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清朝的命妇是什么?

Posted 夫人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请问在清朝的命妇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请问在清朝的命妇是什么?

2、请问清朝败亡的原因

请问在清朝的命妇是什么?

什么是命妇?

是清朝女官吗?

在宫里的身分地位还有阶级?

所谓的命妇指的就是文武百官妻,可以接受命妇衔的除了文武百官的正室之外,其母亲也可以接受命妇衔。

在顺治初年,父亲过世,想要请朝廷封其母亲的爵位,要考虑父亲或儿子的品阶,哪个较高,就跟随他的品阶,若父高于子品者,嫡母跟随父亲的品阶,生母则跟从儿子的品阶。

到了乾隆二十七年时,祖、父职大,子孙职小者,不可以依祖、父职赠封。嫡母、继母不得依父官请封,原依子官受封者听。

到了道光二十八年,正妻还没封爵就已逝世,继室可以追封,正妻亦得追赠。其再继者不得给封。

在《清史稿》的原文如下:

文、武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满、汉公妻为公妻一品夫人。侯妻为侯妻一品夫

人。伯妻为伯妻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夫人。正、从三品淑人。正、从四品恭人。正、

从五品宜人。正、从六品安人。正从七品孺人。正、从八品八品孺人。正、从九品九品

孺人。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营正七品妻封孺人。

所谓的女官,最有名的就是慈禧太后身旁的德龄郡主。清朝的嬷嬷只是宫女,称不上是女官,她们没有品阶,并不像朝鲜有正五品~从九品的品阶。

清朝对于命妇封、赠的规定大多数都来自于明朝,到了清朝后,再稍作修改。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

明朝对于官员的正室称为外命妇,内命妇则是宗亲的正室,也就是皇帝的兄弟、儿子们的正室。

在清朝,若要区分内外命妇的话,文武百官妻是外命妇,而内命妇则是清皇室的宗亲们的正室,清朝宗室爵可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以上称「入八分公」。

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

清朝制度对亲王、世子(将来继承亲王爵位的继承人)以及郡王之妻室均要加封,正室封为“福晋”,侧室封为“侧福晋”。

除了亲王、郡王的正室称福晋外,贝勒至奉恩将军的正室称为某某夫人,若其夫为镇国公,那么她就是镇国公夫人。

清朝皇帝的女儿们也算是内命妇,在皇后朝贺仪、皇太后朝贺仪以及祭拜先帝的后宫时,除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公主之外,福晋则排在公主之后,至于,命妇就只有一品至二品命妇,余免。


请问清朝败亡的原因

领导无方

领导乏人是主朝衰落的主要原因。纵观历朝兴衰,若君主英明,国必富强;但君主荏弱,则国家就变得衰落不振。清朝统治,乾隆以后,君主如道光、咸丰等均昏庸无能,毫无治国之才。在1862至1908年间政府更乏人领导。虽然同治和光绪都是当朝皇帝,但大权却落入慈禧太后手里。慈禧却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她既反对改革,直接或间接引致1860至1908年间各项改革运动的失败;也植党营私,建立自己的势力;又贪污腐败,以致上行下效,风气败坏。

军备废弛

往昔清朝政府依靠强大的军队管辖全中国。由十八世纪末开始,这些军队(八旗兵和绿营兵)已无昔日战门能力。他们既不能压制国内叛乱,亦无力对抗外国侵略者。所以晚清最后数十年间,政府只能凭借两个方法去解困:(一)怎样得到地方督抚的支持?(二)怎样驾驭他们?1908年慈禧死后,这两个方法失效,因此清政府亦难逃败亡的命运。

改革失败

鉴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清政府尝试在1860至1911年间推行了三项改革,即:1860至1894年的《自强运动》、1898年的《百日维新》及1901至1911年的《晚清改革运动》。然而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改革全部失败。由于上述改革均在满清领导下推行,中国人民相信他们在满清领导下中国再没希望;反之若中国不是被满人统治,中国或然得救。

反对满族情绪高涨

由于满族入关时大肆屠杀汉人,反清情绪在汉人心中历久不衰。反清叛乱无日无之如1796至1804年的《白莲教之乱》以及1850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之乱》。《百日维新》失败后,满族复猜疑汉人,采取排汉政策,反对满族情绪遂再度高涨。

《晚清改革运动》期间,这种情绪更加膨涨。有很多改革都显示满清政府只想增加一己的力量;同时又削弱汉人的势力。如「铁路国有化」、「皇族内阁」等,所以在孙中山带领下的革命人士更公开指出外族统治只会带来中国的不幸,中国人不想被外族

统治。

经济崩溃及社会不安

清朝统治者如乾隆、慈禧太后等生活奢华,致国库出现问题。

首先,各地天灾频仍,大凶之后人民于饱受饥馑同时,更被政府官员压榨。而且由于贪污,巨额赔款,改革经费以及剿匪经费所需,人民要缴付重税。

中国人民同时面对土地不足的问题。在19世纪期间,人口由1亿5千万增长到4亿3千万。但是耕地只比前增多了35%。更因外人来华,国人生计日坏。盖自中国开放以来,外国货品涌入中国市场。外国公司纷纷成立,使中国的企业家和商人受到冲击。是以正当传统农业经济受到破坏之际,新兴工业亦难以茁长。

中国人民受上述问题煎敖日久,由于清政府没法解决该等问题,他们被迫挺而走险,聚众作乱。

六、外患及西方影响

自《鸦片战争》惨败后,中国饱受外患侵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土地被割让;巨额赔款;主权尽失。中国人民对满清的管治能力深感攘疑。更视之为一头『纸老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就纷纷到达中国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引入西方思想,使中国人领悟到清政府是如何专制,无效率以及落后等弊病。

