚,为什么怕?为什么想用坠楼而死,来造成宣宗“过”的恶名?然而,唐宣宗记得儿时父皇遇害的旧事,他终于下手了(具体情节,当时人没有记,也不可能记下来)。

竟是一场杀夫大阴谋? 揭秘唐宪宗李纯之死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后世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被唐穆宗害死的,裴廷裕的《东观奏记》有详细记载。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

用白话文说,就是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唐宪宗突然在大明宫中死去。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致于详情不得而知。

这段记录很是蹊跷。

首先,太监(内官)是“刑余之人”,这种人在正常人眼中,一向是卑贱耻辱的对象,他做下了谋杀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史官要“讳而不书”呢?

旧唐书中,并没有对此事有更多叙述,只是在《文宗本纪》中载:“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似乎认定陈弘志是元凶。

可是,在旧唐书中,还是有地方透露了不同的信息。

《皇甫鎛传》载:“宪宗服柳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此处又象是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想象来得丰富。

《后妃传》载:“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尚父子仪之孙,赠左仆射驸马都尉暧之女。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元和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上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且止。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

从这这段文字可见,唐宪宗拖延不册立郭氏为皇后,他怕郭家势大,干涉自己对其他小老婆的宠爱,却造成了郭氏的怨气——皇帝的女人总是想方设法要做皇后的,以郭家的功勋富贵,却做不了皇后,能不怨恨?而迟迟成不了皇后,即意味着自己迟迟成不了正室,始终是没有地位的“妾”,而不是作为六宫之主的“妻”,她的儿子也就成不了太子、储君和将来的皇帝。

政治斗争,在后宫中一点都不逊色于朝堂上。而宪宗死后,即位的穆宗,正是郭后的儿子,“母以子贵”,郭氏正是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而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坐上了正后宫掌权者的位子。

这里暗示我们,郭氏极有可能谋害了宪宗,然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匡复唐室的功臣郭子仪,是她的爷爷,宪宗皇帝的祖父德宗皇帝的大妹妹升平公主,又是她母亲,她实际上是宪宗皇帝的表姑,本身就是大唐的皇室贵戚。

郭皇后的出身,使她有雄厚的靠山左右皇权。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皇帝(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穆宗的儿子,即郭太后的孙子)都由她控制着。

以上不仅是推理,郭氏谋害宪宗,其实有当时人的证词。

《东观奏记》的作者,是唐宣宗时人,他在该书中写道:“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宣宗)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注:唐宣宗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以皇太叔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11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即位,郭后若不是做贼心虚,为什么怕?为什么想用坠楼而死,来造成宣宗“过”的恶名?然而,唐宣宗记得儿时父皇遇害的旧事,他终于下手了(具体情节,当时人没有记,也不可能记下来)。

相关参考

揭秘太平公主究竟是如何报杀夫之仇的?

太平公主让一个与薛怀义关系不错的心腹出马,宣薛怀义进宫。薛怀义听说女皇宣召,毫不疑心,当即驱车赶往皇宫。当他刚刚踏入后宫时,几十名壮硕的妇人就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地,几名随从也被埋伏的武士制服了。她是

高澄之死是否是高洋的一场阴谋

谋杀高澄的幕后主使人究竟是谁,目前也没有定论。如果兰京的确有人指使的话,我经过多方面分析,认为只有高洋的嫌疑最大。以前我总愿意把他们兄弟的关系往温情一点的地方想,不过站在高洋的角度来分析,他很有理由杀

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竟是郭子仪的孙女?

关于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一直是一个千古迷案,根据《旧唐书》记载,是宦官陈弘志杀死了唐宪宗,但是细读历史,似乎这场1200多年以前的谋杀案另有真凶。唐宪宗服用丹药去世首先根据《旧唐书》的记载称,唐宪宗是

揭秘汉少帝刘恭之死竟是被自己祖母暗杀的?

汉朝有几位少帝,其中东汉的刘辩因为《三国演义》最为出名。至于刘恭,他是西汉第三位皇帝,史称前少帝。刘恭大约生于公元前192年,是上一任皇帝汉惠帝刘盈的嫡长子,不过他是惠帝与宫女周美人所生。同年,因为皇后张...

揭秘汉少帝刘恭之死竟是被自己祖母暗杀的?

汉朝有几位少帝,其中东汉的刘辩因为《三国演义》最为出名。至于刘恭,他是西汉第三位皇帝,史称前少帝。刘恭大约生于公元前192年,是上一任皇帝汉惠帝刘盈的嫡长子,不过他是惠帝与宫女周美人所生。同年,因为皇后张...

晋朝帅哥卫简介 揭秘卫之死

  中国古代的大帅哥除了潘安、宋玉之外,晋朝的卫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这位晋朝大帅哥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当时负有盛名的卫最后是怎么死的呢,关于卫死亡的事情上还存在着些什么谜团呢。  卫简介

为何说晁盖是梁山中最悲情的英雄 揭秘晁盖之死

...迹最终却汇集在“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之下,从而演绎着一场可歌可泣的悲剧。在梁山好汉们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里,读

为何说晁盖是梁山中最悲情的英雄 揭秘晁盖之死

...迹最终却汇集在“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之下,从而演绎着一场可歌可泣的悲剧。在梁山好汉们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里,读

雍正死因大揭秘 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皇帝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虽好转,但身体一直未完全康复。雍正十三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始终没有停止政事。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病情突然加剧,凌晨时就驾崩了。据

第6节 金屋藏娇,另外一场政治阴谋

  长公主嫖有女,欲予(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