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利用猜忌心理,除掉心腹大患
Posted 太极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利用猜忌心理,除掉心腹大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利用猜忌心理,除掉心腹大患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利用猜忌心理,除掉心腹大患
明朝末年,袁崇焕率军对抗皇太极的后金大军,与他展开了长年的对峙,并且不断获取胜利。但由于魏忠贤等人的阻挠,让袁崇焕处处受阻,最后不得不辞职归乡。
天启七年(1627),昏庸的明熹宗死去,明思宗朱由检即位,改年号为崇祯。明思宗查办了魏忠贤之后,朝中大臣纷纷建议召回袁崇焕。明思宗接受了这个建议,提拔袁崇焕担任兵部尚书,负责整个河北和辽东的军事。他问袁崇焕:“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吗?”袁崇焕答道:“只要陛下给我指挥军队的权力、朝廷可以配合我,不出五年的时间,我就可以夺回辽东。”
听到这一席慷慨陈词,明思宗非常激动,赐给袁崇焕一口上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回到宁远之后,袁崇焕整顿军队,严明军纪,让士气大振。而皇太极看到袁崇焕不断变得强大,便决定改变路线,绕开锦州和宁远,从龙井关、大安口朝着河北进发,打算直扑明朝的京都北京。
皇太极的行军布阵确实超出了袁崇焕的预计,他急忙出兵,希望在半路阻拦,可是却被金军乘虚而入,直奔北京郊外。得到情报的袁崇焕心急如焚,连夜行军,赶到京郊和金军展开了一番殊死搏斗。
对于金军的忽然进攻,北京城中一片惶恐。大家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听说袁崇焕赶到,明思宗才放下心来。可是魏忠贤余党对袁崇焕恨之入骨,不断散布谣言,声称此次金兵之所以能够绕道进京,就是因为袁崇焕为他们让路,说不定其中还有阴谋。
明思宗疑心很重,听到谣言之后就开始怀疑。而从金军大营中逃回的太监更向他告密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立了誓约,要出卖北京城!”
原来,这个太监被关押的时候,曾经听到两个金兵的对话。一个说:“今天咱们退下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指示。”另一个问:“这是怎么回事?”而前一个人则故作神秘地说:“刚才我看到有人从明军大营中来,说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和皇上已经约定,大事即将告成了!”
这个太监听到这番话,大吃一惊,趁机溜出来之后就跑回皇宫汇报。明思宗听了他的话,也信以为真,根本没想到这都是皇太极的预先安排。
气急败坏的明思宗命令袁崇焕立刻进宫,责问他为什么要将金兵引到北京来。袁崇焕来不及回答,就已经被捆绑起来,送进了大牢。
有的大臣知道袁崇焕为人耿直,不可能做出这种事,一再劝诫。可是明思宗却拒绝所有的人的奏章,到第二年便下令杀死袁崇焕。
一个反间计,为皇太极除去了强劲的对手袁崇焕。他退兵回到盛京之后,后金的实力越来越强大。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第二年便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成为了清太宗,而不能辨别忠奸的明思宗却成了被人耻笑的对象。
谋略智慧
自古以来,手握重兵的大将和皇帝之间都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彼此互相依存又互相防备。任用了将领,但是却又不信任他,是历代很多帝王犯过的错误。猜忌心极重的崇祯帝也有这个缺点,于是被皇太极利用,巧施反间,除掉了自己的劲敌。明朝的毁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最终破除军事屏障却正是这些谋略起的作用。与其说后金军队的强大让明朝灭亡,倒不如说明朝君臣之间不能同心才是它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参考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皇太极和袁崇焕作战屡战屡败,当然不会甘心。他知道宁远城防守严密,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于是决定绕开宁远,率领几十万大军攻打河北,直扑北京城。袁崇焕赶紧带上祖大寿和何可纲等人率领军队前去阻
第91节《孙子兵法》与军事——岳飞反间除刘豫在“五间”中,“反间”尤其重要,因为“反间”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而敌人的间谍为敌方统帅所信任,可以更好地传递我方的假情报。《三十六计》中亦有“反
岳飞巧施离间计 借刀杀人除叛贼1126年闰十一月,金国大将宗翰和宗望率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钦宗赴金营求和。金提出议和条件:宋割河北、河东之地给金;赔偿黄金一千万锭、白银两千万锭、
岳飞巧施离间计 借刀杀人除叛贼1126年闰十一月,金国大将宗翰和宗望率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钦宗赴金营求和。金提出议和条件:宋割河北、河东之地给金;赔偿黄金一千万锭、白银两千万锭、
岳飞离间废刘豫——制造假象,引起猜忌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岳飞接到任命,要求他率领一支队伍,迎击金兵。在出兵之前,岳飞翻阅着手中的卷宗,心里非常烦闷。因为在此之前不久,奸臣刘豫忽然背叛了大宋,
阿丑演戏谏皇帝——巧设迷局,击破心防明宪宗时期(1456~1488),西厂宦官横行,以汪直、陈钺、王越为首,结为死党,利用专权迫害臣民,制造冤假错案不计其数,臣民怨声载道,人心惶惶。宦官为政,殃民害国
诸葛亮说服孙权——洞察心理,把话说到心坎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九月,刘表最喜爱的小儿子刘琮在继承了荆州牧官职后遣使奉送降表,迎曹操入荆州。曹操占据荆州后,屯于
刘邦巧施反间计>> 刘邦在荥阳和成皋建立起自己的前线,但是在军事上还是处于被动地位。项羽大军多次围困,刘邦苦不堪言。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军队的消耗非常大,刘邦焦灼不安,忧心忡忡。>>
1.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2.凡两军相处,统将有一分龃龉,则营哨必有三分,兵夫必有六七
曹操杀人如麻,而且早就猜忌司马懿,为何不将他除掉?以绝后患?
曹操杀人如麻,而且早就猜忌司马懿,为何不将他除掉?以绝后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懿在战场上对阵诸葛亮时,可以说是出工不出力,完全是在虚与委蛇,连空空的城池都放着不攻,还在那里大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