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闹洞房的习俗
Posted 新人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闹洞房的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代闹洞房的习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人最看重的人生两大喜事。古时候男女青年结婚,洞房花烛之夜就会有人闹洞房,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历久不衰的风俗。每当闹洞房之际,便是新人婚礼高潮之时,一时间,高朋满座,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洞房的称谓十分古老,据说源于原始社会的洞穴时代。后又叫帐房,现多称新房,但如今许多乡村仍沿袭洞房之说。但闹洞房的说法直到先秦时期才出现的。只不过当时婚礼十分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闹洞房的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这反映了先秦婚礼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有的只是淳朴的风尚,即便是有人闹洞房,恐怕也只能小闹一下。
嫁娶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所谓“闹洞房”了。闹房之俗至今各地多有保留,许多地方仍保留有闹房时整治新娘、新郎乃至于公婆的情况。清代,比较文雅的闹房如醴陵,“是夜,众宾集房中,歌诗赞烛,曰闹房”。很多地方,则多方戏谑,无所不至。江苏淮安闹房,把来宾分为儿童和成年两组,结婚之家请能言之人专门接待,儿童闹房者主要是唱“闹房歌”,歌词中涉及男女之事,“多不堪入耳之语”。成年组主要是针对新娘,“淫词戏语信口而出”,“任意调笑”,一般男家都会听之任之,无可奈何,有的地方甚至有越闹得欢越受男家欢迎的情况。福建石澳地方,男方请六名美少年前往迎亲,称之为“替新郎”,女方则请数名女伴,叫做“新阿姨”。新婚之夜,替新郎与新阿姨们聚齐欢饮,“谐谑嘲笑,罔有顾忌”。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各地的闹房习俗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的话题与行为,都与性有关,闹房的动作、歌词都有很多性的意味。最典型的如湖南衡州闹房,除了命令新郎新娘作一些类似男女交欢的动作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打传堂卦”。主要请出村中最滑稽的人扮演堂官,这堂官把脸用墨汁涂黑,扮成丑角,礼服有荷叶,朝珠用算盘珠代替,大帽子顶上用红萝卜和大蒜做成顶戴花翎,旁边还站立着一班差役。一声令下,把新郎新娘和公公婆婆四人带上堂来跪下,堂官下令公婆二人当众教新人以房术,就是要讲明男女结婚要怎样性交。公婆二人讲完,还要叫两位新人复述一遍,如不听从,甚至可以用鞭子动刑。当地有时还在结婚之期请一两位容貌出众的“伴娘”、“喜娘”之类,吸引人们的注意,任来客随意调笑,甚至发生苟合,无所不至。
此类闹房习俗,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性的戏谑,今天的人们看来,当然是极不文明、不雅观的。但其间有个内容却是应该说明的,那就是,这个闹房实际上也含有性教育的内容。中国古代,男性由于接触社会,性教育往往于自然而然之中完成,而对于女性就不那么容易了。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原则下,很多女孩子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对性的问题仍然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临近结婚的日子,在新娘这边,其母亲就要对她进行性问题的说明了;在新郎这边,由其父来承担这项任务。但在那个年代,即使是父母,有些话也不好启齿的。于是就有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压箱底”的图画或雕刻、实物来对性事作说明,近年在江浙等地发现了不少此类实物,还有的人家藏有所谓“春宫画”,也是起这个作用的。清人李渔写的情色小说《肉蒲团》中,铁扉道人的女儿“玉香”,“生得如花似玉,无人可比”,“又且读了一肚子书,凡诗词歌赋皆做得出”。但这女孩从未出过家门,对外面的事物一概只有书本知识,“他家的闺门严谨,又不走去烧香,又不出来看会,长了一十六岁不曾出头露面”。这样的女孩儿如何进行性教育呢?书中的主人公未央生娶了她后,就找些春宫画之类的东西来给她看,实际上也是一种性启发。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闹房”来解决了,旧时男女结婚之前往往连面也没见过,通过这种无所顾忌的“闹房”,使两个新人在入洞房之前,先多少有些熟悉。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闹,来加强进行性的说明与教育了。如上面衡州的闹房,命令公婆二人当众教新人房术,并叫新人复述其所讲内容。虽属戏谑之甚,却也于喧闹中加入了性教育的内容。
清代是距今天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那时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在今天仍有遗存,了解和研究这类社会生活事项,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不无裨益。
闹洞房为驱邪 婚礼交杯酒习俗始于周代
中式婚礼穿凤衣戴凤冠,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古代婚礼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交杯喜酒
交杯酒的习俗开始于周代。《礼记·昏仪》记载: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握。合卺其实就是以一瓠瓜剖成两个瓢叫“卺”。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新娘各执一方即用酒漱口,就叫“合卺”。所以人们以合卺为结婚的代称。此俗演变到后来为吃“交杯酒”。
花烛之夜
在古代,婚礼中使用的蜡烛上多半绘有龙凤彩饰。后世以花烛喻为结婚。何逊《看伏郎新婚》诗云:“何始花烛夜,轻扇掩红装。”新婚这夜,新娘新郎通宵不睡,谓之“守花烛”。
不守花烛者,新人睡后,搀扶、伴娘须时时进房察看花烛有无损漏,恐有不祥之兆。迷信者有“左烛尽新郎先亡,右烛尽新娘先亡”之说,故如一烛灭时,即将另一烛熄灭。
闹洞房
这可以说是婚礼中的高潮环节。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据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还是能增添热闹气氛,驱除冷清之感觉的,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
相关参考
俗话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但是,虽然皇帝有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清代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皇帝离婚了,把已经成为皇后的老婆给废黜了,或是死了老婆
中式婚礼穿凤衣戴凤冠,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古代婚礼有哪些有趣的习俗?交杯喜酒交杯酒的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大乐事也。但对皇后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种政治婚姻,有时很痛苦,也很无奈,难以体会到洞房花烛之夜的鱼水之欢。皇帝娶妻的礼数古代帝王是如何成婚的?
我们都知道咱们国家的彝族是我们国家的六大民族之一,主要还是分布在我们国家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方,这个民族可以说有着非常深厚多彩的文化习俗!就比如这个地方现在还存在着一种习俗就是新婚之夜,夫妻二人必须
...,四川等地方,这个民族可以说有着非常深厚多彩的文化习俗!就比如这个地方现在还存在着一种习俗就是新婚之夜,夫妻二人必须得打斗一番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还必须是跟平时打架一样,但是程度要稍微轻那么一...
趣味横生的东乡族婚俗结婚闹洞房是一种特殊的习俗,从古代就流传下来,作为一个庆祝新婚眷侣新婚燕尔的行为。在不同的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也不尽相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那么,你想知道东乡族有什么有趣的习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者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闹洞房是古代很早就有的习俗,直至今日,还有很多地方都保留了这样的传统,但是
俨然,闹洞房是古时候传下来的风俗。不管是新旧时代,大家都搞出不同的花样戏法来闹洞房。在清代的康熙年间,还有人因为闹洞房闹得过火了被告上法庭的呢!现在跟着本站网的小编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新郎官因什
洞房对歌:水家人的习俗,新娘出阁不兴拜堂,也不准闹洞房。但当晚男方青年歌手们可以找女方陪娘对歌。对歌时,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面唱,女方歌手就在洞房里面唱,一里一外,一唱一答。所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乱
清代,处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独小康人家娶妻,富室纳妾、买婢也一般要求对方是处女,对处女的检查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人们认为,最靠得住的办法还是新婚时看女子是否有落红。实际上,不止是俞樾所说的永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