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真的是靠谋杀康熙继位的吗
Posted 康熙
篇首语: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真的是靠谋杀康熙继位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雍正真的是靠谋杀康熙继位的吗
清圣祖康熙一生儿女众多,有时候皇帝这生育能力太好也是一件麻烦事,那就是皇子众多究竟让谁来继承皇位,一个国家只能只有一个皇帝,不可能出现多个皇帝,这么多皇子个个又是那么优秀,选谁当接班人,实在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康熙众多儿子基本上分为三派,一派是以皇太子为代表,一派是以八阿哥、九阿哥为代表,一派是以四阿哥(也就是雍正帝)为代表,本来皇太子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由于某一年康熙去郊外打猎的时候,发生“帐殿夜警”事件之后,导致皇太子被废,他的皇帝梦也因此破碎,这更加剧了其他几个阿哥之间的争夺。
在这众多人当中,四阿哥的实力最弱,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个位份较低的妃子,和他同胞的十四阿哥作为亲兄弟本应帮他,谁知道跑到八阿哥的阵营去了,这让雍正很是伤心。
在康熙晚年,看到皇子们为皇位斗得不可开交,感到心力交瘁。康熙很看好十四阿哥,但是从来没有透露出让他继承皇位,没有人知道康熙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皇位被八阿哥他们继承,清朝的历史有可能要改写,也可能没有后来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在康熙弥留之际,是雍正在他身边,雍正的人也几乎包围了康熙的住所,任何人都不得接近,当康熙病逝的时候,雍正抢占先机,夺得康熙手中的那串佛珠,说是康熙传位给他,但是其他兄弟对此表示不服,认为雍正杀害康熙,以此夺得皇位。
雍正帝登基后,很多人对此并不表示臣服,认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雍正帝也是一直郁闷不已,一些历史书籍,包括近代一些影视作品对这一段历史也是大感兴趣,它说的主要就是:康熙帝生前就把诏书写好。
然后放在大殿中央一块牌匾后面(在香港拍的某一部剧集当中更是精彩,说是康熙帝让一个武功十分精湛的太监在此守护诏书,康熙帝担心有人来偷取诏书并加以修改,看来这当皇帝的还真是“高瞻远瞩”,后来雍正帝就来了,他让年羹尧前去“摆平”那个太监,两人的武功不分上下,打得不可开交。
正在此时,年羹尧抛出一个“杀手锏”—雍正帝的夺命武器血滴子,结果那名太监的头就被血滴子摘了出来,当场毙命),雍正帝就拿到了诏书,一看,里面写着:将皇位传十四阿哥,结果雍正把“十”字改为“于”字,变成:将皇位传于四阿哥。
持这一个观点的很多,这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但是里面的漏洞很多,首先先不说雍正有没有去盗取诏书,单单这个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因为皇帝生前把诏书拟好放在大殿牌匾后面的做法是雍正帝开创,在康熙朝时期还没有这个做法,难道雍正帝自己去盗取自己写的诏书不成?
