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戊戌变法的关系 慈禧并非一开始就反对

Posted 慈禧

篇首语: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慈禧与戊戌变法的关系 慈禧并非一开始就反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慈禧与戊戌变法的关系 慈禧并非一开始就反对

2、光绪帝与慈禧的关系?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慈禧与戊戌变法的关系 慈禧并非一开始就反对

  戊戌变法与慈禧的关系是什么?戊戌变法的结局是戊戌六君子死的死,逃亡的逃亡,光绪皇帝遭到软禁。慈禧在这件事上成为了千古罪人,可是历史的事实是否有些被我们遗漏了。据说对于戊戌变法慈禧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对情绪,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百年辛亥纪念在即,市场上研究清末新政的图书逐渐多了起来。在众多的图书当中,我发现两岸三地共同出版的李刚先生的《辛亥前夜:大清帝国最后十年》一书颇为特别,它以晚清帝国最后的十年(1901-1911)为观察时限,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晚清风云和诸多人物的活动场景。这些人,从地方督抚到中央大员,从落魄的公车举子到涉足外洋的海外学人,从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到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从慈禧、光绪、载沣以至宣统时代的王室成员到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等一个个活跃的汉人阁僚等,不一而足。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活跃在帝国舞台上的各色人等,在作者灵动的文字和抽丝剥茧的笔锋下,一个个均神韵勃发并彰显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侧面。

  “老佛爷”慈禧,在后人看来莫过于帝国最为阴毒可怕、最为愚昧颟顸的女人了!“女人祸国”,多是人们对她与女皇武则天的评价。即便在她离世后,人们也多不改对她的负面评价,反而日益加深了对慈禧的厌恶,加重了对光绪的同情。但在作者笔下,慈禧并非一个老态龙钟的帝国执政者,而是头脑清醒,执事刚毅,颇有挽大厦将倾的气势和魄力。

  “复杂”的慈禧

  慈禧离世的1908年,乃清光绪三十四年。如果将此年份安放在整个动荡不安的晚清历史“大变局”之中,这并非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往前八年,是整个华北地区侵扰不安的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运动,以及紧随其后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再往后的三年,是起于武昌并致满清大厦倾覆的辛亥革命。但是,就是这看似并不起眼的年份,却注定在中国法制史上要写下一笔。该年的8月27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了!

  《钦定宪法大纲》与其说出自垂死的满清朝廷,毋宁说来自于当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之手。尽管它强调了“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的旨意,但是它也附着了一个中国版的《权利法案》,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问题来了——这个“老妖婆”为什么在临死之前还要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举动?是良心发现,还是“人之将死,其‘举’也善”,甚或是为了挽救自己日益败坏的名声和奄奄一息的晚清朝廷呢?

  理性和愤青,是人们对待历史的两种态度。我知道,在当前的语境中,如何客观地评价慈禧,这是需要勇气的,否则就要被冠以“翻案”的嫌疑。研究具象的历史人物,要想剥去被后人强加上去的或神圣或卑鄙的外衣,只有将他们还原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才有讨论的前提和考察的意义。摆脱情感和道德的因素,这是评价包括慈禧在内的诸多历史人物亟待解决的问题。

  慈禧是个复杂的人。恰如李刚所言,慈禧“首先是一个嗜权如命的统治者”和“善于玩弄权术的宫廷贵妇”。试想,在男人占主导地位的宫廷斗争中,一个皇族女人不懂政治、不甚精明意味着什么,结果可想而知。慈禧是靠“辛酉政变”、扳倒了顾命八大臣起家的。>当政期间(1860-1908),虽然后期还政光绪,但是大多数时间里她还是晚清决策的核心人物。在其执政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她实现了君臣和衷共济,满汉一家。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历史学者很少提到慈禧,但这项近代化运动无疑得到了慈禧的首肯,因为在集权体制下,没有最高掌权者的实际支持和理解,革新措施无从谈起。可以说,没有慈禧,就没有洋务运动,当成定论。戊戌维新呢,说她是杀害“戊戌六君子”的“刽子手”,确是事实,但说慈禧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变革,完全是带着“有色眼镜”说话。> 光绪下诏废八股时,就遭到了守旧派大臣刚毅的阻挠。他随即去颐和园请慈禧支持。光绪五月初二去颐和园,初五就得到批准。这是慈禧支持新政的一个典型体现。维新导致百日夭折的结果在于维新党人的急躁冒进,逼迫慈禧走向了对立面而已。

