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朝的杰出女政治家
Posted 太极
篇首语: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经四朝的杰出女政治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辽国贤相室昉,历经辽朝五代皇帝,为辽朝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历经四朝的杰出女政治家
晚明前清时代有一位十分特出的女性,她就是孝庄皇太后。她一生经历过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福临、康熙皇帝玄烨四代帝王。皇太极是她的丈夫,福临是她的儿子,玄烨是她的孙子。除了努尔哈赤时代,在其他三朝,这位女士曾经发挥过极大的影响力。福临能够成为顺治皇帝,可能与她有绝大关系,玄烨成为康熙皇帝,她的意志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她对儿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顺治一生的幸福就葬送在这位母亲手里。她对孙子的教养却十分成功,培养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数得上的贤明君主。以至于这位皇帝多年以后还一再表示,没有祖母就没有自己的一切。
她是一位富有女性魅力、同时也懂得运用这种魅力的女人;是一位心机极深、同时不断地在运用这些心机的女人;是一位对权力有着清醒认识、富有政治才干和政治欲望的女人。但是她却满足于躲在幕后,帮助自己的儿孙获取权力和行使这些权力。为此,在当时和后世,她受到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戴。
孝庄皇太后出身于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部落。当时,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个人与家庭没有姓氏,部落的名称就是每一个人的姓氏。是故,人们习惯上称呼其为博尔济吉特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如何将蒙古各部落化敌为友,始终是后金汗国的一个巨大问题。当蒙古各部落成为其盟友时,后金汗国的北部、西北部没有了威胁,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对付大明。若不然,在对付正面的敌人明王朝时,自己广大的侧后翼很难设防,或者叫防不胜防。那种情形实在太可怕了。
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人中,他们本人和他们的家族子弟,迎娶的蒙古女子人数多达五十三人,占迎娶妇女总数的87%以上;从公元1617年即后金天命二年开始,到1643年即大清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时为止的二十七年间,他们家族的嫡系女性亲属,包括姐妹、女儿、侄女等,嫁给蒙古各部的共有四十三人。其中,迎娶与出嫁到科尔沁部的女子为最多,迎娶来的为二十四人,嫁过去的为十五人,联姻对象包括了科尔沁所有部落和蒙古几乎所有重要一些部落的酋长。
这二十七年,正是后金汗国与大明朝激烈对抗的二十七年,也是大清完成了全部入主中原的准备工作,并最终于一年后入主了中原的二十七年。
这种毋庸置疑的政治婚姻,帮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基本解除了来自北部与西北部的威胁。这是他们敢于与大明朝放手一搏的重要原因,也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立尽可能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极为成功的运作。翻开地图集,对此便可以一目了然。他们用这种婚姻,为自己建立起来一道漫长而广大的安全屏障。
在皇太极著名的崇德五宫中,居住着他最重要的五位后妃,这五位后妃全部出身于科尔沁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位居中宫的是哲哲皇后,位居第二位的关雎宫宸妃海兰珠和位居第五位的永福宫庄妃,是一对同胞姐妹,二人同是哲哲皇后的亲侄女。
永福宫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她在娘家的蒙古名字叫布木布泰。目前,关于这个名字的准确含义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和喇嘛教教义有关,含有出世之人的意思;还有一种看法则认为,布木布泰是当时蒙古人用来装东西的大口袋,是很重要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用粗制毛线编织而成。从当时游牧渔猎民族的习俗上判断,后一种可能性似乎更大,姑且存疑。
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是在公元1625年即大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的二月初二日。当时,她是虚岁十三岁。她的丈夫皇太极比她大二十一岁,时年三十四岁,按照周岁计算则为三十三岁。这时,皇太极早已有了一位正夫人,就是布木布泰的亲姑姑哲哲,此外,他还有三位侧夫人,如今的布木布泰则是第四位。
