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大清帝国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怎么评价大清帝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怎么评价大清帝国

2、人物志 罗得斯生平简介,罗得斯历史评价,罗得斯怎么死的?

怎么评价大清帝国

大清帝国:历经盛世,帝国中衰

>   中国的历史既古老又悠长,朝代众多,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走到最后,终于在清朝止步。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的社会文明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激荡的变革时期。它上承几千年来的专制帝制,下溃于民主共和的洪流。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血腥征讨,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雄才大略的帝王臣工,的开疆拓土,冷酷隔膜的世态人心,戮心为上的“盛世太平”,思想文化的钳制镇压,贪官污吏的丑态毕露,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开明士夫的自救自强,异域文明的东渐挑战,维新改良的失败尝试,最后走向共和的国制革命。> > >

大清初建

>   一位西方学者说:“西方最关注的中国古代杰出入物是和。”努尔哈赤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由他奠基的大清帝国,到康乾盛世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帝国。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对清代历史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遗传了“光宣哀世”的基因。> >

1.女真的崛起

>   在明王朝衰败没落的同时,建州女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州女真的领袖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受过明朝封赏,担任过建州左卫官员。努尔哈赤自小学习骑射,练得一身好武艺。> >   十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继母的虐待,努尔哈赤很小就离家在外,闯荡莽莽林海中。每天打猎、挖人参、采松子、采蘑菇,然后把山货带到抚顺去交易,以此谋生。> >   努尔哈赤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演义》和《水浒传》。长大后,他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开阔了视野。由于他不愿老死山林,想从战场上杀出一条功名之路。便毅然投入明朝军营,他作战十分勇敢,从不退缩。艰苦的劳动生活和紧张的戎马生活,把努尔哈赤锻炼成足智多谋、武艺超群的杰出入才。> >   十一年(1588年)正月,建州右卫古埒城主阿台,因朝廷无端杀害其父而兴兵反明。二月,明军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进攻阿台,努尔哈赤的祖父 和父亲也随军前往。就在攻陷古埒城时,尼堪外兰唆使明兵杀害了这父子俩。努尔哈赤知道后大怒,诘问明政府:“祖、父无罪,何故杀之?”对方诡称:“误杀。”予以赔偿,并命努尔 哈赤袭父职,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忿而离开明军,发誓要报此血海深仇。> >   同年,胸怀大志的努尔哈赤,以祖父生前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攻打仇敌尼堪外兰,揭开了创立大业的序幕。他猛地跃上战马,拔刀大吼:“皇天做证,我攻不下图伦决不生还!”他率领一小队骑兵,旗开得胜,攻下了图伦城。尼堪外兰仓皇逃命。努尔哈赤以追杀仇敌为借口,只用五年时间,东征西讨,把建州女真各部征服了。> >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地域扩大、人口增多。于是他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体制,其中包括著名的八旗制度,还命人依蒙古文字创建了满文。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制等政权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他认为“帝业已成”,遂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称汗登位,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清的前身),改元“天命”,与明朝分庭抗礼。> >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开始把战略重点转向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白天命三年正月起,他逐步南侵。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在辽东的统治,进攻后金。双方在萨尔浒展开激战。努尔哈赤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一胜利,不但保证了满族的安全发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辽东的局势。从此,明王朝由进攻转为退守。> >   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并迁都于此。天命十年,明朝辽东经略易人,新任经略贪财怕死,意欲退守关内苟安。努尔哈赤认为这是占领关外的“天赐良机”,于天命十一年正月亲率六万大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县),遇到名将的有力抵抗,自己还被炮击伤,后来只得知难而退。努尔哈赤这次失败损失惨重。他回到盛京(今沈阳)后郁闷不乐,背上长了毒瘤。于是年八月死于沈阳城外的爱鸡堡中。终年68岁。> >   努尔哈赤死后,儿子继位,改元天聪。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率兵进攻明军重新恢复的宁锦防线,袁崇焕亲自督战,后金军先后围攻锦州、宁远不克,且死伤累累,被迫败退,时称“宁锦大捷”。二年 (1629年),皇太极避开宁远,绕道蒙古,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从山海关驰援。此后,皇太极多次绕道,挥兵入关,掠扰河北、山西,抢掠人口、财物。> >   在对明朝保持军事压力的同时,皇太极对自身政治、经济、军事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削弱诸王权力,加强汗权,同时模仿明制,先后设立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三院、八衙门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代替原来的八旗制度行使国家权力。经济上实行“计丁授田”、旗民分居、保护和奖励农业生产。军事上,扩大军事编制,另编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使军力大增。皇太极的这一系列措施,使后金政权迅速集权化、封建化。> >   为剪除明朝羽翼,解除后顾之忧,以全力争夺天下,皇太极于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九年(1636年)两次对朝鲜用兵,迫使朝鲜断绝与明朝往来,而臣服于后金。同时,皇太极恩威并施,经数年经营,先后征服了漠南和漠北蒙古,成为满蒙大可汗。此外,皇太极又继续收复故土,统一了黑龙江中、上游和贝加尔湖以东的广大地区。至此,后金政权达到极盛。> >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定国号“大清”。> >   皇太极称帝以后,即将主要力量转向明朝,展开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攻势。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他命阿济格从独石口人居庸关,绕过北京,南下保定,连克十三城,掳掠人畜18万而还。崇祯十一年(1638年),又命、岳托等越过长城,绕过北京抵通州,分兵八路,扰河北,入山东,攻陷城池58座,俘获人口46万多人。> >   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起,清军与明军在宁锦防线对峙作战将近两年,至崇祯十五年门642年)三月,明蓟辽东总督兵败松山被俘投降。锦州守将祖大寿闻松山兵败,亦开城投降。至此,明在关外除宁远孤城由吴三桂驻守外,要塞尽失。> >

