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殉国
Posted 北洋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屈殉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不屈殉国
此次战事有守一月而不支者,有守数月而不支者,有守半年不支而至死不屈者。相座当付泰西各国观战武员评其得失勇怯,不能以成败论。——清 张文宣《遗书李鸿章》
1895年1月25日,日本侵略军登陆荣城,26日,下达了进攻威海卫的命令。日军在推进途中与清军展开激战,战况一度胶着,日军的大寺少将被弹片击中,伤重而死。
尽管如此,威海卫的南北两岸炮台还是一个个被日军攻陷,这等于北洋舰队的一条膀子被卸掉。炮台失陷,日军利用清军原有的大炮射击北洋舰队。丁汝昌也预料到这一点,曾命令将开启大炮的器械藏起来,但陆军指挥官没有执行命令,认为我陆军干嘛要听你海军的,因此等于将大炮交给了敌人。
刘公岛的守军和海湾内的舰队已经被围困,但他们做好了坚守准备,屡次击退敌人。2月3日,清军击伤日舰筑紫号和葛城号。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于是改用偷袭战术,派鱼雷艇潜入港湾袭击。威海卫铁索封港,日本鱼雷艇屡次不能通过,9号鱼雷艇还被北洋水师击沉。然而到了2月6日凌晨,日军却打了一个神仙仗,23号鱼雷艇居然懵懵懂懂闯过了铁索,然后日艇鱼贯而入,与清舰缠身战斗。北洋舰队的来远舰、威远舰被鱼雷击沉。
鱼雷艇偷袭得手,第二天,日本联合舰队向北洋舰队和刘公岛等目标发起总攻。李鸿章派遣的援军才到外围,就被日军猛烈的炮火撕成碎片。
此时北洋水师已是困兽,而清廷还在吵吵嚷嚷要丁汝昌下课。丁提督已经听不到这些声音了,他耳边只有呼啸的炮火声。士气开始涣散,当晚7时,刘公岛数千军民围在丁汝昌的衙门前,要求给生路。丁汝昌安慰大家:十六、十七日援军就到了,大家等等,如果援军届时不到,我会担保诸位的生命安全。丁汝昌要做的不只是尽军人的气节,还要考虑百姓和下属的生路,他长叹:我丁某连个痛快战死的机会都没有。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他痛苦地接受了投降的条件。
2月11日,丁汝昌写好给李鸿章的遗书,然后一杯酒,一块鸦片……
2月12日,丁汝昌命绝。
2月14日,北洋水师正式向日军投降。
刘公岛陆兵指挥官张文宣,是北洋舰队老板李鸿章的外甥。1874年,即同治十三年,张文宣中武进士。1887年,威海设防,张文宣被调防至威海。刘公岛被日军围困,他向朝廷写信:守刘公岛,我张文宣先力守,实在不行了,用命来守。张文宣确实履行了热血诺言,当大势已去时,他向舅舅李鸿章写下遗书,说此次战役我军有坚守一个月、几个月甚至半年然后力气不支,殉国而死的,李相国您一定把我们的勇敢表现告诉西洋军界,看我们到底是勇敢还是怯懦,不要以成败来论我们。这封信可看出张文宣还是很有军人荣誉感的。
2月11日,不屈的张文宣自裁殉国。
2月14日,日本联合舰队向自杀殉国的北洋水师三名将军鸣炮致哀。美国《纽约时报》这样报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人民引为骄傲。
历史人物 淞沪会战15位殉国国军将领历史名人
淞沪会战是继七七事变之后的一个月后发生的一场战争,时至今日,淞沪会战距离现在已有78周年,但是,虽然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要铭记是谁用他们不屈不饶的意志与日军作斗争,为解放全,为现在的我们争取了和平的年代。
据悉,在这场极其悲壮、可歌可泣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0余名。现在,小编将来为大家介绍这些不屈的英灵,15位殉国国军将领。一起来看看吧。
>抗战200位殉国的国军将领的墙
淞沪会战是一场历时3个月的战场。在这场战争军投入兵力70个师近70万人,伤亡25万余人。而日军则是投入兵力10余个师团近30万人,军舰130余艘,战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伤亡4万余人。
而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方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多人人的精血才换得了今天的和平。虽说淞沪会战是以国军失败撤离上海而告终,但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展示了人民面对强敌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彻底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的战略企图。在这场极其悲壮、可歌可泣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0余名。
>国军吴克仁中将
吴克仁中将,字静山,黑龙江安宁人,满族,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军长。
1894年,吴克仁中将出生于吉林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后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1915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入皖系边防军,后转投奉军,积功由排长累迁至营长。1925年,赴日本学习炮兵。回国后,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后改任东北炮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吴克仁中将退入关内,时任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1933年,日军侵犯热河,继犯长城,遂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初与敌战于古北口,后调至滦东组织防御。次年,晋升为一一七师师长。
吴克仁中将所辖107 、108师是淞沪抗战中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
1937年11月8日拂晓,日寇柳川第10军主力渡过黄埔江,猛攻松江县城,吴克仁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击退敌军多次进攻。9日,吴将军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袭击,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淞沪会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朱耀华中将,字强生,湖南长沙人,他是国民党陆军少将,张辉瓒之内侄。国军第78军第18师师长。朱耀华早年投身军旅。后在湘军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九集团军七十八军第十八师师长。
1937年10月24日拂晓,日军在150架轰炸机,10余辆坦克掩护下,集中兵力猛攻18师驻守的大场镇,18师官兵苦战3日,万余官兵几乎全部牺牲,大场镇失守,朱耀华将军悲愤交集,举枪自尽殉国。
>朱耀华中将
据悉,朱耀华中将在淞沪会战中是中央军第九集团军第十八师师长。
据相关资料显示:十月二十五日,日军出动一百多架飞机,对十八师阵地以及周围地区狂轰滥炸,投弹一百多吨,第十八师阵地工事被毁殆尽。日军进入十八师阵地后,朱耀华师长临危不惧,多次组织敢死队,携手榴弹,冲入敌群,作拼死抗争,战至深夜。二十六日,终因敌众我寡,又无后援,朱耀华所率十八师坚守的阵地大场失守。朱耀华悲痛欲绝,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含恨写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心脏……
>黄梅兴少将
黄梅兴少将,字敬中,广东梅县人,1897年生,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旅长。1937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黄梅兴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连续攻破十余个日军坚固堡垒后,不幸在爱国女校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0岁。一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中校及通讯排官兵30余人。黄梅兴将军是淞沪抗战国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后追授陆军中将。
