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私人礼仪

Posted 仪式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八章 私人礼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八章 私人礼仪

2、汉朝历史 第八章 运气

第八章 私人礼仪

  如果说国家级祭祀场所的祭祀活动为的是统治,清朝的宗教保护为的是政治,那么私下的祭祀仪式为的就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宫廷。宫廷的祭礼是萨满教、道教、 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各种民间宗教的混合物,是在内廷范围内举行的。这些仪式或者是为了标明皇帝和皇室的各个重要阶段,或者是为了祭祀他们的祖先,或者是 为了象征性地把他们与臣民联系起来。作为本章主题的这些仪式和活动,不但揭示了宫廷生活中不为外人所知的一个侧面,而且说明了这些仪式创造出一个跨越其他 社会边界的稳固圈子的方式。> >   私人礼仪和公共礼仪> >   皇帝主持的大多数公共仪式都是在北京郊区和紫禁城城墙之外的国家 级祭祀场所,或紫禁城外朝的三大殿举行的(参阅第一章和图三)。虽然皇帝和其他皇室成员也在内廷的祭祀场所举办祭礼,但此类活动大部分不见之于公开的记 载。关于皇帝在农历旧年底新年初的一些活动的若干记载填补了这项空白。> >   据《大清实录》记载,十年十二月三十日(1885年2月 14日),光绪皇帝“诣保和殿宴请蒙古王公、额驸、文武大臣、朝鲜正使和副使……寅时诣太后处请安”。但是,记载同一天皇帝公开活动的一份档案列举的 礼仪活动却多达20多项,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宫廷的家庭或私人仪式与公开仪式是多么的不同。> >   据档案记载,1885年2月14日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皇帝首先祭拜了“天和地”——不是在郊外的国家级祭坛,而是在养心殿的祭坛。这个祭坛在皇帝大婚时也发挥重要作用。在皇后入宫的第 二天,这对新人要在这个祭坛前跪拜。皇帝要在散处在宫中的各个佛堂上香礼佛。他在御花园和钦安殿的道观祭拜道家的神,他在天穹宝殿祭拜“昊天上帝”(满 语为德尔吉阿布卡汗)。他在坤宁宫的萨满教祭坛和灶君(灶神)的牌位前上香致祭。> >   灶神的祭坛位于墙角的炉灶上方。在民间宗教中,灶神 在超自然的官僚体系中是级别最低的官,被供奉在厨房里保护和观察家庭成员:这个位置特别合适,因为对汉族百姓来说,共用一个灶称之为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 三日,汉人家家户户都要用糖果送灶神上天庭,让他在玉皇大帝那儿报告家庭成员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时尽量说好话。清廷遵循这个风俗,也在每年的那一天向灶君 献上肥羊、蔬菜、水果、点心、汤、茶和粮。宫廷中这些祭礼的和善气氛反映在关于皇帝的一项记载中:乾隆皇帝“亲自祭拜灶神,打鼓,吟唱名为《皇帝寻找 诚实官员》的民间小曲,让宫人分成两列唱歌,最后燃放爆竹送灶神上路”。在除夕和新年的第一天,内廷各个大门口和其他地点燃放大大小小的爆竹,以强调对灶 神的送别,庆祝新年的开始。> >   皇帝在正月初一要举办许多礼仪活动。除了再拜前一天祭拜过的许多祭坛之外,皇帝也到乾清宫东侧的像前 叩头。他还要到御药房的药神前叩头。