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太子智囊晁错最后为何被腰斩的原因

Posted 汉朝 晁错 腰斩

篇首语: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太子智囊晁错最后为何被腰斩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太子智囊晁错最后为何被腰斩的原因

晁错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在汉文帝时,担任太常掌故,后来历任太子舍人、博士以及太子家令;又在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直至担任御史大夫。

关于他的的一些成就主要在于政治上面。首先在农业经济上,他写了一篇《论贵粟疏》的文章,在其中它主要是主张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还讲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的区别和矛盾,以及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的原因。听完他的建议,文帝认为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于是欣然接受了。接着不久,他又给文帝上奏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文章。要求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既要满足人民的欲望,还要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在对外匈奴上,晁错对于匈奴的态度是比较强硬的,刚开始是主张武力平定,但是这条建议不被文帝所接受。于是,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在削藩政治上,晁错主要是对贾谊思想的继承,但是他的态度要比贾谊更加坚决。晁错抓住藩国中最强大也最危险的吴国,对他进行不断的揭露,态度非常坚决。与此同时,晁错不只是政论家,更是政治实践家。因此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更是亲自参与其中。在晁错的策划下,景帝"削吴会稽、豫章郡"。并在治理封国的过程中,他虽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却用自己的力量,极大地巩固了王朝的中央政权,他的“推恩令”为解决诸侯王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晁错削藩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凭着自己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在汉文帝的时候,晁错曾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好几次的上奏,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

那时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另外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晁错眼看在这样下去,会对巩固中央集权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就几番上奏,告诉汉景帝诸侯国的一些罪状,并请求景帝大力削减诸侯国的封地,还提出削藩的主意。后来汉景帝思量再三,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略,并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削弱诸侯藩国的措施,这样一来,导致使很多藩国诸侯都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于是诸侯们纷纷站起来反对朝廷的削藩策略,对提出削藩策略的晁错更是恨之入骨。

最后他的父亲为了劝他放弃,可谁知自己的儿子很是坚决。于是,他的父亲阻止不成却选择了自杀。而在景帝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出现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后来汉景帝为了平息这场战乱,腰斩了晁错。

晁错怎么死的

由于在文帝时期,对各个诸侯国的一味放纵和姑息,到了景帝时期,四方诸侯已经割据一方,固强自守。而对于“清君侧,诛晁错”不过是吴王发动政变的一个华丽的藉口。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晁错究竟是怎么死的!

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诸侯割据的尖锐矛盾,消除王权对皇权的严重威胁,于是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景帝为实现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对于晁错“削藩”,无疑是忠于汉室、维护汉王朝封建秩序的正确政治主张。而景帝通过“削藩”,使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实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然而在这次的主推“削藩”的功臣晃错,却被腰斩于长安东市。

从“削藩”一事上就能够看得出晃错还缺少足够的政治智慧,“削藩”本就存在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甚至是深不可测。最后,景帝也迫不得已“不爱一人以谢天下”,来平定叛乱。而汉景帝本就是心狠手辣之人,曾以莫须有的罪名囚禁功臣周亚夫到死,身为景帝之师的晁错,却没有看透景帝的为人,最终还是害了自己。

但是景帝诛晁错也并非盲目。其一,诛晁错,可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二,诛晁错后,如诸侯国造反,要推翻景帝政权,这样一来天下人就会同情和支持景帝平息叛乱。

相关参考

晁错究竟有什么错?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晁错之后也实在懊悔不已。唐朝的一位节度使感叹说:为何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聚九州之铁不

晁错究竟有什么错?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晁错之后也实在懊悔不已。唐朝的一位节度使感叹说:为何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聚九州之铁不...

被腰斩的瞬间,晁错后悔为汉景帝削藩吗

编后语汉朝是在秦朝的废墟上建立的王朝。其开国皇帝刘邦出身低微,尽管雄才大略,但进入和平时期后,刘邦也不得不向身边的各个利益集团妥协。在他及其身后的汉朝,逐渐形成外戚、军功集团、诸侯王和皇族四个利益集团

历史人物 西汉政治家晁错为何会被腰斩

  ,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老师,任御史大夫,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削藩主张的提出者和坚决执行者。鲁迅称赞他是「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可见其成就是很高的,但他的结局却是被腰斩于东市,却

汉景帝悔杀晁错

  晁错,颍川人,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他博才多学,善于分析,在汉文帝时期,他就官拜为太子家令,精心辅佐太子,并得到了太子的宠信。被称为太子的智囊。    在这个时期,晁错曾经多次上书文帝,就战争、充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中国古代,被处以腰斩的人有很多:秦朝的丞相李斯,汉景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晁错,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公孙敖,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屈髦,唐代宰相王涯、明初大臣高启、明祖大臣方孝儒等。  卫长公

从汉朝对匈奴战略形势变化,看晁错《制匈五策》对汉匈战争的影响

公元前154年的一天,在汉朝都城长安,有一个身穿囚服的人,被腰斩于西市。他是前御史大夫晁错。巨大的斧钺落下,晁错被斩为两截,但他心有不甘,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继续挣扎了一阵儿,才最终去死。是的,晁错本

为什么汉景帝要杀晁错

晁错是西汉景帝时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景帝做太子时,他曾任管理太子府事务的太子家令,他办事井井有条,很有才干,因而深得景帝赏识,被称为"智囊"。汉景帝即位后就任命他为  御史大夫。他坚持"重本抑末"(即

汉朝历史 汉景帝冤杀晁错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政治权谋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王叛乱事件,晁错是事件的主人公之一,其因此事而被腰斩于市。当时贵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写一篇《削藩策》,向汉景帝具体阐释了削藩的意义。简单讲,就是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

历史人物 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

  是怎么的?,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致力于汉景帝削藩的大业中,但是晁错却莫名被汉景帝斩杀。晁错为什么会被汉景帝杀呢?>     晁错(前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