蔡炳炎少将,字洁宜,安徽合肥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生。国军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党陆军第十 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抗战。
>蔡炳炎少将
淞沪抗战中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争夺战中,第67师协同第11师保卫罗店,与日军展开反复争夺,8月27日晨,蔡炳炎将军亲率402团两个营攻击罗店日军,不幸中弹阵亡,以身殉国,时年35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国军路景荣少将
路景荣少将,江苏武进人,1902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1937年9月10号在上海月浦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5岁。
杨杰少将,字子英,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1937年10月11日,在淞沪会战顾家宅之役中牺牲,时年41岁。
庞汉祯少将,字胤宗,广西靖西县人,壮族,1899年生,广西陆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
>庞汉祯少将
1937年10月18日,庞汉祯将军率部抵沪参战,19日夜进入阵地,接替517旅守备谈家头至陈家行一线,10月22日,日军集中第3、第13 、第101 三个师团主力进攻国军第21集团军,在庙行与陈家行之间突破守军阵地,战斗惨烈。10月23日下午3时,在陈家行指挥战斗中,被日寇火炮击中牺牲,时年38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秦霖少将,字松涛,广西桂林人,1900年生,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1937年10月率部抵沪参战,驻守南翔,初在张家楼、湖里宅、季项宅、苏家宅一带二线布防,为预备队,后入一线参战,所部作战勇猛。
>秦霖少将
1937年10月23日,秦霖将军在日机轰炸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后追授陆军中将。
>官惠民少将
官惠民少将,字剑豪,广东曲江人,黄埔四期毕业,革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清水显牺牲,时年36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吴继光少将
吴继光少将,江苏盱眙人,1903年生,黄埔二期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伐军中见习,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等职。是革命军陆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少将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时,为陆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少将旅长,主动请缨杀敌。不久,奉命率部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0月下旬,奉命率部在青浦阻击日军,掩护主力撤退。从11月5日起,指挥所部与日军激战四昼夜,损失甚重。11月9日,日军主力在陆、空火力掩护下向所部发动进攻,乃亲临火线,率部全力阻击。1937年11月11日在白鹤港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4岁,后追授陆军中将。刘启文少将,号靖远,河南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
在813淞沪会战时任陆军108师322旅旅长,于11月初与日军于苏州河一带激战,起初连战连捷,然日军不断增援,并夹以优势火力不断进攻,守军渐感不支,刘启文身先士卒,亲临前线与日军进行肉搏,不幸于激战中殉国,年39岁。1937年11月8日在石湖荡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邓玉琢少将,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与敌激战中牺牲。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李伯蛟少将,湖南邵阳人,早年投军,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卫阻击日军登陆部队,激战中牺牲。
遗憾的是,吴桐岗少将、邓玉琢少将、朱之荣少将、李伯蛟少将,四位将军缺失。好了,以上是小编对淞沪会战中那些不屈的英灵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一事做出的相关解说,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淞沪会战相关事件,敬请关注历史网。
相关参考
2014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同样是个甲午年。那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丧权辱国,但是一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誓死不屈,用鲜血维护着民族尊严,
淞沪会战是继七七事变之后的一个月后发生的一场战争,时至今日,淞沪会战距离现在已有78周年,但是,虽然战争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要铭记是谁用他们不屈不饶的意志与日军作斗争,为解放全,为现在的我们争取了
2014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午年,120年前的1894年同样是个甲午年。那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丧权辱国,但是一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誓死不屈,用鲜血维护着民族尊严,
...无能,最终丧权辱国,但是一些爱国将士奋起抵抗,誓死不屈,用鲜血维护着民族尊严,用生命捍卫着这个国家!还有不到60天就要离开甲午年,在此之际特撰写此文,以缅怀那些我们并不熟悉,但却应该永远铭刻的殉国英烈们...
晋朝人物本名:沈劲字号:世坚所处时代:晋代民族族群:汉族去世时间:365年(兴宁三年)主要成就:孤守洛阳,不屈殉国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沈劲人物生平(历史lishixinzhi.com)沈劲,字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因为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和他的不屈、节烈,另一方面,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场。从文天祥被俘那一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
文天祥:英雄被自己人“劝死”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
文天祥:英雄被自己人“劝死”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英雄被自己人“劝死”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场
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场。 文天祥从被俘那一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义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