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张廷玉的一生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张廷玉的一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简述张廷玉的一生
> 张廷玉 >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张廷玉出生于京城时,父亲张英正任大学士兼翰林院编修。张廷玉于康熙三十九年 (1700)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习读满文,康熙四十二年授检讨。一年后入值南书房。几度升迁后升为刑部左传郎,一年后以原官调吏部。皇帝即位 后,对张廷玉相当赏识,雍正元年(1723)初命为皇子师傅,擢礼部尚书。同年授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他还是纂修《明史》总裁官之一。修撰《明史》 自二年(1645)以来已肇其端,但时续时断,张廷玉于雍正三年署理大学士,次年实授,他任此职直至退休。与此同时他还身兼数项要职,多次出典会试其 他考试。雍正朝的多数诏谕规制均出其手。四年(1739)拟对厄鲁特部用兵,为了更好地、更直接地指挥战争,以及保密起见,朝廷特设了一个机构,后来 被称为“军机处”,这一机构一直延续到清末。它是清廷中央政府权柄最重要的政务机构,分走了内在拟旨颁诏及向各省当局发送指令等方面的许多事权。第一批派 充此职的大臣有张廷玉、胤祥和蒋廷锡,张任此职直到乾隆十四年。> > 张廷玉深受雍正皇帝恩宠,赏赐极多。雍正元年恩赐府邸一所,雍正七年 又另赐较大府第一所。雍正三年以圆明园南面一座旧园赐之居住,以便皇帝移居夏宫小住时就近奉召。此园曾为索额图所有,张廷玉入居之后以“澄怀园”知名。张 退休后,入值南书房的官员入居其中。这座为众多文人赋诗赞誉的园林毁于1860年的英法联军。此外,皇帝还不时赏给银两,有一次赏他一所值35000两银 的典铺。张还得到少保头衔及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此世职后由其子张若霭承袭。> > 张廷玉受命参议各项重大国事,当时雍正朝对厄鲁特用兵失利,致使平定西北之役受挫,当此之时,雍正皇帝向大臣商议对策,张廷玉率先主张停止用兵,因而有了雍正十二年的议和。雍正皇帝去世时,遗命张廷玉及鄂尔泰配享太庙,这是当时大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荣典。> > 张廷玉也有好多年的时间颇得乾隆皇帝的宠信。乾隆元年(1736)继位不久即晋升张廷玉为三等子爵。张廷玉作为顾命四大臣之一,在几年中协助处理国家政 务,于乾隆三年初封世袭三等伯爵,第二年加太保。但是他后来却逐渐失宠。乾隆六年刘统勋上奏言张廷玉桐城亲朋做官的人过于多,张廷玉由此曾几次受到朝廷告 诫应谨饬(chì)此事。乾隆八年免其伯爵世袭。由于张廷玉年事渐高,因此他一再乞休,皇上以其既奉遗命配享太庙,当于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未批 准。乾隆十五年一月一日,皇帝终于准其退休之请,命待来春离京。一月十六日张廷玉奏请陛见应对时,他对身后是否能配享一事颇有疑虑,希望得到皇帝的一纸诏 书。乾隆皇帝为释其疑虑,特颁手诏并制诗示意。一月十九日张廷玉本应入宫谢恩,但由于风雪严寒只能派其子代往。乾隆原已对张的公然不信任感到不满意,此时 乃发怒气,且在几位大学士面前形之于色。次日张诣阙(què)为前日的失礼举动谢罪,乾隆责怪大学士泄漏消息,同时也斥责张廷玉虚饰。几天后皇帝削去张四 个月前晋封的勤宣伯爵位,同时宣谕:张廷玉虽实不当配享,仍准其所请。乾隆十五年张廷玉请离京,适值几天前有皇长子之丧,皇帝因而诏责其不合礼仪并收回配 享成命。他仅以原任大学士头衔返回故里,推迟已久的退休才得以实现。> > 张廷玉的麻烦还在后头。张廷玉有一婿系吕留良案内之人,而且在四 川学政任上有枉法行为。乾隆十五年几乎籍没张的全部财产,后从轻改为罚金,并责令尽缴任官50年来所得各项御赐物件。尽管如此,当他五年之后去世时,仍得 以享受追求多年的配享太庙荣典。成为独一无二享此殊荣的汉族官员,谥“文和”清朝大臣张廷玉简介,张廷玉的六尺巷是什么一回事
张廷玉简介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
雍正王朝张廷玉
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
