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靠外购 日重创新

Posted 技术引进

篇首语:不要试图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靠外购 日重创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靠外购 日重创新

2、历史军事 重创日海军“若竹”号

清朝靠外购 日重创新

中日两国的军事近代化,都是在19 世纪下半叶,遭受西方军事侵略的情况下被迫起步的,两国也因此开始探索通过引进西方先进装备技术从而实现强兵之路。但是仅仅在40年之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清朝,一跃成为东亚霸主,而中国则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同样是引进西方的装备技术,由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自强道路,随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深入研究比较中日两国装备技术引进的异同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军队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甲午战前中日装备技术引进战略之异同

装备技术引进战略的核心是对装备技术引进目标及道路的选择。中日在装备技术引进目标及道路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导致后来甲午海战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在装备技术引进指导思想上

清朝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进行的,其核心指导思想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达到制服敌人的目的。他们认为,只要拥有了和西方同样的军事装备,军事实力就自然变得强大。如李鸿章看到西方“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就急切的希望通过购买西方的武器装备达到“自强”,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可见,清朝的洋务派仅仅看到了西方入侵者的“船坚炮利”,将注意力仅放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反观日本,其对军事变革着眼点的认识则要深刻得多,一开始就将其定位在对军事制度的调整上。在改革军事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迅速建设现代化海军”的主张。如日本学习西方建立了完备的征兵制度、对指挥体制、编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两个代表团,他深刻地指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原因是,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

(二)在装备技术引进战略目标的定位上

清朝筹办海防的主要目的是“自强”“御侮”“欲与洋人争衡”,旨在通过购买和仿造的捷径达到强兵,“以利禄驱众”来带动向西方引进大量装备,维护其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战略上缺少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思想观念,因此到甲午战争前几十年里,并未真正掌握欧洲先进的武器装备技术。而日本,虽然国家财力单薄,但是明治政府在购买欧美各国的近代化装备技术过程中,从长远利益出发,以提高本国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立足于发展本国的武器工业,努力实现国产化。十九世纪末,日本在许多科技领域内,已经成为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后起之秀。可见,日本独立创新的能力远远强于清朝。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装备技术引进战略目标,最终的引进必然归于失败。

(三)在装备技术引进道路的选择上

装备发展道路一般分为依赖国外型、完全独立型和两条腿走路型。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装备发展道路属于依赖国外型,其装备技术引进走得是购买和仿制的道路,没有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结合起来,与之配套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以及先进工艺、管理方法的引进也没有跟上。尽管洋务派也曾经先后创设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分别向法国、美国购买机器,聘请外国的工程人员前往指导,企图自行制造新式的轮船和枪炮。可是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形势紧迫,自制的装备不但造价昂贵,而且质量也不过关,无法与洋人制造相比,最后仍须向外国采购。而日本则不同,他们将装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在后期,则更加注重引进的装备技术与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相适应、相衔接,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国产化和自主生产能力。

历史军事 重创日海军“若竹”号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犯上海。尔后,日本海军省宣布对中国海岸实行封锁。一夜之间,中国的东南门户———厦门港外麇集着10多艘飘扬着日本国旗的军舰。

1937年9月3日凌晨4时,日军战略巡洋舰“扶桑”和驱逐舰“羽风”、“若竹”等组成联合小舰队悄然行动。三艘军舰以最大速度驶到大担山灯塔前,列成阵势,猛然向胡里山炮台、白石头炮台发起攻击,同时轰击曾厝垵海军飞机场。

胡里山总炮台未及全面发炮还击,两炮手就相继阵亡。十来分钟后,炮长朱锡卿等3人也壮烈捐躯。屿仔尾炮台的瞭望长观察到敌情后,立刻向主台官何荣冠报告。何荣冠果断下令:发炮迎击,支援胡里山总台!

“轰”的一声巨响,一炮中的,980吨级的驱逐舰“若竹”号猝不及防,右舷中弹,一股黑烟冲天而起,日军在惨叫中死伤多人。

敌舰见“若竹”受创,急忙转舵,凭借其精良武器,以密集的排炮向屿仔尾炮台反击。屿仔尾炮台坚决反击,大炮吼声不断,犹如晴天霹雳。遭敌突袭的胡里山炮台和白石头炮台得以迅速整顿,振作精神,奋起发炮夹击。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一经发威,大地连着海面都为之颤抖!

克虏伯炮手发炮准确,重达200千克的炮弹落在“若竹”号舰上,立时将其3门120毫米主炮和4个鱼雷发射器摧毁,舰上日军死伤20余人。转眼间,这艘先进驱逐舰冒起了滚滚浓烟,丧失了战斗力。“羽风”等两舰攻击未达目的,而“若竹”右舷倾侧冒烟,似有下沉之势,仓皇掉头撤退。

厦门保卫战首战告捷,全岛民众欢呼连天。厦门首战喜讯传到东南亚,闽籍侨胞无不扬眉吐气。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陈嘉庚给一五七师师长黄涛的祝捷电称:“传三日来敌已为贵师击退,全侨感奋。中央抗战决心,举国拥护,最后胜利,必属于我。”

相关参考

清朝靠外购 甲午战前中日装备引进对比

中日两国的军事近代化,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遭受西方军事侵略的情况下被迫起步的,两国也因此开始探索通过引进西方先进装备技术从而实现强兵之路。但是仅仅在40年之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清朝,一跃成为东

历史军事 重创日海军“若竹”号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犯上海。尔后,日本海军省宣布对中国海岸实行封锁。一夜之间,中国的东南门户———厦门港外麇集着10多艘飘扬着日本国旗的军舰。1937年9月3日凌晨4时,日军战略巡洋舰“扶

曾率国产“平远”舰重创日旗舰 甲午将领李和

在无数发炮弹的轰击下,“平远”舷侧出现了一个大洞,从舰内也冒出浓烟和火焰。即使这样,李和仍沉着应战,指挥“平远”官兵反复测试舰艏260毫米主炮,随后发射出一颗钢弹,直接命中“松岛”。在2014年之前,

炮击努尔哈赤,重创皇太极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炮击努尔哈赤,重创皇太极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清文华殿大学士蔡新简介

清文华殿大学士蔡新新爷为宦前后五十年蔡新,字次明,又字缉斋,号葛山,清朝康熙四十六年生于福建漳浦大南坂下佈。蔡新3岁丧父,兄桂才6岁,全靠寡母维持生计,家贫失读,少从叔父世远(文勤公)延师以教。兄弟每

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靠什么开创新辉煌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能打破华夏两百年噩梦,开创辉煌新时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末五代,群雄逐鹿,血战连天。从中唐时期就出现的藩镇割据,犹如一个梦魇,二百年间始终萦绕在华

摧毁王莽新朝的绿林军,是怎么靠荸荠起家的

话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的大军攻入长安城,杀掉了王莽,灭亡了这个只存在了15年的新朝。王莽的政权早已是破烂不堪,墙倒众人推,完蛋是迟早的事。倒是这支攻入长安城的队伍很有点说头,更始帝的军队就是历史上

初中历史 学好历史不能全靠死记硬背

 学好历史不能全靠死记硬背  出题角度越来越新,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课改前的高考,对于政治、历史、地理等记忆力要求较强的学科,许多考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然而,新课改

初中历史 学好历史不能全靠死记硬背

 学好历史不能全靠死记硬背  出题角度越来越新,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课改前的高考,对于政治、历史、地理等记忆力要求较强的学科,许多考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然而,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