其次,争吵得沸沸扬扬的“将皇位传十四阿哥”改成“将皇位传于四阿哥”,首先在清朝时期的诏书当中,这个表述也是不规范、不严谨的,一般诏书当中不能出现“阿哥”这个称呼,只能是“皇子”,也就是“将皇位传十四皇子”。
再者,要把“十”字改成“于”字,在今天来说确实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在清朝时期,未必那么简单,因为古代的“于”字是写成繁体的“於”,“十”和“於”相差太多,如果硬是改动的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改动的;第三,清朝皇帝拟诏书的时候,一般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汉文版,一个是满文版,雍正就算能改动汉文版,也无法改动满文版,要不然两份诏书一拿出来,肯定是不相同的。
因此雍正继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说他杀害康熙,这一点也不大符合常理,这弑杀皇帝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提倡百行孝为先,作为自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雍正,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认为他杀害康熙,这一点怎么也说不过去。
事实上,康熙对雍正也是十分喜欢的,在诸多皇帝争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时,他却不显山露水,保持中立,不结党,在康熙身体不好的时候,雍正在一旁专心伺候,从而给康熙留下很好的印象。当然,雍正一边伺候康熙,一边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把十三阿哥、十七阿哥拉到自己阵营,同时把隆科多、年羹尧也争取过来。
雍正先后代替康熙参加祭祀就有22次,康熙还让雍正共商国家大事,足见他对雍正的重视。
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帝能上位是沾了他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的光,康熙很喜欢弘历,为了能让他顺利接位,所以选择雍正作为继承人。雍正对弘历倍加宠爱,也可以看成对雍正的一个暗示。
雍正继位后,对一些清宫档案进行修改、烧毁,然后打击兄弟,其中八阿哥、九阿哥可以说是被整得最惨,不仅被贬职,还被改名为“塞思黑”、“阿其那”;其他一些阿哥不是被关押,就是死于狱中,这一点确实有违兄弟孝悌之道。
总之雍正是登上皇位,当他回头看看这一切,也觉得这一切是合法的,毕竟皇位的争夺就是一场你死我亡的游戏,谁能夺得皇位,谁就笑到最后,之前的种种行为也会被披上合法的外衣。当然雍正帝继位后,也是勤于政务,他可以说是清朝史上最勤劳,最简朴的皇帝。
雍正在这个皇位上做了十三年的皇帝,相比起康熙、乾隆这两个皇帝来说,确实是“短命”了很多,至于雍正的死亡,一些武侠小说说是吕四娘杀了雍正,取了他的项上人头,这皇宫守卫森严,就算一只苍蝇也是难以飞进去,再者雍正本身也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吕四娘哪有那么容易得手?因此雍正的死亡应该是操劳国事过度,导致暴毙身亡。
然而,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2013年9月,辽宁省档案馆首度公开了传说中的康熙遗诏,从这份康熙帝的遗诏当中我们得知,民间传闻四爷将“十”字改成了“于”字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雍正并没有篡位。在康熙帝的眼里,他的四皇子是人品贵重、值得托付大统之人!
雍正帝的皇位真的是康熙亲传吗? 历史真相
有关雍正(胤禛)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最大谜案之一。上海学者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在专业期刊《史林》上撰文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所谓“八人同受面谕”是雍正后来的伪作;现存“遗诏”也是大臣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伪造。金恒源还在文章中指出,着名清史专家王钟翰曾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满文《康熙遗诏》进行考证,王钟翰证实,原件是残缺的。
在这份满文的《康熙遗诏》原件中,并没有“皇四子……继位”的内容。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前几年,台湾学界宣布又发现了一份康熙亲笔遗诏,诏书中明确记载着“传位于皇四子”的内容。台湾中科院史语所精通满文的清史专家李学智,对原件进行了考证。
据李学智的判断,目前所见的所谓《康熙遗诏》,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后,由胤禛伪造的。李学智指出,在伪造遗诏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着隆科多“票拟”(即起草)遗诏的事实。
“八人同受面谕”应系雍正事后伪造
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学者认为,康熙去世前曾对八位大臣面谕,皇位由皇四子继承。那么这里的“八人同受面谕”是确有其事,还是雍正事后编造的?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9点左右“宾天”的,而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1至3点间“急召”胤禛。
而胤禛到达畅春园之前的上午7点左右,康熙已将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着继皇帝位”的决定。但这些都是雍正在当了皇帝7年之后,才突然举出的证据。
金恒源认为,如果确实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当众宣布“四阿哥继位”一事,以胤禛的一贯为人和即位合法性斗争的惨烈程度,胤禛断无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7年以后再作宣布。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八人同受面谕”一说完全是雍正、张廷玉等人编造的伪证。