2.清军入关

>   清朝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60年的努力奋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富强。而南面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已经趋于没落。清军入关,统一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 >   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大顺军”攻入明朝首都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相传16代、统治中国达276年之久的明王朝至此宣告灭亡。李自成的义军进京后,立刻就暴露出农民小生产者所固有的弱点,他们不能冷静地考虑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他们还仅仅控制华北的一部分地区,怎样展开下一步攻伐和收编明政府的残部;怎样提出一些安定社会的建设性纲领;如何对付令明政府头痛了几十年的关外满洲贵族的军事威胁等等,而是沉浸于占领北京的狂欢之中,以所谓“追赃”为由搜刮明朝官僚的钱财,整个大顺军上下军纪松懈,追求享乐。> >   这时,镇守山海关的前明朝总兵吴三桂,手中还握有5万左右的精锐部队。李自成派人招降他,还送去了4万两犒劳其军队的银子。吴三桂一开始准备归附大顺朝,但后来听说农民军拘禁—了他的父亲吴襄,农民军宰相刘宗敏抢去了他的爱妾,便勃然大怒,决定与大顺军为敌。不久,著名诗人吴伟业写了一首名为《圆圆曲》的诗,其中有“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两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吴三桂精通军事,知道不能同时两面作战,于是转而向其昨天的敌人满洲贵族投降,请求清兵入关与他一起联合攻打李自成。> >   再说清朝的皇太极,在1643年8月突然生病而亡。满洲贵族内部经过一番争斗,皇太极的第三子、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年号定为“”,而由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辅政。1644年4月吴三桂乞降时,多尔衮觉得这是夺取中原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上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 >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降清的消息后,亲自率领大顺军向山海关进发。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军队在山海关边的一片石地区展开了激战。双方正打得难分难解之时,由多尔衮亲自率领的14万清朝精锐部队出现了,在两面夹击下,大顺军迅速崩溃。多尔衮即命吴三桂为先锋,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率残部退出北京,往陕西方向转移。> >   李自成与吴三桂的山海关决战的最大赢家是大清国的君臣。他们的先辈们跃马弯弓,驰骋东北,却从未涉足过山海关门,现在居然不损一兵一卒就打开了这个险关的大门,怎不令他们狂喜。努尔哈赤、皇太极梦寐以求欲取明朝而代之的夙愿,在他们手里终于变成了现实。> >   1644年5月初,多尔衮率满洲铁骑进入北京。同年10月,顺治帝由盛京迁都北京,重新进行祭天告地的登基典礼,第二次即皇帝位。从此,一个统治全中国的清朝真正开始了它的进程,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 >