用过早膳后,他到神武门外大高殿里的道家祭坛前上香。在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列位先帝的画像被打开后悬挂在寿皇殿。该 殿是1749—1750年仿照太庙的样子在景山的东北角修建的。皇帝在此殿敬献特殊的祭品。> >   早膳前活动共有22项,我们可以把这个长长的清单与《大清实录》中的记载再做一次比较:> >   上诣奉先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午皆如之。御乾清宫赐近支宗藩等宴。> >    正月初一皇帝所有活动的计划表显示,公开仪式并非必须在私人仪式之前举行。在这一天,皇帝午夜过后不久即起床。1时30分至2时,他举行私人仪式;2 时,他在奉先殿祭祖。公开仪式结束后,他在养心殿、坤宁宫和乾清宫举行私人仪式;4时,他在堂子举行公开仪式。公开仪式和私人仪式继续在繁忙的早晨交替举 行:先到内廷的各个佛堂拜佛,然后公开出席太后寝宫前的庆典;先到大高殿举行私人仪式,到各个佛寺拜佛,然后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 >   皇 室女性参加仪式是宫廷的私人仪式不同于公开仪式的另外一个侧面。国家级仪式是男人的特权(由皇后主持的敬蚕神仪式除外),而私人仪式既涉及皇室的男子,又 涉及女性成员,她们由地位最高的女性(一般是太后)率领。她们祭拜的场所都在内廷。其中的大多数也列在皇帝的活动清单上。但是,太后的礼仪清单远没有皇帝 的长。> >   宫廷女性举行的仪式比皇帝举行的带有更明显的家庭祭拜的特色。我们可以拿1885年最后一天和1886年第一天宫廷女性举行的 仪式做一个比较。1885年的最后一天,慈禧太后率领一批太妃先到天穹宝殿祭拜“昊天上帝”,继而到钦安殿上香祭拜玄天上帝。接下来,她到婆婆(她丈夫的 养母)、丈夫皇帝(庙号文宗)和儿子同治皇帝(庙号穆宗)的画像前上香。她还到花园的庙里上香,太妃(慈禧不在其中)在同治的皇后和慈安太后的牌位前 上香祭拜,从而结束了全部仪式。> >   在正月初一,慈禧太后首先前往寿皇殿上香,其他的仪式与头一天的仪式完全相同。> >    种痘成功以后,太后即率领宫廷女性上香恭送天花女神。她们也举行家庭祭祖仪式。与皇帝庆祝母亲生日和纪念母亲忌日一样,先皇的遗孀也这么做。在文宗生日那 天,太后率领一些太妃在东暖阁文宗的画像前上香祭拜。在文宗的忌日,太后和太妃在寿皇殿和东暖阁上香致祭。之后,她们到储秀宫的遗念龛前上香祭拜。同治皇 帝的遗孀也在他的忌日举行类似的祭拜仪式。> >   把1854年和1885年的仪式计划表加以比较可知,每位皇帝除在养心殿、坤宁宫和乾清宫 的重要祭坛行祭礼以外,还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祭坛。在正月初一,皇室王公和宫廷大臣被派到宫里其他6个地方上香祭拜。在一年的其他日子里,在内廷的各个祭 祀场所上香是宫廷固定的私人仪式的一部分。> >   清朝最高统治者及其后妃给北京和京郊各种各样的寺院和庙宇捐钱和提供祭品,让这些寺庙在皇 帝的生日和忌日举行祭礼(参阅下文)。他们发起祈雨活动(参阅第六章)和祈福祈寿仪式。实际上每个寝宫和皇家御园都有佛堂,有的甚至有寺庙。畅春园西北角 围墙外的恩佑寺是一个佛寺,是胤为纪念他的父亲而修建的。恩佑寺旁边是恩慕寺,是1777年弘历为纪念她的母亲而修建的。为补充紫禁城和雍和宫——其部 分功能是用于祭祀皇帝的(参阅下文)——里的藏传佛教佛堂的不足,在西北郊的皇家御园中修建了延寿寺和正觉寺。雍正皇帝和他的继承者为北斗七星修建了 道家的斗坛,为雨神修建了龙王庙,还为关帝和华北民间女神——娘娘修建了关帝庙和娘娘庙。宫里的土地庙也是宗教景观的一部分。

