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数字化
Posted 天王
篇首语: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后宫数字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后宫数字化
公元1853年的阳春三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满足于半壁江山到手,开始关门当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辉煌的“小天堂”的营造中。
洪秀全从四十一岁进南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十一年中从未迈出过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出宫,去探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
那时他正值壮年,却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搞得老对头曾国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干什么呢?一句话,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在后宫与他的“嫔妃娘娘”们饮酒作乐去了。
乡村塾师出身的洪秀全,虽说不上有啥出众的文韬武略,却擅长“数字化”管理,尤其表现在他对后宫妃嫔的约束上。
洪秀全是个一夫多妻主义者,而且规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国高级文武官员的特权:“大员妻不止,无职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即选美纳妃十五人。一年后至广西永安,“有三十六个女人”。
进南京后,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为他献上美女六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要在天京十三道城门口为洪秀全选美女;后来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
公元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京城的三千名美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宫中有横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拥有多少个女人,恐怕永远难以准确统计。据一本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书说,天王府连太监也不设,妃嫔加上服役的女官,总计有二千三百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
公元1864年京城沦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娶了四个妻子。”
这里,天王的八十八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也只有十八个妃嫔,相比之下逊色多了。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
至于上千个如花似玉的宫女,更是比妻妾还要等而下之的备用享乐工具,所以连个数字编号都摊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后宫上。他制定了许多奇怪的“数字化”清规戒律,使后宫女人终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动辄得咎,比牛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天王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了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并且,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妇女与外界联系。
天王虽对朝政不发令旨,却平均三四天写一首诗管教美人。
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收选了五百首天王大作,其中四百七十六首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实际上就是苛刻的数字化教条,叫妻妾宫女们背诵。
如在诗17、诗18中。他订了个数字化的“十该打”条规: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江南春梦笔记揭秘洪秀全宠女人的方式好特别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
公元1853年的阳春三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满足于半壁江山到手,开始关门当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辉煌的“小天堂”的营造中。
洪秀全从四十一岁进南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十一年中从未迈出过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出宫,去探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
那时他正值壮年,却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搞得老对头曾国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干什么呢?一句话,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在后宫与他的“嫔妃娘娘”们饮酒作乐去了。
乡村塾师出身的洪秀全,虽说不上有啥出众的文韬武略,却擅长“数字化”管理,尤其表现在他对后宫妃嫔的约束上。
洪秀全是个一夫多妻主义者,而且规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国高级文武官员的特权:“大员妻不止,无职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即选美纳妃十五人。一年后至广西永安,“有三十六个女人”。
进南京后,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为他献上美女六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要在天京十三道城门口为洪秀全选美女;后来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
公元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京城的三千名美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宫中有横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拥有多少个女人,恐怕永远难以准确统计。据一本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书说,天王府连太监也不设,妃嫔加上服役的女官,总计有二千三百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
公元1864年京城沦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娶了四个妻子。”
天王洪秀全的八十八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当时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也只有十八个妃嫔,相比之下逊色多了。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
至于上千个如花似玉的宫女,更是比妻妾还要等而下之的备用享乐工具,所以连个数字编号都摊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后宫上。他制定了许多奇怪的“数字化”清规戒律,使后宫女人终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动辄得咎,比牛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天王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了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并且,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妇女与外界联系。
天王虽对朝政不发令旨,却平均三四天写一首诗管教美人。
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收选了五百首天王大作,其中四百七十六首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实际上就是苛刻的数字化教条,叫妻妾宫女们背诵。
如在诗17、诗18中。他订了个数字化的“十该打”条规: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洪秀全还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教,要求妃嫔们从细节抓起,侍候好他这位宫中“太阳”。如诗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
诗237:“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诗294:“因何当睡又不睡,因何不当睡又睡。因何不顾主顾睡,因何到今还敢睡。”
在这些“天父诗”里,哪里还有洪秀全在初创拜上帝教时所倡导的“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而且看毕天王的这些“诗歌创作”,人们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四次参加科举都考不上!
洪秀全在美女群中享受了十一年的帝王生活,终于在湘军的隆隆炮声中,不得不抛下他的后宫粉黛魂归天外。一个掌握了天朝大权的乡村塾师,所编列的数字化后宫,真实地反映了洪秀全的荒淫无耻和极端腐败。
相关参考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公元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公元
导读:据《礼记》中介绍,天子的归王后领导,王后以下,是三个夫人、九个嫔、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御妻。算起来,一共一百二十一个女人,一个加强连的编制。这个数字恰好是十一的平方,也就是说,每排十一个人
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不是一个事情。1、数字资产数字资产(Digitalassets)是指企业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或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非货币性资产。数字资产的产
八旗子弟,猜一个数字?根据谜面提示这个数字是“2”八旗子弟猜三个数字八旗子弟猜三个数字872“八旗子弟”,是指八旗旗人,八旗制度终结后,多指八旗旗人的后人。清末许多“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长期致力于纸张图文资料数字化技术及相关应用与推广,是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和档案自动化方面最重要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图文资料数字化加工服务商,是国内数
1.数字的历史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以讹传讹,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阿拉伯数字是古代
在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数字,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运用数字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数字。比如,在分
在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数字,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运用数字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数字。比如,在分
1.数字电视发展史我国数字电视发展规划及进展情况广电总局在“2015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03年实现我国数字电视卫星直播,到2005年,全国有四分之一的电视台开通数字电视节目,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