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让人恨不起来的9个理由

Posted 王熙凤

篇首语: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让人恨不起来的9个理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让人恨不起来的9个理由

2、历史人物 历史上虽然背叛了国家得五个叛徒,却让人一点也恨不起来

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让人恨不起来的9个理由

王熙凤的确做过很多阴鸷事,关于这一点,在我的上文《王熙凤的七宗罪》已经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有一件事很奇怪:面对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王熙凤,我们竟一点也恨不起来。这也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感觉呢?这就不得不佩服曹公塑造人物的功力了。王熙凤这一形象的丰富性以及复杂性,完全突破了过去传统小说的写法:坏人,什么都是坏的,好人,一切都好。

在曹公的笔下,少有纯粹的坏人和好人。一个个人物的塑造,曹公都是力求做到丰满而立体,在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曹公简直做到了一个极致。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既能看到一个阴暗、毒辣的王熙凤,也能看到一个阳光、充满人情味的王熙凤。王熙凤身上除了有七宗罪,也有她令人称道的九宗善。

孝道

对贾母的孝道,不仅表现在刻板的晨昏定省,更多表现在她言语上的曲意逢迎。她哄老祖宗开心的经典桥段数不胜数,其逗哏的语言艺术丝毫不逊色于我们现在的相声演员。只要能哄老祖宗开心,她什么都敢说。我们虽不能完全排除她有讨好谄媚的嫌疑,但看得出,她对老祖宗的孝道,很多时候是发自肺腑的,她和老祖宗之间,完全有一种惺惺相惜的默契感。最明显的一点,在她逗贾母开怀大笑的同时,我们这些读者也很享受,很欢喜。

悌爱

王熙凤对宝玉的爱,完全是一个大姐姐对小弟弟的关爱。他们之间,亲密无间。书中很多不经意的描写,便把她对宝玉的那份亲厚与疼爱,表露无遗。由于她对书中主人公如此疼爱,我们自然会莫名地对她顿添好感。

贤惠

这个词用在脂粉英雄王熙凤身上,有些不知所云,但对贾琏,王熙凤并非总是强势,通过书中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的一些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王熙凤。对于远去苏州的贾琏,她的那份浓浓的思念、牵挂和守候,完全不逊于任何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从她对昭儿事无巨细的询问、嘱托,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对贾琏的爱,完全发自内心。

公道

在王夫人对晴雯的惩处上,王熙凤是站在了公道的立场上。她虽然无法违逆王夫人抄捡大观园的决定,但她的很多言语,明明有包庇、袒护晴雯的嫌疑。对丫鬟晴雯的暗中保护,表明王熙凤还算公道的做人立场。

识人

将宝玉的粗使丫鬟小红直接提拔为自己的亲信,说明她的独具慧眼。在宝玉身边郁郁不得志的小红,得到了她的充分信任,并很快成为了她的左右手。后来王熙凤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正是小红不离不弃,并为保全王熙凤女儿巧姐尽心尽责,算是还报了王熙凤对她的知遇之恩。

善念

对贫婆子刘姥姥的周济,表明她尚未泯灭的善念。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恐怕连王熙凤自己都没有想到,正是自己无意中的一次善举,居然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回报,挽救了自己的女儿巧姐。

重情

人生难得一知己,虽然王熙凤看上去有些曲高和寡,但她在贾府还真有一位惺惺相惜的知己。这个人就是贾母引为众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的秦可卿。通过书中不多的笔墨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和秦可卿之间,关系亲密,无话不说,是一对难得的知己。后来秦可卿不幸早亡,王熙凤痛彻心扉,在可卿的灵前失声痛哭,足见她对秦可卿的真挚情谊。

嫉恶

在贾府中,王熙凤最不待见、最瞧不上的两个人一个是邢夫人,一个是赵姨娘。这两个人,是曹雪芹笔下最不堪的两个人,相信,这两个人同时也是广大读者最讨厌的两个人物。当王熙凤的好恶和广大读者高度一致的时候,我们对凤姐自然会产生先天的好感。

正派

王熙凤虽然做过不少恶事,但在个人生活作风上却非常正派,不像贾府那些不堪的男人一样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尽管知道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沾花惹草,很不检点,但自己却很守妇道。比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虽然我们不赞成凤姐对好色的贾瑞太过狠毒,但从凤姐对登徒子贾瑞的深恶痛绝、恨不得置之于死地可以看出,她一生最痛恨的事莫过于男女间的苟且污秽之事。平儿是王熙凤身边最亲近的人,她对自己的主子的那点事比谁都清楚,正是深知王熙凤是个在私生活上光明磊落的人,所以她才会对贾琏说,他防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走的正。在偌大的贾府,对王熙凤的评价,恐怕没有谁的话比平儿的话更有说服力,连平儿都说王熙凤行的正,走的正,自然王熙凤在私生活上大抵是不会出什么大错的。考虑到平儿一贯的品行纯良,她的话肯定不是扯谎,可信度很高。

