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是谁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亮吉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洪亮吉是谁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整个国家就属他的权力最大,地位最高。但是,就是有那么一部分耿直人,他们不怕皇帝,敢于直谏,说的全是皇帝听了绝对会生气的大实话。唐朝的魏征是一个,清朝的洪亮吉也是一个。
洪亮吉是清朝人,他的曾祖父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自幼丧父的他学习刻苦,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长大以后,洪亮吉入赘常州赵氏,娶了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
乾隆五十五年,44岁的洪亮吉中科举榜眼,也就是科举第二名,在那之后,洪亮吉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后来被派往贵州任职,专门负责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的图书。
我们都说,与书本打交道的人性情一般都比较直率,他们的世界很简单,整天围绕着书本就行了。洪亮吉也是这样,他为人率真,心中有话绝不藏着掖着。
嘉庆皇帝即位之初,洪亮吉回到京城,成为皇曾孙奕纯的老师。四年之后,洪亮吉上书直言朝廷的弊端,说:“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数十年来,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所遭者,无不各洪亮吉是谁?得其所欲而去,以定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士大夫渐不顾廉耻,……”戳中嘉庆皇帝的痛处,嘉庆帝一怒之下,就下令将其处斩。
人都是这样,脾气一上来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等那股脾气过去之后,理智才会回来。嘉庆帝知道洪亮吉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不忍杀掉这个敢于直谏的臣子,于是赦免了洪亮吉的死罪,改为流放伊犁。
伊犁位于新疆,那里有着独特的西域山水和边塞风情,说是流放,其实更像是旅游。洪亮吉见到了他从未见过的风景,灵感大发,他一边走一边作诗,大赞边境之景。如《出关作》:“半生纵踪未曾闲,五岳游完鬓乍斑。却出长城万余里,东西南北尽天山。”
嘉庆皇帝十分了解洪亮吉这个才子,他知道洪亮吉忍不住就会作诗,但是诗文这东西对流放犯人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若是用词不当,很可能被有心人参一本,彻底没命。嘉庆有心保洪亮吉,就派人快马加鞭送来圣谕:“不许作诗,不许饮酒”。
收到皇帝命令的洪亮吉再也不敢提笔作诗,顶多偶尔手痒,描写一些边塞风光罢了,绝不多言其他的事,免得惹祸上身。
后来,洪亮吉到达了流放之地惠远,伊犁将军给他安排的住处是当地十分有名的鬼屋,据说上一个居住在这里的人遇到了鬼,那个人被贬官本就心情低沉,再有遇鬼受惊一事,没过多久就死了。
洪亮吉倒是不怕这些,他大大方方住了进去,一百多天都没碰到鬼,百日之后他就被嘉庆帝“皇恩大赦”回京了,此后一直在家居住,十年后病逝。
回家以后,洪亮吉彻底放开手脚,他写了很多首描述伊犁山川、物产、风貌的诗文,为后来研究西北地区的史地学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夏原吉是谁?夏原吉是怎么死的?
