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简介
Posted 田中角荣
篇首语: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原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原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简介
田中角荣:田中角荣,日本政治家。原众议院议员,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第64、65任)(1972年7月7日——1974年12月9日)。田中角荣在新泻县出生。田中角荣原以商人从政,在山崎猛迫宫事件中发言替吉田茂解围,故被吉田茂刻意提拔。田中角荣是日本自民党第一大派田中派领袖。田中角荣历任内阁大藏大臣、自民党干事长。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任内,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日本邦交正常化。田中角荣因被指金权政治而下台。洛克希德事件爆发后,田中角荣受到了服刑。但田中角荣在同时又以高票当选众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田中真纪子是田中角荣的长女。
田中角荣简介:身后影响
1993年12月16日下午2时04分,中国人民所熟知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因病逝世,终年75岁。
田中角荣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敢作敢为的政治家。1972年,田中角荣作为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战后几十年中日关系的不正常状态。1974年田中角荣因涉嫌洛克希德一案下台,1976年他宣布退出自民党。1990年田中角荣从政界引退。田中角荣是一位人际学大师,他以自己赤手空拳从人生中体验到的实学为武器,通过控制跟对方之间虚虚实实的心理战争,得以在政界发挥压倒性的影响力。
田中角荣于1918年5月出生在新舄县刈羽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日本实施战后新宪法的总选举,29岁的田中角荣获推荐参加了民主党(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新舄县众议员的选举,并第一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田中角荣担任众议院建设委员会委员及理事而活跃于政界。
田中角荣在自民党内任干事达4年之久,大大培植了自己的势力。1972年佐藤荣作交出政权后,田中角荣与福田赳夫竞争自民党总裁和首相之职。田中角荣联合大平派、三木派,向福田展开攻势。结果以6票的多数击败福田掌握了政权,田中角荣成为日本政治史上第一个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首相,日本人称田中角荣为“庶民宰相”。田中角荣的当选一时成为日本朝野人士议论的一大新闻。
在外交上,田中角荣创下了载入史册的壮举——恢复中日友好关系。战后30年,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1972年田中出任首相,决心对此有所突破,田中角荣力排众议、冲破重重障碍,毅然于1972年9月访华,同中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不仅使日本在与美国明争暗斗的外交舞台上首次打了主动仗,而且为亚洲的安定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果用“政治是最高的道德”这一坐标来衡量的话,田中角荣就会从顶峰跌入谷底。为了保持权力,田中角荣提出“人数就是力量”。从此,日本的政治成了彻头彻尾的拉帮结派,谁的人数多,谁就是自民党的总裁,而这些头头们拉人的唯一办法就是金钱。由于田中率领的政治家们不择手段地弄钱,日本的大企业也肆无忌惮地大兴贿赂之风。田中角荣型的政治方法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到2年,田中角荣就因金钱丑闻被迫辞职。
中日建交谈判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写下哪六个字打动田中角荣
讲信义,讲道理,日本人佩服周总理 笔者在上期「 ”自由谈”(《南方周末》10月14日文章,《给日本来点软实力》)中话道:「 ”其实中国和日本有着文化渊源的共通性,对日外交,中国人应该有一些美国人不具备的优势。”这一点,在1972年9月的中日建交谈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最后一场谈判,联合声明文字已经敲定,双方主要谈文字之外的默契。联合声明并未明言日本与台湾断交,中方担心日本政府拖延,或以某种形式让台湾继续保留官方机构。日本方面担心的则是,中国政府会不会输出革命,驻日使领馆会不会成为日本左派武装团体的后勤部。当时,受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批自称「 ”赤军”的左派年青人在日本搞武装革命,多次与警察枪战,并制造爆炸事件。在这互有疑虑的气氛中,周总理慷慨地说:我们重建邦交,首先要讲信义,中国有句古话,「 ”言必信,行必果”。周总理当场写下这六个汉字,交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立即说:日本也有同样的话,「 ”信为万事之本”。他也用汉字写下这句话,交给周总理。 这在古人那里,几乎就是歃血为盟了。歃血之后就是兄弟,共赴汤镬在所不辞。