再者,有一些国家更支持反清运动。如《戊戌政变》(1898年)时英国帮助康有为及梁启超逃离中国;日本政府容许保皇党及革命份子在当地发表其政见批评中国朝政;在中国的租借地外国也容许他们批评清政府。当《武昌起义》爆发时,外国政府亦支持袁世凯多于支持满清政府,间接干预中国内政,导致清朝灭亡。

七、新反动势力的出现

以前,只有军阀、农民领袖、贵族或权臣推翻堕落失德政府。但清朝一代,则涌现两股新的力量。他们就是海外华侨及新一代知识份子。

海外华侨在外国居住已有一段长时间。他们深感西方国家比中国先进优胜,相信中国在满清统治下只会落后如昔。所以他们听到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时,就纷纷支持。

同时,国内、外知识份子经过数十年与西方接触的经验,认为旧日传统只会妨碍中国进步。他们宁信西方思想和革命思想甚于儒家思想。所以厌恶满清的统治,参加『立宪运动』,『新军』和『革命运动』,挑战满清统治。

八、《晚清改革运动》的影响

《晚清改革运动》旨在挽救满清在中国的统治。由于这狭隘及自私的目的,结果迥殊。有很多改革不但不能完成以上的目标,反而孕育反政府势力。例如:军队改革令到袁世凯抬头及其新军的出现,种下日后袁世凯迫令满清政府退位的祸端。同样地,教育改革培育出反清政府的知识份子,如上所述,他们都加入军队把清政府推翻。

九、国父孙中山的贡献

无可置疑,国父孙中山为革命运动及推翻清政府,奉献一切。他领导革命,虽然多次失败,但仍继续奋门,要向中国人民表示清政府已无望。又于1905年成立『同盟会』,团结反政府势力。并四出奔走,寻求海外华侨的支持。他更创立《三民主义》,使国人有推翻清政府的目标。当《武昌起义》爆发时,他更尝试争取外国的支持,却不急于回国。凡此种种,可见他对革命的贡献。

乙、近因

革命运动在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及《同盟会》的领导下,在华南一带起义,如1900年的《惠州起义》、1906年的《浏阳起义》,其中以1911年3月廿九日《广州黄花岗起义》至为激烈。是役死伤惨重(约八十余人),使全国人民对革命有所认识,同情革命;革命党人其后更改策略,以华中为革命新据点,企图打破困局,因而催生《武昌起义》。

1911年的铁路国有化政策亦使清朝统治提早结束。因为清廷旨在借该政策重夺地方势力,但因资金不足,补偿不够,变成与民争利,把国人利益让予外人。故此,当直隶人民商人率先反对后,田四川、湖北、湖南各省议员亦联合「争路」。海外华侨与日本留学生亦群起向应,各地发生罢市、罢课,甚至筑路工人举行暴动。四川、广东更设立『保路同志会』,与满清政府交涉。清政府竟然采取高压政策,酿成《成都事件》,四川总督赵尔丰开枪击毙争路群众四十余人,争路风潮愈演愈烈。清政府从湖北调兵入四川镇压骚乱,因此武昌防务空虚,造就武昌起义。

1911年九月,『同盟会』支部『共进会』与新军组成『文学会』密谋于汉口起事,但为湖北总督瑞澂得悉。十月九日,党员名单更落入政府手里,革命党遂被迫于十月十日在武昌起义,瑞澂、张彪弃城而去。革命党迫黎元洪为首,改咨议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其后又占领汉阳、汉口,辛亥革命因而展开。


相关参考

请问清朝败亡的原因

领导无方领导乏人是主朝衰落的主要原因。纵观历朝兴衰,若君主英明,国必富强;但君主荏弱,则国家就变得衰落不振。清朝统治,乾隆以后,君主如道光、咸丰等均昏庸无能,毫无治国之才。在1862至1908年间政府

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皇帝开始,为何开始流行使用朝珠

在各种清朝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清朝官员或者后妃脖子里悬挂的朝珠。根据现有的清朝画像来看,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时期,清朝还没有开始使用朝珠。但是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中高级官员和命妇们,以及王

清朝配享太庙名单,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富察·傅恒、图海等。1、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

请问清朝时满汉大臣对皇帝自称为何不同?

按清朝规矩,奏折有奏事折、密折、请安折、谢恩折等分别。办公归办公,公事奏折称臣;拍马屁归马屁、小报告归小报告,私事奏折称奴才。这一分际,做主子的,要求至严。在清圣祖康熙的朱批中,就有"知道了

三藩之乱几年,清朝时发生过“三藩之乱”,请问发生于哪一年,经过

清朝时发生过“三藩之乱”,请问发生于哪一年,经过多少年才平定,具体经过怎样?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

请问圣世滋生图...

清朝乾隆年间画家徐扬的<圣世滋生图>是放置苏州,【历史悠久】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

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

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一般多指官员的母、妻而言俗称为“诰命夫人”。历代封建王朝妇女的封号皆从夫官爵高低而定,唐以后形成制度。后宫内命妇的编制为一后、四妃、九嫔,此为高等级

请问明朝贤能皇帝是谁

所谓,明朝没有贤能有为的皇帝,清朝没有昏庸无能的皇帝。那是骗人的。满清大兴文字狱,又借着修四库全书,大四窜敢、销毁书籍,对史书怎么会放过。大明的皇帝没有挖别人的祖坟,乾隆为了休他的皇宫,挖了明朝皇帝的

请问什么是康雍干盛世

清的全盛时期满清的国运,从清世祖经过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到清高宗(乾隆)可称得上是鼎盛期。都非常可观,通称为“康雍干盛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西元1662-1795年),也恰好占清朝入主中国全

过年与众人做素馅煮饽饽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