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微服私访历史真相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大帝微服私访历史真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大帝微服私访历史真相

2、揭秘历史上哪位皇帝有真正微服私访过?

康熙大帝微服私访历史真相

  虽然康熙皇帝未必有过微服私访,但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会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

  看过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观众,很可能会产生疑问: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康熙皇帝作为专制君主,是不可能深入民间接近群众的,他的微服私访故事于史无证,不过属于后世的戏说而已。

  虽然康熙皇帝未必有过微服私访,但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会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圣祖仁皇帝圣训》设有“省方”类目,记载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祖实录》,有关康熙皇帝巡幸的记载连篇累牍。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之地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不过他的巡视主要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出于政务的考虑,从这个角度看,康熙巡幸是勤政的反映。

  我们还是看看康熙皇帝巡视地方的一些具体情形,以了解康熙巡幸的历史面貌。康熙皇帝最有代表性的巡视是六次南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黄淮冲决为患”的问题,亲历河道,寻求治河方案,考察治河工程;同时周知吏治,观览民情。南巡主要走水路运河,御舟自京而下,途径直隶(今河北)、山东、江浙,最远到达苏杭。

  康熙皇帝十分注意巡幸尽量避免骚扰百姓。他要求凡巡幸一切需用之物,皆从节俭,巡幸需用草豆木炭食物,概勿令地方官派取民间,扰害百姓,由衙门照时价采买供给。巡幸时常带负责监察的科道官,稽查强行买卖扰害百姓者。要求地方文武大小官员不许与扈从官员以戚友送礼,对于馈送收受人员,“以军法从事”,其扈从大小官员及随往仆役,如有横行生事扰民者,一并从重治罪。还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声明发现地方官私征,定行从重治罪。要求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生活,不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康熙皇帝巡视也注意减少随从人员,轻装南下,巡视堤堰,沿途皆设营幄,不御屋庐。康熙皇帝说自己“便道至浙江观风问俗,简约仪从,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据此可知简约情形下他的巡视队伍规模。巡幸驻跸之处,他说也未有超过三日的,担心扈从人众,恐多留一日即滋百姓一日之扰。可见他注意节制,尽量少给百姓找麻烦。

康熙

  尽管如此,地方官害怕接驾不周,同时也想借机敛钱,还是有扰害百姓之事的。康熙皇帝就曾说:各省不肖官员借口修理行宫,供备器物,并建造御书碑亭等项名色,动用正项钱粮。说是捐俸偿还,并不偿补,及至亏空数多,复加倍私派科敛肥己,以致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种种弊端,不可胜指。巡幸免不了加重百姓的经济负担。

  康熙皇帝认为:“百姓足则国家充裕,若期比屋丰盈,必以蠲租减赋,除其杂派为先。”同时他为了减轻巡幸沿途百姓的负担,经常蠲免沿途地区的地丁钱粮。如第二次南巡,将江南全省积年民欠一应地丁钱粮、屯粱芦课、米麦豆杂税二百二十余万概与蠲除。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第三次南巡,看见淮扬一路既困潦灾,所过州县耕获、市场不及以前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第一、二次南巡时,认为:“此皆由地方有司奉行不善,不能使实惠及民”,因此“亟思拯恤,截留漕粮,宽免积欠”。采取切实措施减轻百姓负担。他也认识到,蠲免钱粮原为百姓小民,然而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小民所获甚微,无田穷民未必均沾实惠,约计人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余皆赁地出租,所余之粮仅能度日。于是要求地主也要给佃户适当免收地租,调整主佃及其与国家的关系。

  由于康熙皇帝大量蠲免钱粮,民间有建立碑亭称颂的,康熙皇帝担心此举各地仿效,未免致损民力,下令停止建造。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巡驻跸苏州府城内,正逢生日万寿节,官民奏进各种食物。康熙皇帝以“因阅视河工,巡访风俗而来,非为诞辰也”,谢绝礼物。

  康熙皇帝还以江南浙江为人文萃集之地,入学名额应酌量加增,又於府学分大中小各增五名,以示奖励人才之意,也有同江南知识分子联络感情作用。

  清朝常有百姓拦截官舆告状之事发生,皇帝的舆轿被拦阻,势必影响巡视进展,也不利于安全。于是还严禁军民怀奸挟诈,希逞私愤,善于驻跸处所告讦;倘有妄控,除所告事不与准理外,仍严加治罪。从这一点看,康熙皇帝是不会喜欢进行微服私访的。

