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

Posted 慈禧

篇首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

2、历史人物 武则天从妙龄女郎到一代女皇蜕变史

从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

导读:

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女性主政者之一,慈禧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在她当政的半个世纪,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之扰,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海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慈禧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与“祸国殃民”有关。面对风雨飘摇的没落王朝,慈禧作为一国之君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若因此对她的一生全盘否定,似乎并不符合辨证的历史观。卸去“女皇”的身份,作为女人的慈禧,其成长经历、性格特点、情感世界更能作为她一生功过的佐证。

聪慧精致 刚柔相济的女人

从鸦片战争之后到辛亥革命之前,整个中国近代史都与慈禧有关,关于慈禧的材料更是繁多,“向斯从那么多材料中爬梳出来,抽出一些骨骼血肉完成一部传记,是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的。”。关于慈禧的出生地,目前存在多种说法,通过自己对于有关慈禧史料的掌握,向斯在书中表示,慈禧出生于今天北京西四的辟才胡同――一个优裕的满族官僚家庭。童年的慈禧非常聪明,由于个性过于强烈,并不太受父母宠爱。在喜欢《诗经》的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对诗文绘画感兴趣。家里给慈禧请了老师,她四岁就开始学诗文学画,直到16岁入宫,这为她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等到慈禧26岁成为太后,常常在储秀宫里和其他妃子及太监吟诵诗词,弹琴作画。

慈禧精通音律,能唱很多民歌,又熟读《诗经》、《论语》等古代典籍,即使面对咸丰皇帝也能对此侃侃而谈。“如果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慈禧算得上天生丽质,有出众的智慧和超群的胆识,特别是具有驾驭政权和役使群臣的统治才能。生活中的慈禧爱干净,作息极有规律。富于情调,爱好异常广泛,举凡读书、画画、散步、听书、看戏、养小动物、栽花种草以及服饰、美容等等都很热衷。这些都是十分健康的、有益的情趣。”向斯这样概括慈禧的另一面,“她几乎没有任何不良爱好,是一个生活上很健康,内心很精致的女人”。抛开生活情趣上的种种,慈禧又是个性格柔中带刚的女子。这样的性格加上过人的聪慧,使她得以在后宫粉黛中脱颖而出,从16岁入宫获封懿贵人到26岁成为皇太后,无不闪现着慈禧把握机会的能力。向斯介绍,慈禧很欣赏康熙皇帝的名言:心欲细而胆欲大。她的人生原则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要让他一生都不痛快!这一点在她的一生的决策中多次体现。

尽管书中对慈禧的情感世界着墨不多,但她与荣禄的缘分仍然令人注目,他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不妨把我对慈禧的看法当成一家之言,但我并无戏说的意思。据史料记载,慈禧的初恋情人确是荣禄,他们之间的缘分也是有据可查的。”咸丰二年的时候荣禄还只不过是个八品官,在这个职位上很久没有升迁,自从慈禧掌权并发现他,他便官运亨通,很快升至一品留京王大臣。为什么生性多疑的慈禧如此信任他?为什么在慈禧最危难的时候,从祺祥政变到逃亡西安,荣禄总是及时出现在她身边?不可否认,荣禄是慈禧一生众多的谜案之一。

有功有过 自私误国的“女皇”

慈禧16岁入宫,咸丰皇帝很快就发现,少女兰儿(慈禧)有着惊人的政治热情和用人天赋。于是,咸丰皇帝乐于享受,任由兰儿介入政务。二十出头的慈禧就已经展开她波澜起伏的政治生涯,她经历了四位皇帝,从贵人到贵妃到太后,一步步接近并掌控政治大权。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慈禧既有积极、开通的一面,更多的是自私、狭隘、专权。随着她年华老去,大清帝国也终于走到尽头。

作为“女皇”的慈禧并非一个孤立的人物,她的一生同那个时代紧密相关,要想在研究中更接近她执政生涯的真实,就要对她历经的四位皇帝、曾国藩、左宗棠、荣禄等同时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史料有所掌握。向斯无意在书中为慈禧“平反”,他只是觉得应把慈禧执政中有限的积极、进步一面传达给读者:她大胆使用汉人,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官员;她平定了太平天国,使大量有才能的汉人进入封疆大臣的行列;她主张对洋人采取强硬态度;她坚决反对咸丰皇帝北逃热河;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兵临城下,她鼓励光绪皇帝大胆对联军宣战;她强调女人的独立精神,认为女人应该读书识字,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慈禧的一生当然有她积极的一面。”她重用了几个对江山社稷举足轻重的汉人,为国家积聚新的政治力量。她还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满汉之间的矛盾。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幼童,也是在慈禧的支持下促成的。人们对慈禧“祸国殃民”的印象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慈禧从26岁发动政变掌权到74岁去世,统治中国48年,从咸丰到宣统,清王朝是每况愈下的,她自然要对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负责。不管这当中有多少客观原因,作为执政者,慈禧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期间中国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科技方面,都发展缓慢。对内同太平天国的斗争,面对西方外敌的入侵,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慈禧始终没有很好的对策。因此给人感觉她是个不可原谅的历史罪人。”

