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庚子议和中的李鸿章为何竭力保慈禧
Posted 慈禧
篇首语: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末期庚子议和中的李鸿章为何竭力保慈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末期庚子议和中的李鸿章为何竭力保慈禧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北方残局难以收拾。李鸿章奉召进京与八国联军谈判。9月底,在英、法、美、俄承认由奕、李鸿章来担任中方的议和人选后,其他国家也先后表示了认可。谈判开场比较顺利,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谈判会旷日持久地持续了1年。李鸿章提出两个谈判纲领,一个要驻军长留,一个想赔钱走人;一个妄想解除人家的武装,一个希望商业上给对方些便宜;一个要治罪,一个避重就轻,王顾左右而言它。李鸿章甚至大剌剌地提出要一一个别对谈,以期各个击破。中方提出议和大纲2天后,联军最高统帅瓦德西终于赶到北京,对李鸿章提出的议和大纲,这个武夫却比什么人都精明,瓦德西的态度是“不给予任何的理睬”。慈禧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为了确保慈禧不被判罪,李鸿章坚持要在条款上写明“懿亲不加重刑”。这时候“中国国情”四个字起了作用。李鸿章让对方明白,中国人以孝为本,以忠治国,太后为一国之母,千万要尊重。
谈判双方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对不上眼。李鸿章要先停火后议和,联军是先议和再停火。联军开出一长串人名要求杀、关、流放和没收财产。李鸿章认为应该严格区分,尽量按太后懿旨加以保护。谈判不欢而散,联军继续西进,并派兵进犯了清西陵和东陵,直逼张家口,向慈禧施加压力。联军司令瓦德西说,如果中国再不提出令各国满意的决定,联军就要进攻陕西,去捉拿真正的祸首!接下来就是打心理战,慈禧在西安天天心惊肉跳等消息,“以首祸当议己,常不自安”。她“一日不见京电,便觉无措。然每一见电,喜少惊多,实令胆怯”。 11月21日,她电问李鸿章:“列强所索各条是何端倪,曾否见询,有无万不能行之事,……应据实密奏”。她对和谈的态度非常坚决:“大局攸关,款议可成不 可败,两害取轻”。
李鸿章玩的是各个击破,11个国家组成的谈判方,看似阵容强大,其实这次搭的是“草头班”,个个心里都有小九九。俄国想的是东北的肥肉,日、英、美等国对 此心生嫉恨。法国关心的是天主教的顺利传播,德国想的是在中国插进一只脚。李鸿章看出他们的同床异梦,在得到荣禄转达的只要保住慈禧什么都可以商量的“示 意”后,便积极地贿赂俄国出面斡旋此事。不久,英首相索尔兹伯里就对首先提出惩凶作为议和先决条件的德国人说:“绝对不否认,如果把皇太后牵入这件事情以 内,人们将冒着废弃中国整个国家组织的危险,这也是对于欧洲不利的。”这里联军刚有一点松动,李鸿章赶快给慈禧去电,要求朝廷“丢车保帅,把载漪他们抛出去”。接着,各国公使一致要求,只有中国的皇帝和太后回到北京后才可以开始谈判。而慈禧压根就没有此时回京的想法。
谈判又陷入僵局后,李鸿章惯用的策略是“以拖待变”,这一招已经屡试不爽。首先就是“李鸿章病了”。李鸿章的确病了,78岁的老人,又在1895年受过枪击,子弹残留物至今还在眼睛下部留着,又加上连日的劳累,病是肯定的,但是还没有到病倒的地步。久拖以后,转机来了。俄国人在东北准备监理东三省,这引起日、英、美等国极大的不安,他们不再坚持把“严惩祸首”和“两宫回銮”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而是转向急于开始讨论议和的具体内容。在1900年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比利时和荷兰11国公使将《议和大纲》交给了庆亲王奕,并且要求迅速答复。
