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逝世

Posted 爱新觉罗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皇帝的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逝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皇帝的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逝世

2、爱新觉罗永瑆的后代,乾隆的后人今何在

乾隆皇帝的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逝世

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点击查看:

永琪生于乾隆六年二月初七丑时,自幼勤勉好学,每天还是众皇子中最早到书房上课的,而他与十五弟颙琰(即嘉庆帝)感情颇深。

永琪多才多艺,不但精通满蒙两语,亦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有《蕉桐幐稿》传世。此算法传子绵亿,再传孙奕绘,奕绘所著《本形篇》记其梗概。

他还能画能诗,书法既与十一弟永瑆齐名,亦擅长骑马射箭,乾隆帝对他十分钟爱满意。加上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圆明园九洲清宴殿失火,永琪亲背父亲脱险,皇帝十分欣慰,遂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于永琪病中封其为荣亲王,成为在生诸皇子中第一个被封王者,而封号为“荣”,也可见乾隆对他钟爱和 寄望之深。

次年三月初八,患骨结核病多月的永琪离世,谥号和他皇父一样为“纯”,此号也为其一生之表。在子以母贵的清朝,有一位地位不高的母亲,自己却能封为 亲王,并被欲立为储,这能说明乾隆帝对永琪的钟爱来自他本人,而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般是因为其母亲是孝贤皇后的缘故。

从这点上来看,永琪确实是一 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乾隆眼中及格的继承人。愉妃得宠,是因为乾隆对她的儿子很是钟爱。

永琪表现出众,本来是皇储的不二之选,可惜他的一生只是匆匆廿五载。乾隆帝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接见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时曾对他说:“其时朕 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州、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乾隆不但不避嫌谈及当年立储属 意永琪,且在他逝世后二十多年,足以表现对永琪的喜爱和怀念。荣亲王永琪及其后裔被编入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荣亲王府位于宣武门内太平湖西侧,据昭梿《啸亭杂录》记载“此园俱好,园林亦佳”,而荣王 府更成为后来醇亲王奕譞的府第。

永琪死后葬入定安亲王永璜墓,即在北京城东北面的不老屯镇杨各庄村二里,循郡王永璋亦同葬于此,那里风水极佳。

因所葬是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和皇储大热永琪,故人们又称墓园为“太子陵”。(由于1958年兴建密云水库的关系,“太子陵”建筑群已被拆除,昔日墓园所在也长埋水库之 下。而因未被盗墓,开启地宫后发现陪葬品甚丰,珍品现已移送到首都博物馆展出。

其实《还珠格格》剧中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并没有几个,在众多人物中有:乾隆、太后、皇后、令妃、瑜妃、五阿哥、绵亿等,主演中就这么几个了,而小燕子、紫薇等都是虚构的人物。

爱新觉罗永瑆的后代,乾隆的后人今何在

爱新觉罗 永琪的后代

  爱新觉罗·永琪,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

  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生平   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忆,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永琪工书善画,尤长于书,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洲清宴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硕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纯亲王”。   可以看到,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应该注意到的是,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这在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嘉亲王,即嘉庆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颐荣亲王。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其次,荣王的谥号“纯”,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皇长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履懿亲王孙。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说,由于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   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乾隆谈及永琪,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复因病旋逝。”可见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怡亲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   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为额而吉图,官员外郎。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贵妃礼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   可以看出,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因为其出身较低,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时也只是妃位,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这样地位的母亲,儿子能封为亲王,并被欲立为储,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从这点上来看,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   妻室和后裔   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此处存疑)。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是雍、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镶蓝旗人。侧福晋为索绰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将其孙女配与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反过来说,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荣王育有六子,前四子与第六子均早殇。仅有第五子爱新觉罗·绵亿成人并袭爵,其生母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为荣王生育长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为胡氏所出,六子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所出。   正福晋–西林觉罗氏,总督额弼之女。   侧福晋–索绰罗氏,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小妾–胡氏,胡存柱之女。   长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根据以上的记载,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绵亿(1764-1815):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谥恪。绵亿少孤,身体孱弱,但聪敏异常,工书,熟经史。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绵亿请仁宗速还京师,得仁宗赏眷。绵亿长子奕绘(1799-1838),嘉庆二十年(1815)袭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绘长子载钧(1818-1857),道光十八年(1838)袭贝子。咸丰七年(1857)去世。奕绘次子载钊(1825-1881),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1881)去世,追封镇国公。奕绘四子载初(1832-1881),咸丰七年(1857)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载钧嗣子溥楣(1844-1899),为载钊第一子,过继载钧为嗣。咸丰七年(1857)袭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载钧三子溥芸(1850-1902),同治五年(1866)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载钧九子溥菖(1880-?),光绪七年(1881)袭奉国将军。溥芸次子毓敏(1878-1911),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奉恩将军。

乾隆有多少子女

乾隆一共有27个儿女,17个皇子、10女儿。

一、皇子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母哲悯皇贵妃。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元年,弘历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母纯惠皇贵妃。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母淑嘉皇贵妃。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母愉贵妃。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母纯惠皇贵妃。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母孝贤纯皇后。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母淑嘉皇贵妃。

9、皇九子,未命名,母淑嘉皇贵妃。

10、皇十子,未命名,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母淑嘉皇贵妃。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母继皇后。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母孝仪纯皇后。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母孝仪纯皇后。

