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简介 高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简介 高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简介 高启怎么死的?
高启是元末明初之时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不低。高启与刘基、宋濂二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又叫“明初四杰”。初次之外,他还与王行等人号“北郭十友”,《明史》言:“初, 高启家北郭,与行比邻,徐賁、高逊志、唐肃、宋克、徐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
公元1336年,高启在江苏苏州一个富贵家庭出生,生活还是不错的。高启字季迪,号槎轩,所以又有高季迪的称号。他的父母在他同年之时双双而亡,高启虽然生活不愁,但是到底还是有了缺陷。
高启这个人天资聪颖而又性机警,读书有过目成诵,久而不忘之人。加之家庭条件不错,所以自幼受到了系统良好的儒家教育,所以十分有才。他在文学上专攻历史,最擅长最喜欢的却是诗歌。一生作诗良多,给后世之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高启在北郭居住的时候,常常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十人都是极富才名的才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有了“北郭十友”的美称。
元朝,本就是外族统治汉族人的国家,种族歧视严重,汉族人民在元朝算是低等人,时常受到严重的剥削。特别是到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府黑暗,国家对人民的剥削越发严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民族矛盾三重结合,猛然爆发,威力巨大。
面对腐朽的元朝政府,各地受剥削的农民纷纷举起起义大旗,各地浓烟四起,天下大乱。
张士诚占据吴地,称吴王的时候,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听闻高启颇有才名,因此邀为上宾,招为幕僚。饶介当时请的都是巨儒硕卿,声名显赫之辈,自有一人以十六岁的弱龄端坐其中,可见高启的个人才能有多么出色。
尽管高启答应了饶介的邀请,但是腐败黑暗的官场却让高启十分厌恶,最终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选择辞官归去。他拖家带口,前往青丘投奔自己的岳父周仲达,此后便在吴淞江畔的青丘隐居。隐居青丘后,高启号为青丘子,有《青丘子歌》传世。
元朝末年的诸方起义军首领的争霸,最终朱元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天下共主。
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官员也稀缺,所以朱元璋曾经向天下发布诏令,征集有用之才。高启幼年成名,本身才华极高,自然也在其内。洪武元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因为才学极高,受到朱元璋上是,命其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洪武三年,朱元璋多次提及让高启担任户部右侍郎的职位。若是一般的人,升官肯定是高高兴兴的答应了。但是高启少时就已经开始隐居生活,杜宇复杂的官场早就厌倦。一位思想好搜道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整个人有种超脱俗世,不恋功名利禄的心思。所以当朱元璋表示希望他担任户部右侍郎职位的时候,高启多次推辞不受。
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原因,才有了后来他的惨淡结局。
高启请求辞官归家,朱元璋虽然同意了,但是高启始终拒绝为官的表现海慧寺让朱元璋耿耿于怀。甚至在读高启诗文的时候,多次怀疑其中所作都是高启对其的暗中嘲讽,因此对高启渐渐厌恶。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苏州原本是张士诚的大本营,当地许多老百姓受张士诚恩德深重,对张士诚念念不忘。所以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到江苏的官员,都是严苛之辈。但是当时魏观修建的府邸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所以朝中就有人参奏说魏观有谋反之心。后来魏观被问罪斩首,而高启也因此受到牵连,最终被处以腰斩之刑。
相关参考
个人简介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
明朝人物中文名:高启别名:高季迪国籍:明朝民族:汉出生地: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336年逝世日期:1374年职业:文人信仰:儒家主要成就:诗歌、纂修《元史》代表作品: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
高启简介高启之死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
高启简介高启之死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
有一位诗人被毛主席称赞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在清学者赵翼的《瓯北诗话》中也得“明开国诗人第一”的赞誉。获此殊荣的诗人,就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mda
有一位诗人被毛主席称赞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在清学者赵翼的《瓯北诗话》中也得“明开国诗人第一”的赞誉。获此殊荣的诗人,就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 高启是江苏苏州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
历史人物 明朝诗人高启简介 高启如何得罪朱元璋而惨遭杀身之祸
高启人物生平简介 高启字季迪,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诗人,元朝末期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此自号青丘子。高启自幼出身在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不喜功名利禄,返回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后高启被魏观牵连被处以腰斩而亡。人物生平>高启出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在文学地位和成就上很高,但最终还是被腰斩,且是朱元璋亲自监斩的。 腰斩朱元璋为什么将高启腰斩 把高
高启是元末明初诗人,生于公元1336年,去世于公元1374年,长州人。高启自幼生在富户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元末之时,天下大乱,高启携家归隐青丘。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请高启出仕,授翰林院编修,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