以上比较笼统的九条,可能就是我们对劣迹斑斑的凤姐恨不起来的原因所在。

历史人物 历史上虽然背叛了国家得五个叛徒,却让人一点也恨不起来

叛徒是一个人见人恨的词,泛指那些背叛了祖国或者集体的人,叛徒通常都有投敌的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和伤害。比如汉朝时期的叛徒中行说,投降匈奴后,将汉朝的边防情况透露给匈奴,屡次怂恿匈奴入侵,让汉朝边境饱受战火摧残。明末的吴三桂为了一个红颜,投降清军,残酷镇压南明政权,双手沾满了中原百姓的鲜血。>然而历史上还有一些特别的“叛徒”,他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外敌,此后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万世景仰,虽然他们叛变了自己的国家,但却值得同情,一点也让人恨不起来。> >王继忠>王继忠祖籍开封,他的父亲在宋太宗时期任职武骑指挥使,父亲死后,他年龄只有6岁。因为父亲的战功,王继忠被宋廷任命为东西班殿侍。宋真宗是太子时,王继忠因为行事谨慎,做事干练果断被真宗器重,常常跟随左右。真宗即位后,王继忠也平步青云,不到6年时间升迁定州副都部署。>1003年,辽国纠集十万大军南下,王继忠领兵跟随总指挥王超前往抵御。双方在望都以南的康村交战,战斗从下午激战到深夜,持续了十多个小时,辽军死伤惨重,王继忠军杀戮甚多。第二天辽军改变战略,一方面集中兵力攻打宋军薄弱处,另一面遣精锐骑兵切断宋军的后方补给,总指挥王超看情况不妙,率军撤退,王继忠不知情,陷入辽军重重包围,在“围数十重”,“士皆重创”的情况下,王继超寡不敌众,被辽军俘虏。辽国萧太后听说王继忠很有才干,就亲自出面招降他,并把一个公主许配给他,王继忠自此降了辽国。> >1004年,辽国遣二十万大军倾巢出动,再度南下,攻势凶猛,但辽主又怕后方被人抄了老巢,于是让王继忠出面与宋廷求和,在王继忠和宋朝官员的努力下,双方成功议和,王继忠在其中功不可没。此后宋朝每次派遣使者到辽国,都会拜会王继忠,给他带去金带、器币、茶药等贵重礼物。王继忠对宋使也是优待有加,有时叙及思乡之情,常常泣不成声。他还曾经给宋真宗写信,希望能被宋朝召回,但宋真宗从全局考虑并没有这么做。辽圣宗对此也丝毫不怪罪他,反而更加器重他,加封他为楚王,赐名耶律显忠。王继忠虽然投降了辽,但为辽宋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被双方都视为忠臣,这也算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黄权>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刘璋召为主簿。张松建议刘璋调刘备入蜀抵御张鲁,黄权反对,被刘璋外放为广汉县长。刘备攻下益州,刘璋投降,黄权得知主子已降,才放弃抵抗,被刘备拜为偏将军。刘备称帝,封黄权为治中从事。关羽被杀害后,刘备为关羽复仇兴兵伐吴,黄权拼死力谏,刘备不听。>221年,刘备出兵伐吴,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防御魏国偷袭。222年,吴国都督陆逊大破刘备军,刘备随后病死于白帝城,蜀国兵败后,江南前线部队全面溃退,返蜀道路被吴军切断,黄权无法返回蜀国,只好率领部队投靠了魏国。蜀国有人提议抓捕治罪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对黄权投降魏国的罪责不加追究,还仍像往常一样对待他的家人。> >姜维>姜维是魏国天水郡参军,228年,诸葛亮出祁山北伐,天水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疑心,于是扔下姜维逃往上邽,姜维回城时也被当做叛徒拒之门外,最后不得已投降诸葛亮。在蜀国姜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经常跟随诸葛亮身边学习兵法,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匡扶蜀汉,立志北伐。>蜀相费祎死后,姜维独掌军权,继续北伐曹魏,但与魏国打成平手,此后蜀国小人弄权,姜维只得于沓中屯兵避祸,刘禅投降后,姜维诈降钟会,结果反叛不成,被魏军杀害。> >伍子胥>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健的太傅,楚平王为太子建迎娶秦女为妻,结果奸臣费无极看秦女甚美,就把秦女送入了楚平王的卧室,也由此与太子建结下了梁子,为了搞垮太子建,费无极就诬陷迫害太子建和伍奢等人。最终导致太子建流亡,伍奢被杀,伍子胥逃亡吴国。>在吴国,伍子胥帮助阖闾登上王位,随后得到重用,在他的辅佐下,吴国国力大增,随后吴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以解杀父之仇。伍子胥对吴国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但最终没有抵挡住奸人的谗言诋毁,在太宰嚭的构陷下,这位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吴国忠臣被吴王夫差赐死。> >李陵>李陵出生于名将之后,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自幼善骑射,有勇略。天汉二年,汉武帝决定出击匈奴,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将讨伐匈奴,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不甘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运粮官,主动请缨以5000步兵杀敌立功。>此后李陵带5千名步兵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正好与匈奴主力部队相遇,当时匈奴拥有八万精锐骑兵,双方兵力悬殊巨大。李陵指挥部队镇定自若,且战且退,在战斗中射杀匈奴上万人,匈奴不知李陵兵力布防虚实,亦不敢全军强攻。但李陵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在弓矢快用尽的时候,叛徒管敢投降了匈奴,出卖了李陵。最终李陵被匈奴兵层层围困,弹尽粮绝后,被迫投降。>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敌,大发雷霆之怒,宫刑了为李陵辩解的司马迁,后来听说李陵为匈奴练兵,又残忍的夷灭了李陵的三族。而身处北方的李陵时刻都想回归祖国,报效汉朝。但他听说自己的妻儿老母都被汉武帝杀害后,便心灰意冷,后来汉朝使者告诉他,汉武帝因听说他为匈奴练兵才迁怒与他的家人,李陵愤怒的说此人是李绪非我也。李陵痛恨其家人因李绪而被诛杀,便叫人刺杀了李绪,为汉朝除掉了一大患。>妻儿老母的被诛彻底断绝了李陵归汉的退路,在匈奴生活的二十五年中,他心如死灰,无所事事,既不参与匈奴的军事行动,也不为匈奴谋划一计一策,最终孤独终老在北方风沙之中。