汉朝历史 第八章 运气

  无论古代现代,运气,恐怕都是我中华国民经常吊在嘴边的一个词组。捡了钱,啊,我今天运气太好了!还没有弯腰,钱钱就到了手上;跌了跤,唉,我今天运气忒糟了!一马平川大路平坦,不下雨不刮风还没人拥挤,居然就连跌跟头。> >   “运气”这事儿,看不见莫不着,但是却无处不在。> >   “运气”这词儿,也成了人们出口率最高的口头禅。> >    在公元前121年的那个夏天,飞将军和天之骄子,就分别与这个叫“运气”的词儿,一头撞了个满怀。但是,却结出了两颗不同的硕果。我还真的不 知道,他俩究竟是运气太好,还是运气太背。那一年,刘彻认为,已经落水了的狗,一定要痛打。不然,它一旦翻上岸来,咬起人并不比饿狼逊色。于是,他 派出了两支队伍再次痛击匈奴。> >   刘彻命霍去病公孙敖合兵,从今天的甘肃庆阳出发,再次进击河西走廊;命李广、率军出右北平,重兵围剿匈奴左贤王。两支队伍分头挺进。急于立功的李广,率领4000骑兵打前锋,张骞率领10000大军打接应。> >   与上次李广的被俘如出一辙,他老人家很快就找到了匈奴主力,不多,就4万骑兵。以一对十,两天一夜的拼杀,打得那个艰苦卓越。> >   要命的问题是,张骞率领的大军,迟迟不到。> >   他迷路了。> >   运气啊,作弄人。这本是李广立功封侯的机会,可是啃了10多年沙子的张骞,居然就找不着北,这不是要急死人吗?不管怎么说,李广还真是发扬了他敢打敢拼的革命精神,生命不熄战斗不止,砍得那个昏天黑地啊,4000骑兵,还剩下浑身是伤也是血的1000来人。> >   悲壮而惨烈。> >   就在李广将要被匈奴同志消灭的前一刻,张骞以及张骞率领的大军赶到了。> >   左贤王见汉军主力赶到,立刻“扯乎”——溜矣。> >   说:打不赢就跑嘛。> >   尽管,左贤王肯定没有学习过毛主席语录,但他一定明白,“跑”的深刻意义。> >   李广的运气不算坏吧?> >   至少,他撑到了最后,以极为残酷惨痛的代价,换来了一个极为悲壮惨重的胜利。> >   可歌可泣。> >   出击匈奴左贤王的部队,玩了一次迷路,使得李广的“封侯”就此止步;要命的是,进击河西走廊的部队,居然也玩了一次异曲同工,公孙敖率领的大部队竟然也迷路了。> >   天哪,原来有如此惊人的巧合!> >   我们常说,历史常常会有惊人的巧合,可不曾想,同一场战争的不同两次战斗,居然也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可思议吧?> >   所以我说:历史忒不靠谱儿。> >   巧合是巧合了,但是结局却完全不同。同样的事件,竟然两次发生,但是结果却差之千里,这似乎又预示着另一个种类的不靠谱儿。> >   原因是指挥战斗的人,不同。> >   当霍去病发现公孙敖跟丢之后,并没有如同李广一样,硬碰硬地与匈奴主力决战。他当机立断,不等公孙敖,率领着人数不多的先头部队,采取了和以往相同的办法,避其锋芒,大胆穿插,又来一次长途奔袭,绕到匈奴的屁股后面,再次干它一个猝不及防。> >   战争,其实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如同李广,他当然可以以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匈奴大军正面对抗,以待张骞援军的到来。但是,霍去病却凭借他灵敏的嗅觉,机智灵活的对敌风格,毅然避开匈奴主力锋芒,绕道贺兰山,穿越居延泽,长途奔袭2000里,直接挺进祁连山脉。> >   我经常说,匈奴人真如毛主席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凶悍野蛮,不可一世,其实就是四肢发达,不动脑筋,而且,永远不长记性。几个月前,就是这一帮匈奴人,刚刚被霍去病干了一个屁股开花。这一次,他们的屁股,竟然照样不设防。> >   晕哟。> >   再被干一次屁股开花,肯定顺理成章。> >    匈奴大军再次把他的重兵布置在面对汉朝的贺兰山正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就是没有汉军前来。正在磨皮擦痒,不知所以的时候,却不曾想,霍去病已经从他 们那只从不设防的屁股后面,砍杀进来。匈奴的同志,再次上演猝不及防,3.2万多人的脑袋,在没有回过神来的瞬间,已经被霍去病及其英勇的大汉男儿搬了下 来。休屠、混邪两王全军覆没,匈奴单桓王及各类小王、相国2500多人被俘。> >   显然,这又是一次辉煌的战斗。> >   天之骄子,霍去病和他骑兵队伍的男儿们,当之无愧。> >   这两场战斗,遭遇相同的机遇,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否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 >   打仗就是烧钱> >   我们今天的人,肯定就知道,打仗,其实是一件严重烧钱的活儿,一场战争的最后胜负,往往取决于谁的钱钱足够的“烧”,如果钱钱不够“烧”的那一方,离失败就不会太远。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   粮草是什么,对一场战争的成败来讲,粮草就是银子。> >   没有银子,就不会有粮草;没有粮草,军队就会饿死,一支忍饥挨饿的军队,是不会有战斗力的。这样的军队,一遇战争,结局就只有一个:被消灭。> >   一句话,汉武帝要想让这场旷日持久的汉匈对决战,打到最后的完全彻底的胜利,他得有足够的钱钱来“烧”。> >   关键的问题是,汉武帝的钱钱,已经被“烧”得差不离了。有史料称,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国库里的钱,是多得不能再多了……因为再多,就没有库房装了。> >   这钱钱,应该多得没有道理了吧?> >   但是,就是这样富有的有钱大汉,其实也经不起战争的烧钱。到公元前124年的时候,大汉国库,基本上都已经通通地空空如也。钱钱已被刘彻同志烧光矣。> >   但是,到目前为止,匈奴并没有被消灭,它只不过遇到几次巨大的重创,被迫北迁以避大汉锋芒,假以时日,养精蓄锐,再未可知。