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的律令制度简介
Posted 氏族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日本的律令制度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关于日本的律令制度简介
在律令制度输入前,日本的国家体系类似部族联合(在下姑且称之为「氏族联合制」),整个大和朝廷是由诸多氏族所共同统治,这样的体制被称为「氏姓制度」。
在氏姓制度下,国内的部族被分为许多的「氏」。「氏」是具有共同血缘认同的团体,氏的成员不仅限于氏族内部具有血缘关系者,也包括了被这些氏族所征服的被征服者。
在氏族内,其族长被称为「氏上」,氏上有祭祀氏族祖先与支配族人的职责。在其下的氏族成员被称为「氏人」,氏人除了一般的自由民外,也包括了具有预备军身份的被征服者。在氏人之下,又有称为「部民」或「部曲」的半自由民,他们与氏族并无血缘关系,主要是由农民与工匠所构成,他们并非自由民,而是归属于整个氏族的共同财产(也就是氏族的私有民),属于大王家,也就是后来的天皇家者,则称为「品部」,他们往往依其职业分工,而赋予锻冶部、服部、陶部...等称呼。在部民之下,还有完全没有自由的「奴」,也就是奴隶。
而在政治上,又区分出许多代表家世、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姓」。在中央,分为臣、连、君、别、造、直、首、村主、史...等姓;在地方则有国造、县主、称置等姓,分别由地方豪族拥有,这可被视为大和朝廷在吸收地方豪族后,对其地方统治的确认。在大和朝廷内,大臣、大连为地位最高的几个氏族所有,如:葛城臣(葛城氏)、苏我臣(苏我氏)、物部连(物部氏)、大伴连(大伴氏)、中臣连(中臣氏)...等。
唐朝历史 唐朝藩镇与宫廷制度
- 的皇帝
- 唐朝的后妃
- 唐朝的太子、公主
- 唐朝名将
- 唐朝宦官
- 唐朝藩镇
- 唐朝律令
相关参考
1、日本教科书的演变在二战后,日本的教科书的制度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度上,原来的国定教科书的制度改为审定制,国家仅通过文部省(现改为文部科学省)制定《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基本的要求,而教材的
的皇帝唐朝的后妃唐朝的太子、公主唐朝名将唐朝宦官唐朝藩镇唐朝律令
1、政治方面:(1)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引进西方
日本颁布律令制后,迁都奈良,但贵族统治阶级对民众的盘剥却与奴隶制无异。因此,无论统治阶级如何讴歌这种“太平盛世”,但是最终的灭亡却是无疑的。大量的奴婢和民众无法忍受非人的剥削和奴役而逃亡了,尽管逃亡之
晋武帝登基以后,还对其父司马昭以来就在进行的律令改革作出过贡献。>> 两汉时期的律令极为烦杂,律令和解说合在一起,有26272条,共700多万字,言数益繁,览者益难。于是在曹魏时代,魏文帝曹丕就
律、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法律形式,故以律令法或律令法系来称谓古代中国法律。秦汉是律令法系起源、发展的重要阶段。>> 秦汉时代的立法活动,据《晋书·刑法志》记载,构成以下一个发展系谱
三神器(日语:三种の神器)一词来源于日本的神话传说,天丛云剑(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据说是天孙降临时,天照大神授予琼琼杵尊并由日本天皇代代继承的宝物。这三种神器,两千年来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
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向中国递交过国书,而且在唐朝时期,不仅日本的律令来自中国,甚至一些详细的法规细则也完全抄自唐朝——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对于日本史研究的最新发现,推翻了日本宣传了多年的结论。之前日
唐朝建国后,李渊就下令法官制订《唐律》,到唐太宗时,这一工作才算完成。637年,朝廷将房玄龄等受诏更定的《唐律》、《唐令》颁行全国。改定后的《唐律》共500条,分为12篇。立刑名20等:笞刑5等(10
有鉴于的“赋敛无度”、“戍徭无已”的教训,实行了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谴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的苛法。从而巩固了政权。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正式在汜水(今山东曹县附近)即位称皇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