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_《甲午沉思录》

Posted 资料

篇首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反思_《甲午沉思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反思_《甲午沉思录》

2、甲午战争大事记_《甲午沉思录》

反思_《甲午沉思录》

>  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而且经常思考一些和自己本职工作并不相干且属于“肉食者谋之”的事情。>>  二一一年,我和一个朋友闲来喝茶,他问我,你看过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我几乎毫不思考地回答:《甲午风云》。该片20世纪6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李默然、浦克、庞学勤主演。朋友说再过几年就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了,你不想写点什么?朋友一句无意间的提示,倒勾起了我的写作欲望。于是二一二年一整年,我几乎都在搜集资料。我曾经两次赴威海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也曾专程凭吊过邓世昌墓,参观过他在广州的故居……其间,我阅读大量有关甲午战争的文献、史书以及与之有关的资料。>>  二一三年年初,我在家中“鑫源阁”书房内,面对着满桌的笔记和资料,几乎整整呆坐了一个下午。>>  我不知道该怎么写……>>  写一篇甲午吗?我不会比历史学者写得更详实,更真切。>>  写一部甲午英雄赞歌吗?我不会比作家写得更宏伟,更嘹亮。>>  我开始对手中的资料反复阅读、思索,我忽然发觉120年来,我们故事和赞歌已经写得不少,我们缺少的是思考。>>  于是,我把自己在阅读中头脑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然后反复去思索,去验证,去寻找,然后再把这些思索、证实、寻找的东西付诸于文字,就形成了这部近十万字的《甲午沉思录》。>>  说实话,最初动笔时,没想到写这么多,只是想写成一篇文章,可拿起笔来却思如泉涌。于是我把当时脑子里想到的,对的、不对的,有条理的、没条理的,一股脑地先写出来,然后再仔细推敲、修改、整理。就这样,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  我不是历史学者,所以引用的史料未必全部真实可靠,但我能保证这些均有出处;我不是作家,字里行间难免有文粗字俗之处,但我保证都是言之由衷;我不是思想家,我能思考和提出的问题、观点未必全部正确,但我是在用心去想。>>  感谢我的好友、领导黄立松给我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我能有大量的时间用于写作。他也是就这部书与我交流讨论最多的朋友。感谢我的老领导武润身经理,他在看完我的书稿后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对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给予一一指正。特别要感谢已退休的原广东高教出版社总编辑杨明新老先生,他不但认真阅读了全书,而且以一个专业人员的眼光对我进行悉心指导,并亲笔写信,非常热心地向有关方面推荐此书,使我深受感动。令我感动的还有我的好朋友、镇海炼化建安公司总经理都跃良,作为企业家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去年写下了他的企业管理专著《良石问路》。对于我这本书,他不但认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而且多次热心联系出版社,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青岛石化检修公司的王绍成主任两次陪我去威海采访。我的同事区淑桢、梁洁云也为我提供了许多技术帮助,我的同事陈思涛帮我完成了部分文字录入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两年来对我的支持。>>  (曾跃林:生于困难时期,长于动乱时期,学于开放时期,变于改革时期。十二年教师生涯,一无所事;二十二年企业经历,毫无所成;好读书,,爱思考,海阔天空。感性做事,理性做人。文人本色,匹夫之心。乐与“智”者道,愿与“俗”人言。)

甲午战争大事记_《甲午沉思录》

>  1894年(清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  4月25日,朝鲜爆发东学党为首的农民起义。>>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2日,日本外相向中国公使递交第一次绝交书。>>  7月23日,日本军队占领朝鲜王宫,扶植大院君执政。>>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首开战事。>>  7月29日,日本陆军和清军在朝鲜成欢作战,次日日军占领牙山。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爆发。>>  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战。>>  9月16日,日军攻克清军据守的平壤,朝鲜清军全线溃败,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北洋舰队遭重创,日方就此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0月24日,日军突破鸭绿江,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11月21日,日军第二军占领旅顺后为报复中国军队此前的抵抗,屠杀旅顺全城,几乎杀尽旅顺中国军民。>>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  1月20日,日军山东作战军在威海荣城龙须半岛附近的荣城湾登陆,基本未遇抵抗。>>  2月1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广岛会谈。>>  2月2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会谈破裂。在攻克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后,日军第二军主力当日最终攻克威海卫防御圈,占领威海卫。>>  2月13日,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向日本海军投降。>>  2月19日,清政府任命为和谈全权代表。>>  3月16日,日本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  3月23日,日军比志岛支队在澎湖列岛登陆。>>  3月24日,日本人小山六之助开枪行刺李鸿章,导致李鸿章身负重伤。>>  3月30日,中日签订停战条约。>>  4月17日,中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新约》,即《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战后>>  4月23日,俄、德、法3国对日进行干涉。5月4日,日本内阁决定放弃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5月10日,日本天皇任命曾督战黄海海战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  5月29日,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  10月21日,台南陷落,中国军民在台湾有组织的抵抗结束。

相关参考

甲午败类篇_《甲午沉思录》

>  甲午败类,首推。虽然这个身居京城的太后没有直接指挥这场战争;虽然这个位高权重的大清实际统治者并没有下令北洋舰队投降,但反观战争的前因后果,其悲惨结局,丧权辱国无不因她而成。这位1835年出生、小

甲午战争大事记_《甲午沉思录》

>  1894年(清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  4月25日,朝鲜爆发东学党为首的农民起义。>>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

参考书目_《甲午沉思录》

>  1.《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刘广京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中日战争》:戚其章著,中

日本,崛起与野心_《甲午沉思录》

>  日本探索民族振兴的历程似乎比中国要简单。明治维新的成功,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使日本一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以后虽经二战,跌入谷底,又能迅速崛起,再入世界之强。但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日本自明治维新

我们丢失了什么_《甲午沉思录》

>  有苦难言也好,令人沉思也罢,有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日本和朝鲜这两个民族身上,都有一些表现非常强烈而我们却正在丢失的东西。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的原因,朝鲜和日本都时刻怀有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以

英雄败类之我见_《甲午沉思录》

>  每当一个民族遭到外敌入侵时,都会出现舍身为国、奋勇抗敌的英雄;也会出现那么几个或贪生怕死、临阵逃脱,或卖身求荣、认贼作父者,更有助纣为虐、残害同胞的败类。这些不足为奇,我们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

我们共同缺乏的东西_《甲午沉思录》

>  从前两节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中日两国在其发展史上,都不约而同地缺失了一种东西,或者说一个过程,这就是思想启蒙和思想成熟。>>  我们先讲中国人喜欢革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革命?著名学者邱

痛定之后序一_《甲午沉思录》

>  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有一个鸦片战争纪念馆。在这里,那个率领英国舰队攻占虎门炮台,打响侵略中国第一枪的英国海军少将懿律被中国人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高高耸立的是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关天培的

国门被打开的原因版权页_《甲午沉思录》

>  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英、美、法等国作为新生资本主义势力的代表已经走上了世界的舞台。此时,相对于落后的亚洲及还处于荒蛮阶段的非洲,它们无疑是先进生产力及先进社会形态的代表。我们不妨把鸦片战争前的中

联合舰,日本人的扩张之本序三_《甲午沉思录》

>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很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上力量,16世纪,大名织田信长建造了一种名为“安宅船”的铁甲船,装备多门火炮,可看做日本海军的雏形。到幕府末期的“黑船事件”中被美国强行打开国门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