到这个时候,汉武帝还会继续烧钱吗?> >   按他的性格,他是不会罢手的。> >   可是,没有了钱钱,他“烧”什么?唉,他给我的感觉,有一点儿如同拼红了眼儿的赌徒,没有了钱,他“烧”根基——卖爵。> >   说得更直接一点儿,他就是卖官。> >   这样的结果,后患无穷。直到今天,我们普天之下的多少劳苦大众,在为这买官卖官埋单?不用脑子想,闭着眼睛算,刘彻开的这一先河,2000多年来,为我中华民族造成了多少又是多大的危害?四个字:不可估量。> >   卖官的后果,除了让官们更多之外,那就只有一个好处:搜刮民脂民膏的无赖更多。> >   其实,拍脑壳想想,人们为什么要买官?> >   是因为当了官,就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吗?如果他们真的这样想,不可争议地,这些人一定是从疯人院逃出来的。他们买官,只有一个目的:投资。> >   投资,除了要收回成本之外,当然是要赚更多的钱。> >   那么,更多的钱从哪里收?> >   民脂民膏。> >   他的恶果,直接造就劳苦大众苦难深重。> >   可是,卖官的钱,刘彻可以“烧”多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他的确没有“烧”几年。就在霍去病两战河西之后,匈奴混邪、休屠二王就面临着走投无路的窘境。毕竟是匈奴人,在被霍去病率领的英勇无畏的大汉男儿们干翻之后,唯一的退路,就是向匈奴单于靠拢。> >   但是,祁连山一战被大汉军队砍翻3万多兄弟,致使河西走廊完全落于大汉之手,这令匈奴单于恼怒异常,他当时就表达了个人意愿:一定要用混邪、休屠二王的脑袋祭旗,以慰匈奴弟兄亡灵,以振匈奴往日声威。> >   这位匈奴单于,大约属于嘴边不关风主儿,随口就说,随处就嚷。这样的意愿,很快就传人混邪、休屠二王的耳中。死到临头,他俩显然得费费思量。> >   无论他们怎样的思量,已经没有了地盘,又让自己的同胞唾弃……思量的结果,他们得出了两个a href=\'lishi.zhuixue.net/renwu/zhenghe/\' target=\'_blank\'>郑和督怠br /> >   不是向匈奴单于投降,是向大汉皇朝投降。> >   浩浩荡荡N万人,奔长安而来。> >   汉武帝刘彻派霍去病受降。N万人前来投降,显然会出现N多的波折,限于篇幅,这一波折的内容和细节,本书略。总之,霍去病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这个时侯,汉武帝刘彻那好大喜功的本性,喜不自胜中流露出来,亘古以来的伟大胜利,他当然要显摆显摆——他要用马车把这N万人啃着沙子投奔而来的朋友加兄弟,风风光光接到长安。> >   要接运N万人啊,要用多少马车啊?> >   他不管,他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称:咱们大汉的皇帝,对待匈奴的俘虏具有人们超乎想象的宽厚。> >   这显然得让他手下的官员大动脑筋,也大费周章。> >   于是,大汉的工匠们连夜赶工,两万辆马车如期完工。> >   但是,马呢?> >   两万匹马总不能连夜养大吧?> >   刘彻没有马。> >   那么,拿钱买马嘛。前面就讲过,我大汉的子民,在日常生活中,就爱好显摆宝马,买两万匹好马不成问题吧?买两万匹好马,肯定不成问题,有问题的是,刘彻没有钱。> >   他那个卖官得来的钱,早已经被“烧”光光。> >    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卜式的同志浮出水面,他老人家随手就捐给国家20万钱。这让刘彻喜极而泣,热血沸腾。他广发江湖令(檄文),大肆表扬卜式同志伟大 的爱国主义精神,热情号召全国人民的好同志、好青年努力向卜式学习:别抠门儿,把你家深埋屋底数丈的钱钱挖出来,为祖国的阳光工程做贡献。> >    只不过,这样的号召,永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劳苦大众其实不是傻瓜,都把钱钱捐了出去,除了喂肥贪官污吏之外,于国于家于民,永远不会有一滴滴儿的益 处。就如同那个“红十字”一样,除了著名的LV包与豪华的名表,当然还有香车美人在网上炫富显摆之外——却永远不见扶贫爱幼的光辉业绩。有的,就是一本永 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烂账。> >   显然,劳苦大众是不会为那些冠冕堂皇却永远都不靠谱儿的号召埋单。> >   当然,傻瓜蛋儿除外。> >   总之,捐钱运动不了了之,钱钱还是不够。> >   刘彻急啊。> >   没有钱钱,他的伟大抱负,显然就得半路中断。> >   其实不用着急,在大汉初年的那个时代,能人永远都多得要命。、霍去病是能人吧?董仲舒、东方朔、司马相如也是能人吧?这一次,为我们伟大汉武帝解惑救急的能人,其实早就到了他的身边。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桑弘羊。> >    桑弘羊出生于洛阳的商贾之家,从小就受到商业文化的浸润与熏陶,所以,他基本上天生就精于算计。他的算计,是真正的算计。据说,他13岁就进宫当了一个 名叫侍中的官儿,其实也就是刘彻的小小跟班,跑跑腿什么的。在他15岁的那一年,同样是还没有长到成年的汉武帝,悍然发动了干涉闽越侵扰东越的战事。这位 小小年纪的桑弘羊,在远离战事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内,却准确地推算出前线军队每日的财物开支,包括其最终的财物用度。事后一对照,居然分毫不差。> >   神吧?> >   我的天啊,这样的结果,刘彻大跌眼镜。> >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桑弘羊同志应该是一个天才的理财专家。