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文革时期惨遭挖坟

Posted 张之洞

篇首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名臣张之洞,文革时期惨遭挖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晚清名臣张之洞,文革时期惨遭挖坟

2、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晚清名臣张之洞,文革时期惨遭挖坟

1966年秋天,在那个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浪潮下,当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墓都被人捣毁之后,安葬在河北省南皮县的晚清名臣张之洞也没有逃脱厄运。当时的红卫兵不顾当地人的阻拦执意要毁掉这个洋人的奴才、晚清的卖国贼的墓地。并且要将他游街示众。

当他们终于打开了这座坟墓之后,看到的景象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奇,据当时在场的农民张执信回忆说:只见张之洞面如活人,几缕银髯飘洒胸前,头戴官帽,嘴含一个大珠子,身上盖了六七层被。随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架眼镜,两个鼻烟壶,砚台、珍珠、金银、字画等珍贵文物四十余件。全身是完整的,皮肉干白,贴在骨头上,衣服见风后就成了布片,到处飘散。

在经过短暂的惊愕之后,红卫兵就将张之洞和他夫人的尸体扔在墙边,任凭孩子和学生们踢打和毁坏,最后又将这两具尸体倒吊在荒野暴晒,在经过两个多月之后,人们渐渐地淡忘这件事,才有人敢偷偷将张之洞的遗体掩埋起来。而那些前来掘墓的红卫兵不是别人,正是1904年张之洞在路过老家时,拨银1.5万两兴建的慈恩学堂,建国后改为南皮一中的学生,若是张之洞泉下有知,恐怕也只有叹息无语了。

张之洞,河北省南皮人,号香涛,又因为他后来官至湖广总督、两广总督还协理过两江总督,所以人送美称张香帅。张之洞做为晚清洋务运动最后的元老在1903年进入北京之后更是和晚清最后的命运绑定在了一起。

在他进京之后和慈禧老佛爷的会面中,据《花随人圣庵摭忆》和《金銮琐记》记载,二人见面之后,相顾无言,只是痛哭流涕。盖因为当年张之洞进京赴考,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钦点他为探花,那一年张之洞二十六岁,而这次张之洞进京已经六十七岁了,而比他大两岁的慈禧已经六十八了,而且清朝在外的总督都会不定时的给慈禧呈送礼物,而每次张之洞的礼物都是最合老佛爷心意的,所以再这样的经历下,两个阅尽沧桑的老人见面自然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但张之洞此次进京却不是为了和老佛爷叙旧的,此时李鸿章早已在签订完《辛丑条约》以后去世,作为硕果仅存的同光中兴名臣,他是担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而来。由于张之洞是个非常务实的人,所以首先他就在1904年起草了《奏定学堂章程》提议废除中国实行了1300余年的科举制,尤其是八股制艺更应取消,而后来的南皮一中就是在此时兴建的,在经过讨论后,第二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实行学堂制度。

而从张之洞的履历再往前看,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带领东南各省签订的《东南互保条约》更是为当时狂妄无知的清政府保存了最后的元气,同时他还在义和团运动时积极的镇压这些不成系统、毫无章法、包藏祸心的拳民,这也是最终义和团没有进入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维护了东南大地的稳定。但也就是他因为他对义和团的残酷镇压和与英国人的议和,所以在1956年以后他的声名才从晚清重臣变成了汉奸卖国贼,成了牛鬼蛇神。

作为一名实干家,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是兴办了汉阳兵工厂,矢志要让中国制造出自己的现代化的枪炮,以抵御洋人的欺侮。其中汉阳兵工厂最著名的产物就是汉阳式79步枪,也就是俗称的汉阳造,在中国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就是靠着汉阳造这样的装备打退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家国。

由于张之洞为官清正,身居高位,深得官场和民间赞誉,所以连名声赫赫的袁世凯都很是敬畏他。据后来曾任国民政府陆军次长的徐树铮记载,袁世凯当年见到张之洞时是毕恭毕敬,而张之洞则是爱答不理,甚至连袁世凯的下属都是饬仪肃对,万态竦约,满坐屏息,无敢稍解,足以见当时张之洞时权势和声威,而对于这样的老臣,袁世凯半是畏惧半是愤恨,所以在张之洞去世之后,袁世凯每每想到此事都是耿耿于怀。

时间不饶人,就算是张之洞有回天之力,可是他的身体也实在是吃不消了,1909年七月,张之洞病危了,在此前一年光绪、慈禧相继而亡,大清国最后的希望也都破灭了,但身为臣子的张之洞还是在病床上挣扎着向当时的摄政王载沣进行劝谏,可此时已经把袁世凯赶回老家的载沣怎么还能听得进去这个糟老头子的话,只是对张之洞例行慰问了一番就走了。