3.第一功臣——多尔滚

>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生母是大妃乌喇纳喇氏,是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五子多铎的同母兄弟,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是大清王朝统一天下的第一大功臣。> >   多尔衮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午)九月初一,皇太极继承汗位,当时多尔衮只有十五岁,即被授封为贝勒。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三月,十—匕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察哈尔多罗特部并立下战功,皇太极赐号为“墨尔根代青”。“墨尔根”是满语,是聪明的意思,“代青”是蒙语,意为善战者,从此就有了聪明善战的美名。后来他又与明军多次作战,逐渐成为了后金军队的主要军事统帅之一。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皇太极设置六部,多尔衮执掌吏部事务,当时他只有二十岁。> >   多尔衮连年领兵打仗,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天聪五年(1631年)多尔衮随皇太极围攻大凌河的明军时,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夺取了大凌河战役的胜利。接着又乔装成祖大寿的败军,夜袭锦州,斩杀守城明军。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皇太极召集诸王大臣商议在明朝、朝鲜、察哈尔三者中应该先征讨哪个时,多尔衮提出了应该整顿兵马,人围北京、进而夺取全国政权、以征明为先的主张。皇太极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清军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一主张而展开的。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多尔衮随皇太极伐明,攻克了保安,夺取了朔州。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多尔衮奉命与岳托、萨哈廉、豪格等率大军去招抚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顺利地解决了蒙古问题。在回来的途中,多尔衮率领额哲等从山西平鲁卫进入明边,直至朔州一带地方,总共俘获了人畜七万多。八月,多尔衮等凯旋而归,向皇太极呈献了得自林丹汗处的元代传国玉玺,皇太极认为这是天赐至宝,为一统万年之瑞,因此,改元天聪为崇德,改国号为清。> >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多尔衮被晋封为和硕睿亲王,那时他才二十五岁。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多尔衮被封为奉命大将军,率兵攻打明朝边境,大掠京畿以及山西、山东、天津等地,攻破了大小四十多座城,招降了六座城,俘获人口二十五万,第二年四月凯旋而归。崇德五年(1640年),在屯田义州、围攻锦州时,由于驻地牧草殆尽,多尔衮倡议移营就牧,皇太极以违犯军令为名,将他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清军打下松山,洪承畴归降,随后又攻克了锦州,祖大寿投降,接着攻克了塔山、杏山等要地;当年七月,皇太极恢复了多尔衮的亲王爵位。在大清王朝打江山的过程中,凡有重大军事行动,常以多尔衮为主帅。> >   崇德八年(1 643)八月,皇太极在沈阳暴逝,宗室中很多人倾向于支持多尔衮争夺皇位,多尔衮为了谋求清廷内部的统一,顾全大局,采取折中方案,立皇太极的第三子,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年号顺治,意为“顺利治国,统一华夏”之意,自己和济尔哈郎共同摄政,负责实际政务。> >   多尔衮在宣誓辅政之后,就一步一步地将朝政 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首席摄政王”。而年幼的顺治帝根本不能主事,因此,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实际上是在多尔衮的领导下完成的。> >   此外,多尔衮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事业也很重视,他曾下令对新疆、西藏、蒙古地区施行可行的政策,为以后的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在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官员的配备,大体上都沿用了明制。同时他还很注意重用人才,大胆任用降将降官,因而在很多新占领的省份和地区,迅速地建立起统治机构,直接归中央领辖。> >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多尔衮受封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始终以全部的精力经营清王朝的大业,牢牢地把握着军国要务,他是大清王朝的实际缔造者。

人物志 罗得斯生平简介,罗得斯历史评价,罗得斯怎么死的?