胤禛、隆科多阴谋勾结的证据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就在十日胤禛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胤禛竟一日“三次派遣护卫、太监等”人进驻康熙所在的畅春园,此后每日不断派遣护卫进驻该园。
在康熙已经正式宣布“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的情况下,胤禛仍可以每日派人进驻畅春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隆科多任九门提督,专门卫戍京师。这里面若无隆科多的支持,绝无成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圣祖实录》中,对胤禛每日“三次派遣护卫”进驻畅春园,用的是“候请圣安”,而到乾隆修撰《世宗实录》时,却将“候请圣安”改为“恭请圣安”。一字之改,充分暴露出胤禛、隆科多等人的阴谋伎俩。
胤禛、隆科多联手控制住畅春园,显然只是阴谋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后,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禛继位的既成事实,完成篡位。
金恒源指出,清史专家王钟翰早有雍正伪造《康熙遗诏》的说法。所谓《康熙遗诏》,完全是雍正命隆科多“撰书”(起草)的作品。
据李学智介绍,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保存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满文《上谕档册》共75件。其中有一件内容如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着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
可见,康熙去世时,胤禛、隆科多并没有能拿出遗诏来,是隆科多抢先“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继承大统,即皇帝位”的“遗言”。
而且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独自起草了《遗诏》,十六日宫内宣读的虽然是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但底本却出自隆科多之手。
疑云重重的康熙大殓
金恒源指出,胤禛、隆科多匆匆举行康熙大殓的做法,也充满了阴谋气味。康熙去世于十一月十三日晚7至9时,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禛就下令举行大殓,而且把大殓的时间定在戌刻(即晚上七至九时)。当时京城气候已经寒冷,尸体装殓存放不存在问题。
太平盛世的皇帝大行之礼非同小可,新主必要与皇子、重臣会同礼部仔细研究方案,选定吉日隆重举行,胤禛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把皇子、大臣马上召进宫来。一旦进宫,在隆科多严密监控下,只能俯首就范。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康熙去世当晚,三、八、九、十等众阿哥都已及时知道并在场参加了有关的重要活动。
这位“四爷”的皇位是否真由康熙亲传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关于他的讨论在历史真相的大挖掘中也许还有更多的观点层出不穷,希望在未来的研究里,这段历史能有一个答案。
相关参考
近代以来,一批研究雍正的专著问世,有力支持了雍正合法继位说。关于雍正篡改康熙密诏,将“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这一传法最早出自《大义觉迷录》。该书的完整说法是:“圣祖皇帝(康熙)原传十四阿哥胤祯(
有关雍正(胤禛)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最大谜案之一。上海学者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在专业期刊《史林》上撰文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
你们知道光绪皇帝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吗?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光绪皇帝,清德宗载湉,四岁时即皇帝位,是清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清王朝最苦命的皇帝。他四岁就被抱进宫中,见不到家人,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长
沈万三是我国元末明初的大商人。关于沈万三简介,历史上的记载其实是挺简单的。大部分的记载只是说明沈万三的富有而已。对于沈万三的出生却是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出生于1296年,也有人说是1330年出生的,还
沈万三是我国元末明初的大商人。关于沈万三简介,历史上的记载其实是挺简单的。大部分的记载只是说明沈万三的富有而已。对于沈万三的出生却是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是出生于1296年,也有人说是1330年出生的,还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名不正言不顺,雍正也要能当上皇帝才行,哪怕隆科多支持他,也要丰台大营不反对。八爷党实力远大于雍正,如果真的传位给十四,老八会拼死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人对清朝的印象不好。倒不是他们到满族人印象差,而是对晚清时期的清政府感到耻辱。中国那么多王朝,哪一个王朝受过那么多屈辱呢?虽然清王朝的名声不怎么好,但是清朝也出
关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太监,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存疑的。但是多半也都是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监。要说魏忠贤为什么要当太监,还要从魏忠贤的家世开始说起,对于魏忠贤太监身份的怀疑也是因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