雍正继位后,张廷玉颇受赏识与重用,开始在政场上大显身手。他协理翰林院文章事务,晋升为礼部尚书,成为《世宗实录》的副主编。随后,张廷玉逐渐成为皇子的老师,以及乡试主考官。后由于其文笔写作深符皇帝的心意,又担任了《明史》的主编。
张廷玉做事聪明老练,思维谨慎周到,且文笔出众,才气尽显,因此深得雍正的宠信与提拔。国家大事上,无论军事还是政务,雍正都与之商议,参与决策,且当时国家的古书典籍也大都出自他笔下。1726年,张廷玉升为大学士,参与军务,着手改善军机制度。
雍正去世后,张廷玉受遗诏之令其死后可进入太庙。乾隆初期,张廷玉任总理大臣掌理事务,后年近花甲,逐渐不得乾隆待见,他深明皇上有意将他换之,便主动请辞。后张廷玉请求皇上保留其入庙之位得到允许后,未亲自进朝叩谢,受到怪罪,被削伯爵之位。后由于学生去世执意归乡,使皇上大怒,取消其入庙资格。
张廷玉于84岁病逝,死后乾隆改变态度,认为其一代老臣,仍使其入庙,成为清朝唯一入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六尺巷
在安徽桐城的西南角,有这样一处地方,两座住宅之间相隔了一条六尺宽的弄堂,有一百米长,弄堂的南边是相府,北面是吴宅,巷子里铺满了鹅卵石。说起这条城中的六尺巷,还有一个历史上的典故。
六尺巷的故事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当年有一位在朝中任大官的张英,在老家桐城的一处府宅与吴姓住宅相邻。由于吴宅在修建围墙时,越界占了张家的二尺地,且无论如何都不肯退让。由于两家住宅都是家族祖上的宅基,时间久远,界限已难以分明,两家人将此事闹到官府,由于双方都颇具来头,县令也没有头绪难以了断。
张家人见此时难分难解,于是写了一封家书,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的张英手中,张英看完来信后,回了一首诗寄回老家。张英的意思是,千里传家书竟然只为了一堵墙这样的区区小事,他占了两尺算得了什么,哪怕让他三尺又何妨呢,基业家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如此斤斤计较。家人收到这样的回复,于是立马退了三尺,吴家见状十分感动与惭愧,于是立马也退了三尺,就有了这著名的六尺巷。
然而这位礼部尚书张英,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清臣张廷玉的父亲。
如今六尺巷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和大力称颂,成为邻里相处大力提倡的宗旨,其中的宽容品格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该景观也已经成了3A旅游景区受到了国家的大力保护。
相关参考
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时期极其受到赏识与重用的心腹大臣,雍正去世前,特意表彰二人对朝廷所作出的贡献,为肯定其政治地位与价值,封二人死后可进入太庙。这显然雍正担心自己驾崩后儿子会迫害两位老臣以此来巩固君
张廷玉简介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雍正王朝张廷玉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
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在康熙朝出入仕途,步步高升,在雍正一朝之时,盛宠隆恩,乾隆之时,却引得皇帝记恨,君臣矛盾严重。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朝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等同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
为什么说三朝忠臣张廷玉是“文人贱骨”?他的老婆儿子是谁?张廷玉的诗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的史书不少,但是那些所谓的“正史”真的是权威史书吗?里面所存在的史料,全部都是
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清廷的三朝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封三等伯。他和其父张英(康熙时的大学士)并称为“父子宰相”。张廷玉于康熙三十九年(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