光绪帝与慈禧的关系?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光绪帝是同治帝之后的清朝君主,但他却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与慈禧太后自然也就没有直系的血缘关系。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

在同治帝驾崩之后,作为一个亲王之子,并没有和那至尊之位,有什么联系的光绪,却阴差阳错的登上了高位。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同治帝无子,没有留下后代。第二个原因,大概就是其父奕譞为慈禧太后亲信,是坚定的慈禧党人,其母为慈禧太后亲妹叶赫那拉·婉贞。在这种奇妙的出身下,光绪帝成了慈禧太后的皇位人选。

若是因为看到光绪帝之所以能坐上皇位,全由慈禧太后力保,就认为光绪帝与慈禧之间的关系很好,那么你就太过肤浅了。这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平静的海面下有许多凶险激烈的暗流一般,极为不顺。

光绪帝能当上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慈禧太火那强烈的权力欲望。为了能够确保自己手中权利的不旁落,慈禧太后这才选择了光绪皇帝继承皇位。这位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没有实权事权,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傀儡皇帝。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可想而知。

光绪皇帝一直想要冲破慈禧太后的束缚,但却一直没有实现。即使他大婚亲政之后也没有获得实权,更可悲的是他的妻子和妃子,这一后两妃均是慈禧太后为他选的。特别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隆裕皇后,更是慈禧太后明晃晃派来监视他的。

光绪帝一直试图通过自己使得国家实力增强,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光绪皇帝想要靠变法增强国力,但却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的阻挠。

他本来是想以袁世凯来牵制住慈禧的,但不想却被袁世凯出卖。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被废止了。而他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后来不久就暴病而亡。

相关参考

慈禧太后为何非要杀光绪

众所周知,太后并不是光绪的亲生母亲,而二人的关系也不怎么样。甚至在外人看来,光绪对慈禧是言听计从,十分畏惧。既然如此,慈禧为什么杀光绪呢?慈禧杀光绪真的是因为政治斗争吗?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之后就很想杀掉

光绪帝与慈禧的关系?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同治帝之后的清朝君主,但他却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与慈禧太后自然也就没有直系的血缘关系。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同治帝驾崩之后,作为一个亲王之子,并没有和那至尊之位,有什么...

光绪帝与慈禧的关系?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同治帝之后的清朝君主,但他却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与慈禧太后自然也就没有直系的血缘关系。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同治帝驾崩之后,作为一个亲王之子,并没有和那至尊之位,有什么...

罢免翁同是光绪帝亲自决策的,非慈禧太后所为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的第四天(1868年6月14日),翁同即被罢官,开缺回籍。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阴谋,是她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而光绪皇帝是出于被迫下旨废黜翁同。那

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解析慈禧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纠葛

甲午战败让大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血气方刚的光绪帝痛定思痛立志革新,一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然而,这次改革仅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是什么原因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这对母子走向决裂?

变法图强遇上慈禧太后皆成空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立即聚集起来,开始对光绪帝的变法政策进行清算。期间,发生了慈禧太后三次审讯光绪帝的闹剧。第一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政变当天。史料记载,前一天,光绪帝还在宫内

深受慈禧宠爱的晚清大臣荣禄的介绍

...尚书。1989年,年幼的光绪帝起用了康有为等人,开始了戊戌变法。但是慈禧太后深怕形势有变,怕自己失去对朝中的专制权,就迅速启用了荣禄,授予他为文渊阁大学

深受慈禧宠爱的晚清大臣荣禄的介绍

...尚书。1989年,年幼的光绪帝起用了康有为等人,开始了戊戌变法。但是慈禧太后深怕形势有变,怕自己失去对朝中的专制权,就迅速启用了荣禄,授予他为文渊阁大学

慈禧晚年怀念同治,慈禧晚年变法慈禧晚年怀念同治慈禧到底有多美

慈禧晚年变法慈禧晚年怀念同治慈禧到底有多美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

慈禧因何杀顾命大臣? 辛酉政变之谜

纵观历史,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开始,清政府权力的集中和混乱就从哪一年开始,江河日下的清朝末期几乎是在慈禧独揽朝权中走到终点。虽然慈禧统治的四十七年里不无建树,实行变法新政、重用汉臣,兴办女学等举措还是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