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诸葛亮命殒五丈原
Posted 符节
篇首语: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诸葛亮命殒五丈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诸葛亮命殒五丈原
诸葛亮命殒五丈原
魏明帝青龙二年 (公元234年) 二月, 诸葛亮亲率十万蜀军讨伐魏国, 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率兵抵抗。临行前, 曹叡又叮嘱道: “一定要固垒自守, 不能和诸葛亮硬拼。要牵制住他的主力, 使他进退两难。时间久了, 蜀军士气必衰,诸葛亮定会退兵。那时, 我们再乘胜追击, 必能大获全胜。”
司马懿同诸葛亮在五丈原①相持一百余日, 诸葛亮多次派人送去战书, 促使司马懿出阵迎战。而司马懿却始终坚守营垒, 不肯出战。诸葛亮便派人把妇女用的首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 侮辱司马懿胆小如同妇人, 想借此激怒司马懿应战。司马懿勃然大怒: “诸葛亮老匹夫竟然视我为妇人, 是可忍, 孰不可忍!”他上书魏明帝, 要求出战。魏明帝派卫尉②辛毗持皇帝符节, 担任军师,来制止司马懿的行动。
护军③姜维对诸葛亮说: “辛毗手持魏国皇帝符节前来, 司马懿不可能应战了。”诸葛亮说: “司马懿老谋深算, 他本来就没有应战之意。他之所以上表请战, 是想借皇帝权威使部下信服。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假如他有把握打败我军, 岂有千里之外请求魏主出战之理?”
见司马懿不中计, 诸葛亮又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打探消息。司马懿厚待来使, 闭口不谈打仗之事, 却关心地询问诸葛亮吃饭睡觉的情况以及每天处理事务多少。使者如实回答: “丞相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忙到半夜才就寝。凡是二十板的军法处分, 都要亲自阅览裁决, 每天进食不过几小碗。”
诸葛亮病势沉重, 以至卧床不起。后主刘禅听说后, 忙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探望, 并询问国家大计。李福前来和诸葛亮商讨完毕便回去向刘禅汇报,但没过几天又来了。诸葛亮说: “我知道你为什么又来了。前几天, 我们虽然做过长谈, 但是有些事情还没有交代清楚, 所以, 你现在特意来听取我的决定。你要问的事情, 可以听取蒋琬的意见。”李福又问: “蒋琬之后, 谁可以继任?”诸葛亮说: “费祎 (yī)。”李福又问费祎之后, 诸葛亮却不再说话。
诸葛亮夜观天象, 忽见一颗彗星划破天际, 自东北而来, 急速流至西南,即将坠落于蜀营, 不禁泪流满面: “亮命休矣! 只恨不能与诸公讨贼了!”说罢, 口吐鲜血, 左右见他力竭不能支, 忙扶入帐中休息。深知大限将至, 诸葛亮将姜维、杨仪召来秘嘱后事以及退军方法。同年八月, 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逝世, 年仅五十四岁。
姜维、长史④杨仪遵照诸葛亮的遗嘱秘不发丧, 拔寨撤兵。早有魏军探子将此事报告了司马懿。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 立即整顿兵马, 放胆来追。姜维见魏军追上, 便命杨仪调转军旗, 击鼓呐喊, 好像要应战。然而, 司马懿生性多疑, 他以为诸葛亮还没死, 想引诱自己中计, 便立即拍马奔逃。魏兵丢盔弃甲, 仓皇逃命, 跑了十几里, 不见蜀兵来追, 这才停住。此时, 杨仪早已退入斜谷⑤, 扬起白旗为诸葛亮发丧。司马懿又领兵去追, 可哪里还能追得上,只好引兵返回。途中, 有孩童唱道: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司马懿听说后也不恼怒, 而是自我解嘲说: “我能预料他活着的事情, 但不能预料他死后的事。”他又查看蜀军残留的营垒, 发现布置有方、攻守皆备, 不由感叹: “孔明真乃天下奇才!”
诸葛亮先后七擒孟获, 平定南中地区, 稳固了后方。为了完成先主刘备光复汉室的宏愿, 他又五次北伐, 却都是无功而返。公元234年, 诸葛亮出兵祁山,与司马懿相持于五丈原。此时的诸葛亮虽然用兵如神、指挥若定, 但他却更加谨小慎微、披肝沥胆, 唯恐不能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最终病死在五丈原的军营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①五丈原: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境内。
②卫尉: 古代官名。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 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
③护军: 我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的官名。
④长史: 我国历史上职官名, 其执掌事务不一, 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
⑤斜谷: 山谷名, 在陕西省终南山。
相关参考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27岁之前「”躬耕”于南阳,27岁之后出山辅佐刘备,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超级谋略,以「”南征孙吴、北伐曹魏”为战略思想,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帮忙一穷二白的刘备占领川蜀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被刻画出来的完人,诸葛亮(181年-234年)应该算是在民间最有人气的完美的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发明家,并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固发展,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近乎于妖的人物,他几乎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他以一己之力抗魏联吴,鞠躬尽瘁直至星殒五丈原,有时回头想想,他一个如此聪明绝伦的人物,在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诸葛亮接受刘备托孤后,把收复中原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他多次率军北伐,但是由于粮草始终无法保证及时供应,所以每次都半途而废。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遇上魏国大将司马懿统兵拦击。诸葛亮
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
五丈原虽然只是一个地名,但是听起来却总会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这种悲凉自然来源于在这里发生过的事情。三国时期,诸葛亮数次北伐,虽然有胜有败,但是最终也还是没能完成光复汉室的心愿,而五丈原,就是诸葛亮北伐的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象征,永远被老百姓记载了心中,还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遗憾,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谈论的话题。诸葛亮于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他27岁出山,追随先主和后主正好27年,是一个巧合。他的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象征,永远被老百姓记载了心中,还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遗憾,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谈论的话题。诸葛亮于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他27岁出山,追随先主和后主正好27年,是一个巧合。他的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是深沟,形势险要。它的闻名要提到一个重要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五丈原作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
五丈原前,诸葛亮等什么《三国演义》中,有一次十分精彩的相互辩难,这是夷陵之战后,吴蜀重新修好时,孙权送走蜀国使臣李恢后,又派张温去成都回访。诸葛亮鄙视张温以口舌之辩而恃才傲物,特别召来益州饱学之士秦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