对于清末的这些问题,慈禧的个人责任:“首先是对恭亲王奕?和荣禄的使用。奕?偏向于改革,荣禄偏向于保守,但是慈禧把奕?废掉,自然就堵塞了国家改革的道路,重用荣禄就使国家朝着更加保守的方向而去。面对戊戌变法,慈禧过于强调个人权力的掌握,没有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搞政变把光绪囚禁起来,把主张革新的人杀的杀关的关,驱赶的驱赶。慈禧在光绪年幼的时候\'垂帘听政’对稳定政权尚算有些意义,但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慈禧的做法是历史的倒退。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皇位继承要经过贵族会议讨论,还有一点贵族的民主,还是为了国家、民族选最优秀的继承人。而慈禧选择皇位继承人局限在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两姓的交叉点上,这自然选光绪,不是选优而是选亲。另外,慈禧对义和团运动处理不当,没有在政策上很好地化解矛盾。

清朝最终覆亡,可以说是多因一果,责任并不完全归咎于慈禧,如果当时让同治或光绪来执政,也未必就能改变清王朝的状况,也许中国衰落得会更厉害。毕竟慈禧还是善于用人的,也能笼络一批人才,维持国家机器的基本运转。“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绪)宣(统)哀世的基因。那些基因不停变化发展,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清朝灭亡。”在女性和政治人物之间,全面地还原慈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是一位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女人,她的政治人生中富于女性色彩,宫闱生活之中又有着“女皇”的印记。“一个精致的女人,一个富于个性的女人,一个无所畏惧的女人;一个大胆的女人,一个不顾后果的女人,一个败家亡国的女人。”或许向斯对她的这句评价更接近真实的慈禧。

历史人物 武则天从妙龄女郎到一代女皇蜕变史

  翻开历史长卷,咱不难找到这个中华五千年中唯一正统的一名女皇帝,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是她在位之时的功绩。她在位时虽有劣迹缠身。但她的功绩也是不能小觑的。《资治通鉴》评价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是武士擭的次女,父亲掌握着数州的军权,可是出身山西木材商的他也只有靠战乱去安生。可是就在 12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一次偶然她进了宫。一个妙龄女的突然出镜,瞬间让她成为了唐太宗的才人。最初不过新新人类般的吸引,而唐太宗是一个喜新厌旧之人,终于像人们想像中的一样成为了万绿从中一点红的凋谢的花朵,这也是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感情经历,第一次打击在妙龄女郎的纯粹的心上。>  但在这段感情上她更多的是想有个出头的机会,而每天不得不去让这个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老男人面前故作袅娜之态,实际上二人的感情不是很好。而后,在唐太宗病重之时,她又物色到了他的儿子,唐高宗。希望在夺得权力这面大旗上,再上一步台阶。她的爱更崇尚于权力上的爱,魅惑高宗,挑拨离间,让朝内动荡不安。>>  在 的心中,几乎一切都是为了权力。能到啥地步?可以为了权力杀夫弑子。但她的手段并不是很高明的手段。有句诗最能体现武则天这种毒女人的心计:「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二者皆有可,最毒妇人心。」她的手段可以说非常低端。但在后宫里面,能够混的下去的办法就是这种低端的勾当。>  排挤,造谣,告密,再用酷吏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一一打掉武则天的心腹之患。而王皇后和萧淑妃就是武则天手下的吃掉的棋子,打掉了她们两个才能顺理成章的按照自己的计画进行。一步之跃成为皇后。这种造谣,告密,不但宫中满声,就在宫外也沸沸扬扬,以至于许多对武则天不利的朝臣,无不生活在心惊胆战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里看来只有武则天的心最黑,靠近著皆诛之,还是看好这位主子的真面目,小心平地踩地雷的好!>  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是薛怀义,而薛怀义利用当时流行对弥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僧人编写了《大云经》4卷,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应当取代唐朝成为天子。武则天也大力鼓吹,十分宠信这位薛怀义。这种言辞,从而为武则天提供了对抗儒家男尊女卑理论的思想武器,更助于他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可是薛怀义的好景并不长,后来御医沈南缪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这使薛怀义怀恨在心,一把火点燃了耗资巨万的明堂,当时武则天并没有怪罪他,但最终还是指使其他人将其扼杀摇篮。>  权力的方面,在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她开始弃用酷吏。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一开始她使用严酷手段,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武则天并不是像许多野史中说得荒淫无度的人,因为她不是利用自己手底下养的男宠而不理朝政。相反,衰老对女人来说无疑是对权力特别看重的武则天,是非常可怕的。她怕自己有老去的一天,死去的一天。她也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大修寺庙,让人修建陵寝,以保自己的统治。>  如果说,她的前半生是不惜任何手段去创造自己的权力,那么后半生则又不惜手段来维护自己辛苦创造出来的权力。而她的维护手段除了宫廷里的斗争外,她诚心拜佛,希望消除自己的业障。对于武则天的爱,因为她俨然成了一代女皇,就得从皇帝的角度看这事儿。皇帝能有三宫六院,女皇帝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男宠。所以,从她自己的角度来讲,就是为我独尊的道理,这是每一个当王者的天之傲。同时也希望自己身边有体贴自己的亲信,也好能将自己的手腕,在这混乱的朝政面前弯曲自如。>  在权力之下,七十多岁的武则天在整天的烦闷中度过,太平公主看出了母亲的心事,便精心送给武则天一个「礼物」——张昌宗,七十多岁的武则天,很是欢喜。后来张昌宗将其哥哥张易之推荐给了武则天,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张氏兄弟。可见晚年的她依然固执的将权力用的淋漓尽致,哪怕自己的生活起居,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  那么在她生命中的爱,则更多的设计到了权力,为了权力她几乎用尽了女人常用的招数。她的悲惨遭遇,让她彻底清醒,并决定翻覆男尊女卑的道理,觉得女人就应该和男人相等。所以武则天从那时起就没有想过止步于母仪天下,而向那个最高权力而进军。最终她经过自己的努力神奇般的做到了,也坐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个宝座。>  但年迈无力最终让这个驰骋政权一生的女皇走到了尽头,在(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张氏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一代女皇武则天就在历史的潮流中退去了。就这样,她充满著坎坷的权力,充满坎坷的爱情,让人羨慕的权力,让人艳羨的奢华,但都是过去了。她蓦然回首,那个妙龄依稀的身影却在那灯火阑珊之处。>