相关参考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害死尤二姐的?

王熙凤先假装宽厚,高调将尤二姐接进府来,在众人面前消弭紧张的氛围,让人放松警惕。实际上,却是把本来可以与之抗衡的尤二姐紧紧握在自己掌控之中,而且姿态做足,非常漂亮。紧接着,王熙凤引进了第三个竞争对手—...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如何害死尤二姐的?

王熙凤先假装宽厚,高调将尤二姐接进府来,在众人面前消弭紧张的氛围,让人放松警惕。实际上,却是把本来可以与之抗衡的尤二姐紧紧握在自己掌控之中,而且姿态做足,非常漂亮。紧接着,王熙凤引进了第三个竞争对手—...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排斥薛宝钗而喜欢林黛玉?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小叔子究竟动了啥心思

贾母是个喜欢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老太太,同时也有着极其高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贾母一手调教出来女儿孙女外孙女侄孙女个个情趣高雅,而对王熙凤这位当家少奶奶要求更高,因此,王熙凤在贾母的精心调教下,

红楼梦中王夫人和王熙凤是什么关系

王夫人王熙凤对于不太了解红楼梦的人来说,经常会把王夫人和王熙凤两个人给混淆了,或是认为她们根本就是一个人。但其实王夫人和王熙凤是差了辈分的侄女关系,只能说她们都姓王,而且还有血缘关系而已。王夫人剧照王

这个“会计”不简单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治家之道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生都读不尽的红楼,大观园里的痴男怨女,你是否解得“其中味”?且不论宝玉、黛玉和宝钗的爱恨纠葛,小编最欣赏的当属牙尖嘴利精明缜密的凤姐—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是什么?她的性格特点如何?

王熙凤是中国名着《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那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在《红楼梦》中,判词是对主要人物结局的暗示,其中十二金钗的判词是最有名的,现在还有专门研究它...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是什么?她的性格特点如何?

王熙凤是中国名着《红楼梦》中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那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在《红楼梦》中,判词是对主要人物结局的暗示,其中十二金钗的判词是最有名的,现在还有专门研究它...

小说红楼梦王熙凤判词分析

红楼梦王熙凤判词在《红楼梦》王熙凤判词中,我们可以逐步看见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珠光宝气的女强人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失败和最后的悲惨命运的。王熙凤之前身为贾府的管理者,做了多少残酷无情的事儿,又发过多少来历不

在小说红楼梦中王夫人撵金钏难道是不是为了贾环

第三十一回,王夫人撵金钏一节,本来不是问题的,可是屡屡有人提问,王夫人发作,是在金钏说到贾环和彩云的事情时候,难道王夫人撵金钏,是为了替贾环遮丑?还是先看原文吧: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