皇太极一生中共有二十五个子女,其中十一个儿子,十四个女儿。他究竟有多少位妃嫔,目前尚没有人能够给出精确答案。为他生育过子女从而记录在案的则有十五位。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育过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是为他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从这一点出发,应该说他们二人的感情可能还不错。不过,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对她和她的子女曾经给予过特殊的关爱与照顾。皇太极太忙,需要他瞻顾的军国大事太多,需要他关爱的女人及其子女也太多,这可能是他没有过多关照布木布泰的部分理由。
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则可能是另外的部分理由。在史书包括清代官方史书中,详细记载了皇太极对于这位海兰珠用情极深的事例,在我国帝王中,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海兰珠的情形很奇怪。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时十三岁,按照习俗,这是当时一般女孩子出嫁时的普通年龄。九年后,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却在二十六岁时,以处子之身嫁给了皇太极。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毫无疑问已经属于那时的老姑娘或大龄女青年了。史书上没有记载缘由,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谜团。许多文献中谈到这位海兰珠时,时常使用的词汇是贤淑、文静等等。这可能是她进入皇太极妃嫔行列后,很快就突出地受到皇太极喜爱的原因。
海兰珠嫁到后金一年多一点,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正式登基成为大清帝国皇帝。他册封海兰珠为仅次于中宫皇后的东宫宸妃,并以中国第一首爱情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意,将宸妃居住的东宫命名为关雎宫。倘若没有足够的情感,这是很难想像的一件事情。
一年后,崇德二年七月,海兰珠生下一个儿子,皇太极为此采取了我国历史上很罕见的措施:下令大赦天下。从历史记载上看,皇太极是一个标准的工作狂,对待国事极为认真,在很小的事情上都精益求精,绝不马虎。据说,这是大清立国后的第一个大赦令,就连皇太极登基时可能都没有过。很难将这个举动看成是一时心血来潮所致。
始料不及的是,六个月后,这小皇子居然夭折了。这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不久,永福宫庄妃生下第九个儿子福临,后来,皇太极的其他妃子陆续生下第十子、第十一子,皇太极均无任何表示。
公元1641年即大清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在锦州、松山一线主持满清之间的最后一次大决战——松锦大战。八月十四日,为了扭转前线的危急局势,皇太极带着严重的鼻衄病,流着鼻血,六个日夜长途奔驰六百里,到达前线。一个月后,战局得到彻底扭转,沈阳传来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于是,九月十三日,这位多情天子再一次六个日夜长途奔驰六百里,返回沈阳探病。据说,在六天之中,皇太极累死了六匹骏马。到达沈阳城外时,得到宸妃病故的消息。
史书记载说,皇太极极度悲恸,连续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并一度在恸哭中昏迷不醒。大丧期间,一个中央部门的承政,相当于六部尚书即部长的人物召文艺工作者吹弹歌舞,险些被处死。皇太极的弟弟阿济格等一批人也因为戏舞鸣弦而歌而获罪,一大批人受到极重的处罚。这一年,皇太极已经五十岁,两年后就去世了。一个百战归来的老皇帝,对于海兰珠如此深情并执著,在中国历史上确属异数。
辽国贤相室昉,历经辽朝五代皇帝,为辽朝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室昉(920~994),字梦奇,契丹族,辽南京(今北京)人,历仕辽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五朝,官至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曾主修《实录》,监修《国史》,是辽代名臣和史学家。辽代许多文臣武将,都是靠贵族出身和超群武艺登上高位的,而室防却是由科举考试入仕的。史书中说,他自幼谨慎忠厚,喜好读书,闭门不出,潜心学问二十年,里人竟有许多不认识他的。 室昉二十多岁登进士第,任卢龙(今河北卢龙)巡捕官,很早就以知礼和文词著名。所以,当公元947年(契丹大同元年)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大辽、登帝位行册封大礼时,就请室昉担任替皇帝起草诏令的知制诰,并负责筹划指导册封的全部礼仪事务。