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与多尔衮的情感纠葛之谜

Posted 太极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孝庄与多尔衮的情感纠葛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孝庄与多尔衮的情感纠葛之谜

2、孝庄太后与洪承畴多尔衮的情感纠葛

孝庄与多尔衮的情感纠葛之谜

 孝庄与多尔衮的情感纠葛之谜

  孝庄皇太后一生经历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福临、康熙皇帝玄烨四代帝王。皇太极是她的丈夫,福临是她的儿子,玄烨是她的孙子。她富于魅力和心机,又颇具政治才干,但却满足于躲在幕后,辅佐儿孙。学者李亚平对孝庄人生的阐释值得一读。

  十三岁出嫁,为皇太极生育子女最多

  孝庄皇太后出身于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部落。当时,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个人与家庭没有姓氏,部落的名称就是每一个人的姓氏。

  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人中,他们迎娶的蒙古女子人数多达53人,其中,迎娶与出嫁到科尔沁部的女子为最多,联姻对象包括了科尔沁所有部落和蒙古几乎所有重要一些部落的酋长。这种毋庸置疑的政治婚姻,帮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基本解除了来自北部与西北部的威胁。他们用这种婚姻,为自己建立起来一道漫长而广大的安全屏障。

  在皇太极著名的崇德五宫中,位居第五位的永福宫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她在娘家的蒙古名字叫布木布泰。有人认为和喇嘛教教义有关,含有“出世之人”的意思;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布木布泰是当时蒙古人用来装东西的大口袋,是很重要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用粗制毛线编织而成。从当时游牧渔猎民族的习俗上判断,后一种可能性似乎更大,姑且存疑。

  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是在公元1625年即大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的二月初二日。当时,她是虚岁13岁。她的丈夫皇太极比她大21岁,时年34岁。

  皇太极一生中共有25个子女,其中11个儿子,14个女儿。他究竟有多少位妃嫔,目前尚没有人能够给出精确答案。为他生育过子女从而记录在案的则有15位。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育过3个女儿,1个儿子,是为他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从这一点出发,应该说他们二人的感情可能还不错。不过,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对她和她的子女曾经给予过特殊的关爱与照顾。皇太极太忙,需要他瞻顾的军国大事太多,需要他关爱的女人及其子女也太多,这可能是他没有过多关照布木布泰的部分理由。

  精编“福临”神话“色降”洪承畴?

  史书谈到皇太极时,认为他“聪睿绝伦”。这种情形,很有可能是皇太极对于布木布泰庄妃没有给予过多关爱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位庄妃的心机太多也太深。从*心理来看,一般说来,那种心智能力极强并日理万机的男人,很难从性爱的角度喜欢一个心智能力同样强的女人。他们会因为双方太像而产生同性相斥。这种男人,渴望在女性那儿得到满足的,会是一种更加女性化的东西。

  庄妃第一次表现出不凡的心机,是在福临出生前后。

  有一个未经考证、但很多人愿意相信的说法,庄妃曾经拜范文程为老师,跟着他学习汉家文化。假如范文程曾经做过她的老师的话,这段时间应该足够教会她我国帝王政治文化传统的精髓了。

  大清朝皇室仅有的两例有关皇权的神话故事,均围绕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出生展开,而且都与庄妃孝庄皇太后有关,这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全部出自她本人和她的侍女之口。“天生福人”福临降生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尽管庄妃孝庄皇太后以后一再渲染这孩子出生前后的神奇特异,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曾经给予过福临和他的母亲任何特殊的关照,除了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之外。

  庄妃孝庄皇太后见诸史册的第二个事迹,便是有关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的故事。

  据说,皇太极为了拿下洪承畴,绞尽脑汁想办法。最后,将熟悉洪承畴的人找来,询问洪承畴一生为人有什么特点?回答说:好色。于是,皇太极挑选了几位美貌侍女前去诱惑,结果,依然碰了壁。最后,庄妃看到皇太极为此愁眉不展,便主动提出愿意去做劝降工作。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流传得极为广泛的故事。

  史料记载,庄妃身穿侍婢丫环的服饰,来到囚禁洪承畴的三官庙。当时,洪承畴面对墙壁,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流泪,对她不理不睬。她告诉洪承畴,不忍看到一个英雄忍受绝食的折磨而痛苦地死去,因此,自己给他带来了毒药,使他可以迅速解除痛苦。然后,将被说成是毒药的人参汤喂到洪承畴嘴里,并百般劝导。最后,当洪承畴知道这位聪慧美貌的女子,竟然是大清帝国皇帝皇太极的妃子时,“始叩头请降”。随后,皇太极来到洪承畴的囚室,脱下自己穿着的貂皮大衣披到洪承畴身上,徐徐曰:“先生不会冷了吧?”洪承畴瞠目视之良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遂翻身下跪。