  但是,康熙皇帝巡幸也不是不见百姓。他到了扬州一带,因不严警跸,百姓男女老幼奔走杂沓,瞻望恐后,高岸水次,甚至有倾跌之虞。于是要求百姓:“止于夹道跪迎,毋得紊乱追趋,致有诸患。”康熙皇帝巡视山东时,所经城邑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康熙皇帝询问道路旁的百姓收成情况,得知“连岁顺成,民生稍得安业”。一般来说,南巡多由舟行,官民群集两岸迎驾,由陆路西巡,经过郡邑官民无不扶老携幼,欢腾道旁。康熙皇帝令在乘舆左右备咨地方利弊,据说大家都畅所欲言。康熙皇帝曾巡幸至德州,见有一二灾民流移道路,于是询问疾苦,表示关心。

  康熙皇帝自称通过到处巡幸,因此风俗民情无不洞悉。巡视南方时注意米价的变动和市场供求关系,防止米价上涨;关心全国各地纳税交银而加征的钱粮火耗数量,反对官员加重火耗;了解到江浙人喜好争讼,告诫改变风尚;认为江南人习尚奢靡,家无储蓄,山西商人多在当地经商,勤俭生活,故多富饶,倡导移风易俗。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对大臣说:“朕巡幸七省,畿辅秦晋民俗丰裕,江浙则较三十八年时更胜,山东近因水旱大异畴昔,河南百姓生计甚艰,此二省之民深历朕怀。”这是他巡视地方得到的民生印象,非端居宫中的帝王可比。康熙皇帝评价说:江浙山东等处地方官,因他不时巡幸,各加勉力,操守皆优,山陕官员则劣甚。并说他恨贪污之吏,更过于搞分裂反叛的噶尔丹,此后澄清吏治,如策划平息噶尔丹就好了。

  巡视使康熙皇帝了解到一些民间具体情况,对于行政决策起到了好的作用。如他针对各省督抚上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增加之数全部上报。于是说他凡巡幸地方,所至询问一户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纳钱粮,或有九丁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纳钱粮,其他人并无差徭,共享安乐。西南平定以来,人民日增,土地开垦耕种,生齿实繁。为掌握人丁的实数,决定从康熙五十一年(1712)起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皇帝巡视地方也不耽误工作。如康熙二十三年首次南巡,规定奏章俱三日一送行在,有时内阁送来的时间晚了,他要批阅到深夜。

  康熙皇帝以频繁的巡视地方,关心民生,处理政务,给人们留下了“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皇帝树立了榜样。人们打他的主意,编出微服私访的故事,也算是事出有因吧。

揭秘历史上哪位皇帝有真正微服私访过?

说起微服私访,电视剧里什么康熙微服私访记,天天为民伸冤还抽空撩撩美女。还有乾隆下江南,偶遇大明湖畔容嬷嬷之类的,就算了,这个多半不靠谱。康熙皇帝一生也没有微服私访过,这位勤恳的皇帝都没有怎么出过皇宫。而喜欢去江南游玩的乾隆老爷子一访就是一大班人,既不微也不私,是一路大张旗鼓吃喝过去的。历史上,真正微服私访的倒有一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许是以前当惯了市井百姓,一时做了皇帝不太习惯。朱元璋经常跑出宫,装扮成老大爷东逛西逛。所以,在明初的南京城,你要是看到一位长脸老大爷,貌不出奇,可千万不要小瞧了。没事聊聊天,说不定第二天,你就能当官了。

当然,微服私访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能够听到真话,可真话往往不是那么悦耳的。

有一回,朱元璋又跑去民间采风,他很喜欢走到大将徐达家。

徐达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可是有一天,朱元璋来到徐达家,却不进门,绕着房子打转转,脸上是阴晴不定。

恰好徐达又不在家,徐达的老婆吓得半死,还以为朱元璋要搞开发,拆他家房子呢,赶紧出来谢罪。

朱元璋愤愤说道,不是你的事,刚才我出去转悠,有一个老妇人称我为老头儿。却称张士诚为张王!

张士诚是朱元璋的手下败将,现在朱元璋都是皇帝了,可在民间百姓的口里,张士诚依旧是王,而他朱元璋却还是个老头?

