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

Posted 行商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

2、历史军事 大清朝的世界之最 鸦片战争时的世界首富

清朝中国有“世界首富”

伍秉鉴

最近,胡润富豪榜的发布引来了无数讨论。其实,早在清朝的时候,广州就出了位“世界首富”,他叫伍秉鉴。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浩官对他的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美国学者马士说,“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2001年,伍秉鉴与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以及成吉思汗、和|、宋子文等人一起,被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

一向重农抑商的清朝竟出了位“世界首富”,这位伍富翁是个什么样的人?

17世纪后期,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官府赐予的垄断外贸权,加之自身的努力经营,广州十三行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

伍秉鉴便是这“堆满银钱”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伍秉鉴走上十三行舞台时,行商的领袖,是潘振承创办的同文行。伍秉鉴不但让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潘氏成为行商总商,更让伍家的资产达到十三行顶峰,这自有其独到之处。

对于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大清行商来说,全部的贸易机会都寄托在洋商身上,这里充满着激烈的行业竞争。而伍秉鉴首先做到的,就是“征服”了洋商。

当时,行商与外商的交易虽然数额巨大,但双方的贸易经营全凭口头约定,从不用书面契约。1805年,外国商号按照约定运到广州一批棉花,货到港后发现是陈货,行商们都不肯碰,然而伍秉鉴却收购了这批棉花,也因此亏了1万多元。有人因此认为他“天生性格谦恭顺从”,并以习惯思维揣度他面对洋商“胆小如鼠、懦弱无能”,但事实上,伍秉鉴却凭借这样的做法广结善缘,与许多洋商建立起私人的友谊――这种相互信任在无契约基础的贸易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尤为关键的。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还债,离家多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其实,伍秉鉴在经营中是工于心计的。有记载说,他从存放在英商行号的百余万元期票中计算出的利息,与英商兑付时的数目不差分毫,这让当时的外商极为惊讶――这也是双方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外商们都把精明而大度的伍秉鉴看成最可靠的贸易对手,尽管伍家的怡和行收费较高,但仍乐意与他交易。在一些外商的日记、笔记中,伍秉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不懂得幽默不要紧,伍秉鉴在外国人眼中仍然充满人格魅力,“在诚实和博爱方面享有无可指摘的盛名”,被看做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

伍秉鉴在拥有足够财力后,很注重笼络其他行商。1811年,伍秉鉴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他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后来一位老行商刘德章为得罪英国公司失去了贸易份额,伍秉鉴又出面斡旋,使公司恢复了他的份额。另一位行商黎光远因经营不力破产,按当时朝廷的规定,要被充军伊犁,伍家便筹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从1811年到1819年,伍秉鉴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达200余万银元,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伍秉鉴就是这样在洋行中恩威并施,直到十三行没落,他一直担当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的总商。(据《中华遗产》)

历史军事 大清朝的世界之最 鸦片战争时的世界首富

一千年来世界50大富翁其中有4位中国人,他们分别是和珅、刘瑾、宋子文和伍秉鉴。和珅大家都熟悉;刘瑾明朝大太监,后来被凌迟处死;宋子文呢,蒋介石的小舅子,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就是这个伍秉鉴相对不是很有名气,但是就是这个人在1834年左右可是世界首富。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福建泉州人。他的财产有2600万两白银,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他的财产是同时期美国首富的四倍左右。而且,伍家在珠江岸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那么,当时济贫积弱的大清朝怎会出了位世界首富呢?

17世纪后期,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垄断外贸权,加之自身的努力经营,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

伍秉鉴便是这“堆满银钱”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后来又成为十三行的领袖,即“总商”。

而伍秉鉴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他与洋人们搞好了关系。在洋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据说,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欠款在身,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在 一些外商的日记、笔记中,伍秉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熟悉他的外商都说他“一辈子只讲过一句笑话”。不懂得幽默不要紧,伍秉鉴在外国人眼中仍然充满人格魅 力,“在诚实和博爱方面享有无可指摘的盛名”,被看做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当时与广州贸易往来的重要客户之一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公 司大班在每年结束广州的交易前往澳门暂住时,总是将库款交给伍秉鉴经营,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还向伍家借贷。不仅如此伍秉鉴还在美国投资了许多项 目,这也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当时广东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英国人早就不满这种垄断的贸易形式,希望清政府更多地打开国门。于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在战败赔款中,伍家被勒缴110万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元。

由于与洋人做生意的过往,即使伍秉鉴捐了一百多万却任然没有抹去“汉奸”的称号,这让他心灰意冷。他曾给美国友人写信表示,如果不是身体不允许他真想到美国定居。

相关参考

清朝世界首富是谁 清朝世界首富详细介绍

>图为十三行外商商馆大厅19世纪前半期广州商界的领袖、“红顶商人”伍秉鉴。>  一位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

清朝首富伍秉鉴是怎样登上世界首富宝座的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

大清首富伍秉鉴:私人财产达清朝财政收入一半

清朝历史上,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富豪。伍秉鉴就是其中一员。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列举了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个人。有六名中国人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

大清首富伍秉鉴:私人财产达清朝财政收入一半

清朝历史上,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富豪。伍秉鉴就是其中一员。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在“纵横一千年”专辑中列举了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个人。有六名中国人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

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浩官对他的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

大清朝的“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

清朝第一贪官和竟是世界第一首富,和总资产多少

原创作者投稿,禁止转载。原标题:和|竟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故事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两位大学士分别是纪晓岚和和|,他们都身为一品官员,但品性却完全相反。纪晓岚刚真守正、秉公执法,和

清朝第一贪官和竟是世界第一首富,和总资产多少

原创作者投稿,禁止转载。原标题:和竟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故事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两位大学士分别是纪晓岚和和,他们都身为一品官员,但品性却完全相反。纪晓岚刚真守正、秉公执法,和却扮

仅做5年大官,就成为世界首富,比和珅还要牛

导读:一提到古代的贪官,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清朝的和珅,他依仗乾隆帝的宠信,一生贪污11亿两白银的巨款,超过了清朝15财政收入的总和。然而,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比和珅还牛的大贪官,他真正得宠的时间只有5

中国竟有一个世界首富,富甲天下为何情愿做只狗

中国古代有三大著名商帮,一是汇通天下的晋商;二是经营两淮盐业的徽商,但最赚钱的还是广东十三行。2001年,《华尔街日报》出了一个「”纵横一千年”的专题,评出了近千年内世界最富有的50个人,中国有6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