  关于这段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庄妃在三官庙中前后逗留了几天几夜,方才说服洪承畴投降,而有人认为庄妃是在一天一夜之间解决了问题。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段故事中出现的庄妃孝庄皇太后,足够聪明机智,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应该算是没有辱没这位女士的智商。

  在对待*关系上,世界上并没有特别多的民族像中国当代文人这样假模假式而又心理阴暗。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是明清之后,头脑与心灵被孔孟之道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完全无法想像的。

  与多尔衮的关系迷雾重重

  与睿亲王多尔衮的关系,是孝庄皇太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与多尔衮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结局怎么样等几乎全部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至少从史书记载上看,在年龄上,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13岁嫁给皇太极,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14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与女真人中,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从实际情况判断,皇太极生前,她和多尔衮的交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日,就是在她嫁给皇太极而皇太极又没有继位为汗的一年多时间里。

  在满清王公贝勒中,多尔衮可能是除皇太极之外,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个人,他对汉文化的了解大约在众多王爷中也是最深的。以他的聪明机警,当庄妃孝庄皇太后散布出福临降生前后的神话时,他可能在第一时间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女人想干什么。从而,在与豪格的尖锐对峙中,退而求其次,作出了推举福临的选择。

  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就变得高度困难。皇太极继位之前,多尔衮的母亲被以努尔哈赤遗命为由殉死,在此期间,庄妃是否能够给予同年、并且已经结婚的多尔衮多方安慰,是一个很成疑问的话题。

  因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去世,17年时间里,他们之间应该很难有私下交往的机会和可能。

  当时,庄妃与多尔衮之间如果有过信息交换的话,也很有可能是极度隐秘,或者是通过庄妃的侍女苏麻喇姑进行的。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反倒有可能经常和此时已经成为两位太后之一的孝庄见面了。他以小皇帝福临名义发布的那些文告与命令,应该得到过这两位太后的鼎力支持。

  到北京以后,情形又截然不同。在那时的中国,他名义上是摄政王,他行使的根本就是皇帝的权力。

  此后,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之间,可能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这个时期,是从多尔衮定鼎中原后,迎接小皇帝福临与孝庄皇太后们迁都北京开始的。多尔衮奉献到孝庄皇太后面前的,是那伟大的、女真人一代代梦想的、锦绣江山。

  史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按照礼部早已经安排好的时间表,皇帝和太后一行应该在顺治元年九月十七日到达北京。在通州只是迎入行殿短暂停留一下,然后,便前往北京。但实际上,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百官迎接至通州城外五里处,进入行殿,百官叩拜如仪后退出,摄政王留下与皇帝、皇太后叙话。不久,百官接到命令,皇帝一行旅途劳顿,决定当夜驻跸通州,次日一早起驾进京(《清世祖实录》卷八)。有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在这一天,时年32岁的孝庄皇太后,开始以自己的满腔柔情来回报同样是32岁的大英雄多尔衮。

  顺治元年十月一日,第二次登基的福临册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年初,加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十一月尊为“皇父摄政王”。这种层层升级的尊崇,必定与多尔衮威权日重有关,也无法排除他与孝庄皇太后之间感情不断升温的可能。

  清算多尔衮辅佐福临成就康熙

  顺治八年二月,在清算多尔衮的疾风暴雨中,皇帝颁布煌煌诏书,指斥多尔衮的累累罪行,其中谈到了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等于公开承认了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之间事实上的夫妻关系。假如不是成了公开的秘密,对于此类事情,皇家一般都是能瞒则瞒,能骗则骗的。果然,到康熙朝修《清世祖实录》时,在卷五十三条中,这一段便被删去了。有一种说法,说是太后与多尔衮大婚的诏书一直保留在大清官方的原始记录中,后来,到干隆时代,纪晓岚在皇家档案馆中还曾经看到过,他建议干隆皇帝为了皇家脸面考虑,把这些档案彻底销毁了。

  这种情形表明,在当时的社会心理中,在满洲人看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考虑了。而从汉族人那无数贞节牌坊来看,这对于太后本身和新王朝形象的杀伤力却极大。因此,才被弄得如此欲盖弥彰。若是今天还用这种思维看待此事的话,就不仅可疑,而且可笑了。

  孝庄皇太后的这些做法,除了感情和报恩之外,一个最深切的动机,其实还是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可惜,这小皇帝的一切来得都太过容易,他根本无法体谅母亲的苦心,使这一切反倒成了他憎恶多尔衮和自己母亲的心结。

