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服饰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布朗族服饰

Posted 布朗族

篇首语: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布朗族服饰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布朗族服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布朗族服饰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布朗族服饰

唐宋时期,布朗族就有编织、纺织,染色工艺水平也较高。布朗族妇女织的“青婆罗缎”为澜沧江两岸群众所喜爱。而怒江两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纺织的“桐华布”则以洁白柔软闻名。明清以后,布朗族男女皆束发为髻。妇女着花短衫,下身着黑色长裙;小腿扎数道藤蔑条制成的黑藤圈;头戴篾帽,双耳戴大银环或铜圈,手戴铜镯,用蓝色或绿色的珠串套在脖子上,而项链则挂满五色烧珠与海贝,长达脐部。临沧一带布朗族男装简陋,衣衫仅两块布缝合而成,衣无襟无袖,两臂裸露于外。

现代布朗族的服饰,其形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一些差异。临沧、思茅地区布朗人的服饰,男子穿黑色大面襟短上衣,下穿肥大长裤,头缠青色或黑色包头,有的还戴手镯,赤足。妇女头缠一丈多长的青布包头。施甸县妇女还把包头折叠成三角形,接近额头处

系着用线串成的各色玻璃珠,上身穿蓝布高领大襟上衣,领边绣以花纹,左襟镶有三条各色花纹,袖口用红、黑、绿色布条镶边,上衣外还套一件对襟短褂,钉上十五对或二十对布扭扣。妇女下身穿著统裙,腰间拴腰带,小腿上缠护腿布,戴银环和银手镯,牙齿染成黑色,赤中。

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男子,上身穿黑色或青色圆领长袖对襟短衫,用布扭扣于胸前;下身著黑色宽裆裤;头缠白、黑色或青色包头巾;普遍还有文身的习俗。

下穿黑色统裙,裙上部织有红、白、黑三色线条,也有的年轻姑娘穿著白、红、绿等色上衣;小腿缠白色护腿布;头黑色、青色包头巾,耳戴银耳环,下垂至肩,手戴银手镯;年轻妇女喜欢佩戴各色玻璃珠,牙齿染成黑色,以黑为美。

相关参考

布朗族服饰特点简介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一般,女子上着左右两祚斜襟窄袖黑色小褂,小褂为圆领、紧腰、宽

布朗族的经济发展是怎样的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主要的手工业是纺织、染布、竹编。葛布,是布朗族妇女擅长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工艺品。收回的野葛藤,刮去外皮,撕成细条,逐节接长,若干股长条编成经线。上机,穿篦。织机与棉麻布机相同,篦眼较大。民间称这种

回族服饰发展史:回族服饰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

水族服饰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水族服饰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日益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水族服饰作为水族最直观的外部标志,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市场经济在水乡各地的逢勃发展,随着城乡人口的相互交流,水族服饰的

水族服饰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水族服饰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日益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水族服饰作为水族最直观的外部标志,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市场经济在水乡各地的逢勃发展,随着城乡人口的相互交流,水族服饰的

回族人特有的服饰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回族服饰

回族把服饰通常称为“衣着”、“穿戴”。宋代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载:“广州蕃坊,蕃人衣裳与华异……”唐宋时期,有大量的阿拉伯、波斯来的。商人,一般都被称为“蕃客”,这是回族的先民。这就看出,当时回族先民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祭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布朗族历史布朗族祭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布朗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在布朗族眼里,山有山神,寨有寨神,五谷杂粮、金木水火、灶盆锅碗皆有神,神无处不在,无物没有。由于多神崇拜,因此布朗人每年都有多次的祭祀

布朗族祭竜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是多神崇拜的民族。在布朗族眼里,山有山神,寨有寨神,五谷杂粮、金木水火、灶盆锅碗皆有神,神无处不在,无物没有。由于多神崇拜,因此布朗人每年都有多次的祭祀活动。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以祭拜竜神最为严

布朗族人口是怎样划分的 布朗族历史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布朗族总人口为9.19万人,其中:男性4.75万人,女性4.44万人;性别比为107.18。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布朗族人口增加了0.95万人,增长率为

布朗族人口是怎样划分的 布朗族历史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布朗族总人口为9.19万人,其中:男性4.75万人,女性4.44万人;性别比为107.18。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布朗族人口增加了0.95万人,增长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