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并非断送清朝基业的“罪臣”
Posted 清廷
篇首语:事亲尽教自天成,鉴本无尘水本清。相彼禽兮犹学习,灵乌反哺更分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奕劻并非断送清朝基业的“罪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奕劻并非断送清朝基业的“罪臣”
奕劻并非断送清朝基业的“罪臣”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发表,载泽经常在载沣府邸建议扳倒奕劻,并称不如此,“老庆(指庆亲王奕劻)就把大清就义啦!”而溥仪在奕劻死后,坚持赐予恶谥,称“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全国,就义在奕劻手里,怎样能够给个美谥? 只能是这个: 丑!谬!”梁鼎芬为此在其侍讲日记里称: 宣统九年正月初十日,召见世续、绍英、耆龄,谕曰: 奕劻贪赃误国,开罪列祖列宗,我大清国二百余年之全国,一手坏之,不能予谥! 已而谥之曰“密”。奕劻本有大罪,全国恨之。风闻上谕如此,凡为忠臣烈士,靡不感泣曰: 真英主也! 恽毓鼎在其日记中论及奕劻,亦狠狠地说“奕劻之肉其足食乎?”可见在清朝遗老眼里,奕劻即是就义清朝二百年基业的大罪臣。现实果真如此吗?
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迭次招集王公大臣开御前会议协商对策。环顾历次亲贵会议,主和派、主战派彼此争论,奕劻力主清帝逊位的建议却是始终如一的。应该说,奕劻的建议对清廷的终究选择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奕劻个人并不建议共和,他在1911年12月24日会晤英国公使朱尔典时还声称共和制并不会使中国强盛。那他为何仍力主清帝逊位呢?
首要,奕劻力主清帝逊位不是由于受了袁世凯的贿赂,而是在环视列强情绪、国内舆情、清廷本身力气后,出于最大化保护本身利益思考而做出的举措。通过与外国公使的谈判、获取外国商团的电报,奕劻探询出外国实力无意协助清廷保护帝制,相反,他们斥责清廷,倾向共和。尽管奕劻不赞成共和,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已无可奈何。他们对清朝大失民意是有着清醒的知道的。共和是国内舆情所向,不只革命党人呼吁,连清廷的议和代表、戎行都有此呼声。在这种形式下,奕劻建议清帝逊位实乃无法之举。除了适应大势所趋外,革命军政府最终给出的皇室、皇族优待条件,尤其是保护王公贵族的爵位与财产等承诺,又满意了奕劻本身利益的需求。可见奕劻是在归纳思考后,才做出建议清帝逊位的选择。
历史人物 庆亲王奕劻简介 爱新觉罗奕劻被封晚清第一贪
导读: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 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被封为 ,又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是清廷授封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奕劻当了6个月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是决定清廷命运的关键人物。> 慈禧在咸丰年间与其弟桂祥通信,常由奕劻代为捉笔,奕劻虽无学问,却写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的好感。1884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本无实权的奕劻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设立海军衙门,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权位渐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无为,常为时人所暗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奕劻仍任总理大臣。> 1903年,荣禄病死,袁世凯得知奕劻将到军机处任职,立即派亲信杨士琦给奕劻送去1张10万两的银票。奕劻假意推辞。杨士琦说:「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候老佛爷,而老佛爷左右,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赏,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所以这些钱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听了这番话,奕劻欣然收下了银票。此后,袁世凯对奕劻「月有月规,节有节规,年有年规」,供奉不断。袁世凯还和小自己17岁的奕劻长子载振结拜为兄弟,与奕劻套近乎。>>> 奕劻果然如袁世凯所愿,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旋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奕劻为人贪鄙,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 奕劻做事,善于猜测慈禧风向,「荣辱忽焉,皆在圣意」,慈禧对其很信任。与八国联军打过一仗之后,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而奕劻则视袁世凯为最可信赖的人,时常向他问计。奕劻、袁世凯两人的势力迅速膨胀,投靠奕劻父子、袁世凯门下成了不少人升官发财的捷径。> 在清末最后十年中,奕劻与袁世凯沆瀣一气,一个掌朝,一个掌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一个「大北洋」政治框架,朝野军政,大半北洋。甚至于袁世凯在1909年下台,也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北洋系在军事上的垄断地位,这无疑是为清朝的灭亡备好了掘墓人。