  事实上,多尔衮可能也并不为此感谢孝庄皇太后。以睿亲王的聪敏睿智,大约他也早就看出了孝庄皇太后的心思。这可能是他做了“皇父摄政王”之后,时间刚过一年,便纳娶侄媳妇前肃亲王豪格夫人的重要原因。大约也是他去世前一段时间里,长期在外,很少回北京的重要原因。

  顺治六年年底,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刚满一年,他的王妃就去世了。一个月后,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纳娶了肃亲王豪格的夫人。当时,豪格死去不到两年。多尔衮死后,在汉族士大夫文人指责多尔衮用这种方式,继续报复已经死去一年多的豪格。孰不知,这个指责可能仍然是驴唇不对马嘴。多尔衮原来的王妃是皇太极正宫哲哲皇后的堂姐妹,是孝庄皇太后的堂姑姑,豪格的这位夫人则是多尔衮王妃的亲姐妹,也是孝庄皇太后的堂姑姑,而豪格又是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侄子。在汉族人眼中,他们整个一个乱伦。

  实际上,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人和满洲人看来,这种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婚姻既考虑到了经济利益,又照顾到了未亡人的生活寄托,是再好、再正常不过的了。他们不理解的倒可能是汉族人什么三从四德!什么贞节牌坊!

  事实上,多尔衮在这里报复的恐怕不是已经死去的豪格,而是做给活着的孝庄皇太后看的。

  多尔衮死后,对他的清算表面上是由顺治皇帝发动的。其实,当时福临刚满13周岁,显然可以将孝庄皇太后看成是幕后主使人。清算的凶狠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憎恶与报复。

  因为,对于多尔衮所做的一切,皇太后不可能不面临人们疑虑的目光,从而陷入尴尬。她只有有效地将自己打扮成多尔衮跋扈和野心的受害者,方才可能摆脱这种尴尬。

  十年后,孝庄皇太后的儿子顺治皇帝死时,他的遗诏是在孝庄皇太后的一手主持下定稿并布告天下的。在这篇遗诏中,用皇帝的口吻,列举了福临自己生前的十四项罪过,基本可以看成是一份皇帝的罪己诏。

  顺治皇帝福临临死时,可能确实想要报复自己的这位母后。因此,才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一再坚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某一个堂兄弟。这样,孝庄皇太后的地位,将会在新皇帝继位后立即被边缘化,为新皇帝的母亲所取而代之。这是孝庄皇太后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此时,她很清楚,自己对儿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影响力。甚至,就像顺治皇帝临死都不愿意看见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的后妃一样,福临可能也同样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母亲。因此,皇太后命令皇帝生前最信任的满汉大臣们,轮番前去劝告皇帝改变心意,终无效果。于是,孝庄皇太后请出了深受皇帝敬重的德国的洋神父汤若望。

  如今,在皇帝势将不起之际,汤若望前来问候。据说,他有效地打消了皇帝立堂兄弟为继承人的想法。当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询问哪一个儿子可以成为未来的皇帝时,汤若望回答说,应该选择已经出过痘、不再害怕天花的孩子。

  这个孩子恰恰就是玄烨康熙皇帝。

  拒绝“垂帘”一生节俭死后盛名

  康熙继位之初,曾经有一个汉族秀才上书太皇太后,建议她垂帘听政,被太皇太后断然拒绝。在未来的岁月里,孝庄太皇太后以她对康熙皇帝的成功教养,赢得了皇帝、并通过皇帝赢得了历史与后代的尊敬。

  据说,晚年的孝庄皇太后自奉甚简。与明朝比较起来,皇宫中的开支与使用的太监、宫女仅仅是明朝的一个零头,平均起来大约还不到其百分之一。而就是在这种节俭的开支中,孝庄太皇太后还曾经多次将皇宫中积攒起来的银两,赈济给遭受自然灾害的灾区人民。她对康熙皇帝的教诲中,确实有一些以人民福祉为念的地方,这应该是她受到爱戴的原因。

  据说,这位老太太在夏天避暑时,曾经去过多尔衮猝死的喀喇城,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附近。饱经沧桑、已是暮年的老人,来到故人之故地,不知会有那揪心的疼痛否?

  公元1688年,即大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午夜时分,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于北京紫禁城慈宁宫。去世前,她再一次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她叮嘱孙子康熙皇帝,不愿惊动自己奉安已久的丈夫皇太极,且眷恋儿子和孙子,因此,要求将自己葬在福临的陵墓附近。最后,终于安葬在位于今日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围墙外,与今天沈阳北陵的皇太极昭陵相对,号为昭西陵,从而,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

  75岁的孝庄太皇太后,一生多姿多彩,却也无法不令人感慨万千:这老太太,可真不容易!

