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漩涡里的一代重臣

Posted 奏折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漩涡里的一代重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漩涡里的一代重臣

2、政治漩涡中的新旧党

历史漩涡里的一代重臣

梁启超曾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才识兼备的李鸿章在落日帝国里,却是一生秋风糊裱匠。

清另一重臣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曾国藩家书》,李鸿章除了落得个千古骂名,还留下甚么?

李鸿章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至1901年去世,四十年来所上奏折数量庞大,这些奏折反映历史,也反映李鸿章的一生。曾国藩曾言:“少荃天资于公牍最近,所拟奏咨函批,皆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i出于蓝,亦未可知。”李鸿章的写奏折本领是有名的,在任曾国藩幕僚期间已出手不凡,有历史学者认为李鸿章写奏折的一杆笔比曾国藩还要厉害。

《李鸿章和清四十年》便是一部点评李鸿章奏折的书。

“他的精于权谋与‘写奏折’的本事,在其奏折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在不少有关国家大政及一些与他本人利益相关的事情上,他与朝廷的主张并不一致,但多数情况下,他却能迂回曲折达到目的,并在奏折中列举种种理由说服朝廷,使其不能不或不得不接受自己的主张。”(第3页)

作者雷T在序中说,透过点评、x究这些奏折,可分析“隐藏其后的具奏者的w实意图、见识、水平,甚至其脾性才情。”

这书和《三国演义》一样,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看这书,爱那几则有关洋务给总理衙门的信函:《论幼童出洋肄业》(与曾国藩联署致总理衙门函)、《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论试办轮船招商局》(致总理衙门函)、《妥议铁路事宜折》等等。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核心人物,他总是“遇到红灯绕道走”,从未停过迂回曲折地引进西方科技。如修铁路,摇旗二十年仍得不到朝廷首肯,后借“海军衙门”的成立,才得以一圆建铁路之愿。

“伏思中国生民之初,九州岛岛万国自为风气,虽数百里之内,有隔阂不相通者。圣人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无不有铁路以导其先……征调则旦夕可达,消息则呼吸相通……查中国要道,南路宜修两条。一由清江经山东,一由汉口经河南,俱达京师。北路二条宜由京师东通奉天,西通甘肃。诚得此四路以为根本,则傍路繁要之区,虽相去或数百里,而地段较短,需费较省,即招商集股,亦与情所乐就……”(第232页)

李鸿章在《妥议铁路事宜折》从国际形势,及至本国军事防卫、通商、运输、民生、邮政、招商轮船等方面力陈修建铁路之“九利”,当时朝野上下对修铁争议激烈(远甚于近今香港的高铁之争),虽则清皇朝逼于保守派的强大压力,一度“铁路不宜开”,但今天看来,李鸿章当日的主张高瞻远瞩,其南北四路的修铁路格局更具时代意义,哪怕放于今天,仍未落伍。

