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子皇孙众多,为什么偏偏能够记住十二岁的乾隆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皇子皇孙众多,为什么偏偏能够记住十二岁的乾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皇子皇孙众多,为什么偏偏能够记住十二岁的乾隆

2、康熙有那么多孙子为什么偏偏对弘历偏爱有加

康熙皇子皇孙众多,为什么偏偏能够记住十二岁的乾隆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哥哥弘历简直让康熙过目难忘: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

康熙初见12岁乾隆:到底喜欢这个孙子什么?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一、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得正艳。雍亲王提出请父皇来家中赏牡丹,老皇帝欣然应允。老皇帝愿意到胤家里来坐坐,因为在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当中,只有这个四阿哥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特别渴望,也似乎没有参与任何与竞争储位有关的阴谋。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四,擅长草书,精研佛法,在别的皇子为皇位打破头的时候,他却坐在书斋中修身养性,一派闲云野鹤之姿。不过,四十四岁的雍亲王也并非平庸之辈。皇帝偶尔交给他一些临时任务,比如安排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他都完成得迅速周到,给皇帝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康熙晚年,经常到四阿哥的赐园中去散心游玩。据《清圣祖实录》统计,皇帝晚年共幸临胤的赐园圆明园十一次。除了胤祉外,其他皇子从来没有享受到过这样的恩荣。这当然是因为四阿哥的家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愉快。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把弘历介绍给康熙,是雍亲王精心策划的一个步骤。不过康熙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在父子闲聊之际,胤闲闲地提起:"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机会见到圣颜呢。"老皇帝随口答道:"好啊!上次我听侍卫说你有个儿子书读得很好。把他们俩叫出来我看看。"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弟弟弘昼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历却让康熙过目难忘。这孩子相当与众不同。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刚才行礼的时候,皇帝注意到他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不慌不忙,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跟在他身后的同岁的弟弟弘昼就明显拘束很多。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老皇帝确信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慈爱地招招手,让弘历站到自己面前,询问起他的功课。弘历落落大方地背了几段经书,从头到尾清晰地讲解了一遍。一阵喜悦攫住了康熙的心脏。他见过的所有孙子当中,这一个无疑是最出色的。过了几天,老皇帝派太监来到圆明园,命雍亲王写下弘历的"八字",呈皇帝亲阅。又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吃了一顿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

二、在康熙众多的孙子中,弘历本来是极不起眼的一个。他于康熙五十年(1711)诞生于北京城内的雍亲王府。母亲是二十岁的普通格格钮祜鲁氏。曾经有许多历史学家误以为乾隆的生母是大家闺秀,是因为她姓"钮祜鲁氏"。确实,有清一代"钮祜鲁氏"被列为"八大家",是最有名的姓氏之一。这个姓氏名臣辈出,也出过许多后妃。然而,"八大家"之中的"钮祜鲁氏",确切地说,是指开国元勋额亦都一支。而乾隆的母亲之先祖,只是额亦都的一个命运平庸的叔伯兄弟,叫额亦腾。这一支开国以来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到了乾隆母亲的祖父一代,甚至沦落成了一介白丁。乾隆的外祖父凌柱,最高官职也不过是"四品典仪",估计是父随女贵而取得的闲职。

从种种迹象推断,十三岁的钮祜鲁氏进入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丫头,干些端茶倒水之类的杂活。直到康熙四十九年的某一天,精力十足而又无所事事的雍亲王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入府六年的丫头已经长大成人--十九岁的她高大健壮,虽然面貌不过中人以上,但是身材异常丰腴饱满,青春光彩难以掩抑。三十二岁的亲王感觉自己身体里突然腾起一股犀利的欲望。土地很肥沃,第二年就结果了。乾隆皇帝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玉牒》)。因为母亲身份太低,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关注。但是这孩子的八字却有些不同寻常。

清代档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康熙六十年六月,四川总督年羹尧入京办事,皇帝命他找京城的"名算"罗瞎子推算某事。年听说这个罗瞎子为人四处招摇,且有病在身,就没去找他算。皇帝在他汇报此事的折子上批道:"此人原有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掌故丛编·年羹尧折》)可见,皇帝是这个瞎子的老主顾兼粉丝。"八字"推命即是以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来推断人生发展的结果。在今天来看,这当然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可是,在过去,这些迷信往往在偶然中决定了历史之车的走向。乾隆的八字即是如此。

