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的贾宝玉为何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Posted 爱情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婚的贾宝玉为何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新婚的贾宝玉为何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2、历史典故 梁武帝出家为僧

新婚的贾宝玉为何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情痴的典型。"千古情人独我痴",他因情而生,因情而傻,因情而狂,最终情尽而悬崖撒手,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宝玉的情尽管有时表现出泛爱的倾向,但他对林黛玉,对天地万物,对生命,对美好,则是充满了真情。他厌恶世间的俗情,因为那已是俗化了的仕途经济之情,金钱势力之情,即被一层又一层面纱掩盖的虚假之情。恰如尤氏所说的,那些不过都是假情假礼假体面而已。"你死了,我便作和尚去",贾宝玉用行动实践了对黛玉的承诺,这才是真情。

在绚丽多彩的《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一对儿。"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多方支持;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者。她们各自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走着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终,薛宝钗赢得了"宝二奶奶"的位置,而林黛玉因为疑心和嫉妒病死在房中。

薛宝钗出自皇商家庭,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是世故,城府极深,却又乐于助人,讨人欢心,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封建淑女,很符合封建时代的要求,最终与贾宝玉结婚,成为"宝二奶奶"。而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精神之美,也是她的生命所系。她与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且坚贞。她对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着,始终如一,至死不悔。也正是这样,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不存在爱情,而因为林黛玉与与宝玉之间存在着自由恋爱的理想和追求,一直深爱着知音林黛玉的贾宝玉最终选择出家做和尚,薛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就是贾宝玉,他因情而傻,最终为情而狂。《红楼梦》第5回写宝玉梦游太虚境,那位受宁荣二公嘱托的警幻仙姑把宝玉引到"薄命司"翻看"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想让宝玉从册词中悟出人生祸福皆前定,然而宝玉对此毫无兴趣。继而,警幻仙姑又用声色相诱,将自己的妹妹"可卿"送给他"初试"云雨,结果是眷恋不舍,忘乎所以,差点掉进万丈深渊。

其实,贾宝玉看似行为举止有些傻气、傻劲和傻相,内心却不傻。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叛逆性格渐渐成熟了。

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他爱林黛玉,但遇到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炫目动情,为此他的感情游移不定。但是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的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性格趋于纯化,感情趋于稳固与鉴定。

贾宝玉爱林黛玉不爱薛宝钗,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含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近的因素。然而,这种以叛逆思想为核心的爱情,在当时的时代是属于未来的爱情,当然会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也正是这样,林黛玉泪尽而逝,贾宝玉在林黛玉去世时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宝玉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红楼梦》第57回写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引出一段宝玉为爱发狂的故事来。当宝玉听紫鹃说出林黛玉即将回苏州原籍的消息时,先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继而是"两个眼珠儿直直地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宝玉便掖在被中,笑着说"可去不成了"。宝玉这次是因为"情辞"而狂,他为谁"情辞"呢?是林黛玉,因此可以说宝玉是因为心爱的人而发狂,这中发狂表现出一种能感动天下苍生的真情。

历史典故 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责罚。

  梁武帝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做过很大的贡献。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到寺院去烧香拜佛,声称这样做是为了积功德,替老百姓消灾。

  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萨戒。由于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为荣。南朝佛教在这时进入全盛期。在他的影响下,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三子萧纲(简文帝)、七子萧绎(元帝),以及许多官员,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梁武帝接到当时南海(今广东广州)最高行政长官——刺史萧昂的报告:从佛教发源地印度来了一位叫达摩的高僧。梁武帝不敢怠慢,马上派人专程前往,迎接达摩到都城建康。

  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造像等佛门的基本建设,做了这么多好事,有多少功德?”

  达摩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诚恳地说道:“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实在的功德。”

  梁武帝听了很失望,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沉默了一会儿,他又换了个话题:“什么是佛学的真谛?”

  达摩回答:“没有绝对的真理。佛在心里,心即是佛。”

  又是这种不着边际的话、不冷不热的态度!梁武帝有些不愉快,甚至没有了提问的热情。

  达摩见话不投机,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达摩后,梁武帝吐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想,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达摩面前,总觉得有些压抑。

  梁武帝把自己与达摩谈话的内容,告诉了师父志公禅师。

  志公急切地问道:“现在达摩大师在哪里?”

  梁武帝轻描淡写地说:“他走了。”

  志公顿足道:“怎么能让他走呢!”

  “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说得妙极了,不是常人能说、敢说的。这位达摩大师能为我们解说佛教的真谛,皇上怎么能怠慢他呢!”

  听志公禅师这么一说,梁武帝懊悔莫及,派人去追赶达摩。但已经迟了一步,达摩已去了北魏,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

  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化了一万万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寺院住持收到这么一大笔赎金很高兴,十分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化得更多。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

  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

 

  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相关参考

贾宝玉为何对出家女子妙玉有好感? 宝玉和妙玉

关于妙玉和贾宝玉的关系,是很值得玩味的。他们的感情,其实就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在《红楼梦》芸芸众生充满欲望和绝望的男欢女爱中,因了这种感情的独特,虽然着墨不多,反而显得出类拔萃,值得击节赞叹。说

历史典故 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

历史典故 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出家为僧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

明朝历史 闯王李自成绝不可能出家为僧

闯王李自成绝不可能出家为僧在明末农民战争中,闯王李自成经山海关之役大败后,一路被入关清军铁骑追逼,最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惨死于乡勇之手。一代人杰,结局若是,可谓惨甚。然而,关于这一结局真相的最终澄清,

历史人物 怀素为什么出家为僧 如何评价怀素

怀素怀素以草书闻名于世,他的笔法瘦劲、圆劲有力、奔放流畅,展现了他禅修苦寒的美学。除了书法造诣高深外,他的诗写的也不错,与李白、杜甫等诗人都有交往。怀素为什么出家为僧>怀素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

出家为僧还是归隐于山水 朱允炆下落之谜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

出家为僧还是归隐于山水 朱允炆下落之谜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

明绍宗朱聿键晚年到底有没有出家为僧?

明绍宗朱聿键是明朝的唐王,也是南明的第二位皇帝。他在弘光皇帝朱由崧去世之后继承皇位,改元隆武,后世也常以隆武帝称之。朱聿键是南明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希望能驱除外敌收复天下,然而可惜

历史人物 元末第一猛将,差点杀了朱元璋,最后却出家为僧

历史上最有名的结义三兄弟,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尽管最后三人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总归都是效忠刘备,在战场上更是有勇有谋,英勇无比。在元末,也有义结金兰的三兄弟,三人也是为了

明绍宗朱聿键晚年到底有没有出家为僧?

明绍宗朱聿键是明朝的唐王,也是南明的第二位皇帝。他在弘光皇帝朱由崧去世之后继承皇位,改元隆武,后世也常以隆武帝称之。朱聿键是南明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希望能驱除外敌收复天下,然而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