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是哪一战?这场战争有何历史意义?

Posted

篇首语:愿你纵踩淤泥,也要心向光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垓下之战是哪一战?这场战争有何历史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垓下之战是哪一战?这场战争有何历史意义?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的最后一战,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最后一场战役,可以说是意义重大。谁输谁赢就决定了中国后面几千年的历史,若是刘邦没能联合韩信、彭越,项羽五大将之一的英布没有在南方背叛项羽截断了项羽南下的退路,如果项羽楚军不止十万,那么就算对上韩信的六十万大军又如何?

  高祖刘邦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战胜了项羽,这位他一直都想消灭掉的强大的对手,一个战场上的真正的强者。公元前203年,刘邦原本联合了韩信、彭越共同对抗项羽,但是当刘邦大军深入楚军的时候,韩信、彭越并没有出兵支援他,最后刘邦处于劣势,和粮草将尽的楚军在荥阳鸿沟相持着。这样一来,两军对峙时间长达两年多,楚汉双方最终妥协,达成了鸿沟和议。楚汉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可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和陈平建议刘邦撕毁和约,此时刘邦所拥有的汉军和土地已经是天下的一半之多了,更何况刘邦还得到了诸侯的支持,项羽楚军此时却是兵少粮草不足,这正是上天要灭亡楚军。于是刘邦撕毁和约,从后方偷袭楚军。当时项羽按照和约向彭城方向迂回撤军,面对偷袭的汉军,且战且退。

  刘邦一人的汉军自然打不过项羽,刘邦的军事才能远不如项羽,但是刘邦的政治手段却十分精明,他用土地为承诺,说服了韩信、彭越举兵攻打楚军,还命令刘贾率领大军和英布汇合后包围楚军。就这样,声势浩大的消灭楚军的四路联军就开始完成了,而联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六十万之多。

  项羽此时面临的却是只有十万楚军,粮草即将用尽,而且英布背叛带走了项羽的一部分楚军以及截断了项羽南下的路线,使得项羽不得不重新选择突围路线,最终落入韩信等人的包围圈。

  刘邦的第一路大军由刘邦亲自率领,从荥阳出发,由西向东,攻打楚军。第二路大军由彭越率领,从东郡出发,向南攻击楚军。第三路大军由韩信率领,从齐国出发,攻打彭城,断掉项羽的老窝。第四路大军由淮南王英布率领,从南向北,攻打寿春,截断项羽南下的退路。

  由于彭城已经被韩信占领,项羽不得不将东归改为南下,可是南方又有英布和刘贾的联军阻碍。项羽在陈县稍作停留,补给了充足的粮草,反扑刘邦大军,大败刘邦。其实刘邦自从和项羽对战以来,从来没有正面和项羽对上过,基本是采取后方作战、偷袭这等手段。项羽有自信能够真正的打败刘邦。

  无法南下的劣势让项羽只能尽快突围陈县,向东而去。来到垓下,项羽命令楚军就在这里扎营。垓下就是项羽为和刘邦大战一场而选择的战场,垓下地势辽阔,放眼望去全是平原,汉军对上自己的楚军就再也没有办法龟缩起来。项羽是在逼刘邦不得不出手和自己对战。

  刘邦也学乖了,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确不如项羽,所以自己退居二线,让韩信来指挥这场战斗。所以,垓下之战其实是项羽和韩信的战争。当年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一直得不到重用,项羽知道韩信有领兵之才,也认可韩信的才能,但是韩信和自己的军事方针相悖,两人都是武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项羽就命人劝韩信自立,这样他就能和韩信干一场,将他除掉了。这样的人才的能力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就只能除掉,否则就会变成敌人的利刃,最后刺向自己。

  韩信将六十万联军分成六个军阵,每个十万人,摆成三重纵深的前中后三军。军阵攻守兼备,中间还有一个十万的陷阱。不论项羽从哪个方向进攻进来最后都会被包围。项羽率领楚军勇猛作战,击溃了汉军的一个又一个军阵。但是兵力差距太过悬殊,据说十万楚军,战死的就有八万,这十万楚军个个都是楚国的大好男儿,但是他们陪同他们的霸王项羽一起奋战到最后。项羽失败了,逃到乌江,他转过身,拔出剑,自刎而亡。

相关参考

阪泉之战是哪两人之间的战争 阪泉之战谁赢了

  阪泉之战意义深远,它标志着轩辕一族势力的全面崛起,而神农氏一族则迅速走向衰落,被新的部落统治集团所取代。  阪泉之战是哪两人之间的战争  阪泉之战是与之间的战争。  是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

历史人物 岛津义弘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

1572年的木崎原合战则是岛津义弘的成名之战。此战中岛津义弘以不到五百的兵力沉着应战,伊东义佑大军无功而返,义弘继而趁其撤退发动突袭大破伊东军。从此伊东家失去了与岛津家抗衡的能力,为岛津家扫除了统一九

柏举之战发生在何时?柏举之战有何深远意义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吴王阖闾所带的兵马深入楚国的一场战役。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国家,在寿梦继位之后吴国才开始崛起。当时楚国和晋国正在争霸,晋国采取的战略就

城濮之战有何历史意义?交战双方是谁?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场决战,最终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都说这次战争成就了战神先轸,那么此战到底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城濮之战以前,我们所见到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击溃战,就是以击溃敌人的意

垓下之战是哪个朝代的?垓下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垓下之战是什么?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

垓下之战是哪个朝代的?垓下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垓下之战是什么?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垓下之战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

历史人物 之战是哪一场战争

  之战,又被称为鞍之战,是春秋晋国和齐国的一次大战,最后是晋国胜利了。  齐国本来是攻打鲁国,想要攻占鲁国的土地,称霸东方,但是鲁国派人向卫国求救,卫国派了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所率领的援军援救鲁

垓下之战最终哪一方战败 垓下之战过程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

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是哪一场战争

  巨鹿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少有的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次战役双方分别是秦朝名将章邯和王离率领的秦军对抗楚霸王项羽率领的楚军,后来项羽部队又加入了许多诸侯义军。项羽因为这一场战役而确定了在诸侯率领

�之战是哪一场战争

  之战,又被称为鞍之战,是春秋晋国和齐国的一次大战,最后是晋国胜利了。  齐国本来是攻打鲁国,想要攻占鲁国的土地,称霸东方,但是鲁国派人向卫国求救,卫国派了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所率领的援军援救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