  孝庄虽未下嫁多尔衮 鱼水之欢却难免

  文章摘自《清朝的皇帝》

  这一论说,我现在自己推翻了。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我才发现孝庄的苦心;主要的是,多尔衮与太宗有多重的关系,一方面有杀母之仇,一方面有养育之恩,恩怨纠结,以致行事多不可解。

  细察多尔衮死前的心境,近乎昏瞀狂乱;《清史列传》本传:

  (顺治六年)十二月,王妃博尔济吉特氏薨,以玉册宝,追封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七年正月,纳肃亲王妃博尔济吉特氏,并遣官选女子于朝鲜;二月,令部不需题奏者,付亲王满达海,及端重亲王、敬谨亲王料理;五月,率诸王贝勒猎山海关,令亲王多尼、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贝子务达海、锡翰、镇国公汉岱并议政。

  是月,朝鲜送女至,王亲迎之于连山,即日成婚。

  七月,王欲于边外筑城清署,令户部计额征地亩人丁数,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九省银二百四十九万两有奇,输工用。

  王寻以悼妃故,有疾。锡翰与内大臣席纳布库等诣第,王怨曰:“顷予罹此莫上之忧,体复不快,上虽人主,念此大故,亦宜循家人礼,一为临幸。若谓上方幼冲,尔等皆亲近大臣也。”又曰:“尔等毋以予言请驾临。”锡翰等出,王遣人追止之不及,于是上幸王第。王责锡翰等罪,降罚有差。

  十一月,王以疾率诸王贝勒猎边外,十二月薨于喀喇河屯。

  按:豪格年岁与多尔衮相当,其福晋当亦在三十以外,非少艾之比;杀豪格或为夺权,而必欲纳其妻,则不能不谓之有报复意义在。至如得病后,既怨世祖不临视;既临视又责传言之人。又,为兴土木,加派九省地丁至二百四十九万两,亦与其入关之初务蠲前朝弊政的作风不同。凡此近乎悖乱的感情状态,以我的看法,是内心有一极大的冲突不能解决,相激相荡而产生的反常行为。此一冲突即郑亲王既遭贬斥,豪格亦已被诛,自己手握重兵,党羽密布,已无任何阻力可使他不能称帝;而唯一所顾虑者,即是孝庄太后。

  按:如前所引,议政王满达海为代善第七子;端重亲王博洛为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第六子;敬谨亲王尼堪则褚英第三子。满达海之袭爵,固由多尔衮的支持;博洛及尼堪在太宗朝皆为贝勒,并不见重,由多尔衮的提携,始得封王,此时并皆议政,自然唯命是从。

  至于八旗兵力的分配,其情况如下:

  一、两黄旗,名义上归世祖,实际上由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指挥。

  二、正白旗,为多尔衮的嫡系武力。

  三、镶白旗,本由多尔衮胞弟豫亲王多铎为旗主,此时亦归多尔衮。

  四、正蓝旗,旗主本为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所有;莽古尔泰获罪,收归太宗自将;顺治初又归多尔衮,而名义上的旗主为豫王之子多尼。

  五、镶蓝旗,完全属于郑亲王济尔哈朗。

  六、正红旗,此旗为代善所有,旗主为满达海;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亦持有一部分。

  七、镶红旗,旗主为克勤郡王岳托;英亲王阿济格亦持有一部分。

  如上所述,多尔衮握有两黄、两白、正蓝,对两红旗亦有影响力;唯一的敌对势力为郑王的镶蓝旗。在这样的压倒优势之下,何事不可为?

  然则多尔衮由未入关以前想夺皇位而不能,到此时能夺皇位而不夺,原因真是为了如他自己所说的“太宗深信诸子弟之成立,唯予能成立之”,故以“翼戴冲人自任”吗?不是的!因为多尔衮如推太宗养育之恩,“成立”诸子弟,则不当杀太宗长子豪格,复夺其妇,这是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多尔衮自己所说的那段话,不过后世词臣藻饰之辞,不足为信。

  可信的是:孝庄太后以幼时爱侣,出以万缕柔情,约束多尔衮的“最后行动”;其间绸缪委曲、调护化解,不知费了孝庄多少苦心,最危险的时刻,是多尔衮尊大妃为孝烈皇后祔庙之时,母以子贵的“太后”已经出现,事实上已等于诏告天下,他多尔衮就是皇帝。天下臣民有忠于太宗欲起而声讨者,此时必当有所行动;若无行动,即是承认多尔衮得自立为帝。此时所欠缺者,不过一道即位诏书而已;而此一道诏书终于未发,即是孝庄对得起太宗的地方。

