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以退为进,晋文公退避三舍——退而让之,进而取之
Posted 军队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以退为进,晋文公退避三舍——退而让之,进而取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以退为进,晋文公退避三舍——退而让之,进而取之
晋文公退避三舍——退而让之,进而取之
春秋,是一个充满战火的时代,春秋五霸,在这二百余年的瑰丽的战争历史上,为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传奇往事。晋、楚两国堪称当时真正的王霸诸侯。而在晋楚两国的多次交锋中,最着名的就是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的主角晋文公重耳的继位也是一个曲折的故事。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即位时,重耳已经21岁了。晋献公最宠爱的夫人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君位,经常向晋献公献谗言,多次陷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公元前664年,也就是晋献公继位的第十三年,晋献公听从骊姬的挑拨,将重耳派到蒲城防备秦军。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骊姬再设毒计,逼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十分害怕,因此没向父亲辞行,便星夜返回蒲城去了。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在骊姬地不断挑唆下,献公派人去杀害重耳。重耳得到消息,翻墙而逃。杀手在后面紧追不放,最危险的时候,仅差一步之遥就伤到了重耳。重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带着身边的一帮人,历经千难万险,投奔他生母的故国——狄国。这一年,重耳43岁。
但是,也许重耳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狄国一住就是12年,并娶了狄国的公主为妻子。12年后,重耳再次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奔波于那些肯收留的他的诸侯国之间。大约在晋惠公十三年(前638),穷困潦倒的重耳来到了楚国。
楚国是南方最大的诸侯国,当时的国君楚成王也是一位锐意进取的君主,他知道,要想向北扩充势力,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晋国的阻力,因此和晋国搞好关系格外重要。所以,他对流亡楚国的重耳十分重关照,以诸侯的礼节接待了重耳。
受惯了冷落的重耳对此受宠若惊。他的随从赵衰也说:“您流亡在外十几年,连小国都轻视您,何况大国呢?如今楚作为大国而如此款待您,您就不必谦让了。这是上天在保佑您啊!”重耳于是以相应的宾客礼节会见楚成王。
楚成王对重耳始终待若上宾,一次,楚成王宴请重耳,席间,楚成王对重耳说道:“假使有一天您如果返回故国,当上了国君,您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恭敬地说:“美女和玉帛等物,您应有尽有;鸟羽、牛尾、象牙、犀角等珍奇,就产在您的土地上。我实在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来报答您。”
楚成王一定要追问。重耳想了一下说:“有朝一日,如果我真能成为晋国国君,若晋楚两国失和,两国军队相会在战场上,我将退避三舍,以报您今日的恩德。”(古时候一日行三十里而宿,叫一舍。三舍就是三天的行军路程,即90里。)
重耳在楚国居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做人质的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亡,秦穆公因此怨恨太子圉,想扶植重耳,请他去秦国。楚成王说:“秦国和晋国毗邻接界,秦君又贤明,您去了将来一定会有前途!”并备厚礼为重耳送行。
晋惠公十五年(前636),晋惠公去世,晋国大乱。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趁着国家内乱,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这一年,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
晋文公继位后,很快平息了内乱,扩充了国土,国力逐渐强盛。晋文公还注重发展生产,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晋国终于成了北方一大强国。
而楚国在楚庄王的努力经营下,势力范围已经达到黄河流域,隐隐有了称霸的架势。新兴起的晋国,只有向南发展,才能成就霸业。这就必然与楚国发生冲突。于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便不可避免了。
晋文公五年(前632),晋楚两国的军队终于在曹国相遇。以实力而论,楚强晋弱。战役伊始,晋文公就履行了自己当年“退避三舍”的诺言,命令晋军主动从曹(今山东定陶)退到卫国境内的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做法,助长了楚军主将子玉自大的情绪,他口气轻蔑地给晋文公下了战书:“我愿再次与您游戏一番。”
晋国的使者对此的回答是:“我们国君还感念楚王的恩德。如果楚王不肯罢休的话,那就请你们准备好战车,整顿好军队,我们明天战场上见。”
晋军撤军后,楚国的将领们也纷纷主张撤军,但主将子玉认为这是晋军怯懦的表现,应当借此机会追击。于是他命令楚军出动追赶晋国军队,一直紧追到城濮,靠山扎下营寨。他一意孤行,甚至发誓说:“不杀重耳不回师!”
子玉的无礼,让晋文公只能应战。他任命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将领先轸为元帅。
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不仅助长了子玉的嚣张气焰,也激起了晋国军队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两军开战,晋军上下一心,英勇作战。先轸用骄兵之计,佯装溃败,诱使楚军追赶。子玉果然上当,不顾一切地追赶晋军。
时机成熟,先轸下令鸣锣,楚军以为晋军要收兵,追杀得更紧,却没想到一队战车从右路突然杀出。楚军大败,将士四散奔逃,投降的也不计其数。
这样,晋军以退为进,打赢了城濮之战,这场春秋时期最着名的战役,钳制了楚军的北上发展,晋文公从此成就了霸业。
谋略智慧
晋文公何其聪明也!晋文公在流亡时为感谢楚成王盛情款待,许下了“退避三舍”的诺言,几年后,当晋楚两军在战场上相遇时,真的让自己的军队后退了。晋军的后退,不但避开了楚军的锋锐,同时也实践了自己“退避三舍”的诺言。晋文公的手段虽然够不上凶悍辛辣,但确实让楚国吃了满嘴的黄连!
相关参考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主动退让九十公里。现常用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场人物No1晋文公小名重耳出生时间前697年去世时间前628年职业晋国国君任职时间公元前6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又害得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各奔东西。重耳逃亡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非常感激。有一天,楚王又设宴招待重耳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
晋文公守信用,重诺言,这个行为也客观上利用了对方的缺点(骄傲),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最终取得胜利。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
楚成王出兵攻打宋国,宋成公变派人来晋国求救,,这是就为难了,宋国对他有恩应当帮助,但是楚国对他的恩惠更大,不知怎么办才好。晋文公向群臣们商议办法,狐偃提出攻打曹、卫能帮宋国解围,晋文公同意了这个方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