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阀为何不取天皇而代之

Posted 天皇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军阀为何不取天皇而代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日本军阀为何不取天皇而代之

2、历史军事 日本天皇为何能逃过制裁

日本军阀为何不取天皇而代之

  这问题有趣,我也没有很熟日本史,从一些大家比较常见的历史事件来谈吧

  日本人到底有没有那么迷信?导致他们不敢对神人——天皇出手?

  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首先,天皇属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系统

  而外来势力最强大的宗教则是佛教

  复习一下,中国在三国时代,日本还是邪马台帝国

  女王卑弥乎派人来跟曹操接触过

  到了隋朝,已经进入了天皇的时代,这时候是圣德太子派人来的

  圣德太子不是天皇,也不是中国意义上的皇帝继承人

  事实上,他算是个摄政王

  在这个幕府还没出现的时代,摄政王的势力已经大到中国只知道圣德太子,不知道天皇谁人了

  巧的是,圣德太子是佛教派的

  再下来,日本有个女天皇孝谦,跟僧人道镜交往十分密切

  密切到差点没把天皇的位置也传给这个僧人

  附带提一下,日本僧人不禁色的

  说到底,这故事跟嬴政他老母有87%像

  继续到了幕府时代,有看一休和尚的人,可能会对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满有些印象

  足利义满也笃信佛教,后来也有出家……其实除了剃光 跟领个法名之外

  这些日本人出家的生活跟平常贵族也差不了多少

  足利义满是个非常强势的将军,不过我们单看他跟天皇的关系就好

  大概就像董卓跟汉帝吧

  如果义满再晚点死,搞不好万世一系就到这边结束了

  神道教跟佛教的斗争是日本幻想类漫画的常见题材

  事实上也表现出了朝廷势力的消长

  事实的事实是,以较长时间来看,神道教就是一直衰一直衰

  天皇,亦然

  顺便说个题外话,织田信长不神不佛,信了基督教。老实说不臣之心也是昭然若揭

  (濠洨的,信长本身的问题相当复杂)

  所以你说日本人迷不迷信?肯定是迷的

  神道教的各种信仰始终长期留存在民间

  但是不是因为迷信不动天皇

  我看是很拼

  所以在跟网友的对谈中,我的意见是

  天皇的地位比较像东周天子

  没有实权

  而网友提出:

  是否日本没有像秦昭襄王这种跑去把天子给打爆的狂人?所以天皇得以苟活下来?

  我倒不敢直接说YES

  我们回头关注一件事:天皇的神性延续,重点是血缘

  所以早期日本的统治阶层就是以外戚为主的贵族

  掌控住天皇的血脉来延续统治

  但我们熟知的源平讨魔传……不是啦,是源平之战

  其主角源赖朝,要做为对比的话,我会选中国的刘邦

  源家不是贵族血统

  源赖朝过河拆桥弄掉源义经也是世界出名的

  源赖朝并未消灭掉天皇的血脉,而是透过政治斗争把天皇的血脉接过来

  对现代人来讲这件事情可能稍微难理解一点

  赖朝注重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血缘的正统性

  事实上在中国的晋朝之前,血缘的正统性也是同样十分重要的

  造反要打王孙牌

  楚汉,光武中兴,三国……王孙效应处处可见

  那晋朝发生了什么?发生了大混血时代

  也就是「异民族入侵」

  是否有异民族入侵,对于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比方说,有奴隶文化的国家,大部分都会是长期跟异民族交战的国家

