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位给谁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传位给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传位给谁

2、宋仁宗传位给谁

康熙传位给谁

康熙传位给谁?

  历史上,康熙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胤禛,是名正言顺滴!康熙传位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 “今天社会上流传的传位于十四子诏书的更动,绝不可能。” 第一,满洲人的诏书,像这样重大的国书是两种文字,改得了汉字改不了满文。 第二,我们今天用的‘于’,在当时的民间有使用,但是在这样严肃的政治文件里,是不会用这个‘于’字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传位十四子,必须写传位皇十四子,在位次之前必须加上皇帝的皇,必须表示出民间与阿哥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从故宫的档案里,已经找到康熙的传位原件了,雍正得位绝对是正统的。”

宋仁宗传位给谁

  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他的前任皇帝是,宋仁宗生的三个儿子均早夭,之后又无法生育,无法传位给自己的后人,而宋英宗又自小在宫里长大,所以传位给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宋仁宗传位给谁?宋仁宗为什么传位给宋英宗?

  仁宗生三子,均已早夭。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衰弱。早些年,曹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但始终没有立为太子。公元10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而却不愿意当皇帝

  英宗赵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儿子。仁宗久未得子,后得二子又相继夭折,赵曙因此两次被立为皇储,又两次被废储,对皇权的残酷性多少有些了解。仁宗病逝后遗命赵曙登基。已被闲置16年的赵曙生怕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遂称病坚辞。大臣们只好用担架将赵曙抬出,将其推坐龙椅之上,跪拜山呼万岁,才完成登基大典。

相关参考

康熙传位之谜:康熙传位给谁,康熙的遗诏内容

揭秘康熙遗诏内容:从继承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谜,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本来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

宋仁宗传位给谁

  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他的前任皇帝是,宋仁宗生的三个儿子均早夭,之后又无法生育,无法传位给自己的后人,而宋英宗又自小在宫里长大,所以传位给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宋仁宗传位给谁

李世民传位给哪个儿子,李世民最后传位给谁了

李世民最后传位给谁了  李世民传位给李治,  九子晋王李治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

朱元璋传位给谁了,为什么朱元璋传位给他孙子? 不是燕王?

为什么朱元璋传位给他孙子?不是燕王?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反而要把皇位传给年幼的孙子?为什么朱元璋传位给他的孙子而不传位给他儿子?朱元璋虽然意识到,朱棣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但他并没有将皇位

汉朝历史 汉高祖刘邦传位给谁

汉高祖刘邦传位给谁?刘邦的儿子有哪些?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

汉朝历史 汉高祖刘邦传位给谁

汉高祖刘邦传位给谁?刘邦的儿子有哪些?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

朱棣之后谁继位朱高炽传位给谁了,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

朱棣为何传位给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而且朱高煦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将领,和明成祖一样善于行军打仗,有勇有谋。他为明成祖打下江山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靖难中曾立下大功。这

汉朝历史 汉武帝刘彻传位给谁?

汉武帝传位给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姓名:刘弗陵庙号:无谥号:孝昭皇帝陵陵墓:平陵政权:西汉在世:前95年—前74年在位:前86年—前74年年号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元平前74

皇太极传位给谁了,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还是多尔衮

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还是多尔衮?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皇太极。分析如下:皇太极,应该说论个人能力,在当时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中,绝对是鹤立鸡群!史料记载,由于父兄们常年在外征战,皇太极在七岁

历史人物 五帝之一“帝喾”简介,帝喾死后传位给谁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帝喾,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岁时,被堂叔父帝颛顼选为助手,因有功被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