据《辽史·礼志》记载,契丹礼仪本甚质朴,自太宗克晋,稍用汉礼。室肪所制定的辽帝册封礼,当为吸收中原皇帝礼仪而成。由此可见,室肪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 辽世宗时,室昉任南京留守判官,为北面宫官系统中的重要官员。穆宗时,迁官至翰林学士,是掌管皇帝文翰的官员。其后在皇帝周围任官十余年,甚受器重。景宗时,任翰林学士兼政事舍人,皇帝多次向他询问古今治乱得失的有关问题,他都能博引史实,详加分析,很合皇帝心意。景宗发现室防有处理复杂政务的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副留守。他断案和处理诉讼都很平和允当,受到时人的好评。此后,室昉升任负责兴造、屯田和矿产的工部尚书,成为朝廷六卿之一。不久,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很快,又官拜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即只有契丹族人才可以担任的政府最高行政职务。 室昉自辽景宗保宁间入相,直至逝世,当了近二十年的宰相,对朝政多所建树。公元983年(辽统和元年),十二岁的辽圣宗继位,其母萧太后摄政,室昉即奏进据传是周公所作的《尚书·无逸》篇,告诫小皇帝绝不可放纵自己,要知稼之艰难,关心民生之疾苦。萧太后闻此,对其予以嘉奖。室昉及同时为相的韩德让、耶律斜掺精诚团结,忠心辅佐,整治弊政,知无不言,专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法度修明,社会安定。 984年(统和二年),下诏修建诸岭路。室昉不顾年逾花甲,拖着赢弱的躯体,亲自动员民夫二十万人,很快就完成了修路工程。公元986年(统和四年),宋大举攻辽,萧太后率兵亲征,大破宋军。室昉考虑到山西诸州既供给军资,又遭战乱,百姓生活艰难,奏请免除了山西当年租税。圣宗曾下诏不许乱建佛寺,以抑制天下崇佛之风,但晋国公主却在南京建一佛寺,且请求圣宗为该寺题额,得到允许。 室昉得知此事,即上疏批评道:「 ”陛下前有诏书,以四方修建无名寺院为罪。如今由于公主请求,就应允赐额,不仅违背前诏,且会起到助长歪风的效果。”圣宗接到上疏,便听从了室肪的意见。室昉是一位知道进退而不贪恋权势的宰相。还在圣宗继位之初,他就上书要求告老还乡,萧太后没有允许。公元990年(统和八年),他再一次上书请求交出相权,萧太后仍是不准,只是下诏特许他人朝免拜,赐给他几杖,并派遣亲信的阁门使李从训持诏对其劳问,封为郑国公,令其常居南京。 次年,室昉又推荐韩德让代替自己的职务,萧太后仍不允许。圣宗下诏,赐给室肪貂皮衾褥,允许其乘辇入朝。这时,室防已经病重,圣宗派遣翰林学士张干到室昉府中授予南京留守的要职,并加尚父衔。室昉病逝后,圣宗为之停止视朝两日,赠尚书令,以示悼念。室昉遗言,不愿受人过誉,而自撰墓碑之文。相关参考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中国历史上唯一历经七朝的宰相。裴度的一生,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
室昉(920~994),字梦奇,契丹族,辽南京(今北京)人,历仕辽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五朝,官至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曾主修《实录》,监修《国史》,是辽代名臣和史学家。辽代许多
历史人物 她历经四朝皇帝 是咸丰后妃中最后去世的 死后94天清朝灭亡
清朝数十位皇贵妃中,有皇帝亲封的,也有后来追封的。咸丰帝后妃不多,慈禧太后抢尽风头,导致其他人都默默无闻。作为咸丰的端恪皇贵妃,她的一生也颇为传奇,她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死后94天清朝就灭
导读:在历史上,能历经三四朝的,已经是相当少见了。若要历经七朝,不说是唯一的,起码是极为罕见的。可裴度的一生,就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文宗七朝,史称七朝元老。所以史书称他「威
李德裕,字文饶,是历经四朝的唐朝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有“万古良相”的美誉。 诗人李商隐评价李德裕说:“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
和珅也斗不过的章佳·阿桂:历经四朝善终说到阿桂,他可是清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知道阿桂的人,真的是太少了。阿桂,姓章佳氏,全称应该是章佳·阿桂。他出生于1717年9月7日,也
和珅也斗不过的章佳·阿桂:历经四朝善终说到阿桂,他可是清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知道阿桂的人,真的是太少了。阿桂,姓章佳氏,全称应该是章佳·阿桂。他出生于1717年9月7日,也
王晏(890—966年),徐州滕(今山东滕州人)人。五代时大将。先后事过四朝帝王,官至太子太师,北宋时进封韩国公。> 王晏(890—966年),徐州滕(今山东滕州人)人。王晏出身农家,健壮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