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臣崔与之简介 崔与之是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树老根子深,人老骨头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宋名臣崔与之简介 崔与之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宋名臣崔与之简介 崔与之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崔与之
字:正子、正之
号:菊坡
谥号:清献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南宋
出生地:宁都
出生时间:1158年
去世时间:1239年
官职: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
主要作品:《崔清献公集》
崔与之祖籍河南汴京,后来因为靖康之乱,曾祖一辈南迁躲避战乱,先后居于江西宁都、广东河源,到崔与之父亲这辈定居广东增城。
崔与之家境清贫,读书都成问题,后来还是得到亲友的资助和,这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
南宋绍熙四年,崔与之高中进士,外放地方官。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因为在地方任职期间,政绩颇佳,后被调入京都。嘉定七年,被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
管理扬州军政之时,崔与之虽是以文入朝,但是却并非纸上谈兵。他走访各地,了解百姓的实际情况,依据当地人爱马而擅骑射的特长,最终组建“万马社”。崔与之招揽百姓加入后,以军事化训练社名,最终形成了颇具声势的民间骑兵。
这些受过训练的民间骑兵与各地抗击金国的民兵联合,共同对抗金朝。在崔与之的主持下,这股势力形成一定规模,军民齐心抗敌,将金兵阻拦到扬州城外。
在扬州处理军政事宜期间,遇到浙东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百姓们流离失所,大片的饥民涌入淮东一带。与其他官员不同,崔与之没有将这些居民拦在城外,而是将饥民放入城内妥善安置,发粮救济,从而活民无数。
嘉定十三年,金兵进攻四川,崔与之受命为成都府本路安抚使,后升任为四川制置使,管理抗金事宜,组织百姓抗金。在四川任职期间,广泛采纳良策贤言,不论出生任用贤能,抵挡金国的进攻。当时他甚至大胆启用归降的金国将领,领兵出征,给予金国痛击。
在崔与之管理四川的五年时间里,金军始终无法进入四川境内,保证一方平安。后来还是他因病离职,后继者将其施行的政策改的一塌糊涂,最终才导致金兵乘虚攻入四川。后来崔与之带兵复职,金军慑其威势,望风而退。
端平二年,为广东经略安抚使。任职期间发生兵变,叛军围攻广州城。崔与之亲自临城安抚,叛军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因此被平定。
嘉熙元年,崔与之被授为右丞相。崔与之坚决推辞,未曾赴任。嘉熙二年,崔与之退休归隐,成“菊坡学派”。嘉熙三年因病逝世,上谥清献。
相关参考
崔与之崔与之是南宋文人、名臣,曾在淮东、四川抗金,平广州摧锋军变,稳固边防等,从政数十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成为南宋一代名臣。崔与之简介>崔与之(1158年—1240年1月19日),字正子,一字正之,
崔与之,南宋著名大臣,抗金英雄。公元1158,崔与之在一个清贫的医生家庭出生,长辈为其取名“与之”,字正子、正之,号菊坡。 崔与之原籍籍宁都白鹿营,幼时随父亲迁到广都增城
崔与之(1158年—1239年),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广州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南
崔与之,南宋著名大臣,抗金英雄。公元1158,崔与之在一个清贫的医生家庭出生,长辈为其取名“与之”,字正子、正之,号菊坡。 崔与之原籍籍宁都白鹿营,幼时随父亲迁到广都增城,因此后世大部分都认为他
崔与之是一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给世人不仅仅留下了光辉的德行,还留下了高雅脱俗的文字与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在崔与之简介中说道,崔与之是一个很洁身自好和努力精进的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是他从来都不会放弃
崔与之崔与之曾在淮东、四川抗金,平定广州摧锋军变,赈济灾民、巩固边防。不仅征集卓越,私德亦为人敬佩,不养妓、不受馈赠,一生操守德行皆是翘楚。崔与之作品>崔与之开岭南宋词之始。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
崔与之崔与之担任过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宵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参知政事等职,与张九龄合称“二献”,开创了岭南历史中的多个第一。崔与之家训>“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
崔与之是一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给世人不仅仅留下了光辉的德行,还留下了高雅脱俗的文字与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在崔与之简介中说道,崔与之是一个很洁身自好和努力精进的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是他从来都不会放弃
宋朝人物本名:洪咨夔字号:舜俞平斋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1176年出生时间:1236年主要作品:《春秋说》主要成就:嘉泰二年(1202)进士洪咨夔个人履历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宋於潜(今属临安)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县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