  日本也没有奴隶制度

  严格来说,中国从炎黄之战开始,就是一个异民族入侵的结果

  只是前面天子的皇权概念还没有那么强

  周武王强化了一次

  秦始皇强化了一次

  汉武帝又强化了一次

  差不多才是现代人对于中国皇帝的概念

  异民族入侵的改朝换代,最大的影响并不是混血

  而是价值观的重构

  铁与血的清洗是改变价值观最强大的武器

  很多人都会这么认为

  事实上只是较为激烈跟快速罢了

  潜移默化的改变,才是真的根深蒂固影响至深

  对,我在说的就是佛教

  佛教影响中国文化非常深刻

  同样的,日本虽然没有被异民族清洗过

  却也被佛教洗得不要不要的

  即使中心思想(天皇)仍在

  但 个文化面貌却已完全不同了

  结论就是,日本军阀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迷信不去动天皇

  而是一种从古到今留存下来的价值观

  比起宗教因素,政治因素所占的成分恐怕更大

  报告完毕

历史军事 日本天皇为何能逃过制裁

  日本天皇逃脱“东京审判”内幕: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证据:日本投降条件是“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  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提出:“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  但是,三国1945年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其措辞与《开罗宣言》明显不同。该公告第5条称:“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吾人决不更改,亦无其它另一方式。犹豫迁延,更为吾人所不容许。”此后至第13条,即是各项条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13条:“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必须强调,第一,《开罗宣言》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对象是“日本”,而《波茨坦公告》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对象,则是“日本武装部队”;第二,《波茨坦公告》第5条是“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即“促令日本投降”是有条件的;第三,《波茨坦公告》第13条“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没有对日本政府的“合法性”予以否认。这一条是我们了解日本是否“无条件投降”的关键,因为其中包含保留“天皇制”的意蕴。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当时在他的“外交手记”中这样写道:“我通读了由美国播送的本公告。由于公告写道‘以下为吾人之条件’,因此十分显然,盟国并没有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时必须强调,这是美国经过反复辩论和利益权衡后作出的政策抉择,并对日本最终提出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为前提接受《波茨坦公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美国用原子弹逼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30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在会见记者时公开表示:“我认为三国公告重申了开罗会议精神。政府并不认为它有什么价值,因此予以‘黙殺’。我们将朝着继续进行这场战争的方向迈进。”  见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遂决定按照既定方针使用原子弹,彻底摧毁日本的抵抗意志。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15分,B——29型轰炸机“爱诺拉·盖”号在广岛上空10000米处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通报日本政府,称由于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通过苏联进行和平斡旋的基础已经丧失,9日以后,苏联将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8月9日,美国又向长崎投下了代号为“胖子”的第二颗原子弹。两颗原子弹先后造成14万人和7万人死亡(各正负误差1万人),(历史军事 www.cha138.com)迫使日本作出最终抉择。但是,在8月9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究竟以‘护持国体’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还是应再附上自主撤兵和复员、自主处罚战犯、对占领不予保障三项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形成了首相、外相、海相对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陆相三对三的局面。为此,铃木贯太郎向天皇提出:“仰圣上根据圣虑作出决断,并以之作为会议决定。”为此,天皇作出了“第一次圣断”:仅以确认皇室和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于是,东乡茂德外相即向美、英、苏、中四国发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文:“帝国政府注意到,昭和20年(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共同决定并发表、尔后苏联政府签署的对我国的公告所列举的条款中,不包含变更天皇统治国家之大权的要求。基于这一理解,帝国政府接受上述公告。帝国政府相信,上述理解正确无误。切望即刻对此表示明确意向。”  8月11日下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美、英、苏、中四国复电日本:“自降伏之时起,天皇及日本国政府统治国家之权限,将‘subject to’为了实施降伏条款而采取必要措施的盟军最高司令官。”复电中“subject to”一词,外务省为避免刺激军方,译为“受限于”,而陆军省则译为“隶属于”,为此,“强硬派“再次表示无法接受。8月13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再次表决并同样形成“三对三”局面。最终,由天皇作“第二次圣断”: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播放了由天皇亲自宣读的《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即“玉音放送”。当天,日本各大报纸全文刊发了《终战诏书》。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由天皇和政府代表重光葵、武装部队代表梅津美治郎签署的投降书,亦不能理解为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天皇逃脱了战争责任,美国帮日本保留了“天皇制”  必须明确,是否“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和是否“保留天皇制”,属不同概念,而且战后初期,不追究天皇战争责任和保留天皇制,一开始并非美国的“既定政策”。  1945年9月12日,美国政府拟定了一份题为《关于日本天皇及天皇制的处理》的文件主要内容:(1)由盟国强制性地将天皇作为战犯进行审判,将引起全体日本人的反感,扰乱占领军的各项工作。若天皇主动退位,国际军事法庭可以对天皇进行研究,若证据确凿,应予以起诉。(2)若天皇在占领期间死亡或退位,可由其长子、12岁的皇太子即位,由他人摄政。  然而,天皇不仅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而且天皇制依然得以保留。何故如此?东京审判审判长卫勃在宣判结束后会见记者时回答:“使天皇免于受到审判,毫无疑问完全是基于对盟国最有利的考虑而作出的决定。”首席检察官基南也作了同样表述:“使天皇免受审判是盟国的政治决定。”  “东京审判”后,日本国内外曾一度出现要求天皇裕仁退位的呼声。裕仁本人也一度萌生退意。1948年7月9日和9月22日宫内府长官田岛岛治的《田岛道治日记》、同年9月1日、9月29日首相芦田均的《芦田均日记》,均有相关记载。但是,同样因麦克阿瑟“基于对盟国最有利的考虑”,表示反对而未果。为此,裕仁天皇特命田岛道治致函麦克阿瑟表示感谢。  综上所述,天皇的免责、天皇的留任、天皇制的保留,均是美国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进行的政治安排。而日本则利用这一考虑,“不仅成功地护持了国体,而且还成功地使天皇制国家的内核保留至战后。”认为“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一个“错误常识”。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日本天皇为何能逃过制裁

  日本天皇逃脱“东京审判”内幕: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ld

历史军事 日本天皇为何能逃过制裁

  日本天皇逃脱“东京审判”内幕: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ld

历史人物 日本天皇为何都不得善终 皇室难以生出皇子

日本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日本天皇没有实权,但在日本子民心中地位十分高,不过历史上日本天皇大多不得善终,而且皇子难生皇子,生了也是夭折率十分高。历任天皇大多不得善终明治维

日本历史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他的回答很无耻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当时日本其实败局已定,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长达数年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结束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日本历史 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何最终没有退位

 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何最终没有退位   1945年,对日本领导人的战争罪行进行审判的机构正在缓慢形成,起诉和逮捕在难以预料的时间一波波到来。9月11日,宣布了对第一批战犯嫌疑人的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他的回答很无耻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当时日本其实败局已定,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长达数年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结束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日本历史 日本天皇近亲结婚为何后代都很健康

日本人称他们的皇室「万世一系」,从他们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家族占据着皇室系统,并透过「近亲结婚」来维持血统纯正。你可能会好奇,按生物学来说,近亲结合的后代出现遗传疾病的机率很大,但为何日

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何最终没有退位

 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何最终没有退位   1945年,对日本领导人的战争罪行进行审判的机构正在缓慢形成,起诉和逮捕在难以预料的时间一波波到来。9月11日,宣布了对第一批战犯嫌疑人的

日本天皇近亲结婚为何后代都很健康

日本人称他们的皇室「万世一系」,从他们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家族占据着皇室系统,并透过「近亲结婚」来维持血统纯正。你可能会好奇,按生物学来说,近亲结合的后代出现遗传疾病的机率很大,但为何日

元朝历史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  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古代蒙古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