塞西尔·约翰·罗得斯(Cecil John Rhodes,1853—1902),英国臭名昭著的帝国主义分子,南部非洲最大的金融垄断组织的寡头,镇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直接策划者。列宁曾经说他是公开鼓吹帝国主义、最无耻地实行帝国主义政策的“百万富翁、金融大王、英布战争的罪魁。”①

罗得斯1853年7月5日出生在英国哈福德郡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农村牧师家里。他从小体质纤弱,不能象几个哥哥那样上大学或者参军,只能留在家里随父母耕作。罗得斯在17岁以前只断断续续地接受过初等教育。

1870年,罗得斯的一个兄弟赫伯特写信叫他到南部非洲的开普殖民地治病。于是,罗得斯来到了南部非洲。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他首先到达纳塔尔省,在赫伯特经营的棉花种植园里干活。第二年,他们离开种植园来到当时著名的钻石矿业中心——金伯利。

罗得斯到达南非的时候正处于英国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由于在瓦尔河和奥兰治河汇流处发现了钻石,各西方国家对南非的殖民掠夺和资本输出更加猛烈,各国冒险家和投机商蜂拥而至。罗得斯被金钱的贪欲诱使,也加入了这支肮脏的队伍。他和赫伯特到达金伯利后,最初一贫如洗,只得一面开采矿石,一面靠卖冰激凌为生。1873年罗得斯与另一个冒险家查尔斯·拉德合伙开始收买破产企业,招收小矿主入股,在大搞投机活动中牟取暴利,迅速扩大了经营范围和数量。

1880年,罗得斯创办了“德比尔斯矿业公司”,资本为20万英镑。6年之后,罗得斯仅一人全年所得就达到25万英镑。1888年,他击败了自己的老对手“金伯利中央矿业公司”的寡头巴纳托,建立了“德比尔斯统一矿业公司”,成为这个公司的三大董事(其他二人为巴纳托和拜特)之一。他这时已经几乎垄断了世界钻石生产的90%。加上头一年,他入股经营的“南非统一金矿公司”的赢利,他每年可以得到500万英镑的纯利润。在短短的17年中,罗得斯从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变成了百万富翁。罗得斯的发迹过程,是他残酷剥削非洲人民的过程,是英国迅速走上帝国主义的一个缩影。

1873到1881年的8年里,罗得斯除了从事经济投机活动外,还用近一半的时间回国到牛津大学学习经济和哲学。在这8年中,罗得斯的一整套极端反动的理论开始形成。牛津的一位哲学家曾经告诉他,英国要成为“全世界光明的源泉,和平的中心”,就“必须抓住任何一块它能插足的富饶的荒地,尽它所能,又快又远地建立由最有力量、最勇敢的人开拓的殖民地”。

这种赤裸裸的殖民扩张言论使罗得斯产生了共鸣。他要在全世界扩大不列颠领地的妄想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1877年他写道:“世界几乎已经被瓜分完毕,余下的部分正在被瓜分、征服和殖民化之中。可惜我们不能到达夜间在我们头顶上闪烁的星星那里!如果可能,我就要并吞那些星星;我经常想到这件事。我看到它们这样亮却又这样远,只觉得心中难受”。在一次集会上,他说,英国“真正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扩大不列颠在全世界的统治。”在罗得斯看来,重要的是,首先使南非的布尔人接受英国人的统治,然后再实现纵贯非洲的“两开计划”(即从开普敦到开罗)。接着还要使英国恢复它在美洲的殖民地,占领太平洋群岛、马来群岛、中国和日本以及亚洲许多地区的沿海地带。

罗得斯是一个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他知道侵略和掠夺海外殖民地可以转嫁国内社会经济危机,维持本阶级的统治。因此,他歇斯底里地鼓吹侵略战争。有一次,他参加了伦敦一个工人区失业工人的集会,听到了充满“面包!面包!”的呼声,事后他赤裸裸地说:“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1881年,罗得斯在牛津大学结业后返回开普殖民地。他以竞选为契机,当取得议员资格后便一步步地开始实行他的政治理论。就在他刚刚跻身政界之际,罗得斯遇到了老牌的殖民主义分子,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戈登。他非常钦佩戈登在“平息”巴苏陀兰的内乱时使用的残忍手段。后来,戈登出任苏丹总督时,还曾邀请罗得斯到苏丹担任要职。

罗得斯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活动,是伴随着经济利益所进行的两次战争。一次是武装侵略河间地区,一次是挑起了1899—1902年英布战争。