这份《议和大纲》是《辛丑条约》的蓝本:1.中国派亲王专使就克林德被杀一事前往德国谢罪,并在遇害之处树立铭志的牌坊;2.严惩祸首,杀害凌辱外国人的城镇停止科考5年;3.中国必须用优荣之典就日本书记官被害一事向日本政府谢罪;4.中国必须在各国人民坟墓遭到亵渎之处建立墓碑;5.军火及制造军火的器材不准运入中国;6.公平补偿外国人身价财产损失;7.各国驻兵护卫使馆并划定使馆区;8.削平大沽炮台;9.京师至海边由各国留兵驻守;10.永远禁止军民等加入仇视各国的团体;11.修改通商行船各条约;12.改革总理衙门和各国公使觐见礼节。看过条款后的李鸿章连连叹息,他吩咐立即原文电奏西安,并告诉发电报的人叮嘱对方,一定要用重笔写成电报稿呈送慈禧。电文传到西安后,引起大哗。所有人都感到条件极端苛刻,无法接受。与此同时,瓦德西也向李鸿章施加压力。最终,由于《大纲》中既没有将慈禧列为祸首,又没有让她交出权力,所以慈禧还是批准了《议和大纲》。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奕遵旨在《议和大纲》上签字画押。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的李鸿章想尽快结束谈判。他代表清廷要求各国早日撤军,但各国的态度是,必须亲眼看到祸首被惩办,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否则决不撤兵。1901年2月21日又接到了各国要求处死的12人名单,即:瑞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山西巡抚毓贤、礼部 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四川总督李秉衡、陕甘提督董福祥。其中除刚毅、徐桐、李秉衡三人已死,载漪、载澜“定 以斩监候罪名,如以为应行贷其一死,则遣戌新疆,永远监禁”,董福祥“事缓办”外,其余的人都令自尽或正法。
辛丑谈判时李鸿章如何保住慈禧脑袋
1900年,李鸿章奉召进京与八国联军谈判。 9月底,在英、法、美、俄承认由奕匡、李鸿章来担任中方的议和人选后,其他国家也先后表示了认可。谈判开场比较顺利,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谈判会旷日持久地持续了1年。 李鸿章提出两个谈判纲领,一个要驻军长留,一个想赔钱走人;一个妄想解除人家的武装,一个希望商业上给对方些便宜;一个要治罪,一个避重就轻,王顾左右而言它。李鸿章甚至大剌剌地提出要一一个别对谈,以期各个击破。 中方提出议和大纲2天后,联军最高统帅瓦德西终于赶到北京,对李鸿章提出的议和大纲,这个武夫却比什么人都精明,瓦德西的态度是“不给予任何的理睬”。 慈禧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为了确保慈禧不被判罪,李鸿章坚持要在条款上写明“懿亲不加重刑”。这时候“中国国情”四个字起了作用。李鸿章让对方明白,中国人以孝为本,以忠治国,太后为一国之母,千万要尊重。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全家福”:11 国谈判代表坐左边,清国代表坐右边。后面是各国代表的随从人员。地点在西班牙大使馆。
谈判双方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对不上眼。 李鸿章要先停火后议和,联军是先议和再停火。 联军开出一长串人名要求杀、关、流放和没收财产。李鸿章认为应该严格区分,尽量按太后懿旨加以保护。 谈判不欢而散,联军继续西进,并派兵进犯了清西陵和东陵,直逼张家口,向慈禧施加压力。联军司令瓦德西说,如果中国再不提出令各国满意的决定,联军就要进攻陕西,去捉拿真正的祸首! 接下来就是打心理战,慈禧在西安天天心惊肉跳等消息,“以首祸当议己,常栗不自安”。她“一日不见京电,便觉无措。然每一见电,喜少惊多,实令胆怯”。11月21日,她电问李鸿章:“列强所索各条是何端倪,曾否见询,有无万不能行之事,……应据实密奏”。她对和谈的态度非常坚决:“大局攸关,款议可成不可败,两害取轻”。
李鸿章玩的是各个击破,11个国家组成的谈判方,看似阵容强大,其实这次搭的是“草头班”,个个心里都有小九九。俄国想的是东北的肥肉,日、英、美等国对此心生嫉恨。法国关心的是天主教的顺利传播,德国想的是在中国插进一只脚。李鸿章看出他们的同床异梦,在得到荣禄转达的只要保住慈禧什么都可以商量的“示意”后,便积极地贿赂俄国出面斡旋此事。不久,英首相索尔兹伯里就对首先提出惩凶作为议和先决条件的德国人说:“绝对不否认,如果把皇太后牵入这件事情以内,人们将冒着废弃中国整个国家组织的危险,这也是对于欧洲不利的。” 这里联军刚有一点松动,李鸿章赶快给慈禧去电,要求朝廷“丢车保帅,把载漪他们抛出去”。接着,各国公使一致要求,只有中国的皇帝和太后回到北京后才可以开始谈判。而慈禧压根就没有此时回京的想法。 谈判又陷入僵局后,李鸿章惯用的策略是“以拖待变”,这一招已经屡试不爽。首先就是“李鸿章病了”。李鸿章的确病了,78岁的老人,又在1895年受过枪击,子弹残留物至今还在眼睛下部留着,又加上连日的劳累,病是肯定的,但是还没有到病倒的地步。 久拖以后,转机来了。俄国人在东北准备监理东三省,这引起日、英、美等国极大的不安,他们不再坚持把“严惩祸首”和“两宫回銮”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而是转向急于开始讨论议和的具体内容。 