也不知我们古代的史学家们,对那些精于理财计算的朋友是妒忌还是根本就不屑,总之,无论是司马 迁还是班固,都不愿为桑弘羊这样的理财专家立一个小传什么的,让我们后世的读者,为了弄清楚桑弘羊,不得不在史料堆里东拼西凑。> >   其 实,仅仅让投诚的匈奴同志风光一把,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意思。对汉武帝来说,反击匈奴一统华夏,也仅仅就是他实现抱负的一个种类之一。他的最终抱负,显然是 要将我们伟大的大汉帝国,带向国盛民富的顶峰。而要完成这样的伟大理想,他必须做到的就是,对国民经济的重新整合。> >   因为从高祖到文 景,“无为而治”的过度发展,造就了N多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无论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到少数的富商大贾的手中,也任由他们操纵;随之 而来的就是直接威胁封建社会根基的严重的土地兼并;国家的税收和贫富的分布也随之严重脱节……如果不能重新洗牌,不好意思,这类矛盾一旦尖锐至爆发,在外 患(匈奴)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其后果,肯定就是不堪设想。> >   所以说,刘彻急,其实有他着急的道理。刘彻急在心里,桑弘羊就瞧在了眼里,他给了刘彻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只有4个字:盐铁官营。> >   盐铁官营的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财政。具体办法就是将煮盐、冶炼的经营权收归国有,所有的营运由政府管理,其收入直接贴补国家财政。> >   桑弘羊之所以把目标锁定到盐铁行业,其实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盐铁行业的利润,实实在在地太过暴利。如同今天的石油,直接的关联,就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桑弘羊的眼里,要想大汉皇朝的国库丰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盐铁国有。> >   但是,要想实现盐铁国有,其阻力显然不容小觑。一个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暴利行业,肯定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在这一大批利益者中,有商人、有企业家、更有官员——而且是拥有想当权力和势力的官员,甚至皇亲贵胄。> >   为了对付这一批庞大的既得利益者,桑弘羊给出的办法是:釜底抽薪。由政府招募盐户,并给予煮盐器具,包括一定的生活费用。直接从源头斩断盐商的资源;同时,在各地设立铁官,建立和负责铁器专卖事宜,直接剥夺铁器商人的权益。> >   同时,对于盐铁私营者,给予铁腕打击。> >   从公元前120年开始,盐铁官营在全国推行。有史料记载,仅在当年,就为国家聚集了“以亿万计”的巨额财富。看起来,这盐铁官营对国家财政是一副济世补药,殊不知,这其实是一剂摧残身体的强化兴奋剂,短时期似乎热血奋张,结果却衰亡更快。> >   史学大师吕思勉说,桑弘羊的目的,是为了节制资本之用,结果仅仅只起到了短期筹款的目的。筹得的款项,汉武帝除了用来对付匈奴及开疆拓土之外,有很大一笔的费用,其实是用来巡幸封禅、炼丹拜神、大造宫殿……所谓的国有企业,不过就是皇帝的造钱机器。> >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盐铁官营的最终恶果,就是盐铁垄断,直接的后果就是,产品质量的极端低劣,但价格却高得离谱,腐败由此滋生并盛行,劳苦大众在水生火热中挣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到了西汉的晚期,谁掌握了盐铁官营的控制权,谁就掌控了国家的命脉。> >   结果,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就掌握了盐铁官营的控制权。显而易见,无可争议地,他就成了西汉皇朝的掘墓人——当然,这是后话。> >   总之,到这一小文里,我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的是,在为了推行大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浩大的战争过程中,大汉皇朝汉武帝的钱钱是怎样来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打仗,其实就是烧钱。为了有足够的钱“烧”,汉武帝的钱钱,就是这样来的。> >   这样钱钱的来法,其实不是大汉国民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巨大发展,而是变了一个招儿从盐商、铁商,包括劳苦大众的手中,生生抢来。> >   这样的抢,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黑社会,其实没有太多的差别。所不同的是,黑社会需要一把强劲有力的保护伞。而汉武帝自己,就是这把伞。> >   这是一剂阴鸷的狠招。从此之后,盐铁业,都是历朝历代封建政权的国有企业。> >   之后,只要是利润丰厚的行业,通通都是国有企业。> >   因为每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名正言顺地成为这把伞。> >   保护伞与黑社会的完美结合,人民群众当然就会自动捐钱。> >   有了钱,汉武帝就想干一票大的。这一票,就是对已经被迫北迁的匈奴,给予最为致命的一击。> >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篇小文:决战漠北。