  分析至此,我可下一断语,孝庄下嫁多尔衮,绝无其事,失身则必不免。孝庄不欲与太宗合葬,即以白璧有玷之身,愧与太宗同穴。她的辱身以存太宗天下的苦心,康熙完全了解,所以孝养无微不至。及至孝庄既崩,不可与太宗合葬,则不独康熙了然,臣下亦了然,徐干学特撰《古不合葬考》,即非承帝之旨,亦必有迎合之意。但康熙虽不能葬孝庄于昭陵,而亦终不忍别葬,以致浮厝数十年;而臣下无言此事者,即以深知此事如佛所云:“不可说,不可说!”能说者,为后世我辈。

  多尔衮既薨,势力犹在,归灵至京时,世祖亲率亲贵大臣,缟服迎奠东直门外;其时已尊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故以太子奉迎梓宫之礼接灵。至顺治八年正月,犹追尊摄政王妃为成宗义皇后。“成”者,论其功绩;“义”者,美其谦让。凡此皆足以证明朝政犹操之多尔衮亲信之手,而未几即遭清算,则因英亲王阿济格思夺多尔衮的两白旗继之为摄政王,为多尔衮的亲信举发,变成兄弟自相残杀,郑亲王济尔哈朗得以尽反朝局。其事始末,大致如《东华录》所载:

  顺治八年正月甲寅,议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罪。先是,摄政王薨之夕,英王阿济格赴丧次,旋即归帐。是夕,诸王五次哭临,王独不至。

  按:英王独不至者,隐然表示其身份在诸王之上,而与摄政王平;亦即表示多尔衮既死,应由其摄政。

  翌日,诸臣劝请方至。英王途遇摄政王马群厮卒,鞭令引避,而使己之马群厮卒前行。第三日遣星纳、都沙问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曰:“劳亲王系我阿哥,当以何时来?”

  按:“劳亲王”者,郡王劳亲。劳亲王为阿济格第五子,此时奉父命,领兵自京师赶来。

  众对曰:“意者与诸王偕来,或即来即返,或隔一宿之程来迎,自彼至此,路途甚远,年幼之人,何事先来?”盖因其来问之辞不当,故漫应以遣之。吴拜……等私相谓曰:“彼谓劳亲王为吾等阿格(哥),是以劳亲王属于我等,欲令附彼。彼既得我辈,必思夺政。”于是觉其状,增兵固守。

  按:吴拜即武拜,与苏拜皆多尔衮麾下大将,武功卓著。劳亲王已先为多尔衮取入正白旗,表面似为喜此胞侄,实际上有以劳亲王为质子之意。多尔衮对同母兄阿济格之防范甚严,见下引:

  又英王遣穆哈达召阿尔津、僧格。阿尔津自本王薨后,三年不诣英王所矣。今不可遽往,应与摄政王下诸大臣商之。于是令穆哈达回,遂往告额克亲及吴拜、苏拜……额克亲谓阿尔津曰:“尔勿怒,且往,我等试观其意如何。”

  按:阿尔津、僧格皆隶镶白旗,所谓“本王”即指豫亲王多铎。多铎薨后,镶白旗归多尔衮,恐阿济格染指,故不准阿尔津等在英王门下行走。

  英王复趣召,阿尔津、僧格乃往。英王问曰:“不令多尼阿哥诣我家,摄政王曾有定议否?”阿尔津等对曰:“有之。将阿哥所属人员置之一所,恐反生嫌,故分隶两旗,正欲令相和协也。摄政王在时既不令之来,今我辈可私来乎?此来亦曾告之诸大臣者。”英王问曰:“诸大臣为谁?”阿尔津、僧格对曰:“我等之上有两固山额真、两护政大臣、两护军统领。一切事务,或启摄政王裁决,或即与伊等议行。”

  按:多铎多子,第二子多尼名义上为镶白旗旗主,但一部分已改隶正白旗,而正白旗亦必有一部分改隶镶白旗,此即所谓“正欲令相和协”,实际上为多尔衮兼并的一种手法。多尼亦为阿济格胞侄,但多尔衮禁止多尼至阿济格处,防范之严可知。

  又所谓“固山额真”即都统,为一旗最高的行政长官,但其时亦须听命于旗主;“议政大臣”由崇德元年设“十六理事大臣”而来,每旗两人,便于天子干预各旗事务,以及各旗配合中央要求,有所协力;“护军统领”则为实际带兵作战的大将,一旗分为左右两翼,所以有两护军统领。阿尔津等曾任议政大臣,亦曾为护军统领,此时正好解任,阿济格以为阿尔津等正在失意,有机可乘,打算说服他们,将多尼拉过来。不意此两人有备而来,公然拒绝;阿济格鲁莽从事,异谋尽露。于是:

