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一场屠杀汉族的战争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满清的一场屠杀汉族的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满清的一场屠杀汉族的战争

2、世界历史 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不惜大屠杀,但为何不逼迫汉人学习满语

满清的一场屠杀汉族的战争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他们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顺治二年四月清廷遣兵南下,即大肆屠戮汉人,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多尔衮曾代表满洲贵族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等等,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厦门。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大移民。 

清兵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的5165万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三分之二!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诸如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这类笔记记载的满清暴行,大家或许都不陌生。

而下面,我主要列举满清官方资料,以及第三方叙述的满清暴行。

第一部分:满清官方屠杀文告

首先,满清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满清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并宣称:“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爝火录卷四)

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满清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满清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第二部分:满清(后金)入关前的大屠杀

首先,满清入关前,其对辽东汉人的大屠杀,也大量见诸于原始文献,以下列举诺干: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汉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满语之谓汉人)”。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又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作为第三方的朝鲜史料,《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也记载了辽东汉人的悲惨遭遇:“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世界历史 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不惜大屠杀,但为何不逼迫汉人学习满语

在满清入关后,总结蒙古人失败的经验教训,以防止自己被汉族同化,落得元朝一样的结局。因此,入关后立刻开始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实行汉人满族化,为此引起了全国的大反抗。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大屠杀,这才开始推行留头不留发,强行剃发易服。那么问题来了,满清既然要同化汉族,为何不逼迫汉族学习满人的语言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满清贵族的发型和服饰,在汉人看来是很奇怪的,男人疏个大辫子,放在脑袋后面,前面脑门光秃秃的。但是这主要是因为,满族在东北时,是以打猎为生,这么个发型,可以避免男人在打猎时,头发被树枝或者其他植物缠住,而且这样的发型,也利于射箭,追赶等打猎行为。再回到前面的问题,语言作为同化一个民族最核心的部分,为何满清没有推行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满族历史十分的短,长期是游牧民族,还属于原始状态,当年匈奴都没有自己的语言,更何况是建州女真这样的小部落了,因此,他们其实是一直没有自己的语言的。在努尔哈赤时期,才创建了自己的语言——满族语。当时还很不成熟,很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沟通,因此,不具备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条件,这是没有推行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十分害怕。在推行留头不留发时遇到如此大的阻击,那么多地方的人誓死抵抗,江南半壁江山震动,光在江阴一个小县城就折损士兵10多万,王爷都死了三位。这还只是剃发易服,如果变更语言,那等同于灭亡汉族,引起的反抗势必更加强烈。因此,如果强行推行,大清江山可能不保,所以,这是满清必须考虑的。

第三,汉族文化的力量。汉族几千年文明和历史文化,语言的底蕴十分深厚。当年,蒙古族都基本上被同化。满清基本上无历史文化,就是当年宋朝时期的大金国,也是全盘接受汉族语言文化,基本被完全吸收。

而且,满清当时能够很快占据中原,统一全国,是得到广大的汉族地主阶层,还有汉族的将帅的鼎力支持,而这一批人恰恰是汉族文化的掌握者,如果满清要推行满族语言,那么文人官吏,将军地主等势必要反抗到底。因此,满清不可能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改变语言。

第四,发现了好处。从满清入主中原开始,治理这么大的天下,没有汉族儒家文化是做不到的。而且从康熙皇帝开始,满清统治者慢慢意识到汉族文化的底蕴和力量,大部分的上层统治者开始接受,当时的皇子都开始学习汉族文字,文化。这一学不得了,简直停不下来,到了雍正、乾隆时代,皇帝基本上只会汉语了。

当时乾隆还痛批满族贵族不懂满语,而乾隆恰恰是最痴迷汉语文化的,其一生作诗一万多首,书法也是很精湛,对古代中国文物宝贝,书法藏品更是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推行满族语言的问题,而是满族语言还能不能保得住的问题。到了最后,会说满语的越来越少,满清想同化汉族的梦想,最后还是落空,反而最终被汉族同化。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全榜网网】

相关参考

清朝历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一场战争

满清大臣王树增曾记载,数十万义和团和正规军攻打只有四百洋兵把守的东交民巷和四十一条枪的西什库教堂,整整六十五天不下真是匪夷所思。这场战斗的最后结局是,打进北京的各国联军到达了教堂,义和团和清军始终没有

世界历史 满清入关留头不留发,不惜大屠杀,但为何不逼迫汉人学习满语

在满清入关后,总结蒙古人失败的经验教训,以防止自己被汉族同化,落得元朝一样的结局。因此,入关后立刻开始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实行汉人满族化,为此引起了全国的大反抗。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历史百科 一场举世惊骇的大屠杀——八国联军侵华

一场举世惊骇的大屠杀——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断掀起侵华浪潮,战争连绵不绝,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此,爆发了世纪之交的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时间

  鸦片战争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时间

  鸦片战争时间: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

尼布楚战争和条约的订立 满清一场最奇怪的胜利

清廷和平谈判的咨文和雅克萨俄军的败报,在沙皇彼得大帝政府中产生强烈反响。彼得大帝鉴于俄军在雅克萨城下失利,而其战略重点在西方,雅克萨离莫斯科辽远,接受了康熙帝的谈判建议。其实,谈判经过了复杂的过程。早

世界历史 因为满清先祖种下的恶果,使得大清后三代皇帝直接绝了龙嗣

满清入关是以血腥的大屠杀来实现对中国大地的统治的。为了毁坏汉族人的衣冠发饰,强行推动留头不留发,先后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几乎将四川屠杀殆尽等,据统计在大清入关后十几年,全国人口较明朝

伊土战争有何影响

v  伊土战争是中东地区发生的一场百年“圣战”,此战以两败俱伤告终,战争对于双方军队均是一次重创,同时也阻碍了双方的经济生产。  16~18世纪的伊土战争除了对中东地区的各族人民遭到大批屠杀外,任何一

世界历史 揭秘朝鲜战争爆发前的惊天大屠杀

 揭秘朝鲜战争爆发前的惊天大屠杀  朝鲜战役完毕迄今已半个多世纪了。美国人在这场战役之前,阅历了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今后又阅历了越南战役的洗礼,因而他们常将朝鲜战役称之为一场&ldq

明朝历史 满清扬州十日大屠杀详述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生民疾苦。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于1644年农历3月攻陷北京,明朝覆亡。谁知这时手握雄兵的守卫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了清军,几十万八旗铁骑尽踏中原。清军入关,一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