相关参考

第八章 西汉转衰

  一、稳定政局整饬吏治>  ——昭宣时期的政治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继位,这就是汉昭帝。因弗陵年幼,由霍光、金日、上官桀共领尚书事,辅助幼主。但是,只过了一年多时间,金日病死,当时的朝政,实际上由霍光执

第八章 刘备借雷巧掩饰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

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一、牛庄失守

>  清军态势>>  自甲午平壤战役以来,以为首的淮军屡遭失败,一溃千里,清廷以淮军不可恃,批准翁同主张征集湘军的建议,决定起用藩司魏光焘、道员李光久等湘军宿将,募军北援,并于1894年11月召湘军元

第八十八章 孔明桥与落帽台、豆腐滩

  在荆州城西北的八岭山(又叫龙山)中段,有道岭叫做落帽台。离此不远处,从前有条河。河边山坡地上,有形如豆腐块的石板一片,故名豆腐滩。河上还有座砖桥,名叫孔明桥。这三处名称是怎样叫起来的呢?>>  传

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二、连败,再丢营口、田庄台

>  营口陷落>>  北路日军3月5日侵占牛庄之后,奥保巩陆军中将率领的第五师团,于当晚撤离,南下赴高坎,准备与第二军山地元治陆军中将率领的第一师团会合后,再共同进攻营口。>>  营口是东北唯一对外开

古代夫妻房事前讲究什么礼仪

  中国古代号称礼仪之邦,因此时时处处都有讲究礼仪的规范。《论语·泰伯第八》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在大圣先师孔子的眼里,“礼”可以匡正民风、教化百姓,是立国

予善天

今天我們接著來聊聊《道德經》中第八章的「予善天」,這三個字。《道德經》通行本是「予善仁」,但是,帛書乙本寫的是「予善天」,這兩者是有所區別的。還有,河上本和傅奕本中又作「矛善人"。「予善仁」的意思是給

《秦汉史话》潘国基著

《秦汉史话》序言第一章秦的崛起第二章秦的统治第三章陈胜起义第四章楚汉战争第五章西汉建立第六章文景之治第七章西汉盛世第八章西汉转衰第九章东汉王朝附录秦汉大事年表

第九十八章 龙山

  龙山俗称八岭山,因由八道岭组成而得名。它位于荆州城西北,东起杨场新湾村,西至新场村邓家祠堂,北至裁缝乡安碑树,南至马跑泉,面积约40平方公里。此山名叫山,实际上是丘陵,为荆山余脉,最高海拔103.

第一百八章 庞统测字

  庞统很有才学,年轻的时候,喜欢借用测字来为人解难排纷、出谋划策,因为眼力非凡,言必有中,所以,在襄阳颇有名气。>>  刘表刚坐镇襄阳时,听到这事却不大相信。有一天,他闲得无聊,就化装成庶民模样,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