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人批语。批语: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书云:子午酉卯成大格,文武经邦,为人聪秀,作事能为。连运行乙未。甲午,癸巳身旺,泄制为奇,俱以为美。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很明显,这个批语是算命先生写的。中国古代的命相之理,有一套固定的推算方法。按命相理论,乾隆八字,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

"养育宫中"对于康熙时代的皇孙来讲确实是极大的"恩遇"。在弘历之前,近百个孙子中,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曾经被康熙"养育宫中"。这个皇孙极为康熙所喜爱,以至于在康熙晚年太子两立两废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割舍不了这个弘。朝鲜使臣回国后向国王汇报说:"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云。"又说:"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云矣。"也就是说,因为希望这个孙子将来能登上皇位,康熙才在废太子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朝鲜李朝实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人认为,喜欢弘历,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一个理由。我们很难说,胤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父亲,不是老谋深算的一步。对于胤来说,这一举动从哪方面来说都没有坏处。首先,这是试探老皇帝态度的一个机会。如果老皇帝把自己列入继位的候选人行列,那么必然会关心自己的子息。因为一个政治家必须多算几步。退一步来讲,即使老皇帝不打算把自己列入候选人行列,那么使祖孙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自己的政治安全,无疑也大有好处。事情的发展甚至超过了雍亲王的期望。

三、康熙像康熙六十一年夏秋两季五个多月,避暑山庄中祖孙两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康熙批阅奏章的时候,小弘历就在旁边磨墨写字。老皇帝时常站起来,走到孙子身边,手把手教他写。吃饭的时候,祖孙两坐在一桌,爷爷不断地给孙子夹菜。甚至接见大臣讨论军国大事,康熙也特批弘历可以留在身边。弘历此时总是懂事地"屏息而侍",大气都不敢出。乖巧的孙子给康熙一生中的最后岁月带来了巨大的欢乐,短短半年之中,祖孙俩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夏天的一个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庄湖上,弘历正在山上玩耍。远远望见御舟驶来,就满心欢喜地跑下山来。老皇帝见了,生怕孙子跌倒,急忙跑到船头,朝弘历大喊:"慢点跑,别摔了!"祖父焦急的声音深深印在弘历的脑海里,六十年后还在御制诗《晴碧亭忆旧》中提及此事。

康熙有那么多孙子为什么偏偏对弘历偏爱有加

康熙一生共有九十七位子孙,由于政务匆忙,康熙众多子孙中,估计连一半都没有见过。一次,雍正带着弘历和弘昼来见向康熙请安,这年弘历十岁。这也是弘历第一次见康熙,随之,康熙在众多子孙中,唯独记住了弘历。

据说,弘历聪明伶俐,而康熙见他第一面就觉得弘历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回宫之后,康熙便拿出弘历的生辰八字让人分析,得出弘历的命相很不错。康熙听后十分开心,便决定将弘历接入宫中学习,偶尔还会辅导弘历的课业。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和弘历呆在避暑山庄,祖孙俩人形影不离。康熙批奏章的时候,弘历就在旁边写字磨墨,康熙有时会起身走到弘历身后教他写字,即使讨论国家大事时,康熙也让弘历旁听。由于弘历乖巧好学,康熙十分宠爱他。后来,乾隆写下《晴碧亭忆旧》回忆这段时光。弘历在骑射方面也有很不错的天分,在《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中,提到弘历箭术很是了得,康熙非常欣慰嘉奖给他了一个黄马褂。

一次,康熙带着弘历去狩猎,康熙用火枪击中了一只大黑熊,他让弘历前去补射一箭,如果黑熊死了就是弘历的功劳。弘历持箭前往,迟迟没有下手。康熙很是纳闷,便大声地问弘历为什么不发箭,弘历反应过来,急忙拉箭。只见黑熊朝弘历扑来,群臣都惊慌了,康熙急忙拿枪击毙。后来,康熙对此事十分感慨,他认为弘历是一位大富大贵之人。一次,康熙召见了弘历母亲钮祜禄氏,见后,康熙说钮祜禄氏也是一位富贵之人。

弘历怎么当上皇帝的

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十三年,乾隆帝继位。史载,乾隆帝是雍正钦定的皇帝,这也源于数十年前的“九子夺嫡”。

乾隆的爷爷康熙帝是清朝时期非常开明的皇帝,在位时间六十一年。但康熙统治后期,在选子立嫡这件事情上一直优柔寡断。康熙有二十多个儿子,优秀者更是数不胜数。有能力的阿哥便联合朝堂的上大臣形成了几大党群。其中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声势浩大,有9个皇子参与其中,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虽然在这场“夺嫡之战”中雍正帝获得了胜利,但雍正帝深知其中的苦楚,兄弟之间互相算计、互相陷害是雍正帝不想再看到的。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在自己的几个儿子中,爱新觉罗·弘历从小被康熙皇帝召进宫中培育,能力超群,才华横溢,深得雍正的喜爱。因此,雍正将写有弘历名字的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雍正帝驾崩后,乾隆帝顺利继位。