相关参考

俗话说“书生误国” 古代文官到底阴暗到什么程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文官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咱中国有个老词曰“书生误国”,这个词并不是说读书人坏,读书没啥用,而是诟病历史上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的书呆子。对历史而言,这个词是十分

辽国女皇萧太后与汉族丞相韩德让的倾世恋情

...管、南院枢密使,总理朝政,公开承认两人的关系。美丽聪慧的萧绰,小名燕燕,16岁为皇后,29岁为太后。她开启了辽国的萧太后时代。在她治下,辽国盛极一时,与北宋签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辽国的皇后,世世代代出...

辽国女皇萧太后与汉族丞相韩德让的倾世恋情

...管、南院枢密使,总理朝政,公开承认两人的关系。美丽聪慧的萧绰,小名燕燕,16岁为皇后,29岁为太后。她开启了辽国的萧太后时代。在她治下,辽国盛极一时,与北宋签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辽国的皇后,世世代代出...

拉帮结派,党争误国

嘉靖;万历以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世宗朱厚熄以藩王人继帝位,作为其伯父、孝v樘的继承人做上了皇帝。但是,从血缘关系看,世宗的父亲是兴献王朱v杭。

后主刘禅昏庸误国

导读:鼎足三分已成梦。蜀国的灭亡,是广大三国迷甚感悲痛的事。有的读《三国演义》甚至读到诸葛亮死就读不下去了。是啊,有如此之险国,有如此之人才,竟然这样前后只有六个月就出乎意料的猝死了,当年刘备可是花了

历代都有太监误国,为什么清朝没有

太监是古代封建制度的特产,而且对我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太监失去了男人的象征,所以很多是对权利迷恋到顶峰的狠人,他们奸诈残忍,贪欲极大,甚至有很多太监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比如赵高

中国历史上三大女色狼的不同结局 探秘

...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中国历史上三大女色狼的不同结局 探秘

...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如果你是穿越到唐朝的武则天,丛林法则也会逼着你成为一代女皇

当你了解了武则天的一生,你也许会发现,掌握权力容易,治理国家不易,这是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的可贵之处,也让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帝王汗颜之处。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并非袁天罡、李淳风所说的天数,关于「”唐三

昏君隋炀帝杨广骄奢误国却为一棵树赐姓正名

春天来啦,各位看官们肯定都携家人或朋友出外踏青,春光正好,景色宜人,百花盛开,杨柳依依……等等……杨柳依依,杨柳为什么要叫杨柳,而不叫赵柳,胡柳,王柳呢?难道是因为经常和杨树种在一起的缘故?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