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话说起来,甚至是「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现代人当然不至如此,但对周总理那一代,这仍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至少这是一张见券即兑的字据:若有食言情事,你拿这张纸条来,唯我周恩来是问! 换了对面是美国人,效果就不会这么好。美国人可能要求写下具体保证事项。但日本人也是读《三国演义》的,与中国人有着文化渊源的共通性,所以田中心领神会,当下作出对等反应。事后,双方也确实遵守了默契。日方甚至快刀斩乱麻,在联合声明签署仪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当场宣布与台湾断交。 虽然结局圆满,但联合声明的谈判并不顺利。争执的一大焦点是日方不同意在联合声明中写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因为中国政府所不承认的旧金山和约体系,是以国民党政府为交战方和缔约方的。周总理对此很生气。那么日方是怎么辩解的呢? 当时的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作了个长篇发言。抽出其中基本的逻辑联系,简直就是个几何证明——西方的系统构造,包括科学、法学、语言学和文学批判理论等,说到底都是以欧几里德几何系统为模板的。高岛认为:如果日本承认大陆政府为作战方,那就否定了旧金山和约体系;而盟军当局将权力回归战后日本政府的法律基础是旧金山和约体系,日本政府不能自我否定;如果日本政府否定自己,那么即将签署的联合声明也就跟着无效;这样一份自我否定其法律基础的声明将通不过日本议会的质询。 按通常习惯,一定是指责高岛「 ”无耻狡辩”,然后给他上一堂从鸦片战争到钓鱼台撞船的历史课;讲课完毕再庄严宣布,在原则问题上「 ”决不退让”。当时确实有人讲了类似的话,但周总理选择绕过这个问题。他高屋建瓴地指出:这个问题要寻求政治解决,而不是法律解决。周总理到底是绝顶聪明的人,他显然意识到,高岛的说法在逻辑上是自洽的,法律上很难驳倒。最后,在联合声明里,条文中用的是结束两国间的「 ”不正常状态”——英语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称作normalization(正常化),条文说法倒也与国际接轨。而在前言里,则用了个无行为主体被动句,「 ”战争状态的结束,……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这样,双方都能接受。 在送别田中的酒会上,周总理对高岛说:谈判时我们对你讲了一些难听的话,其实我们也很想有你这样能干的懂法律的人才啊。 正是这样的讲信义、讲道理,使得日本人十分服膺周总理。所以周恩来总理凌晨召见日本使节,对方很感动:到底是大国领导人,工作这么辛苦。要是软实力不足,同样半夜召见日本使节,对方可能觉得是故意羞辱他,拒绝前来。然后事件升级,或许一直闹到美国官员私下劝说日本。来源:人民网相关参考
1927—1928年出兵山东事件指田中内阁为了阻止中国革命的发展,维护日本在东北、华北的既得利益和统治权,三次向中国山东省出兵的事件。第一次,田中义一上台后,大肆攻击前任内阁总理大臣币原喜重郎的外交政
讲信义,讲道理,日本人佩服周总理 笔者在上期「”自由谈”(《南方周末》10月14日文章,《给日本来点软实力》)中话道:「”其实中国和日本有着文化渊源的共通性,对日外交,中国人应该有一些美国人不具
1930年1月11日黄金解禁令颁布指民政党滨口雄幸内阁撤消1917年以后实行的黄金出口禁令,实行国际金本位制。1929年7月滨口取代田中出任总理大臣后,进行了内阁人事调整,任命币原喜重郎为外务大臣,着
毛泽东送书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资料图)>从在北京机场迎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一直到上海虹桥机场为他们送行,我(指周斌,原外交部新闻处处长,下同)有幸参加了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谈判在中国的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经过双方会谈于9月29日由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同田中角荣首相、大平正芳外相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声明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
中文名:田中隆吉别名:たなかりゅうきち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民族出生日期:1893年7月9日逝世日期:1972年6月5日职业:军人、特务毕业院校:陆军士官学校26期代表作品:《日本军阀暗斗史》、《被审判
田中隆吉(たなかりゅうきち,1893年7月9日-1972年6月5日),日本中将、特务,陆军省兵务局长,历次战争罪行的主谋。在远东军事法庭上靠出卖和反咬同僚来“将功补过”而臭名昭著,因此被称为“日本的犹
济南事件>1927年4月,田中义一出面组阁后,大力推行“积极对华”的侵略政策。当时,中国国内掀起第一次国民大革命高潮,国共合作,挥师北伐。日本为了保证在山东的既得利益,同时希望控制东北,不愿自己一手扶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资料图)>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2012年第5期让日本大为尴尬的美国外交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
1927年6月至7月间,日本内阁召开了讨论并决定侵华方针的秘密会议。是为“东方会议”。1927年4月20日,日本军阀重要的代表人物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是日本军阀中推行侵华政策的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