  额克青、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阿尔津议曰:“彼得多尼王,即欲得我两旗;既得我两旗,必强勒诸王从彼;诸王既从,必思夺政;诸王得毋误谓我等,以英王为摄政王亲兄,因而向彼耶?夫摄政王拥立之君,今固在也。我等当抱王幼子,依皇上以为生。”遂急以此意告诸王。

  按:多尔衮无子,以多铎之子多尔博为嗣;所谓“抱王幼子”即指多尔博。

  郑亲王及亲王满达海曰:“尔两旗向不属英王;英王岂非误国之人?尔等系定国辅主之大臣,岂可向彼?今我等既觉其如此情形,即当固结谨密而行。彼既居心如此,且又当生事变矣。”

  按:所谓“诸王”中,实力派只济尔哈朗及满达海。后者为代善第七子,袭封和硕亲王,此时尚无称号,至顺治八年二月始加号为“巽亲王”。

  迨薄暮设奠时,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欲共议摄政王祭奠事,英王以多尼王不至,随于摄政王帐前系马处,乘马策鞭而去。端重王独留,即以此事白之端重王,端重王曰:“尔等防之,回家后再议。”又摄政王丧之次日,英王……又言摄政王曾向伊言:“抚养多尔博,予甚悔之。且取劳亲入正白旗,王知之乎?”郑亲王答曰:“不知。”又言“两旗大臣甚称劳亲之贤”。此言乃郑亲王告之额克亲、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者。又谓端重王曰:“原令尔等三人理事,今何不议一摄政之人?”又遣穆哈达至端重王处言:“曾遣人至亲王满达海所,王已从我言,今尔应为国政,可速议之。”此言乃端重王告之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者。

  按:此段叙英王阿济格思夺权的计划,情事如见;原拟俟多尼至后,挟多尼以号令两白旗。多尼不至,遂即离去;根本无意议祭奠多尔衮事。至于对济尔哈朗的话,意谓多尔衮生前悔以多尔博为子,而取劳亲入正白旗。此真是俗语所说的自说自话了。

  “端重王”者端重亲王博洛,为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子,以附多尔衮得封王,与敬谨亲王尼堪及代善之子满达海并为多尔衮所亲信,于顺治七年二月由多尔衮授权,处理日常政务。阿济格思利用博洛的手段,实在幼稚之至。

  至石门之日,郑亲王见英王佩有小刀,谓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等曰:“英王有佩刀,上来迎丧,似此举动叵测,不可不防。”是日,劳亲王率人役约四百名,将至,英王在后见之,重张旗纛,分为两队,前并丧车而行。及摄政王丧车既停,劳亲王居右坐,英王居左坐,其举动甚悖乱。于是额克亲、吴拜、苏拜、博尔惠、罗什、阿尔津,集四旗大臣尽发其事。诸王遂拨派兵役,监英王至京。

  据孟心史注,此“四旗”当是两白两蓝,其说后详。

  阿济格被逮至京,原可不死,“自作孽”则“不可活”,《清史列传》:

  至京,鞫实,议削爵幽禁,降为贝子。闰二月以初议罪尚轻,下诸王大臣再议,移系别室,籍其家,子劳亲等皆黜宗室。三月,阿济格于狱中私藏兵器,事觉,诸王大臣复议:阿济格前犯重罪,皇上从宽免死,复加恩养,给三百妇女役使,及童仆、牲畜、金银、什物,乃仍起乱心,藏刀四口,欲暗掘地道,与其子及心腹人,约期出狱,罪何可贷?应裁减一切,止给妇女十口,及随身服用,余均追出,取入官。十月,监者复告阿济格谋于狱中举火。于是论死,赐自尽,爵除。

  按:劳亲,《清史稿》写作楼亲,亦赐自尽。未几,多尔衮近侍苏克萨哈、詹岱卖主求荣,出首告多尔衮“逆谋”,皆郑亲王济尔哈朗所主持。阿济格原可有所作为,而鲁莽灭裂,自速其败,心史先生在《八旗制度考实》中有一段论评,极其警辟,录如下:

  阿济格与多尔衮相较,明昧相距太远。清初以多尔衮入关,即是天佑。至天下稍定,八固山之不能集权中央,又不无因摄政之故。冲主与强藩,形成离立;若英王亦有睿王意识,当睿王之丧,奔赴急难,扶植两白旗,为两旗之人所倚赖,则袭摄政之威、挟三旗(两白正蓝)之力,中立之两红旗不致立异(按:正红满达海;镶红罗洛浑为岳托之子),怀忿之镶蓝旗不敢寻仇(按:指济尔哈朗为多尔衮排挤成仇),世祖虽欲收权,尚恐大费周折。乃又英王自效驱除,郑王乘机报复,先散四旗之互助,再挟天子以临之,英王既除,睿豫两王仅有藐孤,登时得祸。一举而定四旗,大权悉归皇室,此所谓天相之矣!

