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

Posted 洋务派

篇首语:道理我都懂,可我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的关心和体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

2、洋务运动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部分清朝官员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相比已大大落后了,深深感到向西方学习的迫切性;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 剿",又使一批握有实权的官僚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有了切身体会。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中某些官员开始出面倡导和主持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 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富强运动"。人们把这个运动称为洋务运动,把主持、参与洋务运动的人称为洋务派。> >   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洋务派官员在中央以奕、文祥、桂良为代表,地方上则有、、等封疆大吏,权高势大。> >    洋务运动从"求强"开始。1861年,曾国藩攻陷安庆后,设立了安庆军械所。1865年由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在上海开始筹建江南制造局,后于 1867年成立。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次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又在天津设立天津机器局。此外,各省先后办 过10多个机器局。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点新气象。尽管洋务军事企业无论在组织或经营管理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生产效率很低,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它毕竟引 进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在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与此同时,它把大批人组织起来进行机器生产,造就了新的社会力量--产业工人。> >    洋务派为创办军事工业,必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必须传播西学,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便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萌生和发展。出于对外往来 的需要,1863年京师同文馆成立,以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其后30年,同文馆译西书近200部。江南制造局于1868年设立翻译学馆,40年里译书199 部。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军械所罗致了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一批著名的科技人才。为了培养通晓西学的人才,在曾国藩等的推动下,清廷于19世纪70年代先后 派遣四批学童赴美留学。福州船政局也多次派遣"艺童"和"艺徒"分赴英法两国学习轮船驾驶及制造。在这些留学生中产生了一批近代著名人物,如修筑京张铁路 的、翻译《天演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洋务派还设立了许多新式学堂,其中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上海电报学堂 (1882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广东陆师学堂(1886年)、广东水师学堂(1887年)、南京水师学堂(1890年)、湖北自强学堂 (1893年)尤为著名。这些学堂传授西方先进技术,讲授西方的史地国情,冲击着科举制度,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哺育出主张变革维新的成批志士。> >    洋务军事企业的创办促进了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在创办军事工业中,财政困难和缺少后勤支援,使洋务派官员认识到,"求强"的同时尚 需"求富"。于是从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创办资本主义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局、上海织布局等便是在军用工业的推动下相继出现的。从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创立的这类企业约有20多个。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很多事情上行下效,洋务派办起一些工业,一些商人也开始投资办工业企 业,于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以及商办企业出现了。据统计,自1869年至1894年,商办企业约有50多家,资本共500余万元。> >   洋 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原是为了建立新式海陆军,这也是其"求强"的要旨,因此编练新式海陆军成为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政府大力购买洋枪洋炮,雇用洋人 担任各营教习,使陆军实力得到增强。清政府还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至1894年,已拥有船舰六七十艘,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    洋务运动中,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也出现了。王韬、薛福成、马建 忠、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恒等人便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实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他们同时 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对顽固守旧的落后思想作了较严厉的批判。他们的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中,但是已远远超越 了洋务运动的藩篱。> >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虽然未达到富强的目的,但是毕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 会进步。新的社会力量由此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进入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逐渐起步,早期维新思潮随之产生。但是,一方面由于洋务派对西方长技的认识有 很大局限性,学习西方长技止于"器物",另一方面洋务运动遭到清廷中顽固派的阻挠、反对,所办企业在技术和原料方面又依赖外国,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垄断 性,因而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暴露出它的保守性和腐败性。甲午战争中,洋务派所建的海陆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洋务运动遂告失败。

洋务运动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861年辛酉政变以后与原有保守势力有冲突的慈禧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对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洋务派登上清朝的政治舞台后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富国”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参考

洋务运动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WesternizationMovement)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是怎么兴起的

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

清末新政简介

清末新政简介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端倪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人  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仅要成为俯首贴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  

为什么清朝在内忧外患之下可以坚持半个世纪之久

十九世纪中叶,作为中国统治阶级的清朝已经穷途末路,身陷内忧外患之中。1851年,广西落魄秀才洪秀全,在金田发起发动农民起义,史称天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经历太平天国,随后发动十数万「

为什么清朝在内忧外患之下可以坚持半个世纪之久

十九世纪中叶,作为中国统治阶级的清朝已经穷途末路,身陷内忧外患之中。1851年,广西落魄秀才洪秀全,在金田发起发动农民起义,史称天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经历太平天国,随后发动十数万「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不少成就。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

洋务运动时期,清朝的考察团做了怎样的“爱国”之举

大清掀起洋务自强运动后,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反对者常说,要自强,不一定学西人、搞洋务,学习先贤,弘扬传统,照样能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先要明白夷的技,到底是长还是短。于是,大清政府加大了派遣官员出洋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ppt免费

一、八年级历史教案《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

保路运动简介

保路运动简介  辛亥革命的前奏曲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渐增长,收  回铁路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早在1903年9月,清政府为了推行「新政」,允谁招商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