位于赞比亚河和林波波河的河间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金矿,是实现英国“两开”扩张计划的中间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888年在成立钻石开采垄断组织时,罗得斯在讲演中就强调说:“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南非问题的实质在于把开普殖民地扩大到赞比亚河”,以便打通从开普敦到开罗的内陆通道。关键的一着是占领马肖纳兰,“如果我们能得到马肖纳兰,我们就抓住了非洲的天平。”要实现这个扩张计划,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洛本古拉领导的马塔贝莱三国。1888年2月,罗得斯委派披着宗教外衣的开普殖民地官员莫法特去见洛本古拉。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个布尔人国家可能入侵马塔贝莱王国来威吓他,劝说洛本古拉与英国签约结盟。洛本古拉不明真相便轻易地答应:在事先未得到英属南非最高专员的许可时,不与任何外国人谈判。

同年8月,罗得斯又派他的重要助手查尔斯·拉德再次去见洛本古拉,用1,000支老式步枪,一艘炮艇和每月100英镑为交换条件,请洛本古拉批准南非公司在他的国家里开采金矿。他利用洛本古拉不识字的缺陷,在租让书上加入许多对方不知道的条款。洛本古拉的轻信铸成大错,10月30日在租让书上画了押。莫法特条约和拉德租让书立即成了罗得斯入侵马塔贝莱和马肖纳兰的借口。英国政府竭力支持罗得斯。1889年10月,女皇维多利亚正式给南非公司颁发了皇家特许状,使罗得斯可以任意对待当地居民,排斥欧洲竞争者,为独占南非打下了基础。九十年代初恩格斯写道:“非洲已被直接租给各个公司(尼日尔,南非,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非)。马肖纳兰和纳塔尔也为了交易所的利益而被罗德斯占有了。”①

1890年,罗得斯领导的所谓进步党在开普殖民地的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罗得斯组阁,担任开普殖民地的总理。他更加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强行推行他的殖民计划,开始了对河间地区的进一步吞并活动。

1891年,洛本古拉发现,由于自己在两份文件上签了字,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际上已被出卖。为此,他于1月18日致信英国各家报馆说:“报上发表的消息说我已把我国的矿产都租让给了拉德…”既然对此事有很大误解,一切以此租让权为根据的活动暂停;我拟在我的国土上进行查勘。”然而,洛本古拉觉悟得太晚了。罗得斯已经做好了全面侵略和吞并马塔贝莱兰和马肖纳兰的准备。他招募冒险分子组成叫“拓荒队”的武装队伍,把他们派到河间地区。

1893年10月,罗得斯的心腹、南非公司驻河间地区的行政长官斯塔尔·詹姆逊率领1,500多名白人和雇佣军士兵,分成三路,进攻马塔贝莱人居住的村镇。10月24日,洛本古拉领导人民奋勇抗战。在尚加尼河战役中,马塔贝莱战士有数百人被打死。11月1日,在离布拉瓦约市约48公里的本贝西河附近又发生一次大会战。这两次会战中,洛本古拉的军队无力抵抗拥有“马克沁”重机枪和其他装备的侵略军,均遭失败,损失达1,500人左右。11月4日,洛本古拉撤出了首都布拉瓦约,并焚烧了全城。不久,洛本古拉因病去世。这样,英国殖民者夺得了河间地区。

在入侵马塔贝莱王国的前后,罗得斯还分别派人,以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强迫赞比亚河以北的本地统治者接受“保护”。1890年6月,赞比亚河西北的洛兹王国与罗得斯派去的特使签定了一项条约,承认由英国南非公司独占本地的矿业和商业权。同年,罗得斯的另一名特使也几乎用同样的办法,使赞比亚河东北的隆达族酋长卡赞贝也签定了条约。1895年,河间地区和赞比亚河以北地区都用罗得斯的名字命名为“罗得西亚”。罗得斯的扩张活动此时达到了“鼎峰”。

然而,1895年12月,罗得斯一手制造的“詹姆逊袭击事件”,却使他被迫辞职。

这次事件是英国与布尔人长期争夺南部非洲的结果。英国把这个地区看作是到达赞比亚河流域最方便的自然通道。罗得斯曾经说它是“进入内地的苏伊士运河”、“进入大陆腹地的通道之钥”、“瓶颈”等等。1880—1881年,布尔人起来反对英国人的渗透扩张,爆发了第一次英布战争。英国人遭到了失败。但矛盾并没有解决,双方冲突仍不时发生。罗得斯恪守“扩张就是一切”的信条。至1885年初,英军进驻贝专纳全境。1885年罗得斯曾经为此事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布尔人总统克鲁格在瓦尔河上举行会谈。克鲁格指责英国的侵略活动,罗得斯则说出兵贝专纳是为了把当地人从布尔人的威胁下解救出来。双方都引用圣经的箴言来为自己辩护。这次会谈失败后留下了更深的积怨。