  多尔衮自追尊为“义宗成皇帝”至“追诏其罪”,不过一个月的辰光。他所得的罪过是“削爵”、“黜宗室籍”、“财产入官”、“其嗣子多尔博给倍亲王多尼”。所谓“黜宗室籍”,即由“黄带子”变为“红带子”,若非后来复封,则官文书上的记载,应为“觉罗多尔衮”;嗣子多尔博本为多铎幼子,“给倍亲王多尼”亦即归宗,由其胞兄抚养,后来恩封多罗贝勒,则为推其生父之恩,与多尔衮无关。

  细考史籍,顺康之间对多尔衮的处置,比见诸上谕者要严厉得多;即以上述四款处分而言,最重的是令多尔博归宗,乃绝多尔衮之后。据干隆三十八年二月上谕:“今其后嗣废绝,而茔域之在东直门外者,岁久益就榛芜,亦堪悯恻,着交内务府派员往视缮葺,仍为量植松楸,并准其近支王公等,以时祭扫。”可知自顺治八年至干隆三十七年这一百二十年间,多尔衮的近支亲属去扫他的墓都是不准的。康熙仁厚,每不念旧恶而喜与人为善,独于多尔衮深恶痛绝,略无矜恤之意,可知其隐痛所在。

  走笔至此,回头再说“太后下嫁”。据《清列朝后妃传稿》,在世祖即位后,对孝端的记载是:

  顺治六年四月后崩……帝率诸王文武俱成礼,典仪遵定制,与文皇帝同。

  此表示多尔衮视孝端为太宗的皇后。但对孝庄的记载是:

  世祖践阼,尊为皇太后。

  可知在多尔衮未死以前,孝庄并无称号。及至多尔衮获罪,世祖亲政,方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并有正式尊封的册文。于此我们不妨作一假定:孝庄虽无下嫁多尔衮之实,而多尔衮似有称帝以后以孝庄为后的打算。他之如何称帝,是件很值得研究的事;照我的看法,他不至于废世祖而代之,最可能的途径是由“皇父”变为“太上皇帝”,而以孝庄为“太上皇后”。果然如此,则为历史上空前亦可能是绝后的创例。

 

  推论至此,张苍水的那两首“建夷宫词”,未可视之为丑诋敌国的谰言,其中自有若干事实存在。如结句“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前一句则“身到皇宫内院”,多尔衮秽乱宫闱,原为当时朝廷所自承;后一句乃指以多铎之子多尔博为嗣,满洲话称侍卫为“虾”,广义而言,御前行走的“领侍卫内大臣”亦为“虾”,此指多铎而言,意谓多尔衮若娶孝庄,则顺治子随母嫁,自为“龙儿”,不必以多尔博为子

孝庄太后与洪承畴多尔衮的情感纠葛

孝庄皇太后出身于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部落。当时,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个人与家庭没有姓氏,部落的名称就是每一个人的姓氏。

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人中,他们迎娶的蒙古女子人数多达53人,其中,迎娶与出嫁到科尔沁部的女子为最多,联姻对象包括了科尔沁所有部落和蒙古几乎所有重要一些部落的酋长。

这种毋庸置疑的政治婚姻,帮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基本解除了来自北部与西北部的威胁。他们用这种婚姻,为自己建立起来一道漫长而广大的安全屏障。

在皇太极着名的崇德五宫中,位居第五位的永福宫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她在娘家的蒙古名字叫布木布泰。有人认为和喇嘛教教义有关,含有“出世之人”的意思。

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布木布泰是当时蒙古人用来装东西的大口袋,是很重要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用粗制毛线编织而成。从当时游牧渔猎民族的习俗上判断,后一种可能性似乎更大,姑且存疑。

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是在公元1625年即大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的二月初二日。当时,她是虚岁13岁。她的丈夫皇太极比她大21岁,时年34岁。

皇太极一生中共有25个子女,其中11个儿子,14个女儿。他究竟有多少位妃嫔,目前尚没有人能够给出精确答案。为他生育过子女从而记录在案的则有15位。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育过3个女儿,1个儿子,是为他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从这一点出发,应该说他们二人的感情可能还不错。