雍正为什么传位弘历

雍正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乾隆,主要因为乾隆确实是当时最合适做皇帝的人选。雍正总共生了十个儿子,大多数在年幼的时候就夭折了,真正活到成年的少之又少。

在雍正驾崩前夕,存活下来的仅有弘历、弘昼、弘曕三个儿子。从年龄上来说,弘历虽然与弘昼同岁,但弘历月份大些。而此时弘曕还比较年幼。所以,理应由弘历继位。此外,弘历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所生,钮祜禄氏乃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身份地位高贵显赫。弘昼是纯悫皇贵妃耿氏所生,耿氏乃管领耿德金之女,耿德金虽贵为朝中重臣,但与钮祜禄氏家族的满洲血统相比,耿氏的汉族血统或许也是稍有劣势。

据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康熙特别喜欢乾隆帝,并隔代钦定了弘历的皇帝身份。康熙六十年的一天,康熙帝第一次看到乾隆就特别喜爱,当即安排乾隆入宫养育,康熙更亲自为乾隆教书授课,练习骑射。更有人说,雍正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乾隆也有很大的功劳。相比较而言,弘昼就逊色很多。弘昼是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又傲慢任性,在地位、才智或年龄均不足以和弘历争逐帝位。

相关参考

乾隆皇帝是如何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的

康熙儿子之多,是清朝皇帝之中子息最多的,儿子数量多,孙子也少不了,接近一百个,政务缠身的康熙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这也导致很多孙子,从生下来起就没有见过康熙这个爷爷,后来的乾隆,当时的弘历,也是在十二...

乾隆皇帝是如何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的

康熙儿子之多,是清朝皇帝之中子息最多的,儿子数量多,孙子也少不了,接近一百个,政务缠身的康熙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这也导致很多孙子,从生下来起就没有见过康熙这个爷爷,后来的乾隆,当时的弘历,也是在十二...

康熙教育子孙的故事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时候的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  举一天

六十二岁的康有为为什么会娶十九岁船家女

1914年春天,康有为到杭州和劫后余生的徐致靖见面,两人抱头痛哭,此时离戊戌变法失败已接近16个年头。当年正是徐的保荐,康才受到光绪帝接见的礼遇。因为浙江督军朱瑞与袁世凯接近,他担心隔墙有耳,两人叙旧

我是皇子皇孙谁有我牛逼! 刘备经典语录

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混到在蜀称王,先后跟随过公孙瓉,田楷,陶谦,吕布,曹操,袁绍,龚都刘辟,刘表,而他混过的主子除了曹操都非败即死,刘备本人却安然无恙。刘备从北混到南,从东混到西,混的足迹几乎遍布当时...

我是皇子皇孙谁有我牛逼! 刘备经典语录

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混到在蜀称王,先后跟随过公孙瓉,田楷,陶谦,吕布,曹操,袁绍,龚都刘辟,刘表,而他混过的主子除了曹操都非败即死,刘备本人却安然无恙。刘备从北混到南,从东混到西,混的足迹几乎遍布当时...

乾隆皇帝的生辰八字为何如此神奇

康熙首次见到弘历,便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

康熙有97个孙子,此人最惨,活了82岁却被关押了53年

在常人眼中,出生就是皇孙,必定是享尽了荣华富贵。如果能够在盛世活到八十多岁,那更是不知道有多么幸运。然而,对于康熙的孙子爱新觉罗·弘晸而言,肯定不这么认为。这位活了82岁的皇孙,却被关押了53年之久,

秦国十二岁丞相甘罗为何英年早逝

甘罗是怎死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小神童,比如甘罗,据说他十二岁就做了秦国丞相。只可惜,他的寿命也不大,也才活了十二岁。那么当时秦王为何让十二岁的小孩做丞相,他又为什么死的呢?这里面有些故事。甘罗这个人可

康熙为何在众多皇子中选择雍正

对于雍正登皇位的这件事一向都是一个悬案,有很大一部门人都认为是这位四阿哥窜改遗诏,但只如果个伶俐的人,细心想想就会发现这窜改遗诏的事是弗成能的。因为他们都认为康熙正本是要传位给十四阿哥,而雍正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