16、皇十六子,未命名,母为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母孝仪纯皇后。

二、皇女

1、皇长女,母孝贤皇后。

2、皇次女,母哲悯皇贵妃。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母孝贤皇后。

4、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母纯惠皇贵妃。

5、皇五女,母继皇后。

6、皇六女,母忻贵妃。

7、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母孝仪纯皇后。

8、皇八女,母忻贵妃。

9、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母孝仪纯皇后。

10、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母惇妃。

扩展资料:

乾隆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这期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还进行《四库全书》的编撰等。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爱新觉罗·永琪,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

清仁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令贵妃魏佳氏。1795年,受乾隆帝禅位继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开始亲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乾隆

乾隆的后人

  乾隆生有17子10女。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清朝的乾隆皇帝有几个孩子。

一共27个孩子。有17个皇子,10个皇女。

皇子: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9、皇九子,爱新觉罗·永瑜(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10、皇十子,爱新觉罗·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

16、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永㻇(1762—1765),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皇女:

1、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2、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4、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皇五女(1753—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6、皇六女(1755—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7、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8、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9、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

10、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永璜

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南巡,还跸次德州,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高宗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

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储资格。其实当时永璜只有二十岁,永璋更不过十三四岁,年纪尚轻,再者过世的并不是自己生母,他们很难表现得呼天抢地。

豪哭流涕,乾隆帝未免有点因丧妻而失控。莫名其妙地丧失承继大统资格,永璜从此郁郁寡欢,没多久便于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逝。

乾隆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

2、爱新觉罗·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清高宗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帝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永琏此名为其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

由于清朝前四个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储。

但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得病而死,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谥号“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3、爱新觉罗·永璂

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二子,清高宗纯帝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之子 。

天资淳粹,至性过人。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无爵。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

4、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号。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因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

其府邸为清代唯一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葬于北京东郊,衣冠葬于今公主岭市附近其领地内。

5、固伦和孝公主

伦和孝公主(1775年-1823年),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母惇妃汪氏,自幼最为乾隆所钟爱。朝鲜承政院日记载,公主在宫中有波罗公主之号。乾隆喜怒暴发,宦寺之属。

少有差失, 辄施鞭棰, 多至百余度。虽盛怒之时,见公主则辄解。所以每当鞭棰之时,宫人必送公主而止之,是如为白遣。乾隆凡有非常之擧,宫中必借公主一言以沮之。

公主貌类父亲,乾隆曾说:“你如果是皇子,朕一定立你为储。” 容妃去世,遗物大部分被乾隆赐给公主。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六世班禅奉旨赐公主法名索朗班吉卓玛。

意为吉祥度母。公主初封和硕公主,嫁妆视固伦公主,逾制乘坐金顶轿 。后乾隆晋封爱女为固伦公主,嫁妆又有所加。乾隆五十四年,公主下嫁和珅长子丰绅殷德。

妆奁十倍於和嘉公主,辇送器玩於主第者, 槪论其直, 殆过数百万金。公主于归, 乾隆特赐帑银三十万。 大官之手奉如意珠贝。

拜辞於公主轿前者, 无虑屡千百。 虽以首阁老阿桂之年老位尊, 亦复不免云。道光三年(1823)九月初十,公主去世,终年4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104)后人(31)

相关参考

乾隆最爱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琪为何英年早逝

五阿哥,永琪,乾隆帝的第五子,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以下称瑜妃】,认识五阿哥,我们是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在【还珠格格】剧中,我们了解的五阿哥是一个重感情讲义气,但又有点小心眼的男孩子...

爱新觉罗永瑆的后代,乾隆的后人今何在

爱新觉罗永琪的后代  爱新觉罗·永琪,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  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生平

五阿哥历史人物收藏知识

一、五阿哥,永琪,历史真有这个人物吗历史真有这个人。爱新觉罗·永琪(1741-1766),字筠亭,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大清乾隆后代,清朝乾隆帝第五个儿子的结局

清朝乾隆帝第五个儿子的结局清朝乾隆帝第五个儿子叫爱新觉罗·永琪,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1766年)突然暴毙,年仅25岁。爱新觉罗·永琪幼聪慧学,少

乾隆第五子永琪,因此病去世,太醫們束手無策,如今很常見

清朝是我們在進入社會主義之前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這個王朝前前後後的也是統治了三百年的時間,誕生了很多的皇帝,也誕生了很多的傳奇,他們都跟這個王朝是息息相關的,到了我們現代社會的時候,因為這個朝代距離我

乾隆第五子永琪,因此病去世,太醫們束手無策,如今很常見

清朝是我們在進入社會主義之前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了,這個王朝前前後後的也是統治了三百年的時間,誕生了很多的皇帝,也誕生了很多的傳奇,他們都跟這個王朝是息息相關的,到了我們現代社會的時候,因為這個朝代距離我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弘历即乾隆。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

乾隆弘历所有的皇子中最受宠是哪个

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自幼勤

嘉庆是谁的儿子怎样当上皇帝的

嘉庆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yǎn],原名永琰,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乾隆帝经过长时间的比较筛选,最后十五子永琰在才能、品德上都较其他皇子优秀,因此,最后被乾隆帝立为太子,乾隆退位后登基为帝,年号

乾隆弘历所有的皇子中最受宠是哪个?

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于乾隆六年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自幼勤勉好学,每天还是众皇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