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是怎么死的
Posted 刘姥姥
篇首语: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贾母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贾母是怎么死的
在高鹗后四十回续本里,贾母是很长寿的,她不仅亲自操办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而且目睹了林黛玉之死,以及贾府的衰败,一直撑到贾宝玉和贾兰中了举人,贾府重新开始新一轮的中兴征兆才脸变笑容安详死去的,而且享年八十三岁。
然而,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曹雪芹的原意。因为如果贾母健在,那么,就不会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悲剧,也不会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因此,贾母肯定是在之前就逝世的。那么,贾母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贾母得知贾妃怀孕的好消息之后,决定锦上添花喜上加喜,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妃诞下皇子或者公主之后再成亲。可是,得来的却是贾妃因难产而母子双亡的消息。而正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直接导致了贾母之死。
我当然知道,得出这个结论容易,但要论证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曹雪芹原著的前八十回,关于贾母的暗示性描述很少,而且,判词里并没有关于贾母的。但是,少并不等于没有,关于贾母之死的判断,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首先,贾母已经是年逾七旬之人。
小说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有一段贾母和刘姥姥的对话: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也就是说此时贾母的年纪应该在七十岁左右,而此时林黛玉十五岁,贾宝玉十六岁。之所以要提到贾、林二人的年纪,是要通过他们的年纪推出贾母的年纪。那么,按照贾琏的小厮兴儿与尤二姐提到的话,再过三二年,就要办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事,那么可以推测出,到那个时候贾宝玉十八九岁,林黛玉十七八岁,而贾母应该是七十二三岁。
而这期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不能结婚的,因为前后老太妃之死,后有贾敬之死,所谓国孝家孝在身。因此,在后四十回,应该过了三年,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未能成婚,而贾母也尚健在。
而也就在这时,传来了贾妃有喜的消息,这对于贾府无疑是极端重要的,也因此,高兴的贾母决定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期定在贾妃喜诞皇子或公主之后,那么这至少又要将近一年,也就是说,在贾宝玉接近二十岁、林黛玉接近十九岁、贾母接近七十五岁的时候,传来了贾妃难产而死的消息。而贾母死时的年纪大概也就是七十四岁左右。对于古人而言,这已经是高寿了。
其次,贾母和刘姥姥的对话在我看来是有意味的。
我们不妨细细体味曹雪芹设计的贾母所讲的话,按照曹雪芹一贯的风格,我以为是有意味的。比如在得知刘姥姥七十五岁时不仅说比我大好几岁呢,还说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很明显,后一句话是假设。所谓我如果到了七十五岁还不知道动得动不得呢,这似乎已经在暗示贾母就是在七十五岁左右发生变故的。
第三,贾母最疼爱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最看重的却是贾元春。
以贾母的睿智,她不可能不知道贾府的真正靠山是身为皇妃的贾元春。大家一定还记得小说第十六回关于贾元春晋升贵妃的描写吧,其实已经把贾母乃至贾府上下对于贾元春的倚重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显然,贾元春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是关乎贾府兴衰的征兆,因此,别看贾母最疼爱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但贾母其实最看重的却是自己的大孙女贾元春,因为,这才是决定贾府荣辱兴衰的核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贾元春怀孕之喜以及贾元春难产之死这两个反差极大的事件对于贾母的打击,以贾母的远见卓识,她不可能不知道贾妃之死对贾府意味着什么。而这样的打击,对于贾母这样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
第四,贾母脾气极大。
通过小说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贾母是一个气性非常大的老太太,贾宝玉被贾政暴打时的贾母的一连串表现:颤巍巍的声气、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厉声、滚下泪来、冷笑、立刻回南京、抱着哭个不了等等,都表明了贾母的气性极大。即使连贾宝玉和林黛玉怄气这样的小事,有时候也会把老太太气得大哭,小说小说第二十九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又因为琐事吵了起来,还吵得很厉害,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直到贾母来才劝歇。过了一日……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还有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之死,纵使过了很长时间,贾母见到林黛玉还抱着她大哭自己的女儿。
俗话说气大伤身,以贾母的高龄,这么大的脾气,是很可能导致对其身体的严重伤害的,尤其是贾母又喜欢热闹,大喜大悲之下,更何况是贾元春的死讯,这样的打击极有可能导致贾母的一时急火攻心而出现意外。
贾母为什么喜欢宝玉和黛玉?贾母是怎么死的?
贾宝玉是贾家活的最放肆的一个,很是潇洒。他不认真读书,不考功名,不入仕途的叛逆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贾母在后面撑腰。读《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到贾政对贾宝玉实际上还是很严厉的,经常想要打骂管教他,但是都被贾母这个最高长辈给拦下来了。甚至在贾宝玉受贾政召见怯场时,贾母还亲口说出,让他只管去,有她在呢的话语。贾母作为一个福禄双全,寿福无双,子孙满堂的老祖宗,为什么单单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百般疼爱呢?
