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谚语中表露的民俗事项

Posted 撒拉族

篇首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撒拉族谚语中表露的民俗事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撒拉族谚语中表露的民俗事项

撒拉族谚语既是撒拉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撒拉族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渗透到撒拉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指事广泛,充分体现和展示了撒拉族的民族个性和文化气质,极大地丰富了撒拉族语言和口头文学。在传授生产、生活经验,指导人们生活行为,鼓舞斗志,培养高尚道德情燥等方面,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条谚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口头文学,常常被运用于人们的说笑言谈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类:

(一)时政类。在阶级社会里,代表剥削阶级的第31卷韩建业: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本民族土司、头人、地主、官僚及官府衙门,利用手中的权力,残酷地压迫、剥削被压迫阶级,平民百姓与剥削阶级始终处于对立的地位,他们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于是,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创作了许多批判和揭露官府的谚语,以示对统治阶级的愤懑抗议。如:“十日的雨,一日晴天就会晒干;十村穷人,一个富人能榨干”;“无论走到哪里,锅的耳朵都是四只”;“麻雀落田要吃粮,狐狸进家要偷鸡”等。其中第一条谚语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地主老财的痛恨和愤怒;第二条谚语从民众的角度看“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府中没有好人;第三条谚语形容官府老财进家来,不是要钱就催粮,没粮他就抢,没钱他要命,搞得百姓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景。

(二)事理类。“谚语和俗语典范地表达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高尔基语)每条谚语以惊人的准确性,道出事物十分复杂的本质,颇具哲学意味。“河里淌的是好水手,崖里绊的是好猎手”,说明猎人虽身强力壮,箭法娴熟,他们经常出没于山梁石崖,但久而久之,凭自己有长期的打猎经验而粗心大意,放弃警惕,就难免会发生摔死山崖或被野兽咬伤甚会吃掉的意外(偶然)事故。基于这种认识,撒拉人经常提醒那些自以为是、办事不慎的人。

(三)修养类。这类谚语总结了许多学习和为人处世的经验。其中有教人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有教人谦虚谨慎、力戒骄傲的,也有鼓励人们要有志气、自强不息的。这类谚语虽然语句短,但道理却很深刻。如:“泉水越挖越清,知识越学越深”;“树大枝叶多,人多智慧广”;“傲慢惹人生气,苛求者招人发怒”;“不要忘了苦日子,不要烤干皮窝子”(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疼) ;“骑着牛找兔子”(可望而不可及) ,等等。

(四)社交类。撒拉族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礼俗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中十分崇尚仗义、忠实的行为,最忌讳两面三刀、花言巧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谚语说:“听话要听音,交人要交心”;“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人前头漫者里,人背后捣者哩”。这些谚语反映了撒拉族人民在交际过程中爱憎分明的立场,深刻表达了他们对交际往来的一种价值趋向。

(五)生产生活类。撒拉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农业生产在他们的物质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在生产谚语中农谚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包括有关节气的内容,观察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关于庄稼生长规律的内容,农活和栽培技术的内容,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等方面的内容。生活谚语体现了对劳动的赞美与歌颂,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早烧有雨晚烧晴”;“水缸出汗必有雨,蚂蚁搬家水涟涟”;“春天的雨,缸里的油”(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这些谚语是撒拉族人民调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经验总结。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许多谚语仍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仍然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六)家庭婚姻类。家庭是撒拉族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谚语中包括了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攀亲结友、迎宾送客、教育子女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撒拉族人民在家庭、婚姻方面的传统观念和民风民俗。如:“家庭和睦,事必成功”(家合万事兴)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袖筒里的火袖筒里灭”;“头破在帽子里,胳膊断在袖子里”,说明在传统观念中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家丑不可外扬”,家里出了什么丑事,对外还要掩盖,内外有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反映了旧社会父母对女儿婚姻的态度———不再过问。从上可见,撒拉族民间文学,从多方面折射出了丰富多彩的撒拉族民俗事象和社会生活,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希望有更多的人进行研究。

相关参考

撒拉族独具一格的文学艺术 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学艺术。以民间说唱文学为主。说,包括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谚语和笑话等。十分丰富,且语言幽默含蓄。唱,包括撒拉曲、宴席曲和花儿等民歌。“撒拉曲”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一种

撒拉族的民间诗歌中透露了啥民俗事象

撒拉族民间诗歌包括民间长诗、民歌。“撒拉曲”,撒拉语叫“玉尔”,是用本民族语言和曲子演唱的长篇抒情诗。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尔撒西布尕》、《阿依固吉古毛》、《哎道》、《皇上阿

景颇族说什么语言 景颇族谚语的特点

景颇族谚语是景颇族语言中的精华之一,它反映景颇族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的经验,折射出该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性。像狮子一样的凶猛,像布谷鸟一样的选择时机是景颇族山寨流传最为广泛的一

撒拉族男女日常服饰特点 撒拉族服饰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洛提”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则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则在外面挂上布或毛料面。妇女短上衣

撒拉族有啥社会组织 撒拉族历史

“阿格尼”“‘阿格尼’是由最亲的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阿格尼’是一个合成词,及突厥语种的‘阿改’(哥哥)和‘乃尼’(弟弟)两次复合而成,相当于汉语中的‘当家子’。”韩占祥老人说。据记者了解,撒拉族

撒拉族有着怎样的特殊婚俗 撒拉族习俗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几种特点,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二是男子有凭“口唤”离弃妻子的特权,即男子如果对妻子不满意,只要说三声“我不要你了”,就算宣布离婚。而女子却无权提出离婚

撒拉族的“口细”和“宰靠”啥样 撒拉族乐器

“口细”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间乐器,长不到0.5厘米,重不到0.05克,小巧玲珑,在各种乐器中可能是体积最小的一种。“口细”的制作并不复杂: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嵌一片极薄级细的

撒拉族服饰有何民族特色 撒拉族服饰

撒拉族人的服饰和仪表无疑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有时我们在街上看到头戴无沿小圆帽,身着白布褂、青坎肩,脸上蓄有一把胡子的男子和头戴盖头的妇女,这些人便是撒拉族;他(她)们的这种服饰和仪表都与伊斯兰教有

撒拉族“古篱笆楼”的历史和未来

2007年5月,省文化厅公布了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申报的“撒拉族古篱笆楼编造技艺”名列其中。这种古篱笆楼编造技艺,融合了藏、汉、回、土、保安等民族的建筑文化,是当时的居民利

撒拉族的萨满教意识 撒拉族宗教信仰

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而且在撒拉族地区宗教气氛非常浓厚。但撒拉族人民并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还残存有上千年前的斑斑点点的原始文化——萨满教意识。天在撒拉族的观念中是很神秘的,有的说有七层,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