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功骄横终伏诛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恃功骄横终伏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恃功骄横终伏诛
【依仗慈禧,如日中天】
安德海相关书籍安德海,人称“小安子”,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后自宫入宦,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 > 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宫。遗命以皇长子裁淳继承皇帝位,并派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弼幼主,主持政务。可是幼主的生母那拉氏暗中准备和咸丰皇帝的异母弟恭亲王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 当时恭亲王奕正在北京主持与英法联军求和事宜。慈禧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让自己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暗地里窜回北京,来到恭王府,将夺权阴谋告诉恭亲王奕。第二天一早,安德海就匆匆别去,奕立即向承德行宫发了要求奔丧的折子。> > 顾命大臣肃顺接到奕要求奔丧的奏折后,立刻找载垣、端华等研究对策。肃顺认为恭亲王奕是借奔丧为口实,实际上是来向他们示威、夺权,必须阻止他的行动。最后借口京师重地,留守重臣,一刻也不得离开,拒绝了奕要求奔丧的请求。> > 诡计多端的慈禧,见肃顺识破了自己的计谋,立即与皇后商量了一番,最后下了一道密诏,盖了“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安得海星夜兼程进京,召奕速来承德共商除肃顺大计。> > 奕接到密诏后,立即动身,打着奔丧的旗号,于八月初一日来到承德行宫。之后又在安德海的精密安排下,与两宫皇太后见面商讨夺权的阴谋,最后成功地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去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 > 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由于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之间的秘密联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 > 安德海成了总管大太监后,开始妄想干预起朝政。安得海深知,两官皇太后部是女流,深居宫中,他有办法应付。而恭亲王奕本是咸丰帝的胞弟,政变后又当上 了议政王,掌握了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大权,是一个有真正实权的人物,是自己专横跋扈的大障碍,必须设法搬掉这块拦路石。> > 于是,他经常 在慈禧太后面前说奕的坏话,而慈禧也正想解除奕手中的权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谋下,慈禧借用一个彻史弹劾奕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亲 手写诏书,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的议政王和一切差使,不准干预一切公事。一个月后,又以奕“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下令让奕 “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庸复议政名目”。慈禧在这一反一复之间,既轻而易举地革去了“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又继续使用了奕,扫除了对自己的威胁。> > 安德海得逞之后,又玩弄种种伎俩,以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党羽,广交朝臣,一时间安得海门庭若市,权倾朝野,人们把他比做明朝宦官魏忠贤。>【无视祖制,公然出京】
清同治八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巧妙地利用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治皇帝的复杂关系,智斩权监安德海。这次举动,震惊了朝野。> > 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 字。大旗上又有一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 飘扬;楼船上仪卫煊赫,且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 飞扬跋扈的安德海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 地方官不但不敢告发,还争先恐后地逢迎巴结,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七月二十日,楼船进入山东德州境内,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为自己做寿,带领 众人向所带龙衣罗拜,引得民间议论纷纷,轰动德州城,也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刚直不阿的丁宝桢迅速命东昌府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 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 丁宝桢(1820—1886), 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年间曾先后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同治七年(1868), 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师,丁宝桢率兵驰援,保卫了京城安全,清廷数次降旨褒奖、器重有加,后升任四川总督。督川十年,体恤民情,实心办事,深受民众 爱戴。丁宝桢为官廉洁刚烈,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尤其是任职山东期间,智斩权监安德海,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 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 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 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 这道上谕后来 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 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恃宠而骄,终丢性命】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 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 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 报巡抚丁宝桢。中国历史 公元1061年没藏氏伏诛
公元1061年 没藏氏伏诛
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公元1048年)正月,元昊死后群臣商议按照元昊遗嘱,立其从弟委哥宁令。没藏讹庞早就预谋篡权,坚决反对。在没藏讹庞的独专之下,遂立谅祚为帝,尊没藏氏为皇太后。谅柞刚满周岁,朝政大权实际上完全被没藏氏兄妹掌握。在皇大后的支持下,没藏讹庞自任国相,总揽军政大权。夏福圣承道四年(公元l056年)十月,没藏氏淫逸无度,被宠臣李守贵杀死。没藏讹庞于是又将其女儿嫁给谅祚为后。从此没藏讹庞的权力更大。西夏满朝文武大臣对没藏讹庞的专权虽感不满,但是却不敢言。奲都五年(公元1061年)四月,谅祚与没藏讹庞儿媳梁氏私通,被没藏讹庞儿子发觉,父子二人密谋杀谅祚。梁氏得知后,立即密告谅祚。于是,谅祚召没藏讹庞于密室,将其执杀。接着又令人率领亲兵,杀没藏讹庞儿于及其家族,随后 又杀汉藏氏,另立梁氏为后,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
相关参考
年羹尧与雍正这对生死CP,近年来拜影视剧所赐,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大众印象中,年羹尧似乎是一个骄横跋扈、不知进退的鳌拜式的人物。雍正赐死年羹尧后,清朝官方口径也一直刻意渲染年羹尧恃功而骄、图谋不轨的人设
公元1061年没藏氏伏诛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公元1048年)正月,元昊死后群臣商议按照元昊遗嘱,立其从弟委哥宁令。没藏讹庞早就预谋篡权,坚决反对。在没藏讹庞的独专之下,遂立谅祚为帝,尊没藏氏为皇太后
年羹尧与雍正这对生死CP,近年来拜影视剧所赐,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大众印象中,年羹尧似乎是一个骄横跋扈、不知进退的鳌拜式的人物。雍正赐死年羹尧后,清朝官方口径也一直刻意渲染年羹尧恃功而骄、图谋不轨的人设
武媚娘就是武则天,古今一代女皇,提起她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常人的印象中,武媚娘骄横霸道,牢牢控制住丈夫高宗李治,废除儿子皇帝的位置,后来自己直接登基称帝,其强大的气场和凌厉的手段,令
雄霸草原的狼王:骄横冒顿调戏寡妇吕后> 世界本站网中,匈奴是最早横跨欧亚大陆,对中国、波斯、罗马三大帝国都造成过威胁的游牧民族。尽管匈奴很早就活跃在中国北部,但其民多以氏族部落的形式散居,事迹多已不
骄横跋扈的梁冀东汉中后期,皇帝通常年龄都很小,所以权力一般都掌握在外戚手中。那些外戚普遍没什么本事,只是仗着是皇帝的亲戚而得以掌握大权,所以都干了不少坏事。梁冀的两个妹妹都是皇后,他权倾一时,成为历史
东晋王朝偏安江南后,政治开始腐败。晋孝武帝沉迷酒色,荒废政事,更将大权交给其弟司马道子,由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 二人仗势欺压百姓,十分骄横霸道,尤其是司马元显。由于司马元显并无良师益
...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常人的印象中,武媚娘骄横霸道,牢牢控制住丈夫高宗李治,废除儿子皇帝的位置,后来自己直接登基称帝,其强大的气场和凌厉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其实对于武媚娘...
历史人物 固伦端敏公主清朝唯一以养女出身的公主,一生骄横却洪福齐天
她是清朝唯一以养女出身的固伦公主,一生骄横却洪福齐天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本站小编告诉你。>清朝虽然是满族入主中原,但对于贵贱尊卑的伦理道德非常注重了,特别在公主封号上。早在顺治皇帝入关的时候,就对
刘彭离,文帝孙,梁孝王次子。前144年,梁孝王死,景帝以窦太后极哀故,分梁为五国,他被立为济东王。骄悍不法,日暮时常与其奴及亡命少年数十人外出行劫,杀人越货,无所不为,被杀者百余人,以致人民不敢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