政治漩涡中的新旧党

  哲宗朝,无论是元v时期,还是哲宗亲政后,最活跃的似乎都是朝中的大臣们。由于变法与反变法矛盾的延续以及哲宗与高太后的冲突,使得当时支持变法的大臣(新党)与反对变法的大臣(旧党)都无可避免地卷入激烈的党争,成为其中的主角,也就演出一幕幕令人叹息的悲剧。   在高太后垂帘的8年中,旧党不仅控制了整个朝廷,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也始终如一,从未放松过。旧党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人甚至竭力搜寻新党章、蔡确的传闻轶事,任意加以穿凿附会,对其进行诋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车盖亭诗案。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神宗变法时,王安石见蔡确颇有些才能,便推荐他做三班院主簿。但蔡确长于见风使舵和阴谋诡计,当他见到神宗有疏远王安石之意时,竟不顾知遇之恩,上书参劾王安石。蔡确为了谋取高官,制造了多起冤狱。他自知制诰升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均靠制造冤狱夺别人官位后得到。很多大臣都看不起他,而蔡确却自以为本事了得。神宗病危时,蔡确与邢恕欲立神宗同母弟雍王颢和曹王f不成,反过来诬陷高太后和王有废哲宗之意,自谓有策立功。   高太后垂帘后,新党势力被排挤,蔡确也被贬出朝廷。元v元年,蔡确罢相,出知陈州。次年,蔡确再贬安州。在安州游车盖亭时,蔡确写下了《夏日游车盖亭》十首绝句,诗被与蔡确有过节的吴处厚所得。吴处厚曾在蔡确手下为官,希望他推荐自己,但被蔡确拒绝了,由此怨恨不已。终于,吴处厚等来了报复的机会,他将蔡确的诗上呈朝廷,说其中“内五篇皆涉讥讪,而二篇讥讪尤甚,上及君亲”。诗中有“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之句。郝甑山,安州人,唐高宗时的忠直之士。唐高宗曾想让位给皇后武则天,郝甑山上奏反对。吴处厚曲解诗意,说此处是将高太后比做武则天。而旧党梁焘、朱光庭和刘安世等人立即加以发挥,肆意攻击,并以“邢恕极论蔡确有策立(哲宗)功,真社稷臣”的言论相弹劾,高太后怒不可遏,将蔡确贬到新州。吕大防和刘挚曾以蔡确母亲年老,岭南路远,主张改迁他处,高太后却说:“山可移,此州不可移。”在当时,被贬往岭南,实际上如同被判了死刑。苏轼曾有诗云:“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这是当时岭南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蔡确被贬时,范纯仁对吕大防说:“岭南之路长满荆棘七八十年矣,今日重开,日后我们难免有此下场。”他还请哲宗向高太后求情,但哲宗依旧以沉默相抗议。哲宗亲政后便把大批元v大臣贬至岭南,印证了范纯仁当日的忧虑。   车盖亭诗案是北宋开国以来朋党之争中以文字打击政敌面最广、力度也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旧党利用高太后对蔡确等人的不满,捕风捉影,对整个新党集团进行一次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在蔡确被贬新州时,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和韩缜斥为“三奸”。他们将王安石和蔡确亲党名单张榜公布,以示警告,同时对元v元年被司马光斥逐的新党人员章、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加以重贬,又铲除在朝的新党,如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都被降官贬斥。司马光的同僚及追随者们在高太后的支持下,欲给新党以毁灭性的打击,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但是,随着高太后的衰老和哲宗的成长,不仅旧党成员,连高太后也感到山雨欲来、新党复起的政治气氛。元v八年八月,高太后垂危时,她告诫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老身殁后,必多有调戏官家者,宜勿听之,公等宜早求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实际上是已经预感到哲宗准备起用一批新人,要他们提前准备,尽早退出朝廷,以保全身家性命。后来事实证明,哲宗亲政后,凡是高太后垂帘时弹劾新党和罢免新法的官员几乎无一人幸免于报复。   哲宗亲政后,召回章、蔡卞、黄履和张商英等人。章等人曾是神宗变法时的重要人物,但在经历了元v时期旧党的残酷倾轧后,他们的政治性格在党同伐异过程中遭到严重扭曲。当他们复出时,他们与亲政的哲宗一样,都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而章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章,字子厚,浦城人。他博学善文,考进士时,其名次在侄子章衡之下,深以为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居然再次参考。一次,章与苏轼外出游玩,走到一个深潭边,见潭下临万仞绝壁,有根木头横在上面。章请苏轼到绝壁上去题字,苏轼见绝壁下深不见底,当即摇头,连说不敢。章却从容地吊下绳索攀着树下去,在壁上大书:“苏轼章来。”上来后竟然是面不改色,神采依旧。苏轼拍拍他的肩膀说:“君他日必能杀人。”章问为什么,苏轼说:“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章听罢,哈哈大笑。   熙宁初,章得王安石赏识,被委以要职。后来,高太后和司马光废除新法,章与他们的冲突就越来越激烈,甚至还与司马光在高太后帘前争论,言辞极为尖锐。高太后大怒,刘挚、朱光庭和王岩叟等人趁机上奏指责章,章被贬出朝廷。   章返回朝廷后,不忘刘挚和王岩叟等人对新党的攻击,变本加厉地对他们进行报复。绍圣元年(1094),章在哲宗的支持下,将旧党的主要人物吕大防、刘挚、苏轼、梁焘等人贬到岭南。章还利用哲宗不满当年刘安世和范祖禹谏宫中寻找乳母一事,将两人也贬到岭南。绍圣四年,章等人频频上奏,哲宗又开始对元v大臣进行新一轮的打击。已故的司马光和吕公著等人均被追贬和削夺恩封,哲宗甚至还要掘两人坟墓,由于大臣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相谏才作罢,但两人后代都被牵连遭贬。仍在世的元v大臣,均被贬出朝廷,后来几乎都相继到了岭南。   哲宗像章对旧党还采取了一个极严厉的措施,即编类元v臣僚章疏,也就是把元丰八年四月以后所有攻击新党和新法的章、疏都予以排比分类,再给上章、疏的人依次定罪,此活动一直到哲宗去世时仍在进行。此外,章在贬逐元v党人时,还以被贬者的姓名来定贬所。苏轼贬儋州,是因为苏轼字子瞻,“瞻”类似“儋”。刘挚贬新州,因为“新”字音近似刘挚字莘老之“莘”。黄庭坚贬宜州,因为“宜”字似其字鲁直之“直”字。而刘安世贬逐时,有人说刘安世曾算过命,说他命极好,章就在昭州上一指,说:“刘某命好,让他去昭州试试。”竟将人的生死视为儿戏,不幸为苏轼所言中。
政治

