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有哪些

Posted 爵位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爵位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爵位有哪些

2、铁帽子王的后代,现代还有哪些铁帽子王后代,享受世袭的爵位

清朝爵位有哪些

  清朝爵位有哪些?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三种。清朝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清朝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清朝异姓功臣爵位分则为九等。

  清朝爵位之宗室爵位的等级制度

  宗室爵位共分为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它们分别是: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岁、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和奉恩将军。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清朝爵位之异姓功臣爵位的等级制度

  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或称功臣世爵,共九个等级,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上三者超品)、子爵(正一品)、男爵(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和恩骑尉(正七品)。

  清朝爵位之蒙古爵位的等级制度

  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共17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札萨克台吉、一等台吉(塔布囊)、二等台吉(塔布囊)、三等台吉(塔布囊)、四等台吉(塔布囊)、固伦额驸、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和县君额驸。

铁帽子王的后代,现代还有哪些铁帽子王后代,享受世袭的爵位

现在可能存在有爱新觉罗家族有八大铁帽子王的后裔吗?如果有,那八大铁帽子王具目前所知是谁?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e68a84e79fa5e9819331333330333061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睿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幼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迎于东直门。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神主祔太庙。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日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不计追封者共8王。   豫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无有成规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肃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军西征川陕,剿击李白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白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克勤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死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顺承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3子萨哈磷,萨哈磷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3子。顺治元年勒克德浑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怡亲王:始封祖为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清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允稹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于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穆宗(同治)初立时载垣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始封祖为恭忠亲王奕欣。奕欣为清宣宗旻宁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欣为亲王,文宗奕詝继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欣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欣病逝,诏谥“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清宣宗旻宁第7子,咸丰年封醇郡王,其福晋为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穆宗(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载湉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奕劻是清高宗弘历17子永璘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万寿封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来得及世袭   简介   “八大铁帽子王”是指给后金、清朝大业带来福祉的8位亲王、郡王,他们的作用近乎现在的开国元勋,所谓的八旗制度也是在这种分封子侄、亲信的基础上形成的。“八大铁帽子王”既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1]

  编辑本段相关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可以说,这八大铁帽子是绝对的牛人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73232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的铁帽子王不"铁":有错必惩戴帽人随时更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铁帽子王

满清封的王,如果不是铁帽子王,那么该王死后,他的后代就没有一点福利了吗?

有。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73139。

也就是说,不是铁帽子王,那么该王死后,他的后代 最低待遇都是辅国将军或是用四品顶戴。辅国将军为宗室封爵第十级,在镇国大将军下,奉国大将军上。四品顶戴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俸 禄105两,京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大约在2两银子左右。所以说福利还是有的。

扩展资料

一、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礼亲王代善死后,其王爵初由儿子满达海承袭,但因清算多尔衮时,满达海占有多尔衮家财物,被严厉追论,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为贝勒,亲王之封被削夺,转给代善的另外一个孙子杰书。

二、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主要有3项:“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三、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从色泽上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都是蓝色的,五、六品都是白色的,七品以下为金色。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正、从四品官员吉服冠顶用青金石,俸 禄105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顶戴花翎

铁帽子亲王后代的待遇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百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度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问位是中后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

皇帝亲兄弟,如果无大功劳,还当不答上亲王呢。而且多数清朝皇帝和兄弟的关系都不太和谐。 所以以平均值来论专,铁帽子王的嫡系属继任者,在宗人府的待遇级别上高于皇帝兄弟的平均级别。

铁帽子王允祥传了几代

怡亲王世系:

1722年—1730年:怡复贤亲王允祥 谥号贤

1730年—1778年:怡僖亲王 允祥七子,谥号僖 1779年—1799年:怡恭制亲王 永‍弘晓二子百,谥号恭 追封:怡亲王 绵标 永琅二子,1800年追封 1799年—1818年:怡恪亲王奕 绵标一子度,谥号恪 1819年—1821年:怡亲王 载坊 奕勋一子,无嗣 1825年—1861年:怡亲王 奕勋二子,1861年革爵 1862年—1864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泰 允祥问五世孙,奕增子,降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1864年袭奉恩辅国公 追封:怡亲王 永福 允祥孙,弘晈二子,1864年追封 追封:怡亲王 永福四子,1864年追封 追封:怡亲王 奕格 绵誉三子答,1864年追封 1864年—1890年:怡端亲王 载敦 奕格二子,谥号端 1891年—1900年:已革怡亲王 溥静 载敦一子,1900年革爵 1902年—1945年:怡亲王 溥耀一子 王后(26)爵位(6)

相关参考

清朝的爵位是如何划分的

作者:延安大学闫红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清朝的爵位是世袭之号,分宗室和功臣两种。一品武官的补服宗室爵位:1.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2.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3.多罗贝勒。(满族早期,贵族皆称

清朝皇室有多少爵位

這幾年清宮戲頻繁上演,親王、郡王、貝勒、鎮國公之類的稱呼常常被大家聽到。那你知道清朝皇室有多少爵位等級嗎?親王比貝勒高多少級?今天,小編帶你理清楚。《欽定大清會典》是朝廷典章制度的匯編,其中規定了皇室

清朝时,除了皇位之外,还有其他爵位可以世袭吗

铁帽子王是可以世袭罔替清朝“铁帽子王”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贝子和固山贝子的区别,清朝固山贝子和和硕公主谁爵位更高

清朝固山贝子和和硕公主谁爵位更高  当然是和硕公主大,郡王品级的,而且郡主也比贝子大  从清史资料中记载的朝冠服饰、仪仗、车轿、丧礼等各方面可以总结如下:固伦公主=亲王  和硕公主=郡王  和硕格格(

清朝位列一品共世袭880年的爵位是何职

核心提示:孔德成“衍圣公”的生涯宣告结束,作为孔子嫡系裔孙,他不仅是中国最后一任“衍圣公”,实际上也成为中国最后一位世袭的官员。清朝官员老照片本文:《快乐老人报》2014年2月7日8版,作者:袁婷,原

清朝位列一品共世袭880年的爵位是何职

导读:1935年1月18日,15岁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接到国民政府一道政令,上书孔子嫡系裔孙孔德成将由“衍圣公”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这天起,孔德成“衍圣公”的生涯宣告结束,作为

清朝驸马工资低府第没产权如续弦爵位被革除

皇亲国戚,自古被认为身份高贵,过着花天酒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但事实上,其中臆测与传说的成分颇大。明清两代,绅权为了制约皇权,往往对皇家特权进行夸张宣传,以形成舆论压力,这便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定

揭秘清朝驸马工资低府第没产权如续弦爵位被革除

导读:皇亲国戚,自古被认为身份高贵,过着花天酒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但事实上,其中臆测与传说的成分颇大。明清两代,绅权为了制约皇权,往往对皇家特权进行夸张宣传,以形成舆论压力,这便在人们的思维中形

你想在明朝当王爷,还是在清朝当王爷

王爷是封建社会中对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一种尊称。在中国周代时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来秦朝时的二十级军功爵位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爵位,在历朝历代,对爵位的定义都有其各自的发挥。爵位是荣誉的象征,也是权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他们分别是什么下场

清朝建国之后为宗室和功臣制订了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其中宗室爵位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多个等级,而且为了防止爵位泛滥,清朝还制订了降袭制度,就是说在世代承袭的过程中爵位的等级会递减,比如亲王爵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