罗得斯在吞并河间地区之后,把德兰士瓦作为觊觎的对象,他利用布尔人不给境内外国人选举权为借口,想用颠覆手段推翻克鲁格政府。1895年12月,詹姆逊带领英国南非公司的军队从罗得西亚开进了德兰士瓦。可是,还没有展开武装行动,就被布尔人解除了武装,做了俘虏。这就是臭名远扬的“詹姆逊袭击事件”。这一丑闻,在开普殖民地、在西欧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德皇威廉二世致电克鲁格表示“祝贺”。英国当局极为被动。1896年罗得斯不得不辞去开普殖民地总理的职务。

罪魁虽然下台,战祸已经埋下。1899年10月9日,德兰士瓦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尽快撤离集结在德兰士瓦边界附近的军队。英国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第二次英布战争终于爆发。由于布尔人早有准备,行动迅速,很快就包围了金伯利等重要城市。罗得斯此时正在金伯利。在三个月的围城期间,罗得斯坐卧不宁。1900年2月27日,英军在金伯利附近打败布尔人后,罗得斯才得以逃生返回英国本土。1899至1902年的英布战争,使非洲人、布尔人和英国人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布尔人死伤24,000人,英国人死伤28,800人,战争费用两亿五千万英镑。非洲人仅被关入集中营的就达80万人之多。

1902年3月26日,罗得斯因心脏病结束了罪恶的一生。据说这个凶残的殖民者临死前,曾问守候在左右的人:“人们会改变这个国家(指罗得西亚)的名称吗?”现在,罗得斯的名字已先后从地图上抹掉了。独立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人民早已把本国首都的罗得斯铜象砸碎,使自己的国家获得了新生。

相关参考

高二历史怎样评价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

如何评价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

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国著名政治家、宰相,契丹贵族,早先在金朝为官,燕京被成吉思汗攻占之后,接受成吉思汗招安,成为蒙古帝国大臣。耶律楚材两朝为官,但是其政治抱负的实现,很多都是在蒙古朝为官期间,其历史功绩自...

秦始皇的历史

怎样评价李斯?李斯死后二年,大秦帝国也随之灭亡了。然而,秦的灭亡却为后人留下一桩争论不休的公案:如何评价这个15年就灭亡了的短命帝国?一个虎视天下,横扫六合如卷席般的强大帝国,何以在其功成名就后不久就

如何评价拿破仑

如何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rd

怎样评价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是世界上延续最长最为完整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在鸦片战争以前,一直是领先世界,是当时的超级大帝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于古代中国抗衡,从秦朝建立的统一

朱元璋历史评价

1.对朱元璋的历史评价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他从未经历过中国那个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环境,直到他40年以后起而统治这个帝国并指导它的恢复工作。明王朝诞生于半个世纪

国外对成吉思汗的评价

成吉思汗。他有着众多的身份与称号。他是蒙古帝国的可汗,是元太祖,是征服者,是世界之王。很少有哪一个人能够像他一样,在众多民族的历史上留下名字,让众多国家给与他热切的关注。在海外,人们究竟如何评价这位历

对汉武帝的评价

一楼的兄弟:"负面:有亡秦之过,无亡秦之失"这句话怎样解释.亡秦与汉武帝有关吗?【旷世武功】?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国的版图之辽阔,不

善后大借款的由来 如何评价善后大借款

 善后大借款是民国初年袁世凯为了对革命造成的诸多损失进行整顿、修复而向帝国主义的五国银行团借款的事件。当时刚刚建立的北洋政府财力衰竭,如果没有金钱的支持,政府就连正常运转都不可能,所以袁世凯

后世人们对元世祖忽必烈是如何评价的

后世人们对忽必烈评价如何忽必烈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后世对忽必烈的评价总体不错,批评他的主要是他曾经打过仗的国家和地区的人,而赞赏的一般是他对汉文化的接受以及一些为政措施。忽必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