这其实也不能怪百姓,群众只认实惠,张士诚这个人没什么理想,不想着打打杀杀,只在苏州这一带过小日子,所以政策很宽松。老百姓至今还觉得张士诚这个人不错。跟徐夫人吐了回槽,朱元璋气还没消,说要调兵抄两个家,打压一下反朱势力。说罢,朱元璋才气呼呼走了。朱元璋不但去徐达家,也去其他功臣家,但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朱元璋不乱逛了。那一次,朱元璋也是去徐达家。徐达已经生病了,卧病在床。朱元璋到了之后,徐达从枕头下面抽出一把剑给朱元璋看。这把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但朱元璋看了看,说了一句话,幸亏是你拿给我看,要是别人得到拿给我看,肯定要陷害你。

朱元璋从此做了一个决定,再也不到功臣家窜门。

没错,在朱元璋的心里,小老百姓说他是老头儿,不过是小事一件,功臣才是他最担心的对象。

此外,朱元璋还喜欢到文臣家里去。

朱元璋时期有一位宏文馆学士罗复仁,在朱元璋搞革命就跟着老朱干了,人特别老实,朱元璋老是叫他老实罗。

有一回,朱元璋突然想起这位罗老实,就跑到他家里。结果到了后,就只看到两间破房子。朱元璋还以为是不是找错地方了。进了屋,里面家具又破又旧。当时罗复仁也在家,干吗呢?正在刷墙!房间里墙壁上掉了一块皮。因为没钱请不起工人,罗复仁只好自己动手刷。冷不丁皇帝进来了,吓得他赶紧下来,请皇帝坐,结果家里也没有什么高档坐具,就搬了一个小马凳请皇帝坐下。

当然,朱元璋逛功臣家,是看功臣有没有异动,去老百姓家,是看自己的好感度高不高,去文臣,当然是看这些文臣有没有贪污修豪宅的。

最后,再重申一句,冲着夏雨荷去的微服私访都是耍流氓!

相关参考

康熙帝真的“微服私访”过民间吗

《圣祖仁皇帝圣训》设有“省方”类目,记载康熙皇帝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表明康熙皇帝的行政特色。省方,就是视察四方。翻开《清圣祖实录》,有关康熙皇帝巡幸的记载连篇累牍。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

2018历史剧

求2018年以前所有清朝电视剧努尔哈赤:1616登基太祖秘史皇太极1627登基孝庄秘史顺治1644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格格要出嫁,御前四宝,新月格格康熙1662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怀玉公主,少年

康熙私访误会“字王”

清康熙好私访,是出了名的。传说一天上午,他摘金龙冠,脱去黄龙袍,头戴瓜皮小帽,上面还有个红疙瘩揪儿,穿着长袍,旬罩马褂,漫步在五台山台怀镇杨林街上,真象一位有钱的大掌柜。如怀镇有三条街,杨林街是其中最

揭秘历史上的哪位皇帝真正微服私访过

  首先说康熙微服私访,这可以说是最离谱到荒唐的民间野史,拍这种电视剧,除了满足好些人的幻想心态,就是严重毒害青少年。  因为在君主高度专制的中国封建社会,“微服私访”这件好玩事,严重不现实。道理很简

清代历史剧

1.好看的清朝历史剧有哪些《乾隆皇下江南》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风流才子纪晓岚梦断紫禁城康熙王朝戏说乾隆雍正王朝李卫当官李卫辞官少年嘉庆孝庄秘史,清宫风云,大清后宫少年天子少年康熙金枝欲孽鹿鼎记

康熙私访牛街的故事

在北京牛街礼拜寺里面,有一道康熙的圣旨和他赐的半副銮驾。提起这半副銮驾,还有一段故事哩。这故事得从监察御史说起。清代京城设有监察御史,巡视察访政事民情,给皇上做耳目。这天,京城监察御史兴致勃勃,出城郊

她是康熙最赏识的妃子,两件小事足以表明

大家应该还记得《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那个睿智大气的宜妃吧?其实她的历史原型正是康熙皇帝的宜妃郭络罗氏。在剧中康熙为了探访民情,数次隐瞒身份出宫,为了不被人察觉,他并没有带太多随从,那么多妃嫔,他最后只带

此女子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康熙死后地位一落千丈,结局最为凄惨

爱看古装剧的人都知道,康熙一生中最宠爱的妃子便是宜妃了。两个人可谓是天作之合,一路相互扶持,甚至康熙还会带着宜妃微服私访。电视剧之所以这么演,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在历史上康熙宠爱宜妃也是真实存在的。宜妃

皇帝微服私访,装成难民去要饭,3天过后,连斩5位朝中大臣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一国之君,国家的存亡和统治者有着很大的关系,创天下容易,治天下艰难,当然,我们历史上的贤君也是非常多的,他们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的贡献,例如李世民,康熙,朱元璋,历史上被人铭记

雍正微服私访,得知茶叶是500文一斤,回宫后立马处死身边3个人

说起雍正,或许比起“康熙盛世”中的康熙和乾隆,他显得格外的渺小,殊不知,没有他日夜操劳,就没有了后面乾隆的盛世,纵观清朝一代,雍正的勤劳是出了名的,他在位短短的13年时间,批阅的奏折4000余件,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