在载沣走后,张之洞的三绺长髯抖动,再无他言,惟叹息道:国运尽矣!盖冀一悟而未能也。随后便阖然长逝。张之洞死后,家中无力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最后是朝廷拨付了5000两银子的丧葬费,以及在他的下属门生的筹措治下,才能够安然入葬。而《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时也说道(张之洞)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云。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对于张之洞此人,想来大家并不陌生。高中历史书中曾多次提到此人,以及其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通过科举取仕之后进入官场,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公元1837年9月2日,即清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在贵州兴义府出生,长辈为其取名之洞,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张之洞庭之野。”。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张之洞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识很高。公元1852年,张之洞年仅十六岁,就中咸丰二年的顺天府解元。后公元1863年,又在自己二十七岁的时候,中通知二年进士,且是位列第三的探花郎。

  科举取仕,是中国古代百姓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而张之洞年纪轻轻就中了探花,随后便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是大多数科举学子在中了进士后要进入的地方,很多人都是从这儿开始做起,然后一步步迈向官途最高位。张之洞进入翰林院之后,便潜心治学,最终通过不断的努力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长大,而且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中了进士,甚至是位列第三的探花郎。那么至少能说明,在儒学方面,张之洞将圣人之言理解的很透彻。科举考试发展到后来,在今天的人看来已经是制约国民思想的重要工具。而张之洞是晚清探花郎,那么思想的局限性,不可谓不大。在张之洞早年,一度是请流派健将,维护传统的封建制度。但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到了后来,张之洞竟然发展成为了一个洋务派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发光发热。

  何谓洋务运动?说简单点,就是在列请围殴清朝后,一部分先进人士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见证了外国船坚炮利之后发起的一项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的运动。旨在通过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增强国家实力。

  对于洋务运动,大多数顽固守旧派坚决发对,而作为请流派代表的张之洞,竟然在后来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不得不让我们惊讶。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为中国军事实力的提高作出重要贡献。

  光绪三十五年,张之洞因病去世,谥号文襄。人死如灯灭,本应静静躺在地下长眠的张之洞,在后来却被人惊醒,受到极为恶劣的对待。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党和领导人倡导纠正人们的旧思想、旧风俗,但是有些人却将此事扩大化,甚至刻意扭曲。而张之洞的坟墓,就是此事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坟墓被抛开,尸体被拖了出来。有的人说是被掉在树上,因为没人敢收尸,所以沦落到被狗啃食的地步。还有一种说法是张氏夫妇的遗体被红卫兵抬出后,放在坟坑东面暴晒了数十天后,遗骨不知去向。后来一些妇人胆小,便挖了个坑,将其偷偷埋了。现在张之洞夫妇的尸体,虽然被人找到,但是仍然不能抹掉他凄惨的曾经。

相关参考

晚清四大名臣简介,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晚清四大名臣简介,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虽然在清朝晚期国家正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时期,但在这乱世中也出了一些非常著名的人物,比

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什么会举行四次葬礼

2008年10月4日,停放在河北南皮县烈士陵园一年多的张之洞尸骨,被安葬到筹建中的基地。这片墓地,本是张之洞最初安息的地方。99年前他逝世时,绝对不会想到,这一次,已经是他的第四次葬礼。归葬这是宣统二

泰顺3000年|被晚清名臣 ”香帅”张之洞所器重的泰顺人

刘秉彝(1843-1910),字肃伦,号蕖川,谱名崇燮,泰顺罗阳赤砂人。他官至湖北试用道台,清代时常将唐代的「”观察使”一职做为对道员的尊称,因此人们称他为刘观察;他年劭德高,为官鲠直清亮,因此人们又

实至名归的“夜猫子” 晚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张之洞(18...

实至名归的“夜猫子” 晚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张之洞(18...

晚清名臣张之洞竟曾准备推举李鸿章当总统以备不测

李鸿章的这个痞子气让他受益无穷。后来,慈禧太后知道他有办法,就把一件烫山芋的事儿交他办。这又是一件痞子外交的范例。蚕池口教堂,俗称北堂。它位于北京皇城西安门内的蚕池口,靠近中南海。这座教堂高达八丈四尺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是怎么一回事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最高官拜太子太傅,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健将之一,发展军工重工业,兴办新式教育,是晚清史上的治国能臣。最大快心人心的事是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事件,此事件在

张之洞的怪癖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

晚清大臣张之洞简介,张之洞有多少个儿子

张之洞简介张之洞是晚晴时期的人物,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张

张之洞和他的时代阅读答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展现的是张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写了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再现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风范。B.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张之洞深受触发,