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为什么要陷害苏轼?沈括的小故事

Posted

篇首语:做强者,战自卑;攀高峰,胜逆境;增才干,永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沈括为什么要陷害苏轼?沈括的小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沈括为什么要陷害苏轼?沈括的小故事


  沈括,生于公元1031年,去世于公元1095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发明家。沈括浙江杭州钱塘县人氏,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沈家在当地算是一个书香官僚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在朝为官,外公和舅舅也在朝任职,所以沈括自幼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小的时候受母亲亲自教导,长大之后跟随父亲四处任职开阔眼界。皇佑三年父亲去世之后,以父荫补海州沭阳主簿,嘉佑八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新法,作为坚定的变法派,沈括得到王安石的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受到牵连被贬为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守卫边境的时候,又因为永乐城惨败一战而被朝廷责备,贬为均州团练副使,政治生涯宣告结束。

  晚年沈括移居润州,修“梦溪园”。绍圣二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留下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为后人敬仰。

  沈括和苏轼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一位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变法派,另一位则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守旧派。新旧两党之间的对立,还不是这两位历史名人最紧密的联系。将两人紧紧的牵连在一起,甚至到了后世也常被人拿来一起辩论的是历史著名的“乌台诗案”。

  事情的发展大概是这样样子的,当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将变法一事搞的风生水起,新党在朝中掌控权柄。作为守旧派中流砥柱的苏轼,在这个时候被宋神宗下放到了杭州担任“二把手”的通判一职。

  虽然苏轼被外放,但是在最高统治阶层心中的地位还是不低的。所以等沈括被宋神宗派到杭州监督变法事宜的时候,还特地嘱咐他:“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

  沈括到了地方之后,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善待苏轼,而是迅速的搜集苏轼所作的新旧诗词。随后将这些诗词整理分类,找出其中认为是诽谤的诗句,加以详细的注释,回到首都后交给皇帝。

  苏轼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因为这一类的诗句,苏轼以“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下狱,甚至差点因此丢了性命。虽然最后保住了性命,但是也被流放黄州,彻底远离权利的中心。这就是文字狱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

  许多人认为沈括之所以要这样诬陷苏轼,是因为“文人相轻”,他嫉妒苏轼的才华,为了争夺文名,所以对苏轼进行迫害。

  但是小编个人认为,沈括一生最重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面,对于文名之类的应该并不看重。他之所以会下意识的搜集苏轼的这些有“诽谤”含义的词句,应该只是因为新旧党之间的争斗。

  乌台诗案,真正的主导者也不是沈括,而是王安石手下的李定、舒亶、何正臣、李宜等投机分子。

  沈括小的时候,母亲让他背诵唐诗。当背到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十分疑惑。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他与小伙伴们相约去山上实地考察。

  那个时候正值四月,山脚天气还不错。一行人一路往山上走去,走的越高发现温度越低。等到了山上的时候,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在寒风中不住颤抖的沈括,却一下子茅塞顿开。山上的桃花之所以开的晚,原来是因为气温比山下低的多,所以花季才来的晚。

  小的时候就有这种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也难怪日后会写成我国科学史上的著作——《梦溪笔谈》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沈括梦溪笔谈_沈括与苏轼_沈括简介_沈括与乌台诗案_沈括与达芬奇

本名:沈括字号: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杭州钱塘县出生时间:公元1031年去世时间:公元1095年主要作品:《梦溪笔谈》《良方》主要成就:地方治绩、自然科学沈括——北宋

沈括被西方人称为什么 沈括揭发苏轼导致乌台诗案

  沈括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成就,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沈括被西方人称为什么  西方人

历史人物 古代科学家沈括和苏轼的关系如何

  沈括是中国宋代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同时他也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苏轼被贬就是他害的。此人在科学方面造诣极高,还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据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

差点让苏大学士扑街 沈括也曾经对苏轼挖坑

自从范仲淹死后得到谥号“文正”,之后宋朝官员以谥号“文正”为人臣的最高荣誉。每次看到宋代官制总是一个头两个大。元丰改制以前,一般官吏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例如真宗朝寇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

差点让苏大学士扑街 沈括也曾经对苏轼挖坑

自从范仲淹死后得到谥号“文正”,之后宋朝官员以谥号“文正”为人臣的最高荣誉。每次看到宋代官制总是一个头两个大。元丰改制以前,一般官吏多有三个头衔,即官、职和差遣。例如真宗朝寇准曾为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与苏轼有仇吗?

  任务档案  姓名:沈括  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国家:中国  所处朝代: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  出生时间: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  去世时间: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

古代科学家沈括和苏轼的关系如何?他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吗?

  沈括是中国宋代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同时他也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苏轼被贬就是他害的。此人在科学方面造诣极高,还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据说他“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历史成就 沈括有什么发现?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青史留名。虽然给了沈括政治家和科学家两个头衔,但是要真正算起来的话,在科学发明上沈括的历史成就可以说远远的甩政治一个赤道的距离。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被外

历史人物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历史成就 沈括有什么发现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青史留名。虽然给了沈括政治家和科学家两个头衔,但是要真正算起来的话,在科学发明上沈括的历史成就可以说远远的甩政治一个赤道的距离。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被外

北宋政治家沈括简介 沈括是怎么死的?

  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也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宋仁宗天圣九年,沈括在浙江钱塘一个官僚家庭出生。祖父曾任北宋大理寺丞,父亲沈周则在泉州、开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