> 武昌起义爆发后,举朝人心惶惶。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与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二人皆为袁党)第一个想到能挽回局势的,就是袁世凯。而能说服载沣重新起用袁世凯的,也只有奕劻。1911年10月14日,由奕劻提议起用袁世凯,那桐、徐世昌随声附和。不久,袁世凯代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 此时载沣虽被架空,但毕竟还是监国摄政王,也是海陆军大元帅,拥有管辖调遣禁卫军之权,仍然对袁世凯构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彻底除掉这个障碍,袁世凯伙同奕劻,告诉隆裕、载沣,「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枪炮,没军饷,万不能打仗。」隆裕问:「可否求外国人帮助?」奕劻说:「等奴才同外国人说说看。」过了两天,奕劻说:「外国人再三不肯,经奴才尽力劝说,他们才表示,革命党本是好百姓,因为改良政治,才用兵,如要他们帮忙,必使摄政王退位。」在奕劻、袁世凯的哄骗之下,隆裕让载沣退出监国摄政王之位。> 这一年年底,南北和谈进入关键阶段,清帝逊位与否,南北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见解。南北议和开始后,奕劻主张清帝退位。他对隆裕说:「革命军队已有5万之众,我军前将士皆无战意。」又对载沣说:「全国已去大半,幸能偏安,亦难持久。果能融合满汉,改良政体,似不妨和衷商办。若因固执而至决裂,则满人均为我一家所累。」载沣闻言,放声大哭。> 1912年1月17日御前会议上,奕劻、溥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奕劻说:「要想保全皇室,除了走共和的道路之外,恐怕没有别的好办法。」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邸,围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 1912年2月12日,清廷接受优待条件,宣布清帝退位。清廷大厦将倾之关键时刻,奕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这样评价奕劻:「以理内政,则内政无不荒,以理外交,则外交无不败……奕劻于皇族中,固断送满清之第一罪人矣。」> 清帝退位后,奕劻迁居天津。凭借多年积累的不义之财,奕劻在那里度过了优裕闲适的6年时光,于1918年病死寓中。奕劻去世后,其家人请求谥号。末代皇帝溥仪本想给奕劻「谬」,「丑」、「幽」、「厉」等恶谥,但最终采纳上书房意见,给了一个「密」字,意思是让他「追补前过」,在清代亲王谥号中,「密」是最差的一个字。> 奕劻之贪财,在 无人可与其匹敌,堪称「 第一贪」。1911年《泰晤士报》刊发《 外传》一文,称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该报还爆料称,庆亲王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200万两之巨。有清一代,奕劻之贪,与和珅不相上下。>相关参考
...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庆亲王奕劻是清末政坛常青树,其地位之显赫,除了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就数到他了。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后主管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工...
他最得慈禧欢心,慈禧称他:荣辱忽焉,皆在圣意。不过溥仪称他: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庆亲王奕劻是清末政坛常青树,其地位之显赫,除了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就数到他了
导读: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
奕劻之贪财,可谓骇人听闻,堪称「第一贪」。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满洲镶蓝旗
奕劻之贪财,可谓骇人听闻,堪称「第一贪」。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满洲镶蓝旗
清朝皇帝的死因,大多是历史谜团,例如顺治是否得天花而死?雍正是否是因为吞食丹砂而死?嘉庆是否是被雷劈死?同治到底是不是死于梅毒等等,清朝一共12位皇帝,仿佛每位皇帝的死亡都充满谜团,作为清朝基业的开创
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有一个嗜酒贪杯的女人,她就是第四任帝王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蒲察阿里虎。完颜亮以贪色而臭名昭著,他是金王朝诸君中后妃最多的一位。说起来,完颜亮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在未登基前有过三个远大志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有一个嗜酒贪杯的女人,她就是第四任帝王海陵王完颜亮的妃子蒲察阿里虎。完颜亮以贪色而臭名昭著,他是金王朝诸君中后妃最多的一位。说起来,完颜亮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在未登基前有过三个远大志
庆亲王奕劻全名是爱新觉罗·奕劻,出生于1938年,是满洲镶蓝旗人,皇室贵族,曾经做过清朝的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也是爱新觉罗·弘历的曾孙,而爱新觉罗·弘历又被叫做清高宗,所以庆亲王奕劻是个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