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代的“长恨歌”
Posted 长恨歌
篇首语:你对时间的态度,就是你对仅有一次生命的态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曲清代的“长恨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李隆基才死了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一曲清代的“长恨歌”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套《雍正十二美人图》,是由清初 宫廷画家创作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以单幅绘单人的形式,分别描绘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等清娱情景。
其实,这套“十二美人图”是以雍正皇帝最宠幸的年妃为原型绘画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年氏出生在其父年遐龄湖广巡抚任上,其父、其兄都是进士出身,年氏初入藩邸时虽然是一般侍妾,其实却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晋升雍亲王,随即恳请父皇康熙册封年氏为侧福晋,同年,其兄年羹尧外放四川巡抚。
康熙四十八年至雍正元年的12年间是胤禛与年氏婚姻的最甜蜜岁月,其间年氏频繁怀孕生子,但是孩子几乎都夭折了。
雍正二年到三年,胤禛对年羹尧开始 了无情的打击,这对身体虚弱的年氏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胤禛预感到年氏病情不妙,便给礼部下诏: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 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躭延日久。
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著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然而,仅仅过了七天,这位皇贵妃未行册封礼就病死在了圆明园。不久,其兄年羹尧被逮捕回京受审,后赐令自尽。对年氏的死亡雍正自感有一定责任,于 是,年氏死后哀荣是空前绝后的。
胤禛为年氏治丧的金帛牛羊靡费之巨令人乍舌,仅金银锭一项,五日内就用了九万七千五百个。
因为没有先例可循,礼部大小官员手忙脚乱地一番辛苦劳碌之后,雍正仍然大为不满,指责丧事“仪仗草率”,礼部从尚书到侍郎四人“俱降二级”。
据说,年氏离世的时间恰好和“十二美人图”的成画时间相近,这也成就了有关雍正与年氏的传奇故事:
传说年氏病世后,雍正突发“睹物思人”之念,下旨 命画工照着年氏生前的画像作“十二美人图”,而12个月正好是一年,即“忆年”。
正是这套“十二美人图”传世之作的问世,才让后人一曲清代“长恨歌”的滋味。
历史人物 李隆基才死了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我们可能都以为,古代的人们是不能对当时的上位者,尤其是皇帝说什么的,擅自议论皇帝完全就是“大不敬”,一定是会被治罪的。不过,白居易作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却敢公开发表自己的《长恨歌》,诗中写的还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古人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些言论,为什么白居易写诗就没事呢?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优美,形象鲜明,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诗魔、诗王之称。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于806年(元和元年),当时他34岁,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而唐玄宗已去世40多年了。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隐晦曲折地讽刺了李隆基的荒淫无度,“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很平实地描写了李隆基自尝苦果狼狈景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但是白居易对李、杨之间真诚相思,追求美满爱情,可谓泼墨如雨,淋漓尽致,颇有同情之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能公开发表,我想有两个原因:
其一,白居易抹去唐朝故事的背景,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言明我写的是汉武帝刘彻, 加上汉代李延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之歌词,使人信以为真。再如,唐朝是没有诗中的渔阳这个地名的,只有范阳,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时任范阳节度史。这种借古喻今手法,叫人抓不到“现行”,这是他的妙招。
其二,唐朝极为开放,没有“文字狱”,帝王心胸还算大度,何况诗中并未提及李、杨两人的名字,描写的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皇帝之爱情悲剧,没有半个字涉及什么宠信奸臣,打击异己之类的东西,如果当朝者硬要对号入座,也抓不到什么“小辫子” 。因为一个向往爱情的帝王总比一个葬送江山的帝王要好,李隆基的继承者也需要考虑父辈或祖辈的声望的。
所以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宣宗李忱,还写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相关参考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
历史人物 李隆基才死了几十年,为什么白居易就敢写《长恨歌》?
我们可能都以为,古代的人们是不能对当时的上位者,尤其是皇帝说什么的,擅自议论皇帝完全就是“大不敬”,一定是会被治罪的。不过,白居易作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却敢公开发表自己的《长恨歌》,诗中写的还是李隆基和
一曲舍生取义的壮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变法志士谭嗣同在狱中留下的千古绝唱。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八月十三日,即戊戌政变后的第七天,北京宣武门外菜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慈禧经选秀进宫后,被封为"兰贵人"住在圆明园的"桐荫深处"殿内。由于地位低下,很难接近皇帝。这让喜好权势、急于争宠的慈禧大伤脑筋。为了得到咸丰帝的恩宠,她用钱物买通皇帝的御前太监请求太监相助,让她有机
作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之死备受后人关注,那么嵇康是怎么死的,他与《广陵散》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嵇康简介:在三国曹魏时期,是当时的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一曲<<凤求凰>>俘获美人心”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两人演绎“凤求凰”堪称一绝。司
秦驰道,建于公元前219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治驰道”。当时的驰道名为“天子所行之道”,是以咸阳为中心,纵横贯通,向四周辐射,基本形成了以首都咸阳为中枢,贯通南北,纵横东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辞赋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为司马相如。鲁迅曾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这句话真是鲁迅说的汉景帝执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辞赋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为司马相如。鲁迅曾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这句话真是鲁迅说的汉景帝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