夏元吉,明初重臣,生于公元1367年,去世于公元1430年,祖籍德兴,后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夏家在湖南湘阴定居。
夏元吉的父亲死的早,全家就他一个男儿,所以夏元吉早早的就懂事,担起家庭担子,奉养母亲。他致力于学问,后来因为乡荐而进入太学读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后来夏元吉因为诚笃而执行力强被朱元璋其中,升任户部主事。
夏元吉办事井井有条,且颇有效率。户部是六部中事务最繁杂琐碎的一个部门,而且这个部门涉及到国家财政,所以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差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可忽视。夏元吉入户部之后,心中自有一把算盘,将事情办的妥妥帖帖,很是难得,因而得到了户部尚书郁新的赏识。
夏元吉事情办的好,受到上司赏识的同时,自然也会受到一些宵小的妒忌。当时户部有一个刘郎中,因为嫉妒夏元吉的才能,经常在后头给夏元吉穿小鞋。当时尚书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皇上不想大动干戈,想要宽恕他们,却遭到了郁新的反对,于是皇帝怒了,怒声道:“这事儿还是谁教你的?”郁新老实说了是堂后的书算生,书算生被抓进去后,刘郎中又上奏皇帝说,那话实际上是夏元吉教给尚书的。
朱元璋一个纵横沙场,开创一个崭新王朝的人,心里的算计自然不少。刘郎中那么一点小九九哪里能逃过他的法眼,再加上夏元吉平日里事情办的好,他也是有所耳闻,当即就将刘郎中和那书算生一起下狱问罪。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称帝,改元建文。建文初年,夏元吉升任户部右侍郎,建文二年充任采访使,后移驻蕲州。
建文三年,燕王朱棣起兵,发动了为期三年的内部战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由朱棣的胜利和建文帝的失踪而告终。战争胜利后,朱棣称帝登基,改元永乐,史称永乐大帝和明成祖。
朱棣登基之后,有人抓住了夏元吉献给朱棣,并建议朱棣将夏元吉斩杀,理由是夏元吉是建文旧臣,对建文帝忠心耿耿。不过朱棣拒绝了这些人的建议,不仅将夏元吉放出,而且还继续委以重任。朱棣将其与蹇义一起升为尚书,而夏原吉也回报了朱棣的信任,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度,在当时极有成效。除了这点,夏元吉在永乐朝还有一项大工程,那就是兴修水利工程。当时浙西发大水,当地官员赈灾不利,朱棣将夏元吉派去。夏元吉仔细考擦整个水系,最后敲定疏通河道,修建闸门的计策。随后不久征召十几万民工进行修建,此项工程完工之后,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
山水流转,起起伏伏,夏元吉虽然受到朱棣的信任,但是后来因为朱棣远征沙漠一事,遭到贬斥下狱。当时边防几次外出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加之连年灾害,已经没有余钱承受皇帝亲征所需,因此对于皇帝亲征,夏元吉持反对态度。夏元吉的态度惹来了朱棣的不满,随后将其下狱。不久之后,朱棣亲征因为无粮可食而无功而返,回来后便一病不起,去世前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护我。”
朱棣去世的消息传到夏元吉处后,夏元吉悲伤痛哭,此后被太子放出,相继辅佐仁宣之治。仁宣两代帝王都对这位老臣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尊敬,而夏元吉也没有辜负他们,在守孝的时候还一直伴在帝王身边辅佐,最终辅佐出了仁宣之治。明宣宗宣德五年,明宣宗宣德五年,夏元吉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相关参考
洪亮吉,清朝人士,享年63岁,原先的名叫做莲,也叫做礼吉。有两字——君直和稚存,号北江,老的时候被称为更生居士。他是阳湖人,祖宗是安徽的。这是洪亮吉简介最基础的部分。下面是洪亮吉简介中洪亮吉的生平部分
夏元吉,明初重臣,生于公元1367年,去世于公元1430年,祖籍德兴,后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夏家在湖南湘阴定居。 夏元吉的父亲死的早,全家就他一个男儿,所以夏元吉早早的就懂事,担起家庭
于吉是谁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
于吉是谁于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道士,按今天的地理名称来说,于吉是山东胶南人。让我们看一下于吉的介绍,就能更深刻地了解于吉是谁了。他设立了精致的住所,平常他就烧烧香,读读道书,还制作符水为人治病。正因为他
于吉是谁于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道士,按今天的地理名称来说,于吉是山东胶南人。让我们看一下于吉的介绍,就能更深刻地了解于吉是谁了。他设立了精致的住所,平常他就烧烧香,读读道书,还制作符水为人治病。正因为他
于吉是谁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
于吉是谁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
在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中,李元吉的名声是最不好的,也是最没有成就的。可以说他能被封为齐王,成为唐朝的王爷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李渊与皇后窦氏的亲生儿子,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不过他这个齐王当的也
明末起义军数量众多,不过名声最大的想必是闯王李自成了。在直捣京城的路程中,各路守将可以说是望风而逃,李自成这个名字,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像根无法拔除的刺,不动难受,动了更难受。>>李自成>不过,在李自成
在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中,李元吉的名声是最不好的,也是最没有成就的。可以说他能被封为齐王,成为唐朝的王爷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李渊与皇后窦氏的亲生儿子,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不过他这个齐王当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