首先从宝玉来说,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宝玉是正经嫡子,比旁的庶子受宠那是自然的事情。
第二贾宝玉还是独子,早先先头还有一个哥哥,可是后来命不好,英年早逝了。去了一个,贾母对这唯一剩下的一个,宠爱异常也在情理之中。就像王夫人在宝玉挨打时,向贾政哭诉贾珠一样(贾珠就是贾宝玉的那个短命哥哥)。”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贾母的心态与王夫人的一般无二,已是走了一个了,这剩下的一个,怎么能不疼的如珠如宝。
第三则是因为贾宝玉的传奇身世。宝玉身上所带的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出生的时候,自带的。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这么一个情况,怎么看都怎么觉得,贾宝玉绝对是有大造化的人。再加上宝玉生的漂亮可爱,贾母见了只觉得很是有福气。依照贾母对神明的信奉,保不齐认为宝玉是那天上下来的人儿,只是托了贾家来人世走一遭。
第四宝玉生的风流俊俏,一张嘴又极会哄人,每每说的贾母喜笑颜开。这么一个开心宝,可心的孙儿,哪里能不疼呢!
如果说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那么黛玉就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女。虽然黛玉是外孙女,但是贾母对其的疼爱,远远超过亲孙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贾母如此疼爱黛玉的原因,在小编看来,应该是”爱屋及乌“吧!这个”屋“可不是说宝玉,而是黛玉的母亲贾敏。”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这是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王夫人提到的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之事。只从这只言片语中就可以看出,贾敏未出阁前在贾家过的是何等舒适的日子。将现金的小姐们,都比了过去。作为那代唯一的女儿,得到贾母无尽疼爱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因为贾敏的原因,贾母才会把林黛玉接近荣国府,所以贾母在疼爱贾敏的同时,爱护她的孩子也便是了 。
贾母一生荣华富贵,子孙满堂,到老了却遇到贾府破败。那么这个尊贵异常的老太太,最后结局如何呢?
却说贾母坐起说道:“我到你们家已经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来,福也享尽了。自你们老爷起,儿子孙子也都算是好的了。就是宝玉呢,我疼了他一场。” 说到那里,拿眼满地下瞅着。王夫人便推宝玉走到床前。贾母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拉着宝玉道:“我的儿,你要争气才好!”宝玉嘴里答应,心里一酸,那眼泪便要流下来,又不敢哭,只得站着,听贾母说道:“我想再见一个重孙子我就安心了。我的兰儿在那里呢?”李纨也推贾兰上去。贾母放了宝玉,拉着贾兰道:“你母亲是要孝顺的,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凤丫头呢?”凤姐本来站在贾母旁边,赶忙走到眼前说:“在这里呢。”贾母道:“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我也没有修什么,不过心实吃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我也不大干,就是旧年叫人写了些《金刚经》送送人,不知送完了没有?”凤姐道:“没有呢。”贾母道:“早该施舍完了才好。我们大老爷和珍儿是在外头乐了,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鸳鸯等明知其故,都不言语。贾母又瞧了一瞧宝钗,叹了口气,只见脸上发红。贾政知是回光返照,即忙进上参汤。贾母的牙关已经紧了,合了一回眼,又睁着满屋里瞧了一瞧。王夫人宝钗上去轻轻扶着,邢夫人凤姐等便忙穿衣,地下婆子们已将床安设停当,铺了被褥,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 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这是第一百零三章老太君寿终归地府的情节,看原文便可知贾母是寿终正寝的。
相关参考
贾宝玉是贾家活的最放肆的一个,很是潇洒。他不认真读书,不考功名,不入仕途的叛逆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贾母在后面撑腰。读《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到贾政对贾宝玉实际上还是很严厉的,经常想要打骂管教他,
在高鹗后四十回续本里,是很长寿的,她不仅亲自操办了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而且目睹了林黛玉之,以及贾府的衰败,一直撑到贾宝玉和贾兰中了举人,贾府重新开始新一轮的「中兴」征兆才「脸变笑容」安详去的,而
红楼梦贾母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贾母?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娘家兄
贾母姓史,人称史太君,是有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贾母虽然名字不详,但她却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
一、评价:1、贾母有大慈悲心肠。在小说里,我们随处可见贾母对于那些小厮小丫头的疼爱。随便举个例子,清虚观打醮,一个小道士因剪烛花,在贾母等一干人进来的时候躲避不及,再加上惊慌害怕,撞在了王熙凤的身上,
贾母姓史,人称史太君,是有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贾母虽然名字不详,但她却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她是宁国府和荣国府
在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里,也会有成功女人吗?先要界定什么是成功女性?当今之世,对女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只相夫教子不行,只驰骋职场也不行。比较通行的衡量指标,是有事业、有家庭,有爱、有尊
在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里,也会有成功女人吗?先要界定什么是成功女性?当今之世,对女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只相夫教子不行,只驰骋职场也不行。比较通行的衡量指标,是有事业、有家庭,有爱、有尊
贾母是《红楼梦》中举足轻重的女性脚色,大部门读者对贾母也是清一色的正面评价,甚至认为贾母是一个兼俱“福寿才德”的完人,但《红楼梦》中的大部门人物都具备正邪两赋的特点,即长处与瑕玷并存,贾母身上也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