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负荆行廉颇传佳话
Posted 渑池
篇首语: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负荆行廉颇传佳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负荆行廉颇传佳话
负荆行廉颇传佳话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 骁勇有谋, 能征惯战。赵惠文王十六年 (公元前283年) , 廉颇出兵征讨齐国, 几战几捷, 不久攻下晋阳, 被封为上卿①。从此, 廉颇名扬天下, 威震各诸侯国。
一次,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千年不遇的宝玉, 名曰和氏璧, 极其珍爱, 时常拿出来把玩。却不曾想被秦昭王得知, 提出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深知秦王乃虎狼之辈, 表面看是以城换璧, 实则是设计暗夺, 便派蔺相如持璧出使秦国。到了秦国后, 蔺相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驳得秦王哑口无言, 夺回和氏璧后全身而退, 从此声名鹊起, 备受赵王的宠信。
秦王骗璧不成, 恼羞成怒, 多次发兵征讨赵国, 夺城池数座。后来, 秦王突然又改变主意, 告知赵王不再征讨赵国, 而且愿意罢兵和好, 并邀请赵王到黄河边的渑池相聚。赵王深知此次赴约, 必定凶多吉少,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此时, 蔺相如挺身而出, 表示愿意与赵王一同前往, 生死与共。廉颇护送赵王和蔺相如前往秦国, 并屯兵边境以应非常之变。
在渑池会上, 秦王为侮辱赵王, 借口喝酒助兴迫使赵王为其鼓瑟②。蔺相如为了替赵王挽回颜面, 欲以命相搏, 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③。秦王深知再这么闹下去必会惹恼赵国, 骑虎难下, 所以未敢轻举妄动, 客客气气地送赵王回去了。回国后, 赵王表彰了蔺相如的功绩, 并封他为上卿, 官位在战功卓著的廉颇之上。
这让廉颇很生气, 他说: “我攻城略地、南征北战数十年, 又忠心保主护国, 不敢夸耀战功赫赫, 但也算是忠心不二。蔺相如匹夫, 既无寸土之功, 也非兴国安邦之才, 却凭一张利口巧言荣升, 位居老夫之上, 是可忍, 孰不可忍!”并扬言要是碰到蔺相如的话, 非羞辱他一番不可!
很快, 蔺相如的门客把这件事告诉了蔺相如。蔺相如听后淡然一笑, 却不肯说廉颇半点不是, 相反肯定廉颇宝刀未老, 将来还会再建奇功。从此, 蔺相如为了避免与廉颇发生正面冲突, 托病不朝。
不巧的是有一天, 蔺相如乘车出行, 走至半途, 忽见廉颇在数十位兵卒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 他忙命人掉头返回。这让他的门客很不满: “您贵为上卿, 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廉颇虽战功赫赫, 也不过是一介武夫罢了。您为什么要避开他呢?”门客们纷纷表示要离开他, 改投别家。
蔺相如诚恳地说: “你们且听我说完, 是去是留, 再做决定也不迟!”众门客点头应允。蔺相如问: “依你们之见, 秦王与廉颇相比, 谁更厉害?”众门客答: “自然是秦王更厉害。”蔺相如笑道: “秦王凶残无比, 天下皆知。我敢在秦国的土地上与秦王对峙, 让他不敢奈何我。这样的人我都无所畏惧, 难道还会惧怕廉颇老将军吗? 我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颇, 秦国的军队才不敢踏入我赵国半步! 二虎相争, 必有一伤。倘若我与廉颇不和, 非要一争高下, 秦国必会趁隙起兵, 进犯我境, 赵国危矣!”听到蔺相如的解释, 众门客都面露羞色,伏地向他道歉。
廉颇听到这件事后感叹道: “蔺相如乃真丈夫也!”他脱去上衣, 赤裸上身, 背负荆条, 到蔺府中请罪。蔺相如慌忙抢步上前, 扶起廉颇, 邀入屋内。从此, 二人成为至交, 齐心辅助赵王。
蔺相如平日静若处子, 但在危急关头,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公的颜面,能挺身而出, 置生死于不顾, 仿佛一头发怒的雄狮, 成为无数后代文臣效仿的楷模。廉颇虽年长, 武功却不老, 脾气也渐长。他如同一个老顽童, 不服气就要怒声高骂, 气极或许还会动武, 但他转圜自如, 认为有错就改, 就算负荆请罪也不觉丢脸。他的行为让人觉得可爱又由衷佩服! 蔺相如品德俱佳, 雍容大度, 能谅人之过, 同样使人折服!
①上卿: 古代官名。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 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 (宰相) 的位置。
②鼓瑟: 瑟, 古代拨弦乐器的一种, 形似古琴。鼓, 在古诗文中与 “琴”、“瑟”联用一般作动词, 弹奏、敲击的意思。
③缶 ( fǒu): 一种瓦器, 用以盛酒浆。
相关参考
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是怎样的?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负荆请罪的过程是什么?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廉颇负荆请罪的过程是怎样的?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负荆请罪的过程是什么?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在历史课本上,我们学习过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书中对此记载的也很简单,“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就是负荆请罪的原文,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故事值得
廉颇是历史上瑕不掩瑜的一位杰出的将领,历史上白发老将血染沙场的不乏其人。廉颇是一个相当重用爱国的名将,他虽然粗鲁、莽撞,甚至心胸狭隘,但他“为国释恩怨、请罪敢负荆”的坦荡、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
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
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