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台谏反腐为何有效
Posted 皇权
篇首语:知识养成了思想,思想同时又在融化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台谏反腐为何有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晚清台谏反腐为何有效
自古台谏盛衰与王朝兴亡密切相关。光宣之际,台谏一度勃兴,然此次仅是回光返照。台谏之盛肇因于载沣上台时之特殊情势。彼时主少国疑,一家坐大,载沣唯有借重言官之口,打压权臣,树立权威,故势弱之皇权与犀利之台谏联手,再自然不过。然一旦北洋势力暂时失势,载沣便无法容忍言官于耳边聒噪,双方之政治裂痕趋于明显,结果一拍两散。1910年正月,载沣借“江春霖参奕涟浮保以“莠言乱政、有妨大局”之名,夺其谏职,打回词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反复力求无果后,江春霖弃官而去。不久,胡思敬步其后尘,挂冠离京。
离京后未及一载,清廷覆灭,远在南昌的胡思敬恰逢丧子之痛。亡国之苦萦绕脑海,丧子之痛刺伤心头,仿佛一夜间自己化作无根浮萍,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归宿。偏偏就在这个团圆之夜,胡五味杂陈,只觉“今宵真是可怜宵”。进入民国,胡思敬拒不与“新朝”合作,“我辈已矣。孀居寡妇岂犹抹脂涂粉,再醮事人?”既然将自己比作孀居寡妇,那清室定是其故去的爱夫,亡清已逝,胡思敬理所应当的化身遗民。当然,“遗”并非等于消极的“退”和“隐”,胡之目的在于“有待而为”。
“有待而为”的方式无外乎联络前清故旧。放眼中原,似唯有雄踞江淮的军阀张勋堪此大任。自民元始,胡思敬积极游说辫帅筹划复辟一事,其对张之印象,如同少年登山,陡然攀着高处,后便一路下降。1913年,胡思敬在兖州见到张勋。据说二人“倾怀谈论”,“备极欢洽”。博取张勋之认同,胡思敬快马加鞭,决定秘联各地督军,在济南起兵,发动“癸丑复辟”,重推为帝。孰料百密一疏,这次阴谋因泄密而终停于纸面,化作空中楼阁。
1916年,病逝。北洋系内部权力争夺激烈。以正宗自居,企图宰制天下。另一大佬冯国璋则拉拢张勋,愿与其一同复辟。张随即派胡思敬出使南京,商议具体办法。闻此消息,胡喜出望外。然政客翻云覆雨之伎俩,岂是胡思敬所能料,就在胡启程之际,张勋忽然改变决定,转而投靠段祺瑞。得知张已背盟,胡思敬“气得手足俱冷,肝肺为摧”,喟叹“三四年来梦寐不忘,及十数同志所属望甚殷者,至此始揭开假面,复归泡影”。“丙辰复辟”之挫败,如五雷轰顶,令胡思敬一度意懒心灰,他返回家乡,“遂与外情隔绝,只闭目枯坐而已”。一切的讯息,似乎昭示着胡思敬曾经澎湃汹涌如汪洋大海般的内心已蜕变为毫无微澜的一沟死水。
然渴望恢复先朝的中兴情结,像梦魇般在胡心头挥之不去。虽隐居书斋,他仍天真地判断“丙辰机会既失,只好暗中布置,徐待其稔。”当得知张勋复辟“心迹始终不渝”时,他故志复萌。次年,张勋发动“丁巳复辟”,扶溥仪上台。面对张勋之仓促发难,与大多数遗老的狂热和躁动迥异,胡之反应则出奇冷静。当复辟朝廷授予胡思敬官职时,胡即复电请辞。胡此举动,意味深长。他已无“癸丑”时之亢奋狂热,也无“丙辰”时之踌躇满志,取而代之的是对张勋的怒其不争及清室前途未卜的哀其不幸。
1922年4月30日,胡思敬满含悲戚与不舍病逝。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道:“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诚哉斯言!对胡来讲,早点离开这个令他伤心欲绝、无可奈何的世界,亦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反腐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摄政王载沣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杀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李宝嘉,查封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报社。 可是,李宝嘉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把《世界繁华报》化整为零,搬到了当时的英租界,继续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快《官场现形记》连载完了。但让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很快就在一些列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国外。 而慈禧太后则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些行贿、受贿以及官员的腐败行为整理出来,下令全国官员凡有此行为者,皆为重罪。而当时《官场现形记》里所涉及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慈禧太后以谋反罪处决了。 虽然这本书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可是当时的官员也因为《官场现形记》而收敛了很多。一本小说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反腐指南”,这恐怕也算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吧!
相关参考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
和珅是清朝被揭发出来并被处死的最大的腐败分子,但是他也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锋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和珅有着怎样的“反腐高招”?他又是如何从“反贪能臣”一步步沦为清朝最大的蛀虫?都知道和珅是清
朱元璋反腐为何会失败,说穿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两条。一是动机。朱元璋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目的并非是为了政治清明,而是加强皇帝权威和巩固皇权统治。二是人治。朱元璋虽然搞了相当多的条令,甚至明
在古代中国,每朝每代都不缺乏贪污腐败,而且也都会进行强力的反腐。而其中,最狠毒的,最残酷的绝对是朱元璋,前后反腐杀了15万贪官。但是,却一点效果也没有,官员还是前赴后继的贪污,而且越到后世,贪污腐败越
朱元璋反腐为何会失败,说穿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两条。一是动机。朱元璋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目的并非是为了政治清明,而是加强皇帝权威和巩固皇权统治。二是人治。朱元璋虽然搞了相当多的条令,甚至明
残忍而多变的乾隆北京晨报:乾隆前期与后期变化极大,这是为什么?张宏杰:因为他善于总结历史教训,此外,他受《易经》影响很大,主张宽严相济,刻意不让手下明白他的想法,所以他一生都在变来变去。此外,和普通皇
1948年8月,随着国民党军中贪腐愈演愈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根据美国政府指示,不断地找外交部部长王世杰交涉,要求蒋政权赶快成立监督机构制止军方日益猖獗的贪腐问题,否则
导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到这句诗人们就会想起唐朝大诗人。然而,提起,人们也就会想起薛涛。这位在大唐元和年间巴蜀社交场上最受欢迎的的头牌名媛,曾令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就
1945年春,国库局的几个知情年轻人开始向重庆国民政府秘密检举中央银行美金公债舞弊案。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国家巨款巧妙地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