相关参考

身陷政治漩涡的妃子――珍妃

  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情人,隆裕皇后最嫉妒的妃子,也是慈禧太后最痛恨的女人。她是维新变法中的弄潮儿,也是宫廷斗争中可怜的牺牲品;

政治漩涡中的新旧党

  哲宗朝,无论是元v时期,还是哲宗亲政后,最活跃的似乎都是朝中的大臣们。由于变法与反变法矛盾的延续以及哲宗与高太后的冲突,使得当时支持变法的大臣(新党)与反对变法的大臣(旧党)都无可避免地卷入激烈的

李适之怎么进入了大唐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

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廖龄奇是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的

他是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因为结婚请假离开了自己的部队几天,结果部队被日军击败,他也被粤系将领污蔑为临阵脱逃,被执行枪决。他死后不久,经过调查认定为误杀,国民政府按抗日阵亡将官给予抚恤,国民党最高军事当

为何被锦衣卫埋入雪中冻死? 明朝重臣解缙

解缙明朝初年重臣,官至内阁首辅,因大胆之言而获罪以无人臣礼之罪,被埋入雪堆冻死。在江西吉水县城气象局院内,有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古坟,在院子里的一个高坡之上,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坟堆,坟堆前有一个类似牌坊一

为何被锦衣卫埋入雪中冻死? 明朝重臣解缙

解缙明朝初年重臣,官至内阁首辅,因大胆之言而获罪以无人臣礼之罪,被埋入雪堆冻死。在江西吉水县城气象局院内,有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古坟,在院子里的一个高坡之上,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坟堆,坟堆前有一个类似牌坊一

李适之怎么进入了大唐王朝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李适之为相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

李适之怎么进入了大唐王朝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李适之为相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

权势漩涡中挣扎的女人 东汉安帝刘祜皇后阎姬

阎姬,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祖父阎章,精晓国家典章制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任尚书,当时他的两位妹妹被明帝选入宫中,封为贵人。从这时起,阎章便成了皇亲国戚。但是,由于明帝对外戚多加限制,“权无私溺之授

权势漩涡中挣扎的女人 东汉安帝刘祜皇后阎姬

阎姬,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祖父阎章,精晓国家典章制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任尚书,当时他的两位妹妹被明帝选入宫中,封为贵人。从这时起,阎章便成了皇亲国戚。但是,由于明帝对外戚多加限制,“权无私溺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