在1900年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比利时和荷兰11国公使将《议和大纲》交给了庆亲王奕匡,并且要求迅速答复。 这份《议和大纲》是《辛丑条约》的蓝本: 1.中国派亲王专使就克林德被杀一事前往德国谢罪,并在遇害之处树立铭志的牌坊; 2.严惩祸首,杀害凌辱外国人的城镇停止科考5年; 3.中国必须用优荣之典就日本书记官被害一事向日本政府谢罪; 4.中国必须在各国人民坟墓遭到亵渎之处建立墓碑; 5.军火及制造军火的器材不准运入中国; 6.公平补偿外国人身价财产损失; 7.各国驻兵护卫使馆并划定使馆区; 8.削平大沽炮台; 9.京师至海边由各国留兵驻守; 10.永远禁止军民等加入仇视各国的团体; 11.修改通商行船各条约; 12.改革总理衙门和各国公使觐见礼节。 看过条款后的李鸿章连连叹息,他吩咐立即原文电奏西安,并告诉发电报的人叮嘱对方,一定要用重笔写成电报稿呈送慈禧。 电文传到西安后,引起大哗。所有人都感到条件极端苛刻,无法接受。 与此同时,瓦德西也向李鸿章施加压力。 最终,由于《大纲》中既没有将慈禧列为祸首,又没有让她交出权力,所以慈禧还是批准了《议和大纲》。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奕匡遵旨在《议和大纲》上签字画押。
相关参考
戊戌变法时慈禧要杀袁世凯,荣禄为什么要站出来保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戊戌变法,这一次变法再一次宣告了慈禧太后对清王朝的最高统治,同时也使得光绪皇帝彻底沦为傀儡,这一
1900年,李鸿章奉召进京与八国联军谈判。9月底,在英、法、美、俄承认由奕匡、李鸿章来担任中方的议和人选后,其他国家也先后表示了认可。谈判开场比较顺利,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谈判会旷日持久地持续了1年。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到9月初两万洋兵杀人放火抢了个盆满钵满之后才给慈禧太后发了一个电报要她派人与八国联军商谈议和条款。 慈禧不是个傻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
东山再起年,康有为、梁启超协助光绪皇帝发动的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的铁血镇压下灰飞烟灭,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远走海外,一批支持维新派的官员受到严惩。少为人知的是,晚清重臣李鸿章,虽然并非维新派,但其
公元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惶逃到西安。她一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一边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讨得了洋人的欢心,北京城暂时平静下来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满洲人。16岁那年,慈禧入宫,幸运的是,在第二年,就被晋封懿嫔,在她18岁那年,又被晋封懿贵妃。>>当时在位的是咸丰帝,咸丰帝对她也是十分的看重。可是咸丰帝体弱
1900年,庚子国变后,慈禧丢下京城的烂摊子,顾自带着光绪和一帮皇亲贵胄逃往西安,一走就是一年零五个月。《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在此期间,慈禧多次电令李鸿章北上处理京城事务,李鸿章无奈,只得奉命与八国代表
面对清朝末期的财政危机,慈禧太后是如何靠自己的才智来打压洋行
在古代,皇帝的地位真的是至高无上,拥有着指点江山的权力,和无法估计的荣华富贵。但是女性皇帝却很少,大多数都是男性为皇帝,慈禧就是少有的一位女性“皇帝”。慈禧在清朝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皇帝对于她来说只是
求清朝末期的电视剧。定军山,慈禧秘史,慈禧西行记,神医喜来乐,大清后宫等求所有所有的清朝电视剧名称努尔哈赤:1616登基太祖秘史皇太极1627登基孝庄秘史顺治1644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格格要出嫁,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