不过,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对她和她的子女曾经给予过特殊的关爱与照顾。皇太极太忙,需要他瞻顾的军国大事太多,需要他关爱的女人及其子女也太多,这可能是他没有过多关照布木布泰的部分理由。

史书谈到皇太极时,认为他“聪睿绝伦”。这种情形,很有可能是皇太极对于布木布泰———庄妃没有给予过多关爱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位庄妃的心机太多也太深。

从两性心理来看,一般说来,那种心智能力极强并日理万机的男人,很难从性爱的角度喜欢一个心智能力同样强的女人。他们会因为双方太像而产生同性相斥。这种男人,渴望在女性那儿得到满足的,会是一种更加女性化的东西。

大清朝皇室仅有的两例有关皇权的神话故事,均围绕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出生展开,而且都与庄妃———孝庄皇太后有关,这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全部出自她本人和她的侍女之口。

“天生福人”———福临降生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尽管庄妃———孝庄皇太后以后一再渲染这孩子出生前后的神奇特异,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曾经给予过福临和他的母亲任何特殊的关照,除了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之外。

在对待两性关系上,世界上并没有特别多的民族像中国当代文人这样假模假式而又心理阴暗。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是明清之后,头脑与心灵被孔孟之道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完全无法想像的。

至少从史书记载上看,在年龄上,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13岁嫁给皇太极,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14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

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与女真人中,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从实际情况判断,皇太极生前,她和多尔衮的交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日,就是在她嫁给皇太极而皇太极又没有继位为汗的一年多时间里。

据说,这位老太太在夏天避暑时,曾经去过多尔衮猝死的喀喇城,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承德点击查看承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附近。饱经沧桑、已是暮年的老人,来到故人之故地,不知会有那揪心的疼痛否?

公元1688年,即大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午夜时分,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于北京紫禁城慈宁宫。去世前,她再一次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她叮嘱孙子康熙皇帝,不愿惊动自己奉安已久的丈夫皇太极,且眷恋儿子和孙子,因此,要求将自己葬在福临的陵墓附近。

最后,终于安葬在位于今日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围墙外,与今天沈阳点击查看沈阳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北陵的皇太极昭陵相对,号为昭西陵,从而,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

孝庄太皇太后,一生多姿多彩,却也无法不令人感慨万千:这老太太,可真不容易!

相关参考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纠葛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纠葛  多尔衮原来的王妃是皇太极正宫哲哲皇后的堂姐妹,是孝庄皇太后的堂姑姑,豪格的这位夫人则是多尔衮王妃的亲姐妹,也是孝庄皇太后的堂姑姑,而豪格又是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侄

孝庄对董鄂妃鞭尸,孝庄与董鄂妃关系

孝庄与董鄂妃关系其实,孝庄并不是对董鄂妃有偏见……首先你先要知道孝庄以前是对董鄂妃很好的,到了长大,因为顺治不肯告诉孝庄他和对董鄂妃的关系,同时,孝庄哥哥向孝庄说要孝庄哥哥的女儿幕后选定皇后,博果尔的

多尔衮和孝庄是咋回事 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

多尔衮是清朝时期的伟人,他的妻妾有多少很难说清楚,根据历史可查的人有10个,其中有6个是蒙古族女子,有1个是朝鲜族女子,这些女子都有陪伴过多尔衮,可是现在后人却少有发现她们的痕迹,因为对于多尔衮的感情

康熙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

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

孝庄下嫁之谜

孝庄太后与多尔衮同居背后的阴谋:孝庄下嫁之谜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其故,在于现有证据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读

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 孝庄太后和多尔衮野史

...,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其故,在于现有证据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读之不同。多...

孝庄皇后一心为大清江山 康熙求天缩己命延其寿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驾崩,其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长子肃亲王豪格势均力敌,“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32岁的孝庄与皇太极孝端皇后多方斡旋,使多尔衮得摄政王称号和实权后,改为支持其子福临继位,改年

康熙为什么竟然三十年不葬祖母孝庄皇太后?

...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

孝庄历经三代帝王,为何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难道爱情胜过权力

如今多数网友经常这样形容: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早在百年以前就有这样的人存在了,难不成都在效仿她?孝庄与多尔衮的绯闻一直都是热门关注,孝庄这么好的一个贤内助怎么会出轨呢?拥有宝马的

多尔衮痴恋孝庄

清初三大疑案: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继位。其中太后下嫁,指的是孝庄太后嫁给摄政王多尔衮之谜。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继位之后对这个弟弟十分看重。而多尔衮也勇猛异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