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政变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政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政变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政变
隋朝末年, 隋炀帝杨广残暴荒淫, 任用奸佞, 疏远贤臣, 终日寻欢作乐,兴造宫殿, 开凿运河, 穷兵黩武, 徭役无期, 兵卒横尸遍野。加上连年干旱,秋收无粒, 饿殍遍地。天灾人祸之下, 百姓再也无法忍受隋炀帝的暴政, 便揭竿而起。一时间四方响应, 不久便成燎原之势。全国有百余支农民起义军, 他们攻城池、杀贪官, 一路势如破竹, 声势浩大。李渊趁天下大乱在太原起兵,他兼并群雄, 夺取天下, 建立唐朝, 史称唐高祖。
天下既定, 百废待兴, 唐皇室内部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嫉妒功高盖世的秦王李世民, 联合后宫的嫔妃们每天都向唐高祖说李世民的坏话, 力图除掉李世民。
正值此时, 突厥来侵犯唐朝边境, 李建成举荐李元吉, 让他替代李世民率兵讨伐突厥, 高祖答应了。李元吉则请求派李世民手下猛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随行, 又从秦王军中抽调出精锐士兵编入自己的军队, 共同征讨突厥。李建成见李元吉得到了李世民的军队, 便制造机会谋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大惊, 他找来长孙无忌商议。长孙无忌劝告李世民说: “此事关系到秦王的身家性命! 一定要抢占先机先灭了他们, 绝不能心慈手软。”李世民叹息不止: “手足相残, 为人不齿, 但如今大祸将至, 我不能坐以待毙, 一定要先发制人。不过, 必须师出有名才不会授人以把柄。”于是, 他又召来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密议一番, 而后各自散去, 秘密准备各项事宜。
武德九年 (公元626年) 六月初三, 李世民上呈密奏, 称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 又说: “儿臣不曾做过对不起兄弟的事, 但他二人却要加害于我, 像是要为王世充①和窦建德②复仇。我若是含冤而死, 永离亲人已是悲伤不已, 更何况灵归地下, 实在耻于见那些被我诛杀的反贼!”唐高祖看了奏章, 震惊不已, 他告诉李世民: “你怎么不早说? 我明天就查问这件事!”当夜,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率兵在玄武门设伏。
唐高祖的张婕妤暗中得知李世民密奏的内容, 不等到天亮就赶紧去向李建成报告。李建成找来李元吉商议对策, 李元吉说: “我们应该控制好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 然后托病不朝, 静观其变。”而李建成说: “宫内有张婕妤为我等走报消息, 外有兵将护卫。李世民再强, 也不敢在宫中作乱。我们不如上朝觐见,自探消息。”此时, 东方既白, 二人骑马一起入宫, 走向玄武门。而此时, 唐高祖已经把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大臣召集入宫, 准备查验李建成、李元吉的事情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刚到临湖殿时就发觉情形不对, 他们立即调转马头, 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就在这时, 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 “二位兄长, 为何不入朝?”李元吉自知是李世民, 便在准备回身应答时已搭好弓箭。他连发三箭, 但都被李世民躲过。李世民也取弓搭箭, 拉满箭弦, 对准李建成。李建成原以为他要回射李元吉, 哪里会想到箭朝自己飞来, 只听 “飕”的一声正中胸口, 箭头从背后透了出去。李建成顿时跌落马下, 立即死去。尉迟敬德率领一支七十人的骑兵队伍相继赶来, 他们向李元吉放箭, 李元吉中箭落马。可就在这时,李世民的马因受惊跑到了玄武门旁边的一处树林里。马背上的李世民还没看清前面有没有路, 就被一根树枝挡了下来, 重重地摔在地上, 一时没爬起来。李元吉看见了, 他狂奔过来用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说时迟, 那时快, 尉迟敬德策马奔来大喝一声, 李元吉不由得松了手。见杀李世民不成, 李元吉便想寻求唐高祖的庇护, 他赶紧向武德殿跑去。哪知还没够到殿门, 尉迟敬德已经快马追上, 一箭将他射死。
兵变发生时, 唐高祖等人正在海池中划船。李世民在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并镇压了东宫和齐王府将士后, 派尉迟敬德进宫宿卫。尉迟敬德披甲持矛, 直接上了唐高祖的船。唐高祖很吃惊地问: “今天是谁在作乱? 爱卿来这里是干什么?”尉迟敬德回答: “秦王因太子和齐王作乱, 举兵诛杀了他们。担心惊动陛下, 特派臣前来护驾。”听了这话, 唐高祖顿时呆若木人, 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回过神来对裴寂等人说: “想不到今天会发生这样的事, 该如何是好呢?”萧瑀、陈叔达说: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起兵反隋的策划, 又没有为天下立下什么功劳, 他们因嫉妒秦王的名望和功劳而想谋杀秦王。现在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 真是功盖环宇, 天下归心! 如果陛下能立秦王为太子, 委以重任, 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唐高祖说: “好! 这也正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
六月初七, 唐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初八, 唐高祖下诏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次日, 李世民登基继位, 即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斗争。在这场宫廷政变中, 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李世民的政治生涯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此, 李世民理所当然地成为皇位的继承者, 顺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 李世民残杀兄弟, 逼迫父亲让位, 其道德受到严重质疑, 但是,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的夺嫡成功表示理解甚至是赞赏态度。因为, 他确实立功于天下, 造福于后代。他创造名流千古的 “贞观之治”, 成为治世的典范。
①王世充: 隋末唐初割据者之一。
②窦建德: 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 建立夏国, 后被李世民击败被俘, 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相关参考
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都去哪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朝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唐太宗。那么在李
春秋战国 吴王僚昏庸吗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被逼还是狼子野心
玄武门政变是大唐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击杀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两人,逼迫父亲退位。尽管李世民后来篡改历史,但是,从诸多的历史史料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狼子野心。历史上真实的李渊
李世民为什么会发动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指在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今西安市)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成为了唐太宗。那么,
唐武德九年农历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逼迫李渊拱手让位,登上皇帝宝座,这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的经过在史书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十分隐晦。所
唐太宗李世民说发动“玄武门兵变”是被逼的,赵匡胤笑了;宋太祖赵匡胤说“黄袍加身”是被逼的,曹丕笑了;魏文帝曹丕说接受汉帝禅让是被逼的,司马炎笑了;晋武帝司马炎说以晋代魏是被大臣们逼的,石敬瑭笑了;后晋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原本并不是太子的李世民,为了夺取皇位,发动的一场政变。在这一场政变当中,太子李建成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得以成为太子,之后登基称帝。但是,要发动这样一场政变,没有势力没有实
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众所周知,《旧唐书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不是真的囚禁了自己的父亲?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一场流血政变。 那么,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真的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并囚禁了父亲李渊,才夺得皇位的吗? 疑
唐朝历史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哪个皇帝玄武门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北大门默
纵观历次玄武门政变,其中最著名、最惊险的,还是公元626年由李世民发起的第一次“玄武门之变”。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当